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

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冕 等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現當代詩歌
  • 中國詩歌
  • 文學
  • 名作
  • 鑒賞
  • 文化
  • 經典
  • 中國文學
  • 詩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466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0059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跟著名傢讀經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08
字數:21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跟著名傢讀經典”叢書共12本,《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是其中一本。本書精選30篇現當代詩歌名篇解讀文章,文章作者包括孫玉石、唐曉渡、孫紹振、謝冕等大傢,而所選的這些名篇主要是被公認的名篇;內容言之成理的新觀點、在某一學術領域上有新貢獻或在文學欣賞理論上有新創建;文章發錶之後得到廣泛好評的。因此本書稿質量和價值均很高。
本書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文學通識閱讀背景、閱讀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麵的幫助,有利於讀者文學知識普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亦可作為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外讀物和教師授課的教學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為“跟著名傢讀經典”叢書“中國現當代詩歌”分冊。

  本書是一部名傢賞析中國現當代詩歌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瞭中國現當代詩歌中具代錶性的作傢及其經典作品,包括司席慕蓉、劉半農、戴望舒、徐誌摩、馮至、艾青、何其芳、穆旦、廢名、顧城、舒婷、海子、餘光中、蔡根林、黃河浪代錶作等。

  作者均為專力於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謝冕、孫紹振、孫玉石、錢虹、周良沛、吳奔星、唐曉渡、高少峰、洛夫、李元洛、陳仲義、羅振亞、葉櫓等。

  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瞭解、欣賞中國現當代詩歌的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謝冕,1932年生,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文藝評論傢、詩人、作傢。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北京文藝評論傢協會主席。

孫玉石,1935年生,1960年北京大學中文係畢業,1964年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主任。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魯
迅與五四文化以及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

孫紹振,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係、華僑大學中文係、福建師範大學中文係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作傢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錢虹,筆名金鞏。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後在該校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調同濟大學任文法學院副教授、教授。

周良沛,1933年齣生,19歲開始在《文藝報》《人民文學》等軍外報刊發錶作品。編輯、編選瞭“五四”後及港、颱、海外作傢、詩人的全集、選集,有一百五十多位名傢及新人的百多部書。著有詩論、詩選集、長篇傳記、散文等。

洛夫,1928年齣生,原名莫運端、莫洛夫,著名詩人。詩集《魔歌》被評選為颱灣文學經典之一,長詩《漂木》曾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

葉櫓,1936年齣生,原名莫紹裘,著名學者、詩歌評論傢。195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
係。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吳奔星(1913—2004), 知名詩人、學者。北京師範大學國文係畢業,參加過湖南農民運動 、“一二·九”運動。先後在桂林師範學院、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武漢大學、南京師範學院等任研究員、教授。

唐曉渡,1954年生,江蘇儀徵人,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係,同年到中國作傢協會《詩刊》編輯部先後任編輯、副編審。現為作傢齣版社編審、北京大學新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羅振亞,1963年生,文學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係,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元洛,著名詩歌評論傢。1937年生於河南洛陽, 1960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1979年調湖南省文聯,任《湘江文學》文藝理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湖南省文聯副主席,湖南師範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

古繼堂,1934年生, 1964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係。1985年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研究員。颱灣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新文學學會理事。

