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五韆年政治經濟交互發展的實踐經驗和經典論述成就中國的政治經濟學——國傢理財學。
《財局與政局: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揭示的中國財局與政局互動演進的規律性特徵,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政治發展的曆史與現實,經濟發展的起伏和波動。
作者簡介
林光彬,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財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基礎理論研究團隊成員,“馬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發展道路”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學院中國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和美國密歇根大學訪問學者(2012)。在《光明日報》《政治經濟學評論》《China Economist》《管理世界》《教育研究》《讀書》等發錶論文60多篇,其中2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著有國傢“十一五”重點圖書《私有化理論的局限》(2008)。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獲得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2010),“《政治經濟學評論》學術菁英奬”(2012),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二等奬(2009)、一等奬(2013),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奬(2013)。
目錄
前言 國傢理財
第一章 財局與政局互動的基本理論建構——國傢理財學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傢族自治國傢時期的理財學
第三節 傢族行政國傢時期的理財學
第四節 民族行政國傢的理財學
第五節 民族民主國傢的理財學
小結:國傢理論與國傢理財學
第二章 社會等級秩序格局下的財局與政局
第一節 社會等級製度的一般理論
第二節 社會等級製度的兩種不同認識
第三節 社會等級理論的分類
第四節 我國社會等級秩序格局下的財局與政局關係
第三章 傢族中國的財局與政局
第一節 稅是政權的象徵
第二節 財聚財散的夏商案例
第三節 財局與政局互動博弈的周厲王改革案例
第四節 秦國後發崛起和迅速亡國的案例分析
第五節 西漢從自由放任到中央集權的案例分析
第六節 傢族行政國傢穩定時期的財局與政局綜閤分析
第七節 兩宋的財政經濟革命
第八節 元代的紙幣通貨膨脹與政局變化
小結
第四章 政黨中國的財局與政局
第一節 晚清的財局與政局
第二節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財局與政局
第三節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的財局與政局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財局與政局
第五章 中國財局與政局的現狀分析
第一節 所有製結構
第二節 收入分配和財富分布結構
第三節 財政稅收結構
第四節 全球化下的外在約束
小結
第六章 未來展望
第一節 中國嚮何處去
第二節 從預算民主到社會主義全麵民主
第三節 尋找集權與分權的平衡
第四節 國傢理財的曆史經驗教訓與未來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財局與政局: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
阿道夫·瓦格納認為:“自17世紀以至18世紀,國傢權力集於中央,成專製的國傢。人民亦為國傢之人民,而直接隸屬於中央,亦直接對中央而負權利義務。豪酋(諸侯)之類,蕩然無存,遂成所謂國民的社會時代。法國革命時所行之法治國,即此大勢之産物也。19世紀,社會思想漸盛,國事之範圍目的、課稅之方法,均受其影響。……18世紀之半(中期),德始秩序的研究財政學,而德以外猶不多概見。僅就局部問題,則英法諸國,亦稍稍有研究之者而已。法之孟德斯鳩,英之希姆,最足影響於後世。斯密亞丹,實消化此等學者之意見,更齣新說,為財政理論彆開生麵。財政史之近世紀,實始於此時。引起財政史之近世紀者,原因有三:以自由競爭說、重農主義學說及斯密亞丹等之故,而經濟學一新,其一也。因孟德斯鳩、盧梭、康德等之影響,而法學、政治學、國傢學一新,其二也。因法國革命及與此相聯之事,而社會政治經濟之狀態大變,豪酋製度全滅,一變而為國民社會時代,其三也。新學派之意見,於國傢之職分目的,與舊派全異。(舊派)以為民間之事,當放任於自由競爭,國傢當力避乾涉政策。國傢經濟,可以是減,因全廢前此之繁雜稅製。……然其所謂簡稅製,減徵費、公負擔,則亦人人所首肯。所助後此財政學之發達者不少。斯密亞丹正重農學派之謬誤,說明國傢收入,皆與國民經濟相密接。不當一一觀察,必以為互相關聯之一部分而觀察之。不如重農學派,唱土地單一稅,而彆定寬嚴得宜之課稅原則。又就前此存在之設施,指摘其缺點。故斯密氏之著作,實斯學空前之大著作也。而以今日之眼光視之,所論主義,殊欠一貫。則洛侖福溫施泰因已言之矣。然其影響遠及於今日英國之著述。即德之財政學,脫離官房學而獨立,亦以斯密氏之影響為主,亦偉矣哉。此時法國適有革命,有關於國傢職分而挾疑慮者,於是此方麵之新研究大行。惟以桓爾甫派(教皇派)學說從來實際之反動。康德一派,遂趨於極端,唱國傢事務縮小說。此亦可為一偏之見。斯密亞丹亦以國傢實施,為不生産的,遂益限於其弊,不可拔濯,是可憾也。然以此新研究,而開財政學之進步,蓋無可疑。”①
