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自由、金钱至上、网络暴力……本书是周国平所有作品中回应、关注、批评社会 较为犀利、深刻的一部。
★被誉为“当代颇具灵魂的作家”、哲学家
★灵动而质朴的语言,撼动人心的人生哲理
★影响和改变千万莘莘学子、文艺青年对人生的思考
★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佳作典范,让你认识一个可爱、可恋的人生
★征服千万读者,带你与灵魂对话的“心灵之书”
★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多年的挚爱
★《善良丰富高贵》引发千万读者齐感叹: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
《善良丰富高贵》一方面继续了周国平对人生理想、两性情感的关注,另一方面阐述了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一些怪现状,分析了社会现实,涉及性爱自由、网络暴力、金钱观、电视文化等青年群体敏感的问题。“善良、丰富、高贵”是周国平近几年来反复考虑的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在本书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中国人缺少什么》,等等。
作者的话 // 001
序 // 003
第一辑 经典和我们
走进一座圣殿 // 002
直接读原著 // 013
经典和我们 // 016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 019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 022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么 // 026
——《绿山墙的安妮》中译本序
与书结缘 // 029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 033
名著在名译之后诞生 // 036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 039
第二辑 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与我们时代 // 048
哲学不只是慰藉 // 051
谁来上哲学课 // 054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 056
——与中学生谈学习哲学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 060
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优秀 // 062
关于“纯粹哲学” // 065
第三辑 心智的品质
善良·丰富·高贵 // 070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 // 073
——皮特·尼尔森《圣诞节清单》中译本序
品味平凡生活 // 076
——关键《隐居法国》序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 // 079
——宁子《灵魂的高度》序
一只有缺憾的圆 // 081
——简评谢尔《失落的一角》
何必名校 // 083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 087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 090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 094
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 097
人间真情的个案 // 099
中国医疗界的良心和光明 // 102
——《吴孟超画传》序
第四辑 希腊的智慧
玩骰子的儿童 // 106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 115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 130
第五辑 有灵魂的写作者
古驿道上的失散 // 142
生存的现实和寓言 // 145
经典作家的处女作 // 149
——简评小说《追风筝的人》
人情练达皆文章 // 151
——林采宜《肆无忌惮》序
震惊之后是认真 // 154
有灵魂的写作者 // 157
——桑麻《灵魂的守望》序
补记 // 160
有行动力的思考者 // 161
今天还有谁爱缪斯? // 164
推荐《城记》 // 168
——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评语
《梁小斌如是说》简评 // 170
青春不等于文学 // 171
青春的反抗和自救 // 173
——肖睿《一路嚎叫》序
写作的现在进行时 // 176
《石相众生》序 // 178
第六辑 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
哲学家或中蛊者 // 182
——记一个为思想而痛苦的农民
现代人与福音 // 192
——解读旺忘望的新作
艺术家的看及其他 // 198
——谈王小慧和她的摄影
全球化时代呼唤中国出大思想家 // 203
心灵究竟是什么? // 207
——龙君《心灵——大脑与内脏的对话》序
疯癫的不同价值 // 211
——尼采论疯癫
第七辑 可持续的快乐
快感离幸福有多远? // 222
可持续的快乐 // 225
花心男女的专一爱情 // 228