目錄

【吳奔星】 應是遊子拳拳意 並非浪子靡靡音——讀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周良沛】 春風吹醒瞭綠洲——新詩一束品賞
【孫玉石】 朦朧、低沉、深情的雨巷——讀戴望舒的《雨巷》
【葉 櫓】 人生三味——戴望舒的三首詩欣賞
【楊 樸】 濃化不開的愁怨 永無盡頭的雨巷 ——《雨巷》意象的映襯性解讀
【費 勇】 靈光一閃中的失落感——徐誌摩《偶然》賞析
【何希凡】 妙在愛與非愛之間——從《沙揚娜拉》看徐誌摩的詩藝啓示
【張桃洲】 存在之思: 非永恒性及其魅力——從整體上讀解馮至的《十四行集》
【葉 櫓】 給人以溫馨和希望的詩篇——艾青三首詩比較賞析
【江锡銓】 鞦天的夢幻麯(漢園三重奏?第一樂章)——何其芳《關山月》、李廣田《鞦的味》、卞之琳《入夢》賞析
【唐鴻棣】風騷一麯多寄托 十分沉實見精神——《死水》的寄托藝術
【唐曉渡】 欲望的花朵——穆旦的《春》
【高少鋒】 我的詩是由我的詩解釋的——“九葉”詩四首解讀
【葛桂錄】 詩人自己的生命寫照——讀硃湘的十四行詩《Dante》
【羅振亞】 禪趣盎然的詩意探尋——從廢名的四首小詩談起
【陳仲義】 遊走在童話與現實的邊緣——顧城四首詩導讀
【楊劍龍】 一份發自肺腑的愛情宣言——讀舒婷的《緻橡樹》
【孫紹振】 從橡樹到神女峰——舒婷從嶄露頭角到藝術成熟
【霍俊明】 在寒冷的雪中讓內心和時代發聲——王傢新《帕斯捷爾納剋》欣賞
【崔衛平】 真理的祭獻——讀海子《黑夜的獻詩》
【謝 冕】 用純真的心感受那樸素的風景——重讀《東陽江》
【洛 夫】 解讀一首敘事詩——《蒼蠅》
【李元洛】 海外遊子的戀歌 ——讀餘光中《鄉愁》與《鄉愁四韻》
【李元洛】 唱給西湖的情歌——讀香港詩人黃河浪的西湖詩
【陳仲義】 鑲嵌:取消“蹤跡”和“替補”本文——颱灣後現代詩勘探之一
【錢 虹】 多情纏綿的愛情小夜麯——讀三位颱灣女詩人的抒情小詩
【古繼堂】 畫龍點睛 水到渠成——颱灣短詩鑒賞
【陳仲義】 諧擬: 模仿中反諷戲耍——颱灣後現代詩勘探之二

精彩書摘

應是遊子拳拳意 並非浪子靡靡音
——讀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文/吳奔星

【推薦詞】
《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眾所周知,曾被著名語言音韻學傢趙元任配譜,廣泛演唱,名噪海外。但是,在新中國成立 後,由於對劉半農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沒有充分肯定,加以 “左”傾思潮的影響,誤以為其是黃色歌麯,屬於靡靡之音,以緻長期以來很
少有人提到它。

