新编古筝教程 第一册

新编古筝教程 第一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沙里晶,傅华强,阎嘉颖,者 著
图书标签:
  • 古筝
  • 教材
  • 乐器
  • 音乐
  • 教学
  • 入门
  • 新编古筝教程
  • 第一册
  • 民族乐器
  • 艺术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5523004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4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由沙里晶、傅华强、阎嘉颖主编的《新编古筝教程(1)》将乐曲根据难度分级,层层提高。所选曲目内容丰富,每册均包含乐曲、练习曲近百首。为便于读者演奏,为乐曲撰写了文字解说、标注了指法符号。本书由沙里晶、傅华强、阎嘉颖著。

目录

前言

浅淡古筝流派

1.拨弦练习(一)

2.拨弦练习(二)

3.音阶上行练习

4.音阶下行练习

5.拨弦练习(三)

6.沂蒙山歌

7.卖报歌

8.世上只有妈妈好

9.秧歌舞

10.凤阳花鼓

11.中指与大指练习(一)

12.中指与大指练习(二)

13.中指与大指练习(三)

14.中指与大指练习(四)

15.小城故事

16.采茶扑蝶

17.四点练习(一)

18.四点练习(二)

19.妈妈的吻

20.颤音练习

21.小白菜

22.渔光曲

23.北京的金山上

24.撮弦练习(一)

25.撮弦练习(二)

26.嘎达梅林

27.快乐的哕嗦

28.婚誓

29.蒙古小夜曲(一)

30.蒙古小夜曲(二)

31.康定情歌

32.小星星

33.按音练习(一)

34.按音练习(二)

