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京剧大家绝艺录·武生篇》《京剧大家绝艺录·旦行篇壹编》之后第三本对前辈老艺术家们的采访。通过16位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的讲解,使我们对于老生这一行当及其代表人物和剧目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例如书中有安云武示范讲解的《白蟒台》,萧润增示范讲解的《斩经堂》,以及李伯培对“错骨而不离骨”的奚派声腔和表演的解析。此外,刘元鹏将余叔岩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诠释示范得非常精准,高元升将富连成科班的剧目演示清晰,孙国良把南派艺术风格表露无遗。
“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简介:
“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开展的京剧艺术资料抢救工作,着力从众多京剧艺术大家们那里搜集整理艺术结晶,把一批批特色鲜明的精湛技艺汇总成册成图成像,通过学子们严谨规范的学习继承,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该丛书是对各个京剧流派、行当的艺术大家精湛创新技艺与丰厚艺术积累,这些饱蘸着艺术家汗水的晶莹剔透的艺术成果,既是京剧艺术得以熠熠发光的珍贵宝藏,也是启迪和滋养京剧少年们的营养精华。
作者简介
封杰,出生于1968年,北京人。《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发表文章百余篇,涉及京剧沙龙、菊坛谈往、人物专访、京剧剧评等栏目。记载了京剧艺术发展的历程,道出了京剧人的心声。十几年来,文章相继发表在《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中国戏剧》《文化月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出版著作《京剧名宿访谈》(撰著)、《京剧名宿访谈续编》(撰著)、《京剧名宿访谈叁编》(撰著)、《岳上清晖》(主编)、《京剧说苑》(主编)、《琴韵—京胡艺术论文集》(编委)、《程派完全手册》(编辑)、《倪茂才京剧唱腔选》(编审)。策划京剧数字电影《孟母三迁》。2012年荣获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颁发的“弘扬京昆艺术特殊贡献奖”。2013年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颁发的全国戏剧文化奖“戏剧专著金奖”。现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荀慧生艺术流派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戏曲评论中心特聘专家、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顾问。
目录
孙国良....................................... 1
刘元鹏....................................... 12
安云武....................................... 24
萧润增....................................... 43
王全熹....................................... 56
李伯培....................................... 70
张信忠....................................... 84
高元升....................................... 98
赵麟童....................................... 105
童祥苓....................................... 128
祝元昆....................................... 139
陈国卿....................................... 154
杨乃彭....................................... 173
辛宝达....................................... 194
任德川....................................... 208
陈志清....................................... 222
精彩书摘
孙国良
封杰:京剧作为全国的大剧种传播甚广,从而也形成了它不同地域的表演特色,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大家绝艺录》,今天请来的是孙国良先生,为大家讲解示范南派的京剧表演特色,孙老师您好。
孙国良:你好,你好。
封杰:这次我们请你来,想谈一谈南派京剧的表演特点。
孙国良:南派京剧的特点火爆,它不像北方。过去北方都是听戏,人家就听你的味儿。但是南方的特点是什么呢?是载歌载舞。打个比方,很简单,我跟你说了,它“劝千岁”就这么一句不行,必须要有动作,为什么要有动作?它吸引观众。南边的人火爆,观众一看,你看看几个人,他一句什么意思,他唱一句就有一个表演。南边为什么要有动作呢?一个剧场里头上千人,那么你看戏的头两排、三四排都看见、听你唱了,后边看热闹的看不见你,光听,他一个动作就知道这句什么意思,南北的特点就在这个上头。南边有文有武,不带点武的,就温了,这个区别就在这个上头。
封杰:也是为了拢神,把观众拢过来。
孙国良:聚拢观众,但是还有一个海派的特点是什么,它哪出戏里头都带头带尾,全的。
封杰:什么戏呢?