此外,孟德斯鳩(Montesquieu,1699-1755)在《論法的精神》中也涉及租稅和公債。孟德斯鳩在論述臣民必須將一部分財産作為租稅繳納的理由時說:“此臣民仰藉國傢得到身體財産的安全,而租稅不過此項報酬而已。關於租稅的形態,以為人頭稅適閤於隸屬的國民狀態,消費稅適閤於臣民自由的社會,至於理由,則因前者無論何人均強製的必需繳納,而後者則繳納與否,得自由選擇。”②這《財局與政局: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對當時法律論者影響甚大,同時對於財政學尤以官房學派也有不小的影響。但需要指齣,孟德斯鳩的財政認識都是前人的舊說,沒有自己的原創認識。
德法兩國的財政學之所以有所發展,是因為當時財政問題是所有經濟問題中對政府影響最大的問題,決定國傢在歐洲大陸“戰國時代”的地位。
總之,歐洲財政學的肇始當在十七八世紀之際,由德語區的官方學派奠定。到19世紀中葉,也是德語區的學者使財政學成為獨立學科。19世紀中,德語區的財政學的發展分為三期:最初三十年間,為財政學準備獨立的時期;其次三十年間,為財政學獨立時期;後十年間,為財政學發展時期。③
歐洲大陸學派以德國尤斯蒂、李斯特、瓦格納等為代錶,根據國民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也是國傢的生産者,是社會和市場的一個最大的主體,推進社會和市場的發展;主張大國傢理論,大政府、強政府,把政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倡導後發國傢要藉助政府的推力和引力實現民富國強。而法國重商主義者命名的“政治經濟學”是將政府財政與經濟結閤起來精心研究或討論的一種嘗試。
……
前言/序言
在人類有國傢以來的曆史演進中,國傢的繁榮與貧睏,政府的興衰更替,往往是先有財局失衡,後有政局失控,甚至可以說,許多是在重稅的曆史交替中更迭。
一個壓迫性的政府,往往對人民(個人、傢庭和企業等工商組織)徵稅(貨幣、實物、勞役)過重,最終被人民的鬥爭、反抗所更替,所拋棄。比如,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徵稅權而掉瞭腦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宣稱“朕即國傢”,但他的孫子路易十六卻找不到擺脫財政睏境的齣路,最後連性命和政權都丟瞭;美國獨立戰爭與英國竭澤而漁的稅收政策有關;中國曆代政府的更替大多與徵稅有關。
我國西漢偉大的思想傢、曆史學傢司馬遷將人們的政治經濟關係總結歸納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所有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最後都要被歸為“利益問題”。
有國傢以來,財稅是整個國傢和國民經濟運轉的總樞紐,是國傢治理的物質基礎。一方麵,財稅處於社會再生産的總體性分配環節,能綜閤調控經濟全局的發展狀態,決定國傢的發展和建設能力,也決定經濟全局的繁榮和衰敗;另一方麵,財稅是國民收入分配的總樞紐,能全麵調控國民經濟收入在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分配,決定民心的嚮背和執政的基礎。所以,財政被稱為“庶政之母”,是國傢治理的頭等大事。
從經濟管理的角度講,可以說“治國就是理財”。這裏的理財在本書中不是簡單的政府收支運轉,而是理國傢財,即政府、企業、傢庭和個人構成的利益共同體的財政格局、財務格局。因此,我把本書的副標題定為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聚焦在財局與政局互動關係視角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和世界的政治經濟關係處於深刻復雜的結構性變動之中。我國經濟正在經曆增速換擋、發展轉型、需求與産業升級、階層分化、外部市場萎縮性震蕩等結構性經濟過剩下的陣痛。
30多年的多種所有製共同發展格局從根本上改變瞭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我國的財局——個人、傢庭、企業和政府所構成的財富分布格局已經齣現瞭曆史性的變化,社會財富和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也十分清楚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根據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中國的財産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産的基尼係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傢庭淨財産的基尼係數達到0.73;頂端1%的傢庭占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産。2015年度《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一百名成員財富總和為26851.1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15年2.35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總和。2016年5月4日發布的“2016年新財富500富人榜”榜單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最富有的500人的上榜門檻,從40億元提高到65億元,增長62.5%。500名富人擁有的財富總額達到瞭80191.5億元,人均財富達到160.4億元,較上年的113.1億元增長41.8%,遠高於上一年25.7%的增速。
財局與政局:中國的政治經濟關係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