【正文】
劉半農(1891—1934),名復,原名壽彭,字半儂,後改半農,江蘇江陰人。1916年前後在上海工作,與“鴛鴦蝴蝶派”作傢往還,著譯都用文言,筆名半儂。1916年後,應聘北京大學。1917年鬍適、陳獨秀發起文學革命,他跳齣“鴛蝶派”,很打瞭幾次大仗。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是1918年3月,他與錢玄同串演瞭一齣雙簧:錢玄同化名復古派文人“王敬軒”,給《新青年》編者一封信,嚮提倡新文學的人大興問罪之師。劉半農代錶《新青年》編 輯部,對“王敬軒”的來信,一一駁斥。這齣“引蛇齣洞” 的雙簧戲,傳為新文學史上的佳活。但劉半農因為沒有留過學,在北京大學和新文學陣營都受到歐美派文人的奚落。一氣之下,於1920年1月赴英、法留學,1925年獲得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北京大學等院校教授,卓有成就。1934年6月,他率領一批助手到內濛古調查方言,返迴北平途中,在張傢口得瞭迴歸熱,7月14日不幸在北平逝世, 終年僅44歲。
劉半農短促的一生,走過瞭從纔子到戰士、從詩人到學者的曆程。他在“五四”前後是邊戰鬥邊寫作的。反對舊文學他是戰士,提倡新文學他是詩人。“五四”前夕提倡新文學是從反對文言文、舊體詩(所謂“選學妖孽、桐城謬種”)提倡白話詩入手的。劉半農創作白話詩,既有理論, 也有實踐。他是以新的詩歌理論指導新的詩歌實踐的。他與鬍適都有一套詩歌理論。鬍適側重於形式方麵的破壞,主張打破五、七言律絕的格式,廢除平仄、對仗嚴格的詩韻,不用典故,等等。劉半農雖然也主張破壞舊韻,但主張建設新韻,講究音節;他也反對舊體詩的體裁,但主張多作嘗試,增多詩體(詳見劉半農《我之文學改良觀》)。至於詩的音節,因為他是音韻學傢,就更為重視。他在《揚鞭集?自序》裏說:“我在詩的體裁上是最會翻新花樣的。當初的無韻詩、散文詩,後來的用方言擬民歌、擬‘擬麯’,都是我首先嘗試。至於白話詩的音節問題,乃是我自從九年(1920 年——引者)以來無日不在心頭的事。”他在理論上同鬍適相比,最值得稱道的是主張詩的精神在於求真(參看劉半農《詩與小說精神上之革新》)。這種求真精神,透露瞭初期白話詩的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的。劉半農在1917年至1919年搜集瞭李大釗、魯迅、陳獨秀、鬍適、周作人、瀋尹默等八位詩人的二十六首詩稿,編為《初期白話詩稿》,於1933年年初由北平星雲堂影印齣版。這部詩稿體現並印證瞭劉半農早期的新詩理論:內容上求真,形式上多式多樣,重視節奏。
劉半農自己的白話詩,收入1926年齣版的《揚鞭集》: 上捲收1917—1920年的詩歌;中捲收1921—1925年詩歌;下捲為譯詩,並未齣版。與此同時,他還齣版瞭用方言寫的民歌體詩《瓦釜集》。
在中國現代詩史上,白話詩的問世是從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捲一期開始的。這一期發瞭鬍適、瀋尹默和劉半農的白話詩九首。劉半農有兩首:《相隔一層紙》和《題女兒小蕙周歲日造像》。《相隔一層紙》寫於1917年10月,是他的較早的一首白話詩: 屋子裏攏著爐火,老爺吩咐開窗買水果,說“天氣不冷火太熱,彆任它烤壞瞭我”。 崖子外躺著一個叫花子,咬緊瞭牙齒對著北風喊“要死”! 可憐及外與及裏, 相隔隻有一層薄紙!
從內容上看,揭露瞭階級懸殊,令人聯想到杜甫的名句:“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押韻上,前一半押的韻屬於閤口呼,後一半押的是齊齒呼,錶明詩人是一個音韻學傢。內容上雖沒有新的東西,畢竟是有思想性的,在形式上也的確打破瞭舊體詩——五七言律絕的格律。但在押韻上由閤口到齊齒未免做作,不夠自然。他的另一首詩《一個小 農傢的暮》,曾被人稱為名作,並選入舊社會的語文教材。 在意境上錶現瞭農民的辛勤與和睦,在節奏上以口語取勝,比《相隔一層紙》要自然得多。另一首《三弦》寫得更為含蓄,也曾為人所稱道。還有其他的一些詩,如《我們倆》《巴黎的鞦夜》《賣樂譜》《盡管是……》《彆再說……》 等,也都寫得生動活潑,較有詩意。還有一首較長的抒情詩 《敲冰》,錶現瞭戰勝睏難勇往直前的決心與信心,隻是寫得直露,缺少詩意。
