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语文3(英汉双语)

英国语文3(英汉双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托马斯-尼尔森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学习
  • 英语阅读
  • 英汉对照
  • 词汇
  • 语法
  • 文学
  • 教材
  • 外语
  • 语言学习
  • 英国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526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22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46
字数:277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继《美国语文》之后的另一套经典原版教材,了解英国人文历史、欣赏英国文学的优秀读本。全套共6册,分级编写,还附有大量插图。充满趣味的英语故事与优美的英国文学相融合,让国内学生更好地感悟英国文化历史,并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无论是作为英语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提高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这套书都很有价值。

内容简介

《英国语文》这套书原名《皇家读本》,全套六册。由英国教材出版公司编写出版。在20世纪初广泛用作学校教材。编写体例统一严谨、包括生词、课文、语音、词汇解释、课后问题等,同时还附加了书写与听写等,是一套完整的英语学习教材。这些选文,体现了英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西方国家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全面了解西方社会的很好途径。

作者简介

英国托马斯-尼尔森公司,主要从事各类教育著作的出版发行,本套《英国语文》即为该公司100多年前为英国的学生编纂的教材,适用范围很广,受到普遍赞誉,一直是一套深受英国小学生欢迎的教材。

目录

Lesson 1 THE SNAIL ON THE WALL/第一课 墙上的蜗牛 1
Lesson 2 LITTLE JIM/第二课 小吉姆 5
Lesson 3 THE TEA-FARMER/第三课 茶 农 8
Lesson 4 TIT FOR TAT/第四课 针锋相对 11
Lesson 5 THE HUMMING-BIRD(I)/第五课 蜂 鸟 (一) 14
Lesson 6 THE HUMMING-BIRD(II)/第六课 蜂 鸟 (二) 17
Lesson 7 THE BOY WHO WAS ALWAYS TOO LATE
第七课 总是迟到的男孩 19
Lesson 8 THE SAILOR AND THE MONKEYS/第八课 水手和猴子 22
Lesson 9 THE VOICE OF SPRING/第九课 春之声 25
Lesson 10 THE WONDERFUL PUDDING/第十课 令人惊叹的布丁 27
Lesson 11 STORIES OF THE ELEPHANT(I)
第十一课 大象的故事(一) 30
Lesson 12 HOW A DOG GOT HIS DINNER/第十二课 小狗觅食 34
Lesson 13 THE SALE OF THE PET LAMB/第十三课 出售宠物小羊 36
Lesson 14 BRAVE BOBBY/第十四课 勇敢的鲍比 40
Lesson 15 THE TRAVELLERS AND THE BEAR
第十五课 旅行者和熊 44
Lesson 16 THE DUN COW/第十六课 黄褐色的牛 47
Lesson 17 WE ARE SEVEN/第十七课 我们是七个 50
Lesson 18 THE GATE WITHOUT A LATCH
第十八课 没有门闩的门 54
Lesson 19 THE SPIDER AND THE FLY/第十九课 蜘蛛和苍蝇 58
Lesson 20 TAKE CARE OF THE MINUTES/第二十课 只争朝夕 62
Lesson 21 THE BEGGAR MAN/第二十一课 行乞者 65
Lesson 22 HALF THE PROFIT/第二十二课 一半的报酬 69
Lesson 23 STORIES OF TIGERS(I)
第二十三课 老虎的故事 (一) 72
Lesson 24 RED AND BLACK/第二十四课 红色和黑色 75
