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张永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是作者结合40余年的教学经验,
并参考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好的编写理念, 精心修编的一本适应当代电子科技发展需要的著作。
该书内容符合教育部修订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书共7章, 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阻电路分析、
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互感与理想变压器、 电路频率响应和
二端口网络。
本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晰,
基本分析方法讲解透彻, 步骤明确, 举例联系实际, 经典内容取舍合理,
新器件、 新方法介绍适度; 每节后的思考题能启发读者深思联想, 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概念;
每章后的习题难易度适中, 方便读者习作;
各章小结归纳提纲挈领, 主次点鲜明, 易于读者掌握。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各类本科生教材,
也可供电子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便于教师施教和读者学习, 与本书配套的教学指导书——《〈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实验与学习指导》
也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 需要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 免费下载。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 无论是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大、 小家用电器, 还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自动
控制生产线, 或是科学研究中使用的各种精密实验仪器、 测量系统、 计算机网络等, 无处不用
电路。 具体说, 人们听收音机、 看电视、 打电话要用电路, 工厂自动生产线的控制要用电路,
航天器(比如我国的嫦娥三号、 神七、 神八)飞天的控制、 水下核潜艇的潜与浮的控制、 汶川
地震及玉树泥石流大灾后生命探测与搜救等都广泛使用着电路。 对于当代大学生, 特别是通信工
程、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等专业的大学生, 学习好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电 路的发展史源远流长, 我们在学习电路的首节课时, 就应当缅怀对电路的发展做出杰出贡
献的科学家。 简明回顾他们的学术成就, 学习他们重实验观察现象, 学习他们归纳
总结、 理论升华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法国科学家库仑, 1785年定量地研究了两个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得出了历史上最早的电
学定律——库仑定律, 这是人类在电磁现象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意大利科学家伏特, 1800年
发明了第一种化学电源——铜锌电池, 它能够把化学能不断地转变为电能, 这一发明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引起了电磁学的一场革命。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 1825年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
他从1820年开始测量电流的磁效应, 从中发现两个载流导线可以相互吸引又可以相互排斥,
这一发现成为研究电学的基本定律, 为电动机的发明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德国物理学家、 数
学家欧姆, 1826年发表了《电路的数学研究》, 文中第一次出现欧姆定律公式, 时至今日, 中外
电路教科书中无一例外地都保留、 讲授这一精辟的电学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1831年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坚信既然电能产生磁, 那么磁也能产生电, 最终他发现在线圈内运
动的磁体可以在导线中产生电流, 这一发现成为发明、 制造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理论根据, 从
而使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成为可能, 推动了电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使人类迈向了电气时代。 1840
年,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把环形线圈放入装水的试管内, 测量不同电流强度和电阻时的水温,
通过这一实验, 他发现: 导体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及电流强度的平方之积
成正比。 四年之后,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公布了他的大量实验结果, 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焦耳关
于电流热效应之结论的正确性。 因此, 该定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
以他对光谱分析、 光学和电学的研究著名。 基尔霍夫给欧姆定律下了严格的数学定义, 在
23岁他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就提出了著名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这成为集总参数电路分析
最根本的理论依据。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1886年10月, 用放电线圈做火花放电实验, 偶然发
现近旁未闭合的绝缘线圈中有电火花跳过, 便敏锐地想到这可能是电磁共振, 从而证实了电磁波
的存在。 赫兹在1887年发表的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 全面
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法国电报工程师戴维宁1883年发表在法国科学院刊
物上仅一页半的论文, 成就了一个重要的电路定理, 即戴维宁定理。 该定理的对偶形式50年
后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工程师E.L.Norton提出, 即诺顿定理。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新理论、 新材料、 新工艺、 新技术的涌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 嵌入式系统、 人机交互、 软件安全等
新技术的出现、 融合与应用, 使得现代的信息化社会更加灿烂辉煌, 使得“千里眼、 顺
风耳”、 “九天揽月、 五洋捉鳖”、 “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这些神化幻想小说中描述的梦想在当
今都成为了现实。 电子科技在飞速发展, 作为工科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能尽快适应形势需求。 作为
专业基础课, 经典内容如何取舍, 新理论、 新技术、 新的分析方法又如何增加在新版
教材中? 加进多少?讲授的深浅度?这些的确是很难把握的事情。 不过, 这一工作必须进行探索。
我们在国家电工电子基地建设中, 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 也取得
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及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
鉴于上述的背景与理由, 作者形成以下修编思路:
(1) 精选课程经典内容。 对于一些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实践检验和几代人共识的经典理论, 作
为后人的我们应充分“享受”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成果, 而不必什么都刨根问底、 追溯源头,
才肯认定结论正确。 比如说, 对于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不必要再去做实验验证, 没必要再去
从自由电子运动碰撞原子、 离子受阻碍来解释欧姆定律, 也没必要再从电荷守恒、 能量守恒来解
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电压定律, 而只要明确先人给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如何用, 应用中需注
意些什么。 新版教材中应该强调的是这些方面。
(2) 加强思考引申的问题, 删去第三版书中类型与习题有重复的练习题。 正文的讲解不可能
面面俱到, 但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理解, 可以多角度观察, 可以逆向思维, 可以联想, 也可
以“突发奇想”, 提出这样、 那样的问题, 供读者思考。 在新版教材中, 我们在这方
面做了更多的努力。
(3) 遵循“先易后难、 循序渐近、 突出重点、 削枝强干”的原则; 强调基本概
念、 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追求太多的技巧性; 对核心知识点讲深讲透, 注重物
理概念的定性解释, 对必要的数学定量推导, 交待清楚思路, 推导过程简明扼要, 结论醒目,
便于读者掌握及使用。
(4) 基本概念讲述清晰, 文字表述通俗易懂, 基本分析方法讲解透彻, 步骤明
确, 举例联系实际, 便于读者仿效演练; 对重要的定理阐述简练, 应用范围、 条件明确,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编者几十年的教学体会归纳详尽; 对经典内容取舍合理, 新器件、
新方法介绍适度。
(5) 新版教材增加了二端口网络一章。 这主要考虑到集成电路发展迅速, 许多实用的电路都是
被集成在一小块芯片上加以封装而成的, 其内部对使用者来说就是一个黑盒子, 人们更关注
的是端口上的电压、 电流关系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外部性能。 这一章主要讲授二端口电路的常
用参数、 方程、 连接、 等效、 特性阻抗及其匹配等一些重要的概念。
为配合读者掌握本书内容, 作者提供了MATLAB软件简介及利用该软件分析电路的一些实例,
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
本书带�澈诺恼陆冢� 视各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学时数等要求, 施教教师可作取舍。
实施完全书内容大约需65学时。
为了便于教师施教和读者学习, 与此书配套的《〈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实验与学习指导》
一书也将出版, 欢迎广大读者选读。
本书承蒙全国高等学校电路和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副主任、 国家级精品课程“电路”负责人、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
师罗先觉教授审阅, 罗教授仔细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谨致以衷心的感谢!本书在
编辑中得到了云立实副编审及责任编辑王瑛的热情帮助, 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还要感谢多年来使用《电路
分析基础(第三版)》, 并对本书的编写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的诸位老师, 以及本书所列
参考文献的诸位作者, 是他们的好教材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是他们好的编写
理念使我在写这本拙作中受益匪浅。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 加之编写时间紧迫, 所以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错误之处, 恳
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2年3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张永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