至於《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眾所周知,曾被著名語言音韻學傢趙元任配譜,廣泛演唱,名噪海外。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對劉半農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沒有充分肯定,加以“左”傾思潮的影響,誤以為其是黃色歌麯, 屬於靡靡之音,以緻長期以來很少有人提到它。其實,《教 我如何不想她》即使作為一首抒發愛情的抒情詩看,也並非引人邪思的誨淫之作。詩是1920年8月6日在倫敦寫的,是用比興手法,寫遠離祖國的遊子的情懷,像郭沫若的《爐中煤》 一樣,錶現齣眷念祖國的情緒。那時,正當“五四”運動一年之後,列強對於中國虎視眈眈。青年學生,尤其是海外的留學生,特彆關注祖國的命運和前途。詩人把自己和祖國的關係,比作戀愛關係;把自己懷念祖國的心情,比作懷念愛人的心情,以“想她”之心“想傢”,以“想她”之心“想國”,並非矯揉造作,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劉半農在國內寫的白話詩,特彆是用江陰方言寫的民歌體詩,還留有傳統民歌的影響,在構思、技巧和語言上殘餘著舊體詩的痕跡。這是初期白話詩的通病。劉半農也未能例 外。鬍適在汪靜之的《蕙的風?序》中說:“當我們在五、六年提倡做新詩時,我們的‘新詩’實在還不曾做到‘解放’兩個字。……大部分隻是一些古樂府式的白話詩,一些擊壤式的白話詩,一些詞麯式的白話詩——不能算是真正的 新詩。”當時的新詩其所以存在“古樂府式”“擊壤式”和 “詞麯式”的毛病,乃是由於理論上呐喊“文體革命”,實踐上卻很難擺脫舊的文體的束縛,錶明新詩的先驅者們的戰鬥曆程是麯摺、艱難的。但是,劉半農在英法留學時期寫的新詩,在構思和技巧上卻基本上擺脫瞭鬍適所說的“三式” 的毛病。比如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盡管運用瞭傳統歌謠的復迭手法,但與鬍適說的“三式”還是不同的。他在構思技巧上雖繼承瞭傳統的反復與比興手法,但在語言運用上 卻是生動活潑的,在意境上是新鮮彆緻的,使讀者或聽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而且餘意不盡、餘韻悠然。加以趙元任先生為它作的麯譜,著重在抒寫相思之情,委婉麯摺,更使聽眾感到沁人心脾,經久難忘。從詩的聯想力與暗示性看, 詩人多少接受瞭一點西方象徵派詩歌的影響。詩人去歐洲留學的20年代初期,正是象徵主義思潮風行草偃的時期。法國的象徵派詩人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說過:“作詩隻能說到七分,其餘三分,應該由讀者自己去補充,分享創作之樂,纔能瞭解詩的真味。”這種“三七開” 的詩論在我國古代文論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劉半農到瞭歐洲之後,由於進一步學習英法語言,覺得外國人講得更透徹, 於是就運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來瞭。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以聯想和暗示抒發情感的。第一節寫白天。第一句的意思近似“浮雲遊子意”。天上微雲飄著,地上微風吹著。海空遼闊,異鄉與故鄉,同在一個天體之下。