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 // 231
——《永恒之女性》序
本质的男人 // 233
局外人谈情人节 // 236
亲疏随缘 // 238
相貌和心灵 // 241
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 244
把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 248
——《艺术人生》序
第八辑 让教育回归常识
人文精神是大学一切责任的内核 // 252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 255
——曹保印《聆听教育的真声音》序
快乐工作的能力 // 258
让家长们结束恐慌 // 262
导师岂能成“老板” // 266
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不正常 // 270
叩问高校经费实情 // 274
学术规范化和学者使命 // 278
谁是评判学术水准的权威? // 284
从院士评选看学界盛行公关风 // 288
第九辑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企业家式的能力 // 294
品行与报酬 // 298
市场经济与性爱自由 // 302
只有一种文化 // 306
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 310
拯救童年 // 314
谈钱 // 318
第十辑 批评空间
探险的精神性和科学性 // 326
祭孔:大典还是大戏? // 329
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觉悟 // 333
城市化:给子孙留下什么? // 336
建筑的人文品质和开发商的责任 // 340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 342
值得警惕的网络暴力现象 // 344
第十一辑 人物印象
以真性情做真学问 // 350
——邓正来印象
生命在说什么 // 355
——梁和平印象
好人活得自在 // 359
——田益宾印象
腼腆的世界冠军 // 362
——芮乃伟印象
君子坦荡荡 // 365
——江铸久印象
没有一丝浮躁和媚俗 // 368
——崔健印象
特立独行的歌唱家 // 371
——范竞马印象
农夫和艺术家 // 374
——刘彦印象
天生的精神贵族 // 377
——赵越胜印象
第十二辑 本命年纪事
本命年的官司 // 384
与伪书作斗争 // 386
荒唐的起诉 // 389
多么简单的道理 // 392
靠言论自由还原历史真相 // 395
——在法庭上宣读的答辩词
接到判决书时的感想 // 399
附录:三个官司简介 // 401
《妞妞》是怎样变成一个“事件”的 // 405
第十三辑 自序·访谈·杂记
我仍是那个逃课的学生 // 416
——《执迷者悟》序
人性找回自己的语言 // 419
——《妞妞》日文版序
姑且当作我的代表作 // 422
——《周国平自选集》序
我只面向独立的读者 // 424
——《我的心灵自传》香港版序
珍惜亲情,承担苦难 // 426
——《妞妞》台湾版序
精神浪漫年代的产儿 // 428
——《诗人哲学家》新印小序
困惑与精神生活 // 430
——中国盲文出版社两种散文集的序
共同的人生问题 // 432
——《妞妞》韩文版序
受制于时间的和超越于时间的 // 433
——《妞妞》新版自序
我还是应该多写少说 // 435
——《周国平人文演讲录》自序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 438
——关于《守望的距离》答卓越网站客户问
记忆和哀思 // 441
无法告别的告别 // 443
我的博客观 // 445
感谢博客 // 447
我别无选择 // 449
博客上的附言 // 452
鸡年说鸡 // 453
——应《娱乐信报》之约而写
短信文学五则 // 455
——应约而写的戏作
走进一座圣殿
一
那个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那个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那个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倘若一个人同时用头脑、心灵、行动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
在我的心目中,圣埃克絮佩里就是这样一位先知式的作家。
圣埃克絮佩里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飞行和写作。飞行是他的行动,也是他进行思考的方式。在那个世界航空业起步不久的年代, 他一次次飞行在数千米的高空,体味着危险和死亡,宇宙的美丽和大地的牵挂,生命的渺小和人的伟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张力,既是性命攸关的投入,又是空灵的超脱。他把他的思考写进了他的作品, 但生前发表的数量不多。他好像有点儿吝啬,要把最饱满的果实留给自己,留给身后出版的一本书,照他的说法,他的其他著作与它相比只是习作而已。然而他未能完成这本书,在他最后一次驾机神秘地消失在海洋上空以后,人们在他留下的一只皮包里发现了这本书的草稿, 书名叫《要塞》。
经由马振骋先生从全本中摘取和翻译,这本书的轮廓第一次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我是怀着虔敬之心读完它的,仿佛在读一个特殊版本的《圣经》。在圣埃克絮佩里生前,他的亲密女友B 夫人读了部分手稿后告诉他:“你的口气有点儿像基督。”这也是我的感觉,但我觉得我能理解为何如此。圣埃克絮佩里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真理,这真理是他用一生的行动和思考换来的,他的生命已经转变成这真理。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见证和践行了某个基本真理, 当他在无人处向一切人说出它时,他的口气就会像基督。他说出的话有着异乎寻常的重量,不管我们是否理解它或喜欢它,都不能不感觉到这重量。这正是箴言与隽语的区别,前者使我们感到沉重,逼迫我们停留和面对,而在读到后者时,我们往往带着轻松的心情会心一笑,然后继续前行。
