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2018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万国专题讲座:刑法

司法考试2018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万国专题讲座:刑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万国学校教研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司法考试
  • 法考
  • 刑法
  • 2018年
  • 法律职业资格
  • 万国专题
  • 教材
  • 考研
  • 法学
  • 精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886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7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双色印刷+书课合一+法考名师+深蓝学城+大数据分析,扫码听课+专题框架+命题点拨+真题索引+知识详解。
  准确锁定必考知识完整反映命题趋势智能扫码视频互动

内容简介

  双色印刷+书课合一+法考名师+深蓝学城+大数据分析,扫码听课+专题框架+命题点拨+真题索引+知识详解。
  准确锁定必考知识,完整反映命题趋势,轻松扫码视频互动。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万国专题讲座(共八本)
  刑法
  民法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司法制度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
  国际法学
  理论法学论述题

作者简介

  北京万国学校,是目前中国法律教育培训基地,在全国拥有34所直属学校,累计培训学员20余万人,帮助8余万人通过了司法考试,被誉为中国法律界的“黄埔军校”。万国追求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断创造着行业的标准。万国的系列课程、师资与图书已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作为社会办学的有名品牌,万国在国内高端法律培训市场迅速崛起,成为司法考试培训领域的卓越品牌。

目录

导论部分
导论——兼论刑法的复习方法 / 6
总则部分
专题一 刑法基础 / 10
第一节 刑法基础理论 / 11
第二节 刑法解释 / 15
专题二 刑法基本原则 / 21
专题三 刑法的适用效力 / 27
专题四 犯罪构成一般理论 / 35
专题五 构成要件符合性 / 41
第一节 行为主体 / 42
第二节 行为、结果与因果关系 / 47
专题六 行为构成的主观要素 / 66
第一节 犯罪故意与过失 / 67
第二节 故意犯罪的事实认识错误 / 74
专题七 违法性阻却事由 / 81
第一节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 82
第二节 其他正当行为 / 88
2 专题讲座 | 刑法
专题八 责任阻却事由 / 93
专题九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 102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说 / 103
第二节 犯罪预备 / 107
第三节 犯罪未遂 / 108
第四节 犯罪中止 / 113
专题十 共同犯罪 / 119
第一节 共犯的成立以及分类 / 120
第二节 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 132
第三节 共犯的特殊问题 / 141
专题十一 罪 数 / 148
专题十二 刑罚的种类 / 160
第一节 主 刑 / 161
第二节 附加刑 / 168
专题十三 刑罚的裁量 / 174
第一节 量刑概述 / 175
第二节 量刑情节 / 180
第三节 量刑制度 / 188
专题十四 刑罚的执行 / 196
专题十五 刑罚的消灭 / 203
分则部分
专题十六 刑法分则的一般原理 / 208
专题十七 侵犯财产犯罪概述 / 215
专题十八 侵犯财产犯罪(一)——暴力型财产犯罪 / 219
专题十九 侵犯财产犯罪(二)——窃取型财产犯罪 / 231
专题二十 侵犯财产犯罪(三)——骗取型财产犯罪 / 239
专题二十一 侵犯财产犯罪(四)——侵占型财产犯罪 / 248
专题二十二 侵犯财产犯罪(五)——胁迫型财产犯罪 / 258
专题二十三 侵犯财产犯罪(六)——其他类型财产犯罪 / 265
专题二十四 侵犯人身权利罪(一)——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 / 269
专题二十五 侵犯人身权利罪(二)——侵犯妇女、儿童身心
健康的犯罪 / 278
专题二十六 侵犯人身权利罪(三)——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 285
专题二十七 侵犯人身权利罪(四)——侵犯妇女、儿童人身
自由的犯罪 / 294
专题二十八 侵犯人身权利罪(五) / 300
第一节 侵犯名誉、隐私的犯罪 / 301
第二节 拐骗儿童罪 / 303
第三节 遗弃罪 / 304
第四节 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 / 305
专题二十九 贪污型犯罪 / 313
第一节 贪污罪 / 314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 / 319
第三节 其他贪污型犯罪 / 324
专题三十 贿赂型犯罪 / 326
第一节 受贿罪 / 327
第二节 其他贿赂型犯罪 / 333
专题三十一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 340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341
第二节 走私罪 / 345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 349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 352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 358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 365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 368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 370
专题三十二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 378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 380
4 专题讲座 | 刑法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 391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 398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 399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 401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 403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406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 410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 412
专题三十三 危害公共安全罪 / 417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18
第二节 破坏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1
第三节 实施恐怖、危险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3
第四节 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5
第五节 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 428
专题三十四 渎职罪 / 435
专题三十五 侵犯国家法益的犯罪 / 442