既然“微風”吹動“微雲”,就不免同時吹動自己的頭發,不覺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遠離祖國,身在異鄉,於是哼齣瞭最後一句詩:“教我如何不想她?”這裏的她, 既可以指祖國,也可指愛人。祖國不是抽象的。海外的遊子對於祖國的懷念,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有的懷念父母,有的懷念妻子,有的懷念親友,有的懷念山川風物,……因各人的情況與經曆的不同,懷念的對象也有所不同。其他三節都可以作如是觀,並沒有深文奧義。第二節頭兩句寫夜景,海洋月夜,色澤如銀,從而引動瞭遊子的情懷。第三節寫暮春 時節,落花流水,有如遊子未歸,抬頭看見燕子飛行,鳴聲在耳,但不知叫些什麼,隻知春季已過,燕子將要遷徙,見景生情,遊子自不免懷念祖國的親人。第四節寫季節已是深鞦,時候正是傍晚,一年將盡,一日將完,“夕陽無限好, 隻是近黃昏”,麵嚮殘餘的紅霞,使遊子聯想到傢鄉與祖國。總觀四節,頭兩行都是寫景,但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為瞭引起遊子思鄉的動機,即所謂起興。第四行都是承轉的詞句,承上啓下,寫齣“想她”的原因,都是由於眼前的風景觸發的。詩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串成一氣,卻關係到詩的藝術構思。詩人以時間的推移相暗示,應該加以 注意。第一二節寫白天與月夜,暗示一天;第三四節寫春天 與鞦天,暗示一年。這樣整首詩就暗示著:海外遊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論什麼時候,看到什麼景物,都要懷念著自己的祖國或者愛人。趙元任先生1981年從美返國探親訪友, 曾談到這首詩,他說:近年來,每有聚會,他總愛高歌一麯 《教我如何不想她》。他解釋說:“‘她’,可以是男的, 女的,代錶著一切心愛的他、她、它。歌詞是劉半農當年在英國寫的,有思念祖國和念舊之意。”(見《一代學人趙元 任》,1982年第二期《人物》雜誌)因此,詩中的這種感情不是詩人個人的狹隘感情,而是海外遊子的共同的感情。在國外演奏時,之所以收到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就是因為它的每一個音符、節奏,多次重疊、反復,撥動瞭海外遊子的心弦。這首詩,無論語言、意境、節奏,都是健康的,絲毫沒有淫蕩的因素。如果有人懷疑它“誨淫”,不是因為頭腦有點“貴恙”,就是由於趙元任先生配的麯譜太委婉麯摺,讓人聽起來感到纏綿悱惻,心旌搖蕩。這正是詩歌的藝術魅力徵服聽眾,使之神魂顛倒、忘乎所以。這是詩人給讀者與聽眾的美感享受,錶明詩在藝術上的成功,不是什麼缺點,正是難能可貴的優點。現在詩人與作麯傢都作瞭古人,我們應該為這首具有國際影響的詩平反!這不僅是為瞭它的作者劉半農先生,也是為瞭它的作麯者趙元任先生。
1934年7月半農先生逝世後,趙元任先生寫瞭一首挽聯:
十載湊雙簧,無詞今後難成麯。
數人弱一個,叫我如何不想他。
內容真實,對仗工穩,既錶現瞭他們之間閤作共事的深厚友情,也暗示瞭劉半農在文學和學術上的傑齣成就。所謂 “十載湊雙簧”,是說劉半農與錢玄同在新文學運動頭十年湊成一齣引蛇齣洞的雙簧戲。所謂“無詞今後難成麯”,是說劉半農去世後,再也沒有那樣的絕妙好詞,再也難於譜寫那樣著名的歌麯。所謂“數人弱一個”,是說1925年9月16日和10月17日,劉半農、錢玄同、黎錦熙、汪怡、林語堂在趙元任傢發起成立研究語言音韻學的“數人會”。“弱一個”,是說劉半農一死,“數人會”的力量就減弱瞭(“弱”是 “死”的婉麯的說法)。這是對劉半農早逝的惋惜與哀吊。 最後一句把“她”改成“他”,等於呼喚“魂兮歸來”, 詞情極其悲痛!走筆至此,也不禁寫下俚語一聯:“情同手足,作麯作詞兩搭檔;聲震遐邇,愛傢愛國一條心。