如果把《圣经》看作唯一的最高真理的象征,那么,《圣经》的确是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的,在每个思考最高真理的人那里就有一个属于他的特殊版本。在此意义上,《要塞》就是圣埃克絮佩里版的《圣经》。圣埃克絮佩里自己说:“上帝是你的语言的意义。你的语言若有意义, 向你显示上帝。”我完全相信,在写这本书时,他看到了上帝。在读这本书时,他的上帝又会向每一个虔诚的读者显示,因为也正如他所说: “一个人在寻找上帝,就是在为人人寻找上帝。”圣埃克絮佩里喜欢用石头和神殿作譬:石头是材料,神殿才是意义。我们能够感到,这本书中的语词真有石头一样沉甸甸的分量,而他用这些石头建筑的神殿确实闪放着意义的光辉。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神殿,去认识一下他的上帝亦即他见证的基本真理。
二
沙漠中有一个柏柏尔部落,已经去世的酋长曾经给予王子许多英明的教诲,全书就借托这位王子之口宣说人生的真理。当然,那宣说者其实是圣埃克絮佩里自己,但是,站在现代的文明人面前,他一定感到自己就是那支游牧部落的最后的后裔,在宣说一种古老的即将失传的真理。
全部真理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人必须区别重要和紧急,生存是紧急的事,但领悟神意是更重要的事。因为,人应该得到幸福,但更重要的是这得到了幸福的是什么样的人。
沙漠和要塞是书中的两个主要意象。沙漠是无边的荒凉,游牧部落在沙漠上建筑要塞,在要塞的围墙之内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在宇宙的沙漠中,我们人类不正是这样一个游牧部落?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建筑要塞。没有要塞,就没有生活,只有沙漠。不要去追究要塞之外那无尽的黑暗。“我禁止有人提问题,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个提问题的人,只是在寻找深渊。”明白这一真理的人不再刨根问底,把心也放在围墙之内,爱那嫩芽萌生的清香,母羊剪毛时的气息, 怀孕或喂奶的女人,传种的牲畜,周而复始的季节,把这一切看作自己的真理。
换一个比喻来说,生活像汪洋大海里的一只船,人是船上的居民,把船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以为有家居住是天经地义的,再也看不见海,或者虽然看见,仅把海看作船的装饰。对人来说,盲目凶险的大海仿佛只是用于航船的。这不对吗?当然对,否则人如何能生活 下去。
那个远离家乡的旅人,占据他心头的不是眼前的景物,而是他看不见的远方的妻子儿女。那个在黑夜里乱跑的女人,“我在她身边放上炉子、水壶、金黄铜盘,就像一道道边境线”,于是她安静下来了。那个犯了罪的少妇,她被脱光衣服,拴在沙漠中的一根木桩上,在烈日下奄奄待毙。她举起双臂在呼叫什么?不,她不是在诉说痛苦和害怕, “那些是厩棚里普通牲畜得的病。她发现的是真理。”在无疆的黑夜里, 她呼唤的是家里的夜灯,安身的房间,关上的门。“她暴露在无垠中无物可以依傍,哀求大家还给她那些生活的支柱:那团要梳理的羊毛,那只要洗涤的盆儿,这一个,而不是别个,要哄着入睡的孩子。她向着家的永恒呼叫,全村都掠过同样的晚间祈祷。”
我们在大地上扎根,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牵挂、责任和爱。在平时,这一切使我们忘记死亡。在死亡来临时,对这一切的眷恋又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死亡移开,从而使我们超越死亡的恐惧。
人跟要塞很相像,必须限制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人打破围墙要自由自在,他也就只剩下了一堆暴露在星光下的断垣残壁。这时开始无处存身的忧患。”“没有立足点的自由不是自由。”那些没有立足点的人,他们哪儿都不在,竟因此自以为是自由的。在今天,这样的人岂不仍然太多了?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称这为思想自由。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称这为行动自由。没有自己的女人,他们称这为爱情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始终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爱上这朵花,也就是拒绝别的花。一个人即使爱一切存在,仍必须为他的爱找到确定的目标,然后他的博爱之心才可能得到满足。
作者的话
我的写作分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专项写作,即围绕某个主题, 写一个比较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多,主要是学术著作和纪实文学两类。另一种可称为日常写作,亦包括两类。
一类是散文。或有感而发,或应约而作,写一些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随时发表在报刊上,现在也发表在网络上。每隔若干年,文章积累到了一定数量,我就把它们结集出版。迄今为止共有5 个散文集,即《守望的距离》( 1996 )、《各自的朝圣路》( 1999 )、《安静》( 2002 )、《善良丰富高贵》( 2007 )、《生命的品质》( 2010;增补本,2012 )。
