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蒙氏学校推荐经典家长用书 把国际蒙氏教育精华搬回家
蒙台梭利教育,发掘孩子一生内驱力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是尊重孩子本性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是2~10岁孩子迫切需要的教育
真正的蒙氏教育,要求家长准备zui适合的环境,提供zui恰当的支持
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
国际幼教教母白玛琳亲自设计的50个
经典蒙氏数学游戏,培养孩子准确的表达力。
全面渗透蒙氏教育理念精髓,逐级递深,
家长利用家庭时间和日常事务,
就能培养擅长表达的孩子,
同时建立积极深厚的亲子情感。
特别适合认同新式教育理念的210岁孩子的父母。
第yi章 营造合适的氛围
1. 冰箱上贴什么?
2. 自己的日记
3. 孩子的收藏品
4. 识字卡片
5. 日常信件
6. 把任务列成表!
7. 咱们聊聊吧!
8. 屏幕时间
9. 念给孩子听
10. 木偶角色扮演
11. 电话,找你的!
12. 专门写字的地方
13. 每个都不一样
14. 听广播
第二章 重要的阅读
15. 配对游戏
16. 找形状
17. 爱学新词
18. 让诗动起来
19. 坐车也可以抽空阅读
20. 如果你是某某会怎么办?
21. 听你指挥
22. 押韵
23. 各种各样的字体
24. 阅读打开感受的大门
25. “有机”词汇
第三章 开始写作
26. 西蒙说
27. 跟着看,学着画
28. “Yellow Jello”
29. 积木表演
30. 手指游戏
31. 用手画图案
32. 春天练书法
33. 真实的故事
34. 把故事画出来
35. 学机器人说话
36. 给我加上标签
37. 我们来改故事
38. 家庭笔记本
39. 场景照片
40. 录音
第四章 语言的输出
41. 制造文字
42. 绕口令
43. 新方向
44. 新词
45. 颜色游戏
46. 拼字游戏
47. 拼音游戏
48. 疑问句与陈述句
49. 肢体语言(英语)
50. 桌游
白玛琳教授,从事蒙台梭利教育已经超过50年,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领域的先驱,被誉为“国际幼教教母”。她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美国蒙台梭利协会前任会长,美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认证委员会前任理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东南亚事务执行大使。她创办了斯坦藤岛蒙台梭利学校,曾任纽约市西部蒙台梭利学校的校长。
白玛琳教授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做过多次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近十年来,她专注于促进亚洲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重点在中国和俄罗斯推广蒙台梭利教育。
骆思洁,是莱斯利大学早期教育专业硕士,在美国波士顿具有10年的蒙台梭利早教教师经验。目前,她是中国国内蒙台梭利教育项目的顾问和教育专家。
白马琳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界资深的专家之一,她以自己对蒙台梭利教育的信念、理解以及多年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这套书。我相信,这套书能给国内家长提供一套系统、具体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
冰箱上贴什么?
谁来决定冰箱门上贴什么?
用这项活动帮孩子练习为全家做决定。
冰箱门可以成为家人分享事情的地方。你需要冰箱门;磁铁或胶带;可以贴在冰箱门上的物品
前期准备
想一下你是怎么利用冰箱门的。学生对自己在学校完成的手工作品,通常会:把它扔掉,
当作礼物送给别人,或者带回家。手工作品带回家里会怎样? 命运如何? 谁来决定冰箱门上贴什么?
怎么做
1. 取下冰箱门上所有的物品,将其腾空。
2. 问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利用这个地方?”
3. 和孩子一起决定冰箱门上各个区域贴放的物品。便笺应该贴在哪里? 照
片贴在哪里? 手工作品呢?
4. 教孩子用磁铁在冰箱门上贴物品,贴什么都可以。
5. 让孩子把物品贴上去,在他需要的情况下提供帮助。
后续活动
·聊一聊每个家庭成员贴上去的物品。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件物品对你很重要?”