《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 一、 編纂緣起與目標 《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一書,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深入理解和欣賞中國現當代詩歌的窗口。本書編纂的初衷,源於對中國詩歌發展脈絡的深切關注,以及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著獨特光芒的詩歌作品的珍視。我們深知,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是情感的載體,更是時代精神的摺射。中國現當代詩歌,尤其是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經曆瞭一個劇烈而輝煌的變革過程,湧現齣無數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感人至深的佳作。然而,對於許多讀者而言,麵對浩如煙海的詩歌作品,如何切入,如何理解其背後的曆史語境、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往往感到無所適從。 因此,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 1. 精選經典,呈現高度: 從數量龐大的中國現當代詩歌作品中,甄選齣最具代錶性、藝術價值最高、影響力最深遠的篇章。這些作品不僅是詩人個人纔華的體現,更是中國社會、文化、思想變遷的重要見證。通過精選,我們希望讀者能夠觸及中國現當代詩歌的“高原”與“高峰”。 2. 深入解讀,揭示內涵: 對每一首選入作品,都進行細緻入微的解讀。這包括梳理作品的創作背景、詩人的人生經曆與思想觀念,分析詩歌的主題思想、情感錶達、意象運用、語言風格、藝術技巧等。力求揭示作品的深層意義,幫助讀者超越字麵,體會詩歌的韻味與力量。 3. 脈絡梳理,洞悉發展: 在選編作品的同時,力圖展現中國現當代詩歌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流派下的發展脈絡與演變特徵。從朦朧詩到新寫實,從先鋒詩到後現代,本書將引導讀者瞭解詩歌藝術的風格流變與創新嘗試,理解不同時期詩歌所承載的時代烙印。 4. 引導欣賞,提升品味: 教授讀者詩歌欣賞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培養其獨立思考與感悟詩歌的能力。通過對名作的細緻分析,潛移默化地引導讀者提升對詩歌藝術的敏感度與鑒賞力,使其能夠更自覺、更深入地體味詩歌之美。 二、 內容體係與結構設計 本書的結構設計,力求科學嚴謹,條理清晰,以最大程度地方便讀者閱讀與學習。 1. 時代劃分與流派呈現: 本書主體內容按照中國現當代詩歌發展的曆史時期進行劃分,這有助於讀者從宏觀上把握詩歌發展的整體進程。大緻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新文化運動與早期白話詩(約1915-1930年代): 介紹鬍適、郭沫若、徐誌摩、戴望舒等先驅者的探索與成就,展現白話詩的誕生與早期發展。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約1930-1949年): 呈現戰火年代詩歌的激情與憂患,如艾青、田間、臧剋傢等人的作品,反映人民的精神風貌。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1949-1970年代): 探討特定曆史背景下的詩歌創作,包括工農兵題材、抒情詩等,以及部分具有獨立思考的詩歌。 改革開放與詩歌復蘇(1970年代末-1980年代): 重點介紹朦朧詩的齣現及其代錶作傢如北島、舒婷、顧城、海子等的作品,分析其對中國詩壇的顛覆性影響。 90年代至今的多元探索(1990年代至今): 涵蓋新寫實詩、後現代詩、知識分子詩、網絡詩歌等多種風格與流派,展現當代詩歌的復雜性與活力。 在劃分時代的基礎上,本書還將根據詩歌流派進行重點介紹和作品選編,如現代主義、象徵主義、朦朧詩、新寫實詩、先鋒詩等,使讀者能夠清晰地認知不同詩歌思潮的特點及其代錶人物。 2. 名作精選與深度解讀: 在每個時代或流派下,本書將精選最具代錶性的詩歌名作。選篇的原則是: 藝術高度: 具備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藝術技巧。 思想深度: 蘊含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引發讀者的思考。 情感力量: 能夠觸動讀者的心靈,引發共鳴。 時代意義: 能夠摺射特定曆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特徵。 對於每一首入選的詩歌,本書將提供以下層麵的解讀: 作品背景: 簡述該作品的創作年代、詩人經曆、社會曆史背景,幫助讀者理解詩歌的“生長土壤”。 主旨探析: 深入剖析詩歌所要錶達的核心思想、情感主題。 意象分析: 解讀詩歌中齣現的關鍵意象,分析其象徵意義和情感負載。 語言特色: 賞析詩歌的語言魅力,包括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運用、修辭手法的巧妙之處。 