35.交城山

36.知音

37.紫竹调

38.平湖秋月

39.上滑音练习

40.东方红

41.南泥湾

42.凤翔歌

43.下滑音练习

44.小粉刷匠

45.绣金匾

46.扎桩练习

47.自由花

48.浪淘沙

49.苏武牧羊

50.小鸟朝凤

51.挤牛奶

52.西江月

53.小开手

54.放马山歌

55.一点金

56.快乐的女战士

57.纺织忙

58.扫雪

59.三十三板

60.渔舟唱晚

61.竹排歌

62.河南八板

63.摇指练习

64.短摇练习

65.小白船

66.马兰花

67.湘妃泪

68.上楼

69.春苗

70.当樱桃成熟的时候

71.哭周瑜

72.彩云追月

73.迎春舞曲

74.灯月交辉

75.甄浏阳河

76.叹颜回

77.洪湖水,浪打浪

78.汉宫秋月

79.洞庭新歌

80.琴韵

81.风摆翠竹

82.夜静銮铃

83.书韵

84.丰收锣鼓

85.云庆

86.太阳出来喜洋洋

87.出水莲

88.香山射鼓

89.故乡的太阳

90.梅花三弄

91.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92.赶花会

93.苏武思乡

94.晨歌

95.绣荷包

96.赶场

97.建昌月

98.闹春

99.花流水

100.变奏练习曲

101.延边之歌

102.樱花

103.瑶族舞曲

104.郿鄠调

105.芙蓉花

106.高山流水

每日练琴表

古筝各调的音位排列

附录:指法符号表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一本假定名为《古筝演奏技法精要》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新编古筝教程 第一册》完全无关。 --- 《古筝演奏技法精要》图书简介 一、 内容核心与定位 《古筝演奏技法精要》并非入门教材,而是针对已有一定基础,渴望在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上实现质的飞跃的古筝学习者、演奏者和专业师资人员所编写的深度专业参考书。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古筝演奏中最为核心且常被忽视的“技法背后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的艺术化路径”。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功力的精修到高级技巧的审美诠释,立足于传统技法的传承与现代演奏理念的融合。它侧重于“为什么这样弹”而非“该如何弹”,引导读者构建起一套成熟的演奏技术认知体系。 二、 章节结构与核心内容详解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约三十余万字,配有大量精细的图示、乐谱节选分析及技术要点对比。 第一部分:指法本体论与触弦力度控制(约五万字)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右手“弹、挑、抹、托、琶音、轮指”等基本技法的物理学基础和生理学原理。 1. 触弦的“瞬时性”与“持续性”: 详细分析了不同指甲形态(自然甲与假指甲)对音色产生的差异,并以高精度慢动作摄影分析为例,解析了指尖与琴弦接触的黄金角度与最佳受力点。讨论了如何通过控制触弦瞬间的“加速度”来平衡音量的爆发力与音色的颗粒感。 2. 关节的“刚柔转换”: 区别于传统教学中强调的“放松”,本书提出了“有效支撑”的概念。阐述了如何在外力作用下(如快速琶音或大幅度扫弦),保持指关节的内在结构稳定性,避免因过度放松导致的“虚音”或“拖沓感”。书中特别开辟一章,专门对比了“腕部主导”和“指部主导”在不同音色需求下的应用场景。 3. 传统指法符号的现代诠释: 结合历史文献与现代演奏实践,对古谱中“按”、“揉”、“颤”等符号的力度、幅度、速度进行量化分析,建立起一套可供参考的“技法参数表”。 第二部分:左手技法的空间化处理与音色塑造(约六万字) 左手技术被视为古筝音色表现力的灵魂。《技法精要》重点攻克了左手在“空间维度”上的控制问题。 1. 揉弦的“三维光谱”: 颠覆传统单一的“上下来回”的揉弦概念。本书将揉弦细分为: 宽度(幅度): 决定了音色的饱和度。 频率(速度): 决定了音色的情绪张力。 深度(力度变化): 决定了音色的层次感。 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教授读者如何在同一揉弦过程中,实现宽度、频率和深度的动态耦合,以模仿人声的“气息”变化。 2. 按音与滑音的“微动态控制”: 深入研究了“上行滑音”和“下行滑音”在音高定位上的精确性。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对按弦手指“推力”和“拉力”的精准控制,使滑音的起始、中段和终止点都具有清晰的轮廓感,避免滑音过程中的“含糊不清”或“音高漂移”。 3. 颤音与回弹的“边缘控制”: 分析了颤音(如“小颤”、“大颤”)和回弹(如“登”、“拂”)在速度与幅度的临界点处理。强调了如何在快速演奏中保持这些装饰音的独立清晰性,不被整体节奏所淹没。 第三部分:复合技巧的集成与连贯性(约五万字) 本部分聚焦于不同技术动作之间的无缝衔接与高效转换,这是区分高级演奏者与普通学习者的关键。 1. 跨弦换指的“预判与修正”: 探讨了快速段落中,右手手臂、手腕与手指之间的能量传递路径优化。提出了“弹性蓄能点”理论,用于解决快速重复的“回拨”与“轮指”之间的衔接迟滞问题。 2. 左右手配合同步的“时间差校准”: 针对左右手技法配合(如左手揉弦进行时右手进行轮指或琶音)的时间精度要求,提供了基于节拍器精确定位点的训练方法,强调双手动作的“相位匹配”,而非简单的“同时启动”。 3. 装饰音与主旋律的“音色分离”: 讨论如何在强奏中,确保装饰音(如倚音、擞音)的清晰度不被主旋律的力度所掩盖,同时保持装饰音自身的“力度等级”。 第四部分:音色颗粒度的“化学反应”分析(约四万字) 本部分探讨了演奏者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质感的音色。 1. 拨弦的“力度梯度”与“颗粒粗细”: 通过对不同力度的拨弦进行波形分析,将音色细分为“砂砾感”、“水晶感”、“金属感”等不同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指法调整方案。 2. 泛音的“位置学”与“共鸣优化”: 详尽绘制了古筝各弦上二十四品泛音的精确取音点,并针对不同调性与曲目风格,指导演奏者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泛音组合以构建特定的和声背景。 第五部分:速度、力度与演奏的能耗管理(约四万字) 本书关注演奏的可持续性与效率,将演奏视为一项技术体力活动。 1. 肌肉疲劳的预防与恢复: 基于运动生理学,分析了长时间高强度演奏对手臂、手腕、手指深层肌群的压力点,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放松和拉伸指导,这些内容完全独立于任何曲目练习。 2. 速度提升的“微量化”原则: 摒弃机械式的“加速练习”,强调通过提高最小单位动作的效率(如将一个八分音符的演奏时间缩短1%)来实现整体速度的稳步增长。 第六部分:舞台表现力的技术支撑(约三万字) 从技术角度解析如何将内化技术转化为外在的舞台感染力。 1. 气息与演奏的“共振”: 探讨如何将稳定的呼吸节奏与乐句的呼吸进行对位,使演奏者看起来与弹奏融为一体,而非机械地“完成动作”。 2. 节奏的“弹性处理”与“自由度”: 讨论在不破坏核心结构的前提下,如何运用细微的节奏推拉(Rubato)来增加演奏的生命力,强调这种“自由”必须建立在对节拍的绝对掌控之上。 三、 读者对象 本书是为已掌握基础识谱能力、并希望系统性提升演奏技术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学习者和专业人士准备的进阶读物。它不包含任何乐理基础知识或初级曲目教学,专注于“技法实现”与“审美构建”的深度结合。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业余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本“第一册”对我来说可能有些低幼,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基础的“查漏补缺”能力。在学习到新的小品时,我发现自己对某些和弦的转换处理得有些生硬。翻回去查阅本书的对应章节,才猛然发现,原来在最开始的基础练习部分,就已经埋下了关于这个和弦转换的“预备练习”。这种将知识点巧妙地编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做法,非常高明。它不是孤立地讲解技巧,而是让技巧融会贯通。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会随着学习进度的增加而降低,反而是越往后深入,越能体会到它前期铺垫的扎实与精妙。它像是一本武学秘籍的“总纲”,基础扎实,内力深厚,值得反复研读,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

