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五千年政治经济交互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经典论述成就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国家理财学。
《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揭示的中国财局与政局互动演进的规律性特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经济发展的起伏和波动。
作者简介
林光彬,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基础理论研究团队成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院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2012)。在《光明日报》《政治经济学评论》《China Economist》《管理世界》《教育研究》《读书》等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私有化理论的局限》(2008)。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0),“《政治经济学评论》学术菁英奖”(2012),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一等奖(2013),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13)。
目录
前言 国家理财
第一章 财局与政局互动的基本理论建构——国家理财学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家族自治国家时期的理财学
第三节 家族行政国家时期的理财学
第四节 民族行政国家的理财学
第五节 民族民主国家的理财学
小结:国家理论与国家理财学
第二章 社会等级秩序格局下的财局与政局
第一节 社会等级制度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社会等级制度的两种不同认识
第三节 社会等级理论的分类
第四节 我国社会等级秩序格局下的财局与政局关系
第三章 家族中国的财局与政局
第一节 税是政权的象征
第二节 财聚财散的夏商案例
第三节 财局与政局互动博弈的周厉王改革案例
第四节 秦国后发崛起和迅速亡国的案例分析
第五节 西汉从自由放任到中央集权的案例分析
第六节 家族行政国家稳定时期的财局与政局综合分析
第七节 两宋的财政经济革命
第八节 元代的纸币通货膨胀与政局变化
小结
第四章 政党中国的财局与政局
第一节 晚清的财局与政局
第二节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财局与政局
第三节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的财局与政局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财局与政局
第五章 中国财局与政局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节 收入分配和财富分布结构
第三节 财政税收结构
第四节 全球化下的外在约束
小结
第六章 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中国向何处去
第二节 从预算民主到社会主义全面民主
第三节 寻找集权与分权的平衡
第四节 国家理财的历史经验教训与未来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阿道夫·瓦格纳认为:“自17世纪以至18世纪,国家权力集于中央,成专制的国家。人民亦为国家之人民,而直接隶属于中央,亦直接对中央而负权利义务。豪酋(诸侯)之类,荡然无存,遂成所谓国民的社会时代。法国革命时所行之法治国,即此大势之产物也。19世纪,社会思想渐盛,国事之范围目的、课税之方法,均受其影响。……18世纪之半(中期),德始秩序的研究财政学,而德以外犹不多概见。仅就局部问题,则英法诸国,亦稍稍有研究之者而已。法之孟德斯鸠,英之希姆,最足影响于后世。斯密亚丹,实消化此等学者之意见,更出新说,为财政理论别开生面。财政史之近世纪,实始于此时。引起财政史之近世纪者,原因有三:以自由竞争说、重农主义学说及斯密亚丹等之故,而经济学一新,其一也。因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之影响,而法学、政治学、国家学一新,其二也。因法国革命及与此相联之事,而社会政治经济之状态大变,豪酋制度全灭,一变而为国民社会时代,其三也。新学派之意见,于国家之职分目的,与旧派全异。(旧派)以为民间之事,当放任于自由竞争,国家当力避干涉政策。国家经济,可以是减,因全废前此之繁杂税制。……然其所谓简税制,减征费、公负担,则亦人人所首肯。所助后此财政学之发达者不少。斯密亚丹正重农学派之谬误,说明国家收入,皆与国民经济相密接。不当一一观察,必以为互相关联之一部分而观察之。不如重农学派,唱土地单一税,而别定宽严得宜之课税原则。又就前此存在之设施,指摘其缺点。故斯密氏之著作,实斯学空前之大著作也。而以今日之眼光视之,所论主义,殊欠一贯。则洛仑福温施泰因已言之矣。然其影响远及于今日英国之著述。即德之财政学,脱离官房学而独立,亦以斯密氏之影响为主,亦伟矣哉。此时法国适有革命,有关于国家职分而挟疑虑者,于是此方面之新研究大行。惟以桓尔甫派(教皇派)学说从来实际之反动。康德一派,遂趋于极端,唱国家事务缩小说。此亦可为一偏之见。斯密亚丹亦以国家实施,为不生产的,遂益限于其弊,不可拔濯,是可憾也。然以此新研究,而开财政学之进步,盖无可疑。”①