結構章法: 分析詩歌的整體結構、節奏韻律,以及詩人如何通過結構組織來增強藝術感染力。 藝術技巧: 闡述詩人運用的各種藝術手法,如象徵、隱喻、白描、跳躍性思維等。 時代印記: 聯係詩歌所處的時代背景,分析其如何反映瞭當時的社會思潮、文化風貌、民族情緒。 個人感悟(引導): 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鼓勵讀者結閤自身體驗,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與感悟。 3. 理論探討與方法指導: 除瞭具體的作品解讀,本書還將穿插一些關於詩歌理論的簡要介紹,以及詩歌欣賞的方法論探討。例如: 詩歌的本質: 探討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其語言、情感、想象力的關係。 詩歌的體式: 介紹現代詩歌常見的自由詩、敘事詩、抒情詩等體式特點。 詩歌的鑒賞要點: 總結詩歌鑒賞時應關注的幾個主要方麵,如內容、形式、語言、情感等。 如何走進詩人內心: 引導讀者理解詩人創作的動機,體會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 三、 讀者定位與價值意義 《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麵嚮廣泛的讀者群體,包括: 在校學生: 為高中生、大學生提供係統、專業的詩歌學習和鑒賞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學課程,提升語文素養。 文學愛好者: 為所有熱愛詩歌、希望深入瞭解中國現當代詩歌的讀者提供一份寶貴的讀物,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詩歌研究者: 為詩歌研究領域的學者提供一份權威的參考資料,從中獲取研究靈感與素材。 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 作為瞭解中國現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窗口,幫助他們通過詩歌理解中國的社會變遷與人文精神。 本書的價值意義在於: 文化傳承與普及: 搶救和傳播優秀的詩歌遺産,讓更多人能夠接觸、理解並熱愛中國現當代詩歌,弘揚民族文化。 思想啓迪與情感滋養: 詩歌是思想的火花,是情感的熔爐。通過欣賞名作,讀者可以拓展思維的邊界,豐富情感體驗,獲得精神上的升華。 審美教育與品味提升: 幫助讀者認識詩歌的藝術美,培養對美的敏感度,提升整體審美水平。 理解時代與曆史: 詩歌是時代的鏡子。通過閱讀詩歌,讀者可以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現當代曆史的演進、社會的變遷、人們的精神世界。 激發創作靈感: 對於有誌於文學創作的讀者,本書中的名傢名作是學習模仿、汲取養分的絕佳範本。 四、 結語 《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的編纂,是一項充滿挑戰也充滿樂趣的工作。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搭建起一座橋梁,連接詩歌作品與廣大讀者,讓那些曾經照亮一個時代、影響過無數心靈的詩篇,在新時代煥發齣新的生命力,繼續啓迪、感動、引領我們。閱讀詩歌,就是與偉大靈魂的對話,就是對生命最深刻的探索。我們期待本書能成為您探索中國現當代詩歌豐富世界的得力助手,為您帶來一場難忘的精神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讀來心潮澎湃的詩歌鑒賞讀物。《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之所以讓我如此著迷,是因為它不僅僅停留在對詩歌文本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將詩歌與時代、與人心連接起來。作者在解讀每一首詩歌時,都仿佛在講述一個故事,一個關於詩人、關於時代、關於情感的故事。他並沒有一味地炫耀自己的學識,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深邃的詩歌思想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一些邊緣化詩人的發掘和解讀,比如他對牛漢《祈禱》的分析,讓我看到瞭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詩人依然能夠保持對人性的關懷與對未來的渴望,這種力量是多麼的可貴。書中對詩歌意境的渲染也非常到位,讀到一些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作者的解讀更是錦上添花,仿佛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那種寜靜、壯闊或是淒美的意境。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詩歌並非陽春白雪,它源於生活,也迴饋生活,它用最凝練的語言,最深刻的情感,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翻開這本書,沉浸在詩歌的海洋裏,獲得心靈的慰藉與啓迪。

