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原版 《心念》25堂從情緒引導學習的內在課程

港台原版 《心念》25堂從情緒引導學習的內在課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崇建 著
图书标签:
  • 情绪管理
  • 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心灵疗愈
  • 港台原版
  • 内观
  • 情绪觉察
  • 正念
  • 个人发展
  • 情绪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拇指原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寶瓶
ISBN:9789864060511
商品编码:12299459914

具体描述

心念》25堂從情緒引導學習的內在課程

基本信息

作者:李崇建

 

出版社:寶瓶

 

出版日期:2016年4月26日

 

ISBN:9789864060511

 

页数:256

 

尺寸: 16.5 x 21.5 cm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孩子的一個心念,是無數契機的開始。

 

情緒,深深影響孩子學習每件事的動力。

送給每個孩子,也送給曾是孩子的每個大人。

 

在成長路上,孩子時常充滿困惑。

關於生命、愛,以及成功,他們需要的,絕不只是一個答案。

 

「我夠好嗎?」「失敗了怎麼辦?」

「為什麼一定要勉強去做討厭的事?」

「我會不會就是沒天分?」

「我會不會把自己的人生搞砸了?」

 

當孩子眼中流露出沮喪失望,一句「加油」、「你可以的」,其實無助於讓孩子振作。

當孩子覺得緊張害怕,跟他說「不要緊張!」、「根本沒什麼好怕!」只是讓孩子默默縮回了殼裡。

 

大人不是不理解孩子,只是習慣聚焦於事件的結果,忽略了孩子的情緒歷程。其實,傳統教養中,最欠缺的就是情感教育。大人即使了解孩子的感受,也不見得能真正同理,因為過往的生命經驗裡,他們很少被教導如何處理情緒,讓心念發揮正向的作用。

 

面對這些衝突,阿建老師藉著寫給長耳兔的25封信,給予最細膩的引導。

 

在《心念──25堂從情緒引導學習的內在課程》裡,李崇建老師再度結合「諮商」和「故事」,貼近孩子的心。作者以一封封的信,深入情緒的根源,強調「正視情緒」與「學習動機」的連結。翻開它,所有被大道理困住的心靈,都將更柔軟,更能看見自己的真實樣貌,繼而接納,並真正地去愛自己。

 

本書特色

 

▲71位教育工作者,誠懇推薦。

▲李崇建老師前作《給長耳兔的36封信》《麥田裡的老師》《心教》皆持續銷售超越20,000本,《心念──25堂從情緒引導學習的內在課程》是他的最新作品。

▲繼《心教》之後,《心念》再度以專業諮商角度,帶入每則人生故事,透過給書中主角「長耳兔」的25封信,阿建老師溫暖地同理每一個遇到挫折的心靈。

★40幅精心繪製插圖。

 

各界教師與專家推薦

 

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作家),何佩玲(大愛電視台主持人),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敘事私塾主持人),張輝誠(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學思達發起人、作家),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台大MOOC計畫執行長),蘇明進(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作家)……

以及其他65位教育工作者,誠懇推薦。

 

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師、作家)

我在青少年堆裡混了二十年,從他們身上我學到最棒的一件事情是:你得先聽見,然後你才會真正看見。這樣棒的學習收穫,是因為過去的我,或者說一開始的我,總是先看見,然後有效率地給出我的成功經驗,很多年過去,我才在跌跌撞撞中慢慢學會,如果沒有先聽見,就不會真正的看見──老師或學生,都不會真正看見。阿建的書,看起來像在「說」,事實上,他一直在聽。誠摯推薦給大家。

 

何佩玲(大愛電視台主持人)

本書內容雖然是常被討論的議題,但崇建透過書信的方式,讓所謂的老生常談,有了令人感動的溫度,這樣的溫度傳達了愛,讓人有繼續堅持的力量!這份力量曾支撐了我,也希望能與您分享。

 

周志建(故事療癒作家、敘事私塾主持人)