刑法:罪与罚的边界,正义的天平 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最核心、最具有强制力的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界定与惩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它既是社会运行的基石,也是个人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从未停止过对“罪”与“罚”的追问与实践,而刑法正是这些追问与实践最为集中的体现。 一、 刑法的概念与特征:何为“罪”?何以“罚”? 刑法并非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具有鲜明法律特征的规范。它首先界定了哪些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一旦触犯,将可能面临严厉的国家制裁。这些被刑法禁止的行为,我们称之为犯罪。犯罪的构成,通常需要满足一系列要素,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但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例如,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所有权、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刑法之所以惩罚某种行为,正是因为这种行为侵害了这些重要的社会关系。 犯罪主体:是指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特定主体。在中国,通常要求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等组织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在外部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包括犯罪行为本身、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盗窃行为本身、财物损失结果、以及盗窃行为导致财物损失之间的联系。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在心理上对自身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态度,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只有当一个行为同时具备了这四个要素,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刑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极其严厉的法律后果,即刑罚。刑罚是对犯罪行为最严厉的国家制裁,其目的在于剥夺或限制犯罪人的某些权利,以实现惩罚、预防和改造的功能。 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公正与秩序的平衡 为了确保刑法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实施,刑法确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刑法体系的灵魂。 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刑法的基石,其核心在于“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受惩罚,没有明文规定为罪的刑罚不受适用”。这意味着,任何一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受到何种刑罚,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规定。这一原则保护了公民的自由,防止了任意的司法干预,也体现了法律的明确性和可预测性。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犯罪的严重程度与所适用的刑罚之间必须保持相当的比例。法律在量刑时,会充分考量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力求做到罚当其罪。这一原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适用刑法时,无论犯罪人的身份、地位、贫富、性别、种族等差异,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意味着,法律不允许存在特权,也不允许基于歧视而区别对待。 人权保障原则:尽管刑法具有惩罚的功能,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追究犯罪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障犯罪人的人权,例如无罪推定、非法证据排除、辩护权等。 三、 刑法的渊源与体系:理解刑法的脉络 刑法的渊源,是指刑法的效力来源。在中国,刑法的渊源主要包括: 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为刑法的制定和适用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向,例如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刑法典:这是刑法的最主要和最核心的渊源,集中规定了犯罪的定义、刑罚的种类和幅度、以及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例如《刑事诉讼法》等,虽然主要规定程序,但其中也可能包含实体性的刑事法律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和命令: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条件下,人大及其常委会可能通过决定和命令来补充或修改刑法的规定。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解释,对于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刑法的体系,则指刑法典的结构。刑法典通常分为总则和分则两大部分。 刑法总则: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刑事责任的承担、刑罚的种类和适用、以及法律适用等普遍性问题。它是理解和适用刑法分则的基础。 刑法分则:具体规定了各种类型的犯罪及其相应的法定刑。分则的规定是刑法总则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将抽象的犯罪构成理论落实到具体的犯罪行为上。 四、 刑法的基本功能:守护社会,惩戒罪恶 刑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在于: 保护功能:这是刑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通过将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予以制裁,刑法有效保护了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人身自由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安全。 惩罚功能: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是刑法的直接体现。刑罚的实施,既是对罪犯的报应,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预防功能:刑法通过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惩罚,对潜在的犯罪人形成威慑,从而预防犯罪的发生。这包括一般预防(对社会公众的警示作用)和特殊预防(对已犯罪人员的改造和矫正,防止其再次犯罪)。 教育功能:刑法的实施过程,尤其是刑事审判,向社会公众揭示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对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遵守法律,抵制不良诱惑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保障功能: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通过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间接的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五、 刑法的未来发展:适应时代,回应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刑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例如,网络犯罪、环境犯罪、金融犯罪等新型犯罪形式的出现,要求刑法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对人权保障的日益重视,也推动着刑法在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的指引下,更加注重个案的公正与人性的关怀。 深入理解刑法,不仅是法律专业人士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知识。它让我们明辨是非,知晓界限,懂得尊重他人,更懂得如何在一个有序、安全、公正的社会中生活。刑法,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也是正义天平的坚实托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普通的应试参考书,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经过精心提炼的刑法智慧集。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其对立法精神的精准把握。很多教材只是告诉你“是什么”,而这本书会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在分析某些刑法分则条款的增设背景时,作者会回顾当时的社会思潮和立法妥协的过程,这使得我对条文背后的价值取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和理解力。特别是关于罪责原则的探讨,书中的论述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思考法律的谦抑性与惩罚性之间的张力所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凝练,几乎没有废话,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信息密度。对于时间宝贵、追求效率的学习者而言,这种高密度的内容呈现方式是最高效的馈赠。它不是那种让人放松地读完就忘的书,而是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顾的“工具书”与“思想伴侣”的结合体。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法律小白量身定制的!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翻开第一页就感觉自己离“法律人”的梦想又近了一大步。我一直对刑法概念感到头疼,那些晦涩的条文和复杂的理论,看教材简直要昏昏欲睡。但是这套“万国专题讲座”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它不是干巴巴地罗列法条,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耐心为你梳理脉络。比如讲到构成要件理论时,它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不是那种陈旧的、书本上的案例,而是结合了近年来的热点社会事件进行剖析,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的实际应用区别。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学说流派的介绍,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展示了刑法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这对于建立一个全面的、批判性的法律思维至关重要。书中的图表和框架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妙,复杂的关系图一下子就把原本纠缠不清的知识点理顺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啃书”,不如说是一次思维的漫步和拓展,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法条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法律爱好者,我最大的困扰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现实生活场景有效连接起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没有沉溺于过多的纯粹理论辩论,而是非常注重理论的实践化落地。例如,在讲解共同犯罪时,书中通过构建了几个非常贴近现代社会形态的模拟场景(比如网络传销、新型金融犯罪),来解释教唆犯、帮助犯的界限,这些例子非常具有时代感,让我对“犯罪形态的认定”有了直观的、非书本式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参加一场高级别的刑法研讨会,听到的都是业内人士对具体法律问题的深入剖析。排版风格上,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克制和专业,大量的留白和恰到好处的加粗重点,使得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度也大大降低了。它成功地在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味地堆砌术语来彰显自己的高深。