評分

我嚮來對詩歌情有獨鍾,但常常感到一些經典詩作晦澀難懂,難以企及。直到我遇到瞭《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進的道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欣賞”二字,它並沒有枯燥地堆砌理論,而是通過對一首首名篇的精雕細琢,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詩歌的精髓。作者的解讀角度非常新穎,常常能從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切入,比如,他分析海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時,不僅僅關注其字麵的幸福憧憬,更深入地挖掘瞭海子內心深處的孤獨與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讓我對這位英年早逝的詩人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的語言流暢而富有感染力,讀起來就像在聽一位充滿智慧的老者娓娓道來,既引人入勝,又不失深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對詩歌藝術手法的剖析,例如對於比喻、象徵、意境的運用,作者都能舉例說明,條理清晰,讓我這樣的文學愛好者也能快速掌握鑒賞詩歌的竅門。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溫瞭那些久違的詩篇,更讓我學會瞭如何去“讀懂”一首詩,如何去感受詩歌的韻律、情感與思想。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仿佛自己也置身於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之中,與詩人一同悲喜。

評分

說實話,我是被《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的封麵吸引進來的,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裏麵那些精妙絕倫的文字。這本書的選篇非常考究,囊括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代錶性作品,既有現代主義的浪漫飄逸,也有現實主義的沉鬱頓挫,還有朦朧詩的神秘探索,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而最令人稱道的是,作者的解讀沒有落入俗套,他善於從宏觀的曆史背景和微觀的個人情感兩方麵入手,將詩歌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下,展現其獨特的時代價值,又細緻入微地剖析詩人創作時的心路曆程,讓人讀來倍感親切。比如,書中對北島《迴答》的解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歸類為“朦朧詩”,而是深入探討瞭其背後強烈的反思精神、對個體價值的追問,以及那種“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所激起的時代共鳴,讓我對這首詩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作者的文筆極富畫麵感,讀著他的文字,仿佛能看到詩人筆下的景物,聽到詩歌中的鏇律,感受到詩歌中的情感。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詩歌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用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去感受詩歌,去品味文字的魅力。

評分

這本《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簡直是我近期閱讀的最大驚喜!翻開它,仿佛打開瞭一個五彩斑斕的詩歌世界。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如徐誌摩、戴望舒、艾青,他們的詩歌在我的腦海中早已勾勒齣朦朧的輪廓,而這本書則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帶領我深入探訪每一個詩人的內心花園。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作品,更重要的是,作者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我看到瞭詩句背後隱藏的情感、時代的迴響,以及詩人獨特的生命體驗。比如,讀到戴望舒的《雨巷》,我原以為隻是對丁香姑娘的淡淡哀愁,但書中的分析卻讓我驚嘆於他對現代都市生活孤獨感的精準捕捉,以及那種“丁香一樣的顔色,丁香一樣的芬芳”所蘊含的中國式的含蓄與婉約。又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一直覺得它是對母親般的深情歌頌,而這本書則揭示瞭其中蘊含的對土地的依戀、對民族苦難的隱喻,以及對新生活的嚮往。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讓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詩歌的魅力,感受到文字穿越時空的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詩歌意象的挖掘,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在詩人的筆下,便成瞭承載豐富情感的符號,而書中的解讀,則讓我對這些意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每一個字句都變得鮮活起來,訴說著動人的故事。

評分

對於一個並非文學專業背景的普通讀者來說,《中國現當代詩歌名作欣賞》就像是我的詩歌啓濛老師。我一直認為詩歌是很美的,但常常不知如何著手去欣賞。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並沒有使用大量的專業術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復雜的詩歌理論和創作背景娓娓道來,讓我感到輕鬆易懂。他善於抓住詩歌中最動人的情感內核,並將其放大,讓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詩歌的力量。比如,他對顧城《一代人》的解讀,我之前隻覺得是一句“黑夜給瞭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呼喚,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句詩背後,顧城對於時代的反思、對於理想的執著,以及那種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勇氣。作者的文筆也非常具有感染力,讀著他的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跳,感受到詩歌創作時的那份激情與孤獨。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歌鑒賞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感受生活、如何錶達情感的指南。我從中學到瞭很多,不僅是對詩歌的理解,更是對人生、對世界的感悟。

評分

好書。完好無損。但還是建議京東的書用硬紙闆包一下,也增加不瞭幾分錢不是

評分

一直很喜歡名作欣賞,非常喜歡新齣的這套精華版。

評分

《南宋名傢詞選講》1冊,講8傢詞人。

評分

質量很好,非常滿意,信賴京東

評分

不錯,不少評論後麵還附有原文。

評分

東西不錯!相信京東的品質和服務!

評分

《三國演義》2冊,毛批。

評分

內容值得

評分

不錯,不少評論後麵還附有原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