「唯有自己生病過的醫生,才能真正幫助到病人」。

很感動崇建用自己的生命故事,與孩子連結。這樣的教育,是名符其實的「生命教育」。從事心理教育多年,我知道一件事:只有生命可以抵達另一個人的生命。

這本書,他透過「寫信、說自己故事」的方式,靠近孩子、陪伴孩子。這樣的陪伴,充滿療癒。過去,他所受的苦,如今,成為他幫助孩子內心強大的最大養分。過去,大人給不了他的愛,現在,他願意無條件全心全意付出去給孩子。這樣的愛,如此真切,叫我感動。

我常說:教育,其實就是在做「回應」的工作。「以真引真」,如何以真誠的生命去回應孩子?請你看看這本書,你會跟我一樣,有著深切的體悟與感動。

 

張輝誠(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學思達發起人、作家)

「如果早一點知道就好了」

如果小時候,就有人、有像這本書一樣,教導我學習如何察覺、認清、處理、安頓自己的內在狀態,或許我就不會變成一個自卑又自大、語言充滿攻擊性的人。──所以,我讀這本書時時提醒著自己,並且及早地教給我的小孩。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MOOC執行長)

崇建透過動人的故事啟迪,輔以自己的人生映照,種種深刻的人生道理,頓時在孩子面前變得如此明朗易懂!書中字句之間,滿滿溫情,處處智慧,是崇建又一本打動人心的好書!

 

蘇明進「老ㄙㄨ老師」(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作家)

讀著阿建老師這些文字,不禁內心微微顫抖,一字一句傳來勇氣與力量。

阿建老師用那些幽暗、困頓的成長經驗,寫出對青少年的同理,釋放了他們內心的恐懼,更帶給他們對生命更多正向的期待。

這一本好書,我想推薦給每一位正走在追尋自我之路的孩子!

 

作者簡介

 

李崇建

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40歲之後,結合親職教育、閱讀、寫作與生命教育,與甘耀明、許榮哲及張瑤華創立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快雪時晴創意作文班,致力推廣閱讀、寫作、文學與教育工作。目前擔任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常務理事、台中市曉明女中特約作家,台北貞誠文教機構、佳音英語溪湖分校、佳音英語南投分校、芝麻街美語神岡分校、新加坡耕讀園、香港自然學校教育顧問,以及中、港、臺多個教育機構顧問與公益團體長期講座。曾出版童書、小說、教育書,其中《麥田裡的老師》曾獲2013年《中國教育報》影響中國教師之10本書。

 

繪者簡介

 

辜筱茜

 

一九八七年出生。

 

體制外全人中學、東海大學美術系、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創作組畢業,喜歡即興舞蹈和旅行。在Cheli Ku臉書粉絲專頁稱呼自己「舞蹈插畫家」,用舞蹈的精神,畫畫的心,一步步完成夢想──用上天賦予自己的能力,讓生命回到內在純淨美好。現專職插畫、平面設計、藝術創作,設計兒童生活藝術課程。

 

目錄

各界專家?6?4全省教師,齊聲推薦! 011

【自序】陪孩子安頓生命 029

【序曲】長耳兔的信:走進你心房  034

1改變  046

2心念  054

3怕輸  060

4劣勢  069

5困境  075

6創意  083

7吃苦  091

8自討苦吃  098

9行動力  105

10面對壓力  113

11沒有目標  121

12執行力  129

13永不放棄  136

14單親  143

15人際關係  154

16自責  163

17負責  170

18情緒  177

19生氣  184

20害怕  192

21難過  203

22漠視  212

23專注靜心  220

24浪遊  230

25閱讀  239

 

自序

陪孩子安頓生命

 

二○○五年我做了一個決定,放棄一份六萬月薪的收入,也放棄讓我伸展自如的舞台,那是一份體制外的教職。當時我渴望改變,內在想要做些什麼,但是我並不知道能做什麼。我已經四十歲了,四十歲的人還能做什麼?但是我很強烈地相信,一定可以好好過日子,並願意為自己生命負責,因此我選擇離開了。

 