另一类是随感。突发的感触,飘忽的思绪,随手记在纸片上,后来则是记在电脑的一个专门文档上。这样的东西以前是不发表的,现在会在微博上选登一些,也是积累到一定数量,我就加工整理,把它们结集出版。迄今为止共有4 个随感集,即《人与永恒》( 1988 )、《风中的纸屑》( 2006 )、《碎句与短章》( 2006 ;后更名《内在的从容》,2009 )、《把心安顿好》( 2011 )。
其实,我最早出版的散文集是《只有一个人生》( 1992 ),迄今已23 年,其内容后来收在了《守望的距离》里。《人与永恒》的确是我出版的第一个随感集,迄今已27 年。出最早的集子时,我何尝想到,它们会有后续,各带出了一个小小的系列。是的,小小的系列,20 多年的日常写作,成绩不过如此,实在是应该惭愧的。
然而,更想不到的是,我的这些很平常的作品会受到读者如此热情的欢迎,20 多年里不断地再版。其中,《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出了8 版,《人与永恒》出了10 版,当年的读者已经和我一同步入壮年乃至老年,而今天的年轻一代依然喜欢它们。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了。当然,我清楚并不是我的作品有多么好,我能找到的唯一原因是,我所思考的人生问题和精神生活问题其实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时代变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显得更为迫切了。
在图书市场上,我的作品有多种不同的选编本。但是,按照时间顺序结集的完整版本只有这个5 册一套的散文系列和4 册一套的随感系列,有了这两套书,我的日常写作的作品就一网打尽了。这或许是它们第n 次再版的一个理由吧。
周国平
2014 年12 月9 日
这本《月落星沉》真是让我看得如痴如醉,从第一页起,作者就用一种极其细腻却又毫不拖泥带水的手法,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了古老东方韵味的江湖。书中的人物塑造尤为成功,尤其是那位名叫“无痕”的侠客,他并非那种呼风唤雨、万夫莫敌的盖世英雄,反倒像是一阵拂过山岗的清风,他的存在感若有若无,却又无处不在,影响着故事的走向。他的每一次出手,都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守和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作者在描写他的武功时,也别具匠心,不是一味地强调招式的精妙,而是将武功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甚至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读来有一种“天人合一”的飘逸感。例如,书中有一场雨中决斗,无痕的剑法与暴雨交织,雨丝成了他的掩护,也成了他攻击的媒介,那种意境,读来仿佛能听到雨声,感受到湿冷,甚至闻到泥土的芬芳。故事的情节发展也颇为曲折,并非 linear 的推进,而是通过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慢慢揭示出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性的探讨,不回避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善与恶,情与理,在角色身上交织碰撞,读来让人深思。
评分我最近读到的这本《时间的回声》,简直是一次令人惊叹的智力冒险!作者的想象力之丰富,简直是突破了天际。故事的核心概念围绕着一种奇特的“时间折叠”现象展开,但作者并没有把它写成一个冰冷的技术科幻,而是巧妙地将其与人类情感、历史记忆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最欣赏的是作者构建的那个“回声之城”,这是一个在时间洪流中不断被重塑、又不断遗忘的城市,其中的居民,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仿佛都交织在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网中。书中对“记忆”的探讨尤其深刻,作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当过去不再是固定的,记忆是否还能成为我们认识自我的基石?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揣摩书中的一些关键情节,比如主角艾伦如何在无数个“平行时间线”中寻找唯一的真相,他每一次的“时间跳跃”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作者在叙事上非常有技巧,常常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出一个惊人的转折,让我完全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种悬念的营造,让我在阅读时几乎无法放下。而且,书中的科学设定虽然天马行空,但逻辑自洽,读来既有震撼人心的宏大构想,又不失严谨的科学内核。
