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雙色印刷書課閤一法考名師深藍學城大數據分析,掃碼聽課專題框架命題點撥真題索引知識詳解。
準確鎖定必考知識完整反映命題趨勢智能掃碼視頻互動
內容簡介
雙色印刷書課閤一法考名師深藍學城大數據分析,掃碼聽課專題框架命題點撥真題索引知識詳解。
準確鎖定必考知識,完整反映命題趨勢,輕鬆掃碼視頻互動。
2018國傢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萬國專題講座(共八本)
刑法
民法
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司法製度
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
商法經濟法知識産權法
國際法學
理論法學論述題
作者簡介
北京萬國學校,是目前中國法律教育培訓基地,在全國擁有34所直屬學校,纍計培訓學員20餘萬人,幫助8餘萬人通過瞭司法考試,被譽為中國法律界的“黃埔軍校”。萬國追求專業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創造著行業的標準。萬國的係列課程、師資與圖書已成為行業內的標杆。作為社會辦學的有名品牌,萬國在國內高端法律培訓市場迅速崛起,成為司法考試培訓領域的卓越品牌。
目錄
微課索引 / 1
專題一 刑事訴訟法概述 / 3
第一節 刑事訴訟法概述 / 4
第二節 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 / 6
第三節 刑事訴訟的基本範疇 / 8
專題二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 14
專題三 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和訴訟參與人 / 26
第一節 刑事訴訟中的專門機關 / 27
第二節 刑事訴訟參與人 / 29
專題四 管轄 / 38
第一節 立案管轄 / 39
第二節 審判管轄 / 43
專題五 迴避製度 / 50
第一節 迴避的理由、種類與適用人員 / 51
第二節 迴避的程序 / 53
專題六 辯護與代理 / 57
第一節 辯護製度概述 / 58
第二節 辯護製度的基本內容 / 59
第三節 辯護人的訴訟權利與訴訟義務 / 61
第四節 刑事代理 / 70
2 專題講座 | 刑事訴訟法
專題七 證據與證明 / 75
第一節 刑事證據的概念和基本屬性 / 76
第二節 刑事證據的種類 / 78
第三節 刑事證據的分類 / 86
第四節 刑事證據的規則 / 88
第五節 刑事訴訟證明 / 93
專題八 強製措施 / 98
第一節 強製措施概述 / 99
第二節 拘 傳 / 100
第三節 取保候審 / 102
第四節 監視居住 / 106
第五節 拘 留 / 108
第六節 逮 捕 / 110
專題九 附帶民事訴訟 / 118
第一節 附帶民事訴訟概述 / 119
第二節 附帶民事訴訟的提起 / 122
第三節 附帶民事訴訟的審判 / 123
專題十 期間與送達 / 127
第一節 期 間 / 128
第二節 送 達 / 131
專題十一 立案程序 / 133
第一節 立案的概念、材料來源和條件 / 134
第二節 立案程序與立案監督 / 135
專題十二 偵查程序 / 139
第一節 偵查概述 / 140
第二節 偵查行為 / 141
第三節 偵查終結 / 149
第四節 補充偵查 / 151
第五節 對違法偵查行為的申訴、控告 / 152
專題十三 起訴 / 154
第一節 起訴概述 / 155
第二節 提起公訴的程序 / 156
第三節 不起訴 / 159
專題十四 刑事審判概述 / 164
第一節 刑事審判的概念、任務與模式 / 165
第二節 刑事審判的原則 / 167
第三節 審級製度 / 169
第四節 審判組織 / 170
專題十五 第一審程序 / 176
第一節 公訴案件的第一審程序 / 177
第二節 自訴案件的第一審程序 / 189
第三節 簡易程序 / 192
第四節 判決、裁定和決定 / 196
專題十六 第二審程序 / 200
第一節 第二審程序的提起 / 201
第二節 第二審程序的審判 / 203
第三節 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核準程序 / 209
專題十七 死刑復核程序 / 212
第一節 死刑復核程序概述 / 213
第二節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 213
第三節 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的復核程序 / 217
專題十八 審判監督程序 / 219
第一節 審判監督程序的概述 / 220
第二節 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 / 220
第三節 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的重新審判 / 224
專題十九 執行 / 229
第一節 執行概述 / 230
第二節 各種判決、裁定的執行程序 / 231
4 專題講座 | 刑事訴訟法
第三節 執行的變更程序 / 234
第四節 對新罪和申訴的處理 / 240
第五節 人民檢察院對執行的監督 / 241
專題二十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 243
第一節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概述 / 244
第二節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製度與程序的
具體規定 / 245
專題二十一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 250
專題二十二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
沒收程序 / 255
第一節 概 述 / 256
第二節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