·全家商量一下,上面的东西要多久换一次,怎样更换。活动用意
家里的很多事情似乎都是围着孩子转。在孩子出生前,家长就制定了一大堆规则,但孩子并未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比如,在有些人家里,冰箱门是家长用来放置物品的地方,其中的确也有孩子的,但是家长决定哪些物品可以放上去。而这个活动是要孩子参与进来,把决定权交到他的手上,问问他有什么意见和想法。
进一步
在冰箱门上给家人留便笺,做出提醒或提一些建议:“还有6天奶奶就过生日了。”或者,“晚上想吃什么,比萨饼还是墨西哥玉米卷? 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想吃的食物下面。”
小提示
把物品从冰箱门上取下之后,建一个记录家人生活的收藏夹或剪贴簿。见活动3 :孩子的收藏品。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育儿书籍感到有些审美疲劳,大多都是理论大于实践,或者内容过于零散。但翻开这本,我立刻被它那种务实、毫不拖泥带水的风格所吸引。它的结构清晰得像一份操作手册,每一个游戏都有明确的步骤说明、所需材料(很多都是家中现成的物品)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这对于像我这样时间有限、需要快速找到有效方法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喜欢书中强调的“捕捉瞬间的灵感”,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上课时间”。比如,它提供了一个“听声辨物”的游戏,我只是在厨房做饭时轻轻敲击不同的锅具,孩子就非常投入地去猜测声音的来源,并且试着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那个声音的特质。这种将教育融入生活的理念,彻底改变了我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不再觉得那是一项沉重的任务,而是一段充满发现的亲子冒险。
评分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侧重于如何通过一些互动性极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受益匪浅。作者的视角非常贴近日常生活,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提供了一套可以直接操作的方案。我尤其欣赏它将复杂的语言学习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简单、有趣的小“任务”,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书中的游戏设计巧妙,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比如有些游戏着重于声音的辨识和模仿,而另一些则开始引入简单的叙事结构和情景对话。我尝试了其中几个关于“描述性词语”的游戏,效果立竿见影,孩子开始学会用更丰富的形容词来描述他看到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说“大”或“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死记硬背的卡片教学来得有效和持久。它真的让我明白,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互动的深度和趣味性,真正做到了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成功模板”,而不是空泛的口号。很多早教书会告诉你“要多和孩子说话”,但很少有人会具体告诉你“怎么说”以及“说什么”。这本书则用50个详尽的游戏案例填补了这个空白。这些游戏不仅仅是教孩子说话,更深层次上是在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我注意到,有些看似简单的绕口令游戏,实际上是在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协调能力和对语感的把握。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讲故事”的模块,它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构建叙事框架,从“发生了什么”到“为什么发生”,再到“然后呢”,层层递进地培养了他们的因果关系理解能力。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力的提升,更是早期批判性思维的萌芽,这远远超出了我最初对“语言游戏”的期待。
评分从设计美学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也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卡通化或成人化的排版,整体风格保持了一种温和、雅致的基调,让人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产生阅读疲劳感。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介绍每个游戏时,都会穿插一些教育学家关于语言发展的简短观察,这些引文不是用来炫耀学识,而是恰到好处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游戏有效”,增强了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例如,当介绍一个关于“分类与归纳”的游戏时,它会引用一个心理学观点来佐证为什么这个练习对大脑的神经通路构建有益。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家长在操作游戏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育儿认知水平,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有意识的引导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关于“自信心”和“表达欲”之间的关系。很多孩子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害怕开口或者不知道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里的语言游戏设计了一个非常安全的“试错环境”。因为是在游戏中,即使孩子说错了,或者表达得不够准确,也不会受到批评,而是会被鼓励用另一种更准确的方式来表达。我发现,当孩子不再担心犯错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更愿意尝试更复杂的句子结构和更具挑战性的词汇。这种正向反馈循环是建立长期表达自信的关键。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来得持久。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耐心的家庭教师,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点燃孩子心中那团热爱表达的火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