Lesson 25 THE DAW IN BORROWED FEATHERS
第二十五课 借来的羽毛 78
Lesson 26 THE ANT AND THE CRICKET/第二十六课 蚂蚁和蟋蟀 81
Lesson 27 THE DOG AND THE SHADOW/第二十七课 狗和倒影 84
Lesson 28 THE AMBITIOUS BOY/第二十八课 野心勃勃的孩子 86
Lesson 29 THE BETTER LAND/第二十九课 乐 土 89
Lesson 30 THE ENGLISH GIRL AND HER AYAH
第三十课 英国小姑娘和她的保姆 92
Lesson 31 STORIES OF TIGERS(II)
第三十一课 老虎的故事 (二) 95
Lesson 32 HOUSES MADE OF SNOW/第三十二课 雪 屋 98
Lesson 33 THE CHILD’S FIRST GRIEF
第三十三课 孩子的第一件伤心事 101
Lesson 34 THE FOX AND THE STORK/第三十四课 狐狸和鹳 104
Lesson 35 THE OSTRICH/第三十五课 鸵 鸟 107
Lesson 36 DON’T BE TOO SURE/第三十六课 不要太自满 111
Lesson 37 BUDS/第三十七课 萌 芽 116
Lesson 38 THE DUKE AND THE COW-BOY
第三十八课 公爵和牛童 119
Lesson 39 STORIES OF DOGS/第三十九课 狗的故事 123
Lesson 40 LUCY GRAY/第四十课 露西 格雷 126
Lesson 41 THE SAINT BERNARD DOG/第四十一课 圣伯纳德犬 130
Lesson 42 THE LOST CHILD/第四十二课 迷路的孩子 134
Lesson 43 THE BUSY LITTLE LAPP/第四十三课 忙碌的拉普兰人 137
Lesson 44 THE DOG AT HIS MASTER’S GRAVE
第四十四课 主人墓旁的狗 141
Lesson 45 THE STONE THAT REBOUNDED
第四十五课 回弹的石头 146
Lesson 46 WHALE HUNTING/第四十六课 捕 鲸 150
Lesson 47 THE BLIND BOY/第四十七课 盲 童 153
Lesson 48 THE SPEAKING CHIP/第四十八课 会说话的木头 155
Lesson 49 THE SAILOR’S MOTHER/第四十九课 水手的母亲 158
Lesson 50 THE PRINCE AND THE JUDGE
第五十课 亲王和大法官 162
Lesson 51 A BEAVER TOWN/第五十一课 水獭镇 166
Lesson 52 THE WEST INDIA ISLANDS/第五十二课 西印度群岛 170
Lesson 53 THE HEROIC DAUGHTER/第五十三课 无畏的女儿 175
Lesson 54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第五十四课 推荐信 180
Lesson 55 MEDDLESOME MATTY/第五十五课 淘气鬼麦蒂 183
Lesson 56 HABITS OF FLOWERS/第五十六课 花的生长习性 187
Lesson 57 COMPLAINTS OF THE POOR/第五十七课 穷人怨 190
Lesson 58 THE CANVAS BOAT/第五十八课 帆布船 193
Lesson 59 THE RAIN LESSON/第五十九课 下雨了 199
Lesson 60 THE ELEPHANT/第六十课 大 象 204
Lesson 61 CATCHING WILD ELEPHANTS IN CEYLON
第六十一课 锡兰岛捕野象记 207
Lesson 62 THE PARROT/第六十二课 鹦 鹉 211
Lesson 63 THE PARROT IN EXILE/第六十三课 流放的鹦鹉 215
Lesson 64 STORIES OF THE ELEPHANT(II)
第六十四课 大象的故事(二) 218
Lesson 65 RALEIGH’S TWO PLANTS
第六十五课 拉雷夫爵士的烟草和西红柿 223
Lesson 66 THE ARK AND THE DOVE/第六十六课 方舟与鸽子 227
Lesson 67 NO PAY, NO WORK/第六十七课 有劳必获 233
Lesson 68 THE ORPHAN BOY’S TALE/第六十八课 孤儿的故事 237
Lesson 69 LITTLE DICK AND THE GIANT
第六十九课 小迪克和巨人 241
Lesson 70 THE TRUNK OF THE ELEPHANT
第七十课 大象的鼻子 244