沒收程序 / 256
專題二十三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製醫療程序 / 261
專題二十四 涉外刑事訴訟程序與司法協助製度 / 266
第一節 涉外刑事訴訟程序 / 267
第二節 刑事司法協助 / 268
精彩書摘
《司法考試2018 2018國傢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萬國專題講座:刑事訴訟法》:
1.下列有關迴避的說法,錯誤的是:
A.被害人申請一起搶劫案的偵查人員劉某迴避,在迴避決定作齣以前,劉某應當立即停止對該案的偵查取證工作
B.最高法院死刑復核後,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應當另行組成閤議庭
C.在一起報復陷害案的偵查過程中,偵查人員劉某與本案有利害關係,其迴避應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D.被告人申請公訴人迴避,理由是其態度惡劣,該迴避申請應由檢察長決定是否同意
2.被告人王乙16歲,犯盜竊罪,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王某的父親王甲申請擔任本案的書記員鄭某迴避,理由是王甲聽說被害人的兒子馮某在開庭前曾請鄭某吃飯,關於本案中的迴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王甲提齣迴避申請時,應經過王乙的同意
B.王甲提齣申請時,應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
C.是否批準本案中的迴避申請,由法院院長決定
D.是否批準本案中的迴避申請,由審判長決定。
……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正義的構建與守護 法律,是社會秩序的基石,是維護公平正義的利器。在現代法治國傢,刑事法律體係無疑是其中最為核心、也最受關注的部分。它不僅規定瞭何為犯罪,更重要的是,它明確瞭國傢如何追究犯罪、懲處罪犯,以及如何在這一過程中保障公民的閤法權益。這其中,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築起國傢懲治犯罪、保障人權的屏障。 刑法:定罪量刑的法律基石 刑法,作為國傢懲治犯罪的根本大法,其核心在於明確界定哪些行為構成犯罪,以及對這些犯罪行為如何施加相應的刑罰。它迴答瞭“什麼行為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觸犯瞭將要承擔何種後果”這一根本性問題。 1. 犯罪的構成要件: 刑法通過精細的規定,將犯罪行為分解為一係列構成要件,通常包括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麵和犯罪主觀方麵。 犯罪主體: 指實施犯罪行為的自然人或單位。刑法對犯罪主體的年齡、身份等有特定要求,例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纔能承擔刑事責任。 犯罪客體: 指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係。例如,生命權、財産權、公共安全等。 犯罪客觀方麵: 指犯罪行為在客觀上錶現齣來的各種特徵,包括危害行為(作為或不作為)、危害結果以及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犯罪主觀方麵: 指行為人對其危害行為及其結果的主觀心理態度,即犯罪的故意或過失。 隻有當一個行為同時滿足瞭某個具體罪名的所有構成要件時,纔能被認定為犯罪。刑法的這一嚴謹規定,是避免“寜可錯殺,不可放過”的粗暴執法,保障公民閤法權益的重要屏障。 2. 刑罰的種類與適用: 刑法明確規定瞭各種刑罰的種類,包括主刑(如剝奪政治權利、管製、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如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産)。同時,刑法還規定瞭刑罰的適用原則,如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當原則、適用法律的公正原則等,確保刑罰的運用既有威懾力,又不失人道與公正。 3. 犯罪的分類與具體罪名: 刑法對犯罪行為進行瞭係統分類,並列舉瞭大量的具體罪名,如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犯罪,侵犯財産的犯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危害國防的犯罪,以及貪汙賄賂犯罪、瀆職犯罪等等。每一項罪名都有其特定的構成要件和量刑幅度,為司法實踐提供瞭明確的法律依據。 4. 犯罪的排除事由: 刑法也規定瞭一些排除犯罪的情形,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這些規定體現瞭刑法在保護特定閤法權益與懲治犯罪之間的平衡,避免將正當行為誤判為犯罪。 刑事訴訟法:正義實現的程序保障 如果說刑法規定瞭“什麼行為是犯罪,應該受到懲罰”,那麼刑事訴訟法則迴答瞭“如何纔能閤法、公正地將犯罪行為查明,並最終實施懲罰”的問題。它是整個刑事司法活動賴以進行、並確保公正得以實現的程序性法律。 1. 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刑事訴訟法確立瞭一係列貫穿整個訴訟過程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是實現公正訴訟的靈魂。 罪刑法定原則: 任何犯罪行為都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的,任何刑罰都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的。這要求法律的規定必須明確、具體,禁止類推適用。 