我在體制外學校七年,從一個沒有理念的素人,到一個有想法的老師,孩子們給我多啟發。我是一個孤僻的人,不喜歡和人們相處,年輕教書僅是為了餬口,但是在學校的最後兩年,我每星期都寫七封信,分別給我的七個學生,他們即使與我朝夕相處,仍渴望拿到我的信,那可算是《給長耳兔的36封信》的前身。

 

透過文字的表達,我和孩子們聊生活、方向、困頓與理想,讓他們感到溫暖與力量。因此二○○六年,我和辜筱茜合作,創作《給長耳兔的36封信》,只是想透過一封又一封的信,和孩子們聊一聊,說說人生的故事,這麼簡單的想法,竟蒙寶瓶的朱亞君應允,願意出版這本小書,若不是她願意冒險,也許我不會成為一位作家。當時我心裡暗下決定,若是《給長耳兔的36封信》能銷售某個數量,我便再次寫續集吧!十年來《給長耳兔的36封信》緩緩銷售,已雙倍於心中期許的數字。

 

我決定延續著長耳兔的構想,與辜筱茜合作第二本創作,此時的她已經成年了,成為一位專業的畫家,仍然擁有純真美麗的心靈。這一次我想注入的心念,仍舊是和青少年聊聊心事,但是卻更直接表達我的意圖:期望孩子擁有正向的心念、懂得吃苦、忍受挫折、不要怕輸、擁有創造力、懂得負責任、懂得旅行、深入閱讀……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德行,我視為品格教育、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然而,如何才能讓青少年聽得進去?並且擁有力量面對世界?願意勇敢的為自己負責任?我為此著墨很長的一段時間。

 

因此我決定提供具體方法,讓看文章有所啟發的讀者,懂得如何面對壓力,如何面對憤怒、難過與害怕!讓沒有目標的孩子,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命;讓功課已經落後太多,提不起勁兒讀書的孩子,如何不再自責,願意為自己負起責任。

 

我常覺得面對孩子的問題,若沒有問題意識,就不容易幫助孩子。比如當孩子不專注,不是告訴孩子:「要專心!」當孩子很害怕,不是告訴孩子:「不要害怕!」也不是給孩子不當的建議:「把台下的人當西瓜!」也不是給予孩子反效果的鼓勵:「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當孩子提不起勁兒認真,不是跟孩子說:「你要認真一點兒!」……大人給予的意見,孩子其實都明白,因此我在書中,也展現我如何看待問題,如何邀請孩子面對問題。

 

我的成長之路並不順遂,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每次到學校分享成長經驗,不少孩子熱情地前來回饋,尤其是聽見我沉迷電玩、毫無目標、功課墮落、內在憤怒、孤單沮喪,來自單親家庭的部分。我發現這些經驗的分享,能給予某些孩子接納感,也更坦誠勇敢地面對自己,我因此透過此書分享過去,也分享如何慢慢走上來的歷程。

 