精彩书摘

“What ails you, lad?” said Dame Bell to a little boy, who sat near a wall at the back of her house. He had a book in his hand, and tears were in his eyes.
“We have all got a poem called to learn,” said the boy, whose name was Tom Blair; “and the one who says it best is to get a prize from the master. But I don’t think I can learn it.”
“Why not?” said the dame.
“The boys say that I can’t, and that I need not try,” said Tom in a sad tone.
“Don’t mind what the boys say. Let them see that you can learn it,” said his friend.
“But I don’t think I can,” said Tom; “it is so long, and some of the words are so hard. I know I need not try for the prize. But I should like to learn the poem as well as I can; for the boys laugh at me, and call me ‘Slow Tom.’”
“Well, dear,” said the dame, in a kind voice, “if you are slow, and can’t help it, try to be ‘slow and sure,’ as they say. Look at that snail on the wall; how slow it is! And yet, if you watch it, you will see it will get to the top in time. So just try to learn a few lines each day, and you may gain the prize in the end. And when you are like to lose heart, think of the snail on the wall.”
When Dame Bell had said this, she went on her way. And Tom thought that (though he could not keep up with the boys) he might run a race with the snail. So he resolved to try to learn his task, by the time the snail got to the top of the wall.
At last, the day came on which the master was to give the prize, and he called up the boys to repeat the poem.
When five or six had recited, it came to Tom’s turn. There was a laugh when he got up; for most of the boys thought he would fail. But he did not miss a word; and his heart was full of joy when the master said, “Well done. Tom Blair!”
When the rest of the class had tried, the master said Tom had done best; and he gave him the prize.
“And now tell me,” said the master, “how you learned the poem so well.”
“Please, sir, it was the snail on the wall that taught me how to do it,” said Tom.
There was a loud laugh when Tom said this. But the master said, “You need not laugh, boys; for we may learn much from such things as snails.—How did the snail teach you, Tom?”
“Please, sir, I saw it crawl up the wall bit by bit. It did not stop, nor turn back, but went on, and on. And I thought I would do the same with my task. So I learned it bit by bit, and did not give up. And by the time the snail had got to the top of the wall, I had learned it all.”
“Well done, Tom!” said the master.—“Now, boys, let us give a good cheer for Tom Blair and the snail on the wall.” And the old house rang with a loud, long cheer. For all were glad that “Slow Tom” had got a prize at last.

第一课?墙上的蜗牛
“你怎么了,小伙子?”贝尔太太问一个坐在她家房子后墙边上的小男孩。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眼里噙着泪水。
“我们要学习一首叫《小吉姆》的诗”,这个名叫汤姆?布莱尔的小男孩说,“老师说,这首诗谁背得最好,谁就会有奖品。但是我觉得我肯定背不好。”
“为什么呢?”老太太问道。
“那些男孩们说我就是背不好,还说我连试都不用试了。”汤姆伤心地回答道。
“不要在意那些男孩的话,让他们看看你可以背得很好。”汤姆的这位大朋友说。
“但是我觉得我不行,”汤姆说,“这首诗太长了,有些词也太难了。我知道我不一定非要去争奖品,但是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这首诗,因为男孩们笑话我,管我叫‘迟钝的汤姆’。”
“咳,汤姆,”老太太用和蔼的语气说,“如果你学得慢,而且也没有办法变得快些,那就试着像人们说的那样,‘慢且稳’吧。你看看墙上的蜗牛,它爬得多慢啊!但是你观察一下它,就会发现它迟早会爬上墙顶。所以你只需每天试着学习几句诗,你就有可能最终赢得奖品哦。当你灰心丧气的时候,就想想墙上的蜗牛吧。”
贝尔太太说完这些就走了。汤姆想到(即使他比不上其他男孩)他也可以和蜗牛赛赛跑呢。所以他决心待蜗牛爬到墙顶的时候,努力去学好这一课。
最后,到颁奖的那天,老师把男孩们召集起来背诵这首诗。
五六个男孩背完之后,轮到了汤姆。当汤姆站起来的时候,男孩中爆发出了一阵笑声,因为他们觉得汤姆肯定会失败。但是汤姆一个字都没漏。当听到老师说“做得好,汤姆?布莱尔”的时候,汤姆满心欢喜。
班里其他的同学都背完之后,老师说,汤姆是背得最好的,并且把奖品给了他。
“那么现在告诉我吧,”老师说,“你怎么把这首诗背得这么好的呢?”
“老师,是墙上的蜗牛教会我的。”
……