孙国良:不管什么戏,说个很简单的,《红鸾禧》现在改为《金玉奴》了,所以都是莫稽上一趟,花旦上去听完了,到我们南边的不同了,非要洞房棒打,全剧。南边的特点是大结尾,就是大团圆,南边人“哦”,这个人呐,他就是忘恩负义,最后怎么样,和《临江驿》一样的,老的有一个连台,现在没有了。
封杰:南派还有一个连台本戏。
孙国良:连台本戏是新弄出来的,这个连台本戏是夏月恒,海派南边的。
封杰:一个代表人物。
孙国良:代表人物,剧场他当过老板。
封杰:您刚刚谈到了连台了,《龙凤呈祥》里头有一个连弹。您跟我们讲讲这个戏。
孙国良:好的,刚刚谈连台本戏,现在讲海派的《甘露寺》。《甘露寺》最早是《美人计·回荆州》,只有两个折子,为什么形成《甘露寺》的呢?这个是徽班的。
封杰:徽班的。
孙国良:因为我爸爸的师父就在徽班,是徽班留下来的《甘露寺》,这个连台本戏叫《龙凤配》。
封杰:《龙凤配》。
孙国良:这个意思多好听,龙凤配,徽班演变到京剧了。
封杰:那下面您给我们示范一下全部的《甘露寺》。
孙国良:我们家的《甘露寺》呢,有“跑宫”。这个乔国老“跑宫”就是徽班带的,这个徐策有“跑城”,但是《甘露寺》有“跑宫”,一个是白天,一个是晚上,“跑城”是白天,“跑宫”是晚上,所以有个樵夫他也是唱【高拨子】,但是【高拨子】他不能武气,稍微优雅一点。“劝千岁”,我爸爸唱的“劝千岁”有所不同,海派“跑宫”,他也是【高拨子】。那么……他不叫乔福,叫乔喜。【高拨子】“三国纷纷……”这个来了,这个海派的东西。这个动作,一个圆场,走到这个地方,迈腿,一甩髯口,一个“跑宫”,乔喜把他扶起来。(唱戏)这个“跑宫”之后有一段“劝千岁”,这是我们孙家的,我爸爸留下来这么一段,所以我就唱给你听听(唱戏)。我讲里头这一段在哪里,但是有的人唱(唱戏),海派的特点我爸爸就觉得,它是一气呵成,大段唱完了下来它是一个耍腔,他要叫好的,所以他唱的是(唱戏)一气呵成,海派的特点用在这上头,有的就是唱这个“劝千岁”,这个要领关键在哪里?当高了就高,当低了就低,当缓了就缓,当柔了就柔,实际(唱戏)滑腔就柔下来,可惜现在没有了,现在都是一样的。(唱戏)乔国老唱“他就是当今的”,刘备唱戏,乔国老唱,孙权唱,乔国老再唱了,刘备唱,乔国老唱拉腔。乔国老要走。刘备唱,乔国老唱叫好的。赵云唱,孙权唱戏,耍腔,刘备唱戏,赵云唱,乔国老指着赵云,赵云叫刘备,刘备唱,孙权唱,乔国老唱。刘备继续唱,乔国老拉着这个气唱戏,一耍宝剑,这是个连台,收尾。下来海派的孙尚香,唱的是【南梆子】,是武的。过去都是改良的,就和《霸王别姬》一样的,头上是古装,这个孙尚香在里头就是道白。四个女兵一样的,都是拿宝剑,全拿剑,孙尚香也拿剑出来的。锻炼刀枪,都是动作的。南边的火爆的。“我兄长做江山”,是这个词,兄为王,孙权不是皇帝嘛,兄为王,母为后。深宫静养,她得养老了,每日里陪伴上香,就陪伴上香,母传旨,许刘备,传旨许配刘备,怎能违抗。是这种词,下台完了耍剑,耍剑完了下来一个亮相,这边又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光,参见母后,我练习刀枪。”“我已经传旨给你许配刘备,你心意如何?”这是母后在问她。“闯宫”赵云到这个地方一想,刘备来到东吴,想不到他,把我这个赵云,就没人管了意思,赵云一跺脚,到这边,他现在一看,回也回不去,我怎么办?这是“闯宫”,这是南边海派的。下来完了,刘备南边唱四句【摇板】,送下来完了。我这个武将闯宫门,不要杀头嘛,赵云想,嘿,大丈夫不管了。闯宫进去,一进去参见主公,大事不好,没有这个,北派是。你还不走吗?没人这么说,进去赵云是参见主公,大事不好。刘备惊慌,曹操带领四十五万人马。刘备唱戏,你看我如何是好。四下无人,君臣暗暗地逃走。孙尚香就在旁边,已经听见了。刘备:“哎呀郡主呀,实不相瞒,曹操带领四十五万人马要……此时不走等待何时。”“母后,母后派兵打入三江口,看见君臣往哪里逃。(唱戏)这个刘备哭出来的,刘备(唱戏),刘备唱,唱完了(唱戏),这个赵云你怎么给……(唱戏)拽刘备,刘备,赵云你也给我跪下吧,郡主开恩。”这是南边的。