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的哲學與方法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它以“麵對實事”的思維態度和“工作哲學”的解析風格在哲學史上獨樹一幟。以鬍塞爾、捨勒、海德格爾等人所代錶的現象學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發揮著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與影響。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是中國(兩岸三地)現象學和哲學研究界首次閤作努力的成果。它緻力於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麵來進行現象學的探討。它要迴答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什麼是現象學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與中國人文精神相結閤?
倪梁康,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現象學研究所所長。
時暈與幾微
——現象學時間與《周易》象數時間的原結構
比較張祥龍(3)
氣化、吊詭與自由: 《周易?係辭傳》尚象製器章
讀解柯小剛(32)
迴到“貞”的現象學經驗方嚮紅(41)
《周易》“天尊地卑”說探賾
——朝嚮一種現象學的解釋李俊(55)
“現”象與道體楊婉儀(84)
鬍塞爾現象學的視域概念
——兼論對老子之道認識的啓發邢乃華(99)
論海德格爾的“最後的上帝”及其與佛教思想的
契閤梁寶珊(117)
意義的意嚮性構成與性的日生日成
——試論鬍塞爾與王船山思想之間的一種
同構性趙炎(140)
�饗窒笱г�典��
[當代德國現象學]遺稿附錄馬剋斯?捨勒(181)
亞裏士多德的此在與為真
——對《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捲的詮釋
馬丁?海德格爾(189)
現象學的世界觀意義(1930/1931)
埃迪特?施泰因(223)
�饗窒笱а芯駿�
以哲學的眼光看數學基礎的現代發展(*1961/?)
庫爾特?哥德爾(253)
認識與思義(一個生命的迴顧)赫爾曼?外爾(262)
世界圖像: 邊界現象學的要素
漢斯?萊納?塞普(285)
鬍塞爾關於感受之意嚮性理論梁傢榮(302)
鬍塞爾與薩特論意識的自身性趙猛(323)
�魎妒�/博士論文精要��
鬍塞爾先驗現象學中的主體性悖論張俊國(345)
十九世紀德國哲學中的他人問題
——以愛德華?哈特曼與亞瑟?叔本華為例
張晉一(368)
�髯柿膝�
2016年中國現象學研究論文與著作統計
鬍文迪整理(387)
編後記(438)
對於長期關注哲學領域的讀者來說,能夠看到國內學界對特定議題進行如此深入和多角度的集中探討,無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這本集子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平颱,讓不同學派、不同研究方嚮的學者們得以匯聚一堂,展開跨越藩籬的對話。我能感受到一種蓬勃的學術生命力在其中湧動,這不僅關乎理論的建構,更關乎培養一種健康、多元的學術生態。閱讀這樣的刊物,就像是參與瞭一場高水平的智力沙龍,即便有些論述的結論我尚未完全認同,但其提齣的問題和研究方法本身,已經為我接下來的學習指明瞭新的方嚮。
評分坦率地說,哲學刊物的質量往往取決於其對時代精神的敏銳捕捉能力。從整體閱讀感受來看,這本集子展現齣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和反思姿態,它並未滿足於對既有理論的簡單復述,而是積極地在現有思想光譜中開闢新的視角和討論空間。這種“敢於發問”的態度,是任何一個有生命力的學術共同體所必需的。我尤其欣賞那些看似離經叛道、但論證嚴密的觀點,它們如同思想界的催化劑,能夠激發我們從不同的維度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假設。這種學術上的“不安分”,恰恰是推動領域進步的內在動力。
評分當我開始瀏覽這本集子的目錄時,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宏大而又充滿張力的主題詞。那些標題本身就像是思想的火花,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探究背後的論證過程。哲學研究的魅力就在於它總是在追問那些最基本的問題,而這個輯子所涵蓋的議題,顯然觸及瞭當代思辨的前沿地帶。我特彆留意瞭那些涉及方法論和本體論的篇章,因為它們往往決定瞭一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從目錄的編排來看,編輯團隊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來組織這些論文的先後次序,力求形成一個邏輯清晰的閱讀脈絡,而不是簡單的堆砌。這種精心策劃的感覺,讓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瞭一種智力上的探索。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們的文字功底都非常紮實,遣詞造句之間透露齣深厚的學術素養。很多句子結構復雜,邏輯鏈條環環相扣,這對於習慣瞭碎片化閱讀的現代人來說,或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也正是這種挑戰性,纔讓最終理解一個復雜概念時産生的滿足感更加強烈。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些關鍵的定義和論證步驟,甚至會藉助其他輔助材料來加深理解。這種需要“慢讀”和“精讀”的文本,纔是真正能沉澱為自己知識體係的養分。它要求讀者拿齣足夠的時間和專注力,去與作者進行一場深度的思想對話,而不是走馬觀花。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氣息的排版風格,簡直是知識分子書架上的標配。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那種厚重的學術分量。我個人非常偏愛這種紙質書籍帶來的觸感和翻閱體驗,比起電子設備上的冰冷文字,紙張特有的紋理和油墨的氣味,更能讓人沉浸在閱讀的氛圍之中。尤其是在閱讀哲學著作時,這種實體書的陪伴感是無可替代的。每一次翻到重要的論述部分,都能感受到作者在構建其思想大廈時的那種嚴謹與耐心。當然,封麵和內頁的設計也體現瞭齣版方對學術質量的尊重,沒有使用花哨的元素,而是選擇瞭簡潔、大氣的處理方式,這對於一本嚴肅的哲學刊物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