评分这本书,《寂静的河流》,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可以用“宁静而深邃”来形容。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那样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而是像一条缓慢流淌的河流,润物无声地渗入你的心灵。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围绕着几个看似平凡的人物展开,他们的生活琐碎而重复,但作者却能从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与暗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等待”的描写,那种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在作者笔下却充满了宿命感和一种淡淡的忧伤,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日复一日的孤独与期盼。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简洁、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仿佛带着山野的气息。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也极其出色,那条寂静的河流,那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庄,都成为了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默默地见证着人物的悲欢离合。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失去”的主题所打动,失去亲人、失去爱情、失去记忆,这些失去并没有让人物变得麻木,反而让他们在沉默中更加坚韧。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爽”或者“激动”,而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平静,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评分坦白说,当我翻开《星辰的低语》时,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以为又是一部俗套的科幻小说。然而,它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宇宙文明的兴衰史。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并非那些庞大的星舰舰队或者先进的科技设定,而是作者对“文明的孤独”的深刻洞察。书中的外星种族,他们的文明已经发展到我们难以想象的高度,但他们却面临着一种普遍的危机——孤独。这种孤独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精神上的隔阂,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其他文明,也无法被其他文明真正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一个在宇宙中漂泊的探险家,来展现这种孤独感。他穿越无数星系,见证无数文明的诞生与灭亡,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能够与他产生真正共鸣的存在。这种孤独,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既悲壮又充满了哲学意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交流”的探讨,它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当语言、文化、甚至生理结构都存在巨大差异时,真正的交流是否可能?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自行去思考。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浮光掠影》的书,简直是一场关于“偶然”的奇妙旅程。这本书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像一本精心编织的插画集,每一页都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作者用一种极其自由、跳跃式的叙事风格,将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故事的主线并不清晰,更像是一个个碎片化的瞬间,比如一个街头艺人的即兴表演,一个在咖啡馆里偶遇的陌生人,或者是一只在雨中奔跑的猫。然而,正是这些“偶然”构成了书中独特的美感。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他能从最微小的生活片段中,挖掘出人性的温暖、幽默,甚至是一丝淡淡的忧伤。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但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让你忍不住一页一页地翻下去,去探索下一个“浮光掠影”。作者的文字风格也十分独特,常常使用一些意象化的比喻,让画面感十足。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一条充满惊喜的小巷里漫步,每转一个弯,都能发现新的风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中的那些“不起眼”的瞬间,发现原来它们也可以如此迷人。
评分信任京东,多快好省,快递给力。
评分买了,还没看,印刷质量好,正版
评分周国平的书一直很喜欢看,想把每本都买下来
评分买书还是选京东。
评分买书还是选京东。
评分蝴蝶姐姐放@
评分好
评分蝴蝶姐姐放@
评分送货很快,准备认真读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