前言/序言

《英国语文》原名《皇家读本》(The Royal Readers),是20世纪前后由英国著名的教材出版公司托马斯-尼尔森公司编写出版的一套小学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共分为六册,分别对应西方英语国家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这套书出版后,在西方英语国家的学校被广泛使用。根据这套书原编者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对他们所阅读的作品产生真正的兴趣,并通过阅读提升他们的能力,最终将阅读所获得的能力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可以说,这是一套以兴趣为引导、学以致用的教材。
这套书的编写体例非常严谨,一至四册教材的每篇文章后面基本都有课后提问、拼读训练、书写练习等内容,从第五册开始,又增加了单词解释,使学生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文章的印象。
在选文内容上,这套书由浅入深,每一册对应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选文也从简单的儿歌、短文、常用句型开始,逐渐提升为篇幅稍长的作品,再进阶到中长篇的经典著作。从难易程度来看,这套书前三册内容简单浅显,文字朴素简洁,比较适合国内中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后三部分的内容相对繁复深奥,开始有侧重性,有的笔法精妙、描写细腻,有的文风犀利、寓意深刻,比较适合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阅读。总之,这套书的选文内容丰富,从其所选文章涉及的体裁来看,包括了故事、童话、传记、诗歌等;题材涉及旅游、历险、历史、自然、科学等。这些选文体现了英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西方国家的道德价值观念,让小读者们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这套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能让小读者们觉得书中讲述的事情就发生在他们身边。而且,这套书所选的文章除了颂扬真、善、美之外,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艰难与困苦,突出了困境之下个人的坚守与成长。这样的文章往往更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也将对小读者们的人生观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出版,让中国的读者朋友学习地道标准的英语,打开通往世界的心灵之窗;同时还能获得文学知识、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提升。
如果您在阅读中发现有疑问或错误之处,请不吝指正,以便我们更加完善这套书的编写。
跨越语言的桥梁:一本关于英汉互译艺术的探索之旅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探讨英语和中文这两种语言之间复杂的互译机制、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我们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的教材或学习阶段,而是将目光投向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以及语言对等性的哲学探讨。 第一部分:翻译的理论基石与历史脉络 1. 翻译的本质:意义的迁移与形式的重构 翻译绝非简单的词汇替换,而是一门涉及文化、语境和意图的复杂艺术。本部分将深入剖析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如“异化”(Foreigniz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的辩证关系。我们将考察不同学派对“忠实”的定义——究竟是追求文本形式的精准对应,还是侧重于目标读者对源文信息和情感的有效接收? 等值性探讨: 对等(Equivalence)的概念在不同翻译领域(文学、科技、法律)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分析“动态对等”、“语义对等”和“交际对等”之间的张力,并通过经典案例展示在汉译英和英译汉过程中,如何平衡这些不同的对等标准。 翻译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 探讨那些根植于特定文化、历史背景或语言结构中的概念(如中文的“气”、英文的“fair play”)在跨语言转换时所面临的困境,并提供解决这些困境的策略,例如释义、注释或创造新词汇。 2. 历史长河中的汉英互译:从早期传教士到全球媒体 翻译史是文化交流史的缩影。本章将追溯英汉互译的早期足迹,重点关注近代西方汉学家和中国知识分子在引入西方思想和传播东方智慧中的关键作用。 早期探索(17-19世纪): 分析传教士在词典编纂和经典翻译(如儒家经典的外译)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挑战。他们如何用当时的英语去描述前所未见的中国概念? 现当代转型(20世纪至今): 考察现代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兴起后,翻译实践如何受到系统性理论的指导。特别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献、政治话语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方针和风格转变。 第二部分:语言结构差异下的实践挑战 英汉互译的难度源于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和语用层面的深刻差异。本部分将具体剖析这些结构性挑战,并提供高级的语篇分析工具。 3. 句法结构的张力与重组 英语是分析性语言,依赖词序和介词;汉语是意合性语言,更依赖语境和词序的灵活性。 长难句的处理: 深入分析如何将英语中复杂的从句结构(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有效地拆解、合并或转化为更符合汉语习惯的并列、递进结构,反之亦然。探讨如何处理被动语态和体貌的差异转换。 语序的灵活性与限制: 比较汉语中话题-评论结构与英语中主语-谓语结构的差异,并展示如何通过调整语序来保持信息流的自然与重点的突出。 4. 词汇与语用层面的文化负载 词汇的对等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尤其涉及文化特有概念和惯用语。 习语、谚语与典故的翻译: 探讨翻译者如何识别和处理那些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固定表达。是寻求功能对等(如用一个相似的中文谚语),还是进行解释性翻译? 语体(Register)的控制: 区分正式语体、学术语体、口语交际中的语言选择。分析在英译汉时,如何从“地道的英语表达”转换到“符合中国语境的专业术语”或“自然的日常对话”。例如,英式幽默与中式修辞在翻译中的“失真”风险。 指代不明与代词的缺失: 汉语中常见的省略和隐含主语,在翻译成英语时必须明确化,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根据上下文准确还原被省略的主语或指代对象。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翻译与跨文化应用 本部分将关注翻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翻译者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伦理考量。 5. 