二人一同……此话当真,说服他走,多谢郡主。他说我跟你走,凭什么理由呢?孙尚香讲“也罢。”就是你回家,我回去秉承母后,你看如何,刘备跟赵云讲,哎呀,郡主虽然是女的,但有男子的度……赵云讲,果然是男子的……好,我们进宫启奏,刘备念,“郡主可算识大贤”,孙尚香念,“随夫逃走,理当然”。这个赵云,君臣若是……这个刘备,孙尚香下来,刘备(唱戏),赵云过到那边,从那边跪,开口要叫好,刘备(唱戏),闯宫,这是南边的海派。其实我爸爸也有,他有特点,有唱得妙,妙在哪一点,等会我来解释。上去唱(唱戏),他一喝酒,孙权气,孙权不喝酒,在宫中进去,参见母后,哎呀,亲人来了,快来入席,儿臣有本启奏。我们没有了(唱戏),这一段里头,在里头就两句话,这两句我爸爸提出来的,原来这个海派的这个两句没有的,这是我爸爸讲的,吸收人家好的东西一定要吸收,好在哪里?把黄桂秋的腔它弄过来,加在里头,孙尚香(唱戏),这是黄派的,这是我爸讲的,一定要加进去,这是特点,长江有名的,海派,加进去了。刘备唱一个词,母后(唱戏),这我爸爸唱的(唱戏),是天地良心……刘备(唱戏),所以我爸爸唱这个,就跟现在一样的。我父亲唱的觉得,不让它断,什么叫连台呢,这个连台就是连上的,刘备(唱戏),乔国老就接到尾巴,(唱戏)哭得好,哭得妙,刘备心中我知情,人说他……我不信,(唱戏)孙权讲,(唱戏)孙尚香要走要走偏要走,不能不能万不能(唱戏),乔国老一见到(唱戏),乔国老当初不该来结亲(唱戏),这整个的一个连弹,现在没有了。这个下来了,还有收尾乔国老,孙尚香跟刘备出宫门(唱戏),孙尚香(唱戏),回宫门,孙权……刚要走,乔国老一回头,我谢谢你,孙权我再谢你,我谢谢你,(唱戏)。收尾,整个结束。
【后记】
“出新不出圈”的艺术规律
《京剧大家绝艺录·老生篇》是“北戏”记录京剧老艺术家表演艺术特色工程的系列之作,今天的出版让我感到京剧发展的艺术脉络,因为京剧最初的雏形就是从老生行当开始的。那时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以不同的声腔表现形式奠定了京剧基础。程长庚的楚韵,余三胜的汉调,张二奎的京音使他们的艺术得到顾曲者痴迷,而奉为“三鼎甲”。这也是由“乱弹”向新生艺术的转化和发展确立。以后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又以不同的侧重点继承着前辈声腔艺术,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又形成了新的艺术特色,被尊做新“三鼎甲”。尤其是谭鑫培创立的谭派艺术风格,是京剧流派形成的开始,并被后人尊奉为准绳,而且影响了后世的继承者,并对新的流派产生起到了启迪作用。
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前后“四大须生”和“南麒”的周信芳、“关外唐”的唐韵笙在艺术风格上都在不同程度上接纳融合消化了新“三鼎甲”的声腔特色。如余叔岩、言菊朋、谭富英继承了谭鑫培,高庆奎、马连良继承了张二奎,即使是一生都在上海演出的周信芳都常提“我是谭派!”杨宝森又是学习了余三胜,并兼容汪桂芬,奚啸伯是秉承谭鑫培,兼有马连良。
所以,纵观京剧形成百多年的发展脉络,是始终处于“出新不出圈”的艺术规律之中。
今天“老生篇”的采访,实质上是将前辈艺术家们的艺术风格尽量做的完整、完美的记录。像安云武示范的《白蟒台》忠实地将当年马连良先生传授给他的原貌无私地演示出来,用他的话说:“我是取之于北戏,再还于北戏!”萧润增示范的《斩经堂》,将麒派的唱念做准确地再现出来。同时结合王全熹、张信忠分析的麒派不同戏的演剧风格。特别是赵云鹤讲述的“出于麒,而又不拘泥于麒”。言派讲究的“字正腔圆”对现代的观众来讲,可能有些不好理解,但通过任德川的诠释而得以感悟。李伯培将“错骨而不离骨”的奚派声腔和表演解析得比较全面。“高韵和鸣”通过辛宝达的分析使两代人的艺术风格得到诠释。杨乃彭通过杨宝忠的传授近距离地“接触”到杨派。陈志清以家传和外学的融合将余派唱腔分解出来。