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保护300问

土壤保护3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明岗,刘宝存,陈守伦 等 著
图书标签:
  • 土壤保护
  • 土壤健康
  • 农业可持续发展
  • 生态环境
  • 环境保护
  • 土地利用
  • 水土保持
  • 土壤污染
  • 土壤修复
  • 农业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119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629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土壤保护300问》在系统介绍土壤及其功能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土壤保护与质量提升等知识。《土壤保护300问》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土壤基本知识、土壤功能及保护提升,旨在普及宣传对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壤保护的相关政策及不同技术模式等的认识和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土壤基础知识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3.土壤有哪六大功能?
4.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
5.土壤三相比有什么意义?
6.土壤有机质从哪里来?在土壤中起哪些作用?
7.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8.土壤矿物主要有哪些?
9.什么是有机土壤?什么是矿质土壤?
lO.东北土壤矿物组成有什么特点?
11.西北土壤矿物组成有什么特点?
12.华北土壤矿物组成有什么特点?
13.南方土壤矿物组成有什么特点?
14.什么是土壤颗粒组成?
15.什么是土壤团聚体?
16.什么是土壤容重?
17.什么是土壤比重?
18.什么是土壤孔隙?
19.如何判别土壤孔隙?
20.如何在田问快速判断土壤的孔隙状况?
21.土壤中的水分作物都能够“喝”吗?
22.土壤会呼吸吗?
23.什么是土壤结构体?
24.如何培育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
25.如何在田问判断土壤结构的一致性?
26.如何在田间做土壤的湿化稳定性检测?
27.什么是土壤质地?
28.在田间如何甄别土壤质地?
29.黏质土壤如何科学的利用?
30.沙质土壤如何科学的利用?
31.土壤的“体温”是由什么决定的?
32.为什么有些土壤为“冷性土”,而有些土壤为“热性土”?
33.什么是土壤pH?
34.土壤pH对养分有效性有什么影响?
35.如何调节土壤的pH?
36.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
37.阳离子交换量有什么作用?
38.为什么有些土壤呈酸性,而有些土壤呈碱性?
39.为什么有些土壤“保肥”,而有些土壤“漏肥”?
40.什么是土壤发生分类?
41.什么是土壤系统分类?
42.土壤有年龄吗?
43.什么是数字土壤?
44.我国土壤类型主要有哪些?
45.为什么土壤有不同的颜色?
……
第二部分 土壤生产功能及其保护
第三部分 土壤生态功能及其保护
第四部分 土壤环境功能及其保护
第五部分 土壤的景观文化传承等功能及其保护
第六部分 土壤保护相关法规政策与重大节日
《大地脉动: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而土壤,则是孕育万物的生命之床,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承载着我们脚下的土地,更维系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支撑着人类文明的繁衍。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深入和扩张,土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侵蚀、污染、退化、板结……这些无声的危机,如同潜伏的巨兽,悄悄地侵蚀着这片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威胁着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大地脉动: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并非一本关于具体操作指南的工具书,也并非一本填满技术术语的学术专著。它是一曲献给这片沉默而伟大的土地的颂歌,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旨在唤醒我们对土壤的深切认知,理解它为何如此重要,又为何需要我们用爱与智慧去守护。这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从宏观的生态系统视角,到微观的微生物世界,全方位地展现土壤的奇迹与脆弱,以及人类与土壤之间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 一、 土壤的生命脉搏:认识我们脚下的奇迹 在本书的开篇,我们将首先带领