這些年來我帶領不少孩子,陪伴他們談話、讀書、靜心與安頓生命,不少人問我具體的方法,除了影響我最深的薩提爾模式,還有一些簡便的工具,我在書中具體羅列出來了,也提供給有心的成人參考,期望對讀者有幫助。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并非您提到的《心念》25堂從情緒引導學習的內在課程》。 --- 图书名称: 潜龙腾渊:宋代士人的精神拓扑与社会实践 作者: [此处留空,模拟真实作者信息] 出版社: [此处留空,模拟真实出版信息] ISBN: [此处留空,模拟真实ISBN信息] 字数: 约 150,000 字 开本: 16 开 --- 内容简介: 《潜龙腾渊:宋代士人的精神拓扑与社会实践》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宋代(960年—1279年)文官士大夫阶层精神世界构建、知识传承路径及其社会角色复杂性的历史学与思想史交叉研究著作。本书旨在超越传统上将宋代士人简单地视为“理学”或“文化精英”的刻板印象,而是细致剖析了在特定制度框架、文化语境和技术条件下,他们如何构建、维护并实践其复杂的内在伦理系统,以及这种系统如何与外部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现实发生深刻的互动。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宋代士人的“精神拓扑”——即他们思想结构和认知地图——并非一蹴而就的哲学体系,而是在不断演变的社会压力、科举制度的筛选机制、以及与儒学经典长期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拓扑化”的产物。这种拓扑结构,决定了他们在面对国家兴衰、边患危机、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重大议题时,所能采取的思想路径和行动逻辑。 全书共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结构部分,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的立体面向。 第一部分:制度的熔炉与士格的塑造(科举、门第与初识世界) 本部分首先考察了宋代科举制度对士人精神原型的塑造作用。不同于唐代的荐举传统,宋代的科举更注重“文章之学”和对“义理”的阐释能力。作者详细梳理了从童子试到殿试的层层筛选机制,如何无形中将一套特定的价值体系——强调慎独、格物致知、以及对“天理”的敬畏——内化为士人阶层普遍的道德底色。 同时,本章深入探讨了“门第”观念在宋代的残余与新生。虽然士人阶层在理论上是开放的,但现实中,家族的累世积累仍是获取政治资源的重要基础。士人如何在维护家族体面与践行“公天下”的理想之间进行精神上的平衡,是本部分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具体人物(如欧阳修早年经历)的文本分析,展示了士人如何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始建构其内在的道德高地。 第二部分:文本的重塑与内圣的工程(儒学经典的再激活) 宋代被誉为“宋学”的时代,但本书强调的不是哲学流派的争论,而是士人如何将经典从历史的陈迹中“激活”为可操作的生存指南。本部分重点分析了“仁”与“义”在宋代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变迁。 作者通过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编纂过程的考察,揭示了这种“集注”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权力结构的确立。它并非仅仅是注释,而是为后世士人提供了一套明确的“内圣功夫”的路线图。此外,本书还辨析了儒家“致良知”的内向性与宋代对“经世致用”的外部诉求之间的张力。士人如何通过对个人修养的强调,来合理化其在复杂的官僚体系中的行为逻辑,是本部分深入挖掘的主题。例如,对“敬”的理解,如何从宋初的军事纪律逐渐转向个体面对宇宙本体时的沉静内观。 第三部分:忧患的内化:士人的边患意识与道德压力 宋代是中华帝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焦虑的时代,外部的军事威胁(辽、西夏、金、蒙)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本部分探讨了这种持续的“忧患意识”如何转化为士人内部的精神负担。 作者认为,边患不仅是军事问题,更被士人视为“道义”的检验。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那些主张强硬对抗的士人(如岳飞、文彦博的某些立场)往往被赋予更高的道德光环,而主张议和或采取柔性策略的,则容易被指责为“失节”。这种道德审判,迫使许多士人不得不强化其对“忠义”的表达,即使这种表达与其理性判断存在冲突。本书详细分析了“抗金”士大夫群体在精神上的自我加压,以及这种压力如何影响了他们对政治对手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第四部分:物质的审视与生活的艺术(雅好、经济与士大夫的日常实践) 与理学所倡导的“清简”形象相对,本书的第四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宋代士人真实的物质生活和审美情趣。宋代是市民文化勃兴的时代,士人阶层在拥有可观俸禄的同时,也深刻地介入了艺术品市场、园林营建和藏书事业。 作者考察了“点茶”、“挂画”、“插花”等雅好,如何成为士人构建身份认同和进行精神交流的媒介。这些看似远离政治的活动,实则是士人对“格物致知”的另一种实践,即在日常的物质世界中发现和维护“天理的趣味”。通过对士大夫别集、笔记中关于饮食起居、交游宴乐的记载分析,本书揭示了士人如何在保持精神高洁的理想与享受世俗的物质文明之间,摸索出一条独特的生存之道。他们是理论上的苦行僧,实践中的鉴赏家。 第五部分:精神的张力与历史的断裂(元代易帜与士人精神的流变) 本书的收尾部分聚焦于南宋灭亡这一历史巨变,考察了“亡国”的巨大冲击对宋代士人精神拓扑的最终修正与重构。 作者重点分析了明初的“遗民”心态。许多宋代士人(或其后继者)在面对元朝统治时,所表现出的忠诚与隐忍,并非简单的政治顺从,而是其既有精神结构在极端压力下的应激反应。对于那些选择出仕新朝的士人,他们的内心冲突与自我辩护构成了复杂的话语体系;对于选择坚守“宋土”的士人,他们的隐居与著述则成为了对既有价值体系的另一种形式的固守。本书认为,宋代士人精神的最终“张力”,体现在他们对“何为真正之国家”以及“何为士之气节”的终极追问之中,这为后世明清士人的伦理困境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总结: 《潜龙腾渊》通过多维度、细致入微的文本挖掘和制度分析,力图重构宋代士人复杂而充满内在矛盾的精神世界图景。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思想史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特定精英群体如何在历史洪流中,利用其独特的知识结构,来理解、解释并最终塑造其行动逻辑的社会史研究。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思想史、宋代社会文化史以及精英阶层行为模式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情绪引导学习的内课,听起来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最近工作压力山大,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烦躁,明明知道要调节,可就是找不到门道。我试过冥想,试过运动,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总觉得少了那么点“对症下药”的感觉。这本书的描述让我眼前一亮,它强调的是“内在课程”,这感觉就不一样了,更像是系统性的自我重建,而不是临时的“创可贴”。我特别期待那种能深入骨髓、改变看待事物方式的引导。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识别那些潜藏的情绪触发点,而不是每次都等到情绪爆发了才手忙脚乱地去扑火。如果真能做到25堂课就构建起一套稳固的情绪管理体系,那这份投入绝对是值得的。我希望它能提供那种“啊哈!”的顿悟时刻,让我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或逃避。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理解我的童年经历是如何影响我成年后的行为模式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纠结的过程。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提供一种基于“情绪引道”的视角来审视过往,我会非常感激。我总觉得,很多我们现在的情绪反应,其实是过去未被处理好的“心念”在作祟。如果这本书能像一把精密的钥匙,帮我打开那些尘封的记忆匣子,并且提供一个安全、有建设性的环境去面对和安抚过去那个受伤的自己,那它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处理眼下的焦虑或愤怒,而是能帮我修复内在的连接,让“心”和“念”能够和谐共振,而不是互相拉扯。这种深层次的整合,才是真正持久的疗愈。