评分

翻阅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不可分割性。它不是零散知识点的集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者在构建每一个知识模块时,都非常注重与之前知识点的衔接和后续知识点的铺垫,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图。例如,在学习数罪并罚的规则时,它巧妙地回顾了前面讲解的犯罪形态认定和数行为一结果的区分,确保读者在进入更复杂的量刑阶段时,基础是完全扎实的。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在总论和分则之间来回翻找来建立联系,因为这本书本身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连接工作。这种构建体系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它们往往偏重于某一个或几个热点章节的详述,而忽略了整体架构的稳固性。这本书提供的是一个坚实的“钢架结构”,让后续的知识点能够牢固地依附其上,是准备进行系统性法律知识构建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这种“应试”系列的讲座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为了追求覆盖面和速度,会在深度上有所欠缺。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深度挖掘能力非常惊人,尤其是对于那些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陷阱点”和“争议焦点”,作者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举个例子,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它不仅清晰界定了防卫过当的界限,还深入探讨了在紧急避险中如何平衡法益冲突的理论基石,引用的判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的章节组织逻辑严密得令人称奇,从基础的刑法总论到具体的刑法分则,层层递进,毫不拖沓。我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章节之间跳转查阅,而不会迷失方向,这在厚重的法律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体验。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并进行系统化复习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论。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预判考官可能的出题方向,这比单纯背诵知识点要管用得多。

评分

万国法考的书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

可以。。。。。。。。。。。。。搞学习用的。。。。。。。。。。。希望能过。。………………………………………………………………………………====...............===......×?×+-……………………………………

评分

可以的,讲解详细,书籍质量应该是正版。

评分

万国的书很贴合需要,质量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很全面的一本书 拿来学习一下

评分

包装 很不错的东西 我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