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报 告
G01 2018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
综 合 篇
G02 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及2018年展望
胡祖铨
G03 2017年消费形势回顾及2018年展望
邹蕴涵
G04 201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及2018年展望
闫敏
G05 2017年物价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张前荣
G06 2017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陈彬
G07 2017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王远鸿
G08 2017年金融运行分析与2018年展望
李若愚
G09 2017年股票市场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徐平生
G10 2017年国际收支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范洋
G11 2017年利用外资回顾和2018年展望
邬琼
G12 2017年对外投资回顾和2018年展望
邬琼
G13 2017年经济景气分析及2018年展望
刘玉红
G1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评估及展望
肖若石
G15 我国“双创”形势分析与展望
宋瑞礼
G16 我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高辉清 肖若石 朱敏 宋瑞礼
产 业 篇
G17 2017年工业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魏琪嘉
G18 2017年房地产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邹士年
G19 2017年服务业形势分析和2018年展望
魏琪嘉
G20 2017年银行业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刘鹏
G21 2017年汽车行业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祁京梅
G22 2017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耿德伟
G23 2017年建材行业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耿德伟
G24 2017年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徐斯
中国经济区域篇
G25 2017—2018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与判断
胡少维
G26 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刘伟良 韩磊
G27 2017年中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阮华彪 常彬斌
G28 2017年西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朱敏
G29 2017年京津冀运行特征及2018年形势展望
杨永恒 邹锐
G30 2017年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肖若石
G31 2017年广东经济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龚联华 蒙卫华 隋艳颖 马晓玲
世界经济篇
G32 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程伟力
G33 2017年世界贸易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陶丽萍
G34 2017年国际金融市场分析及2018年展望
张鹏
G35 2017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袁剑琴
G36 2017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及2018年展望
牛犁
G37 2017年美国经济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赵硕刚
G38 2017年欧洲经济分析及2018年展望
王灏晨
G39 2017年日本经济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张晓兰
G40 特朗普税收制度改革影响的模型分析
蔡松锋
G41 从当前全球化进程看中国的“全球化路径”
张晓兰
能 源 篇
G42 2017年能源行业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尹伟华
G43 2017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王硕
G44 2017年电力形势分析及2018年展望
肖宏伟
G45 2017年天然气行业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
杨晶 李继峰
G46 落实“美丽中国”目标,建立页岩气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能源政策研究团队
G47 我国碳市场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蔡松锋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8)》是由国家信息中心精心组织、主要由经济预测部专家团队承担的年度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本报告中的一些判断、结论、预测仅是一家之言,但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对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界人士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2017年必将载入史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
2017年以来,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外需好于预期、国内需求均衡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加快、就业增加、物价稳定、国际收支改善、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稳中向好特征。三季度以后,虽然内需增长和出口回升势头有所放缓,经济运行呈现小幅回调态势,但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仍将达到6��8%左右,可以较好地实现政府预期调控目标。
展望2018年,从国际上看,尽管存在着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货币财政政策进一步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依然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加剧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冲击,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在发达经济体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进一步修复、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社会信心继续恢复、经济复苏动能继续增强的带动下,全球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势头。
从国内来看,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精神必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国内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失衡、企业杠杆率过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实体经济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贯彻新思想,追求新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精准有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度中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措施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积极稳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持续扎实,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本封面朴实无华、标题略显严肃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8)》,在收到它之前,我曾对内容有过种种猜测。它会是一份枯燥乏味的统计数据汇编?还是一篇充斥着经济术语的学术论文集?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股信息洪流所吸引。报告并非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的位置,以及它与世界各国经济体之间复杂而动态的关系,娓娓道来。报告中对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到产业结构调整,每一个方面都描绘得鞭辟入里,让我对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之所以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8)》如此看重,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观察视角,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新闻报道中一闪而过的经济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报告中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以及其对全球经济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进行了富有远见的预测。例如,报告中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讨论,不仅涉及技术创新,还深入探讨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以及数字经济的崛起如何重塑产业格局。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全球的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其战略选择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不得不说,这份《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8)》在宏观层面的洞察力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聚焦于中国自身的经济表现,更将中国置于全球经济的大棋盘中进行审视。报告中关于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对经济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者们似乎拥有着一种“上帝视角”,能够洞察到那些隐藏在日常新闻之下的深层经济逻辑。尤其是在探讨中国如何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以及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报告的论述逻辑严谨,数据支撑有力,让人不禁为之信服。
评分阅读《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8)》的过程,是一种知识不断被更新和拓展的体验。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分散的经济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的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图景。报告中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策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在应对全球性经济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问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内容不仅填补了我在此领域的认知空白,更激发了我进一步思考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评分坦白讲,我最初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8)》的期望值并不高,总觉得这类报告会是枯燥乏味的“干货”。然而,报告的呈现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并非一味地堆砌数据,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逻辑严密的论证,将复杂的经济议题变得易于理解。报告中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挑战,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让我对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尤其是在讨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成果与前景时,报告的论述显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