评分

我一直对东方哲学中关于心性修养的论述很感兴趣,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该会产生非常深刻的洞见。这本书如果能巧妙地融合这两种智慧,提供一种既有文化底蕴又贴合现代生活节奏的内修方法,那简直是完美的。我期待它带来的不是西式那种快速见效的“修复”,而是一种更具生命力的“生长”。这种“生长”意味着我的情绪认知系统会自然而然地升级,我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会变得更加慈悲和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体会到,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信使,教会我如何倾听这些来自内在深处的、有时略显急躁的“心念”的声音,并以更成熟的方式回应它们,最终实现自我和谐的长期稳定状态。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课程式”的书籍一直保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市面上太多声称能改变人生的书,读完后却发现内容空泛,无非是些陈词滥调的励志口号。但“港台原版”这个标签,多少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保留了更原汁原味的深度和细致的观察视角。我最看重的是实操性,如果它真的能提供25个清晰的步骤或练习,并且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情绪的探索,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那它就是一本好书。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引动”和“转化”的环节。如何从一个负面情绪的漩涡中,找到那个最初的“念头”,然后温和地引导它走向积极的出口,而不是强行扭转,这才是真正高阶的心理工作。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工具,比如如何在日常对话中运用这些技巧,让情绪管理不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生活中的本能反应。

评分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清晰的决策力和同理心。有时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能让我的情绪瞬间失控,导致沟通出现障碍,影响团队合作。我急需的不是那种“放松心情”的建议,而是结构化的训练,教我如何在情绪的“风暴眼”中保持冷静和逻辑。这25堂课听起来像是一个渐进式的训练计划,我希望它能涵盖从基础的情绪识别到复杂的冲突管理策略。尤其关注“内在课程”这部分,它是否能帮助我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内在支点,使得外界的评价和突发事件不再能轻易动摇我的情绪基础?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情绪导航图”,指引我穿越职场迷雾,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极高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