翻译技术与人工智能时代的角色定位 机器翻译(MT)的普及对人工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机协作的模式: 分析统计机器翻译(SMT)和神经机器翻译(NMT)的优势与局限。讨论译后编辑(Post-Editing)的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强调人类译者在处理语境、文化敏感度和创造性文本时的不可替代性。 术语管理与数据库构建: 介绍在专业领域(如金融、法律、医学)中,建立一致、准确的术语库对于保证翻译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CAT工具进行效率提升。 6. 翻译的伦理、评估与专业发展 翻译实践不仅关乎语言技能,更关乎职业操守。 译者的伦理责任: 探讨在面对敏感信息或意识形态差异时,译者应当坚持的客观性与保密性原则。分析翻译偏差(Bias)的来源及其对目标文本的影响。 翻译质量评估(TQA): 介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评估框架,如错误分类法(Error Categorization),帮助读者建立一套客观评估汉英互译作品优劣的标准,超越主观感受。 本书适合所有对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以及中英文学术交流有深度兴趣的读者,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框架,用以理解和驾驭英汉互译这项复杂而迷人的语言工程。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语言差异、如何建构跨文化理解的进阶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学习资料给我的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拿到了一份期待已久的地图,但拿到手才发现,它指引的并不是我最想去的那个宝藏所在地。我本来是冲着它标题里那个“英汉双语”的字样来的,心里暗自盘算着,这下好了,深奥的语法和晦涩的词汇终于能有一个清晰的对照,能让我这个在“中式英语”和“英式思维”之间摇摆不定的学习者找到一个坚实的桥梁。结果,翻开前几页,我就隐隐感觉到一股“意料之中”的平淡。它忠实地履行了教材的职责,把知识点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句式结构到词汇搭配,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严丝合缝的机器零件,准确无误。但是,缺乏那种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灵光乍现”。它更像是一本结构严谨的教科书,而不是一本能激发学习热情的“引路明灯”。比如,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文化背景下的习语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生动的故事或者具体的案例分析,能让我真正体会到那种语境的微妙之处,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个生硬的中文翻译。说到底,它很扎实,却少了那么一点点“灵魂的触动”,让我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总感觉自己像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不是在真正地探索一门语言的魅力所在。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重量感”,这里的重量并非指物理上的沉甸甸,而是指它所承载的知识体系的厚度。我个人对语言学习的偏好是那种偏向实用性、更侧重于日常交流和写作表达的材料。然而,这套书似乎更倾向于学术性或应试性的训练。书中的例句和练习题设计得非常精巧,尤其是在对句法结构进行细致拆解方面,体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每一次的练习,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解剖手术,把一个复杂的长难句层层剥开,让你看清每一个成分的归属和功能。但问题在于,这种精细的解剖,有时会让我感觉有些抽离了语言本身的鲜活。我经常在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如此迂回的表达方式?我更渴望在书里能看到更多“接地气”的对话片段,或者是一些当代英国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素材,这样能让我感觉自己学习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停留在某个固定的范式里。它像一个完美的理论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我还需要自己去“打磨”和“适应”现实世界的粗糙感。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是无可挑剔的,非常符合现代教材的审美标准,清晰、整洁,阅读起来毫无视觉上的压力。但这恰恰也是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地方。我期待的“英汉双语”学习伴侣,理应在中文和英文之间搭建起一座充满趣味的互动桥梁,而不是简单地并列呈现。比方说,在某些文化独有的表达法上,我期待能看到更深入的文化注解,解释为什么当地人会这样说,而不是仅仅给出一个字面或意译。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的系统性,但这种系统性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对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对于我这种喜欢“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来说,这本教材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但性格略显古板的老师,他能告诉你“是什么”,却不总能耐心地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什么情境下使用最妙”。它更像是一份标准化的工具箱,工具齐全,但需要使用者自己去创造性地发挥。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难度设定,似乎更偏向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而非零基础的初学者,这一点在我翻阅的过程中体会尤为明显。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它来建立起对英语世界基本认知的人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因为它的讲解往往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的前提之上的。它对于那些希望精进自己写作技巧、追求更高级表达的进阶学习者来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提供了足够多的、结构复杂的范例来供人模仿和学习。然而,对于我这样的“中级徘徊者”而言,它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峰,而不是一条平缓的河流。它没有给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而常常让我停下来,反复查阅之前的章节,以确保我理解了当前这个复杂的知识点。它要求学习者具备很强的自律性和主动性去填补知识上的空缺,它本身提供的引导性,相较于其内容的深度而言,显得略微保守了。