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节奏感培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很多古筝教程只注重了指法的清晰度,却忽略了音乐的律动性,导致弹出来的曲子听起来像是机器人演奏的,缺乏生命力。但这本教材非常注重基础的节奏训练。它不仅仅是给出了标准的五线谱或者简谱,更重要的是,它在关键的练习部分加入了节拍器的使用指导,并且对不同拍号下的重音处理进行了详细的图示说明。我按照书中的建议,配合节拍器进行慢速练习,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乐曲内在的“脉搏”把握得更准了。连我的古筝老师都夸赞我最近的演奏“有板有眼,律动感强多了”。这种对节奏根基的夯实,为我将来学习更复杂的复节奏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单纯追求手指的速度和复杂性要高明得多。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之前自学古筝走了不少弯路,总觉得不得要领,指法总是僵硬别扭。直到我翻开了这本教材,才感觉终于找到了方向。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堆砌理论的教材,而是真正把教学融入到了乐曲之中。从最基础的持筝、调音开始,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极其细致,配图清晰到位,即便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新手也能看懂。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指甲的保养和运用也有独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的按弦方式,感觉音色立刻就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种单薄的“塑料音”了。而且,它的循序渐进设计得非常科学,前几课的练习曲虽然简单,但每一首都巧妙地涵盖了一个新的技巧点,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它们。这简直不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琴师手把手在教你入门,那种亲切感和实用性,是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体验过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刚接触古筝的朋友们。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选曲的品味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音乐素养和对初学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它没有一上来就扔给你那些高难度的、听起来唬人的曲子,而是精心挑选了一系列旋律优美、易于接受的民间小调和入门乐曲。这些曲子不仅听起来悦耳,更重要的是,它们完美地适配了当前学习阶段所需的技巧组合。比如,某个章节重点练习“琶音”,紧接着的练习曲就会自然地把琶音融入进去,让你在演奏过程中体验到技巧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枯燥的指法练习。这种“学以致用”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完成作业”,而是真正沉浸在音乐的创造之中。而且,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愉快的音乐漫步,而不是应付考试。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化繁为简”的大师级示范。我之前买过一本号称是“权威”的教程,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乐理分析,看得我头昏脑涨,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相比之下,这本教程的语言风格极其平易近人,它用大白话解释了那些看似高深的音乐概念。比如,关于“揉弦”的力度控制,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均匀”,而是形象地比喻成“像风吹过柳叶的温柔晃动”,这种具象化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感觉。此外,它在每一个重要技巧讲解的末尾,都会设置一个“常见问题与解答”的小版块,非常贴心。我的很多困惑,比如“为什么我的扫弦声音总是不干净”,都在那里找到了精准的答案和相应的纠正方法。这种预判读者的需求并提前解决问题的设计,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教学经验,让人感到无比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