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原則: 無論身份、地位、貧富,所有公民在法律麵前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原則: 這是刑事訴訟法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強調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權利保障,包括辯護權、最後陳述權、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等,體現瞭“無罪推定”的精神。 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閤、互相製約原則: 明確瞭公安機關的偵查權、人民檢察院的審查起訴權和公訴權、人民法院的審判權,並強調瞭它們之間的製約與平衡,以防止權力濫用。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 要求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必須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依據,並嚴格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裁決。 2. 刑事訴訟的階段與程序: 刑事訴訟活動被劃分為一係列既相互聯係又相對獨立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任務和程序要求。 立案偵查階段: 當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時,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開始偵查,收集證據,查明案件事實。此階段涉及報案、立案、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勘驗、搜查、扣押、逮捕、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一係列偵查措施。 審查起訴階段: 偵查終結後,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檢察院審查案件,決定是否提起公訴。這一階段,檢察院會審查證據是否充分,是否符閤起訴條件,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申訴權、辯護權。 審判階段: 公訴人嚮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後,進入審判階段。人民法院通過開庭審理,查明案件事實,依法判決。審判階段包括開庭審理、庭審調查、法庭辯論、最後陳述、評議、宣判等環節。 執行階段: 判決生效後,進入判決的執行階段,由相關機關依法執行刑罰。 3. 證據製度: 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收集、固定、審查、運用等都做齣瞭詳細規定。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唯一依據,因此,證據的閤法性、真實性、關聯性至關重要。刑事訴訟法確立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嚴禁刑訊逼供、誘供、騙供等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作為定案依據,這是保障人權、防止冤假錯案的關鍵。 4. 辯護製度: 刑事訴訟法高度重視辯護權,規定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聘請律師進行辯護的權利,以及在特定情況下由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權利。有效的辯護製度是實現程序公正、平衡控辯雙方力量的重要保障。 5. 強製措施與權利保障: 刑事訴訟法詳細規定瞭逮捕、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強製措施的適用條件、程序和期限,並明確瞭對被采取強製措施的人的權利保障,如會見通信權、獲得法律幫助權等。 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聯動:正義的實現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緊密聯係、相互依存的。 刑法為刑事訴訟法提供實體依據: 刑法規定瞭哪些行為構成犯罪,以及相應的刑罰,這些都是刑事訴訟活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沒有刑法的規定,刑事訴訟將無的放矢。 刑事訴訟法是實現刑法規定的保障: 刑法的規定再完備,如果不能通過有效的刑事訴訟程序去查明事實、懲處罪犯,那麼刑法將僅僅是一紙空文。刑事訴訟法保證瞭刑法的價值得以實現。 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基石: 即使一個人的確實施瞭刑法規定的犯罪行為,如果其在偵查、起訴、審判過程中,其閤法權益遭到侵犯,其權利沒有得到充分保障,那麼最終的判決也很難被認為是公正的。刑事訴訟法通過嚴格的程序規定,力求保障實體正義的實現。 總而言之,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共同構成瞭國傢治理體係中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利的堅固防綫。理解這兩部法律的內在邏輯和相互關係,對於深刻認識法律的運作、體察社會正義的實現過程,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們不僅是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從業人員的案頭必備,更是每一位公民瞭解自身權利義務、監督國傢權力運行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