老生的做派通过陈国卿的示范使大家了解到表演的规范。祝元昆把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李少春的艺术特色细数家珍。童祥苓的艺术大家虽有所了解,但他将余派的唱腔示范得更是精确。三位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既见过“真佛”,又得到过真传,更主要是自身的“真磨”。一位是刘元鹏将余叔岩留下来的“十八张半唱片”诠释示范的非常精准。一位是高元升将富连成科班的剧目演示清晰。一位是孙国良把南派艺术风格表露无遗。
梅兰芳先生曾提出“移步不换形”,对于今人还在揣摩其中的内涵。当然我们要遵循艺术规律,保持住精髓。京剧历经近180年发展始终是在出新,可它没有出圈,保持着“京”韵,演员的表演处于“活”中,是活在心里。只有这样才会出现“活”诸葛、“活”鲁肃……所以,我觉得大家经常提到的创新,不是剧目的创新、唱腔的创新,而应该是演员理念的创新、演剧的创新,最终达到观众感悟的创新。
封杰
2017年8月10日于竟成轩
……
前言/序言
序
刘侗
从来没有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像京剧这般讲究。她讲究剧目角色行当分类为生旦净丑;讲究舞台装置彰显不同流派的特点,使守旧充满个性化;讲究演员的表演要充分运用唱做念打这四功和手眼身法步这五法,进行人物塑造和情感抒发;讲究以规范的程式化动作进行人物表演,开展戏剧情境;讲究以个性化的脸谱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讲究以不同的盔头和服装来区分剧中人物的身份;她讲究道白,讲究唱腔;讲究在先辈的成果上结合演员自身的条件不断艺术创新……因为讲究,京剧艺术从而博大精深;因为讲究,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的传承成为一门独特的非常讲究的教学。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就是进行了六十多年京剧艺术教学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校。“北戏”的京剧艺术教学充分尊重了艺术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这就是京剧教学中的讲究。讲究因材施教,讲究艺术实践,讲究规范教学,讲究专家指导教学。“规范教学、专家指导、突出实践、注重创新、服务社会、传承发展”,这是“北戏”鲜明的教学模式,也是京剧艺术传承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不二法则。因而“北戏”的大门是向社会打开着的,学生们走出去,不断艺术实践,服务社会,观摩交流,提高自己;专家们走进来,以精湛的艺术滋养莘莘学子,哺育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长为京剧艺术未来的栋梁之材。
打开大门请进来走上课堂的,还应该有来自于各个京剧流派、各个行当的艺术大家们的精湛创新技艺与丰厚艺术积累,这些饱蘸着艺术家汗水的晶莹剔透的艺术成果,既是京剧艺术得以熠熠发光的珍贵宝藏,也是启迪和滋养京剧少年们的营养精华。因此,我们专门开展了系统的京剧艺术资料抢救录制工作,着力从众多京剧艺术大家们那里搜集整理艺术结晶,把一批批特色鲜明的精湛技艺汇总成册成图成像,通过学子们严谨规范的学习继承,使之薪火相传,绵延不断。
我们的京剧教育,得这样讲究。因为有什么样的京剧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京剧未来;因为传承国粹,“北戏”有责,责大比天。
2015年5月10日
京剧大家绝艺录·老生篇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