此外,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99-1755)在《论法的精神》中也涉及租税和公债。孟德斯鸠在论述臣民必须将一部分财产作为租税缴纳的理由时说:“此臣民仰藉国家得到身体财产的安全,而租税不过此项报酬而已。关于租税的形态,以为人头税适合于隶属的国民状态,消费税适合于臣民自由的社会,至于理由,则因前者无论何人均强制的必需缴纳,而后者则缴纳与否,得自由选择。”②这《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对当时法律论者影响甚大,同时对于财政学尤以官房学派也有不小的影响。但需要指出,孟德斯鸠的财政认识都是前人的旧说,没有自己的原创认识。
德法两国的财政学之所以有所发展,是因为当时财政问题是所有经济问题中对政府影响最大的问题,决定国家在欧洲大陆“战国时代”的地位。
总之,欧洲财政学的肇始当在十七八世纪之际,由德语区的官方学派奠定。到19世纪中叶,也是德语区的学者使财政学成为独立学科。19世纪中,德语区的财政学的发展分为三期:最初三十年间,为财政学准备独立的时期;其次三十年间,为财政学独立时期;后十年间,为财政学发展时期。③
欧洲大陆学派以德国尤斯蒂、李斯特、瓦格纳等为代表,根据国民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也是国家的生产者,是社会和市场的一个最大的主体,推进社会和市场的发展;主张大国家理论,大政府、强政府,把政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倡导后发国家要借助政府的推力和引力实现民富国强。而法国重商主义者命名的“政治经济学”是将政府财政与经济结合起来精心研究或讨论的一种尝试。
……
前言/序言
在人类有国家以来的历史演进中,国家的繁荣与贫困,政府的兴衰更替,往往是先有财局失衡,后有政局失控,甚至可以说,许多是在重税的历史交替中更迭。
一个压迫性的政府,往往对人民(个人、家庭和企业等工商组织)征税(货币、实物、劳役)过重,最终被人民的斗争、反抗所更替,所抛弃。比如,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征税权而掉了脑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但他的孙子路易十六却找不到摆脱财政困境的出路,最后连性命和政权都丢了;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竭泽而渔的税收政策有关;中国历代政府的更替大多与征税有关。
我国西汉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司马迁将人们的政治经济关系总结归纳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最后都要被归为“利益问题”。
有国家以来,财税是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运转的总枢纽,是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财税处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性分配环节,能综合调控经济全局的发展状态,决定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能力,也决定经济全局的繁荣和衰败;另一方面,财税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枢纽,能全面调控国民经济收入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决定民心的向背和执政的基础。所以,财政被称为“庶政之母”,是国家治理的头等大事。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讲,可以说“治国就是理财”。这里的理财在本书中不是简单的政府收支运转,而是理国家财,即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利益共同体的财政格局、财务格局。因此,我把本书的副标题定为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聚焦在财局与政局互动关系视角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处于深刻复杂的结构性变动之中。我国经济正在经历增速换挡、发展转型、需求与产业升级、阶层分化、外部市场萎缩性震荡等结构性经济过剩下的阵痛。
30多年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今天,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我国的财局——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构成的财富分布格局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也十分清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中国的财产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2015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一百名成员财富总和为26851.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5年2.35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和。2016年5月4日发布的“2016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最富有的500人的上榜门槛,从40亿元提高到65亿元,增长62.5%。500名富人拥有的财富总额达到了80191.5亿元,人均财富达到160.4亿元,较上年的113.1亿元增长41.8%,远高于上一年25.7%的增速。
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