评分

总的来说,我使用这本书的感受非常“中规中矩”,它没有给我带来任何负面的体验,但同时也缺少了那种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的魔力。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的定位,而不是一本“阅读伙伴”。如果把语言学习比作一场旅行,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张非常详尽的、精确到经纬度的导航图,它告诉你每一步该往哪里走,该注意哪些路标。但这地图本身缺乏风景的描述,少了沿途小镇的风土人情介绍。我更喜欢那种能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文学片段,或者是一些幽默的语言现象分析,这样能够让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尤其是在规范化语言使用方面,但对于激发学习者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方面,我认为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让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成为一场引人入胜的文化探索之旅。

评分

字体大小适眼,难度递进并有生词发音和阅读理解提问。个人感觉很适合英语的课外学习。

评分

价格很划算,京东自营的品质很放心,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

书收到了 读了一点 感觉内容很单调

评分

赶上活动满减,一起囤了好多精神食粮,哈哈哈

评分

通过这套书,孩子和大人都可以换一个角度和思路去了解这个世界

评分

速度很快,晚上8点下单,第二天10点多就到了,书不错,希望英语越来越好,一次买了很多本,希望提高词汇量

评分

价格很划算,京东自营的品质很放心,物流速度也很快!

评分

和此卖家交流,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我在~买了这么多年,所谓看过"女干"商无数,但与卖家您交流,我只想说,老板你实在是太好了。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本人对此卖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交易成功后,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静。自古英雄出少年,卖家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雾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花见花开,人见人爱,这人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乃国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看着交易成功,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卖家,如果将来我再也遇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卖家的店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卖家,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以此评价奉献给世人赏阅,我要给好评……

评分

美国语文这套基本凑齐了,感觉让孩子读一读原汁原味的东西挺好的,有英汉对照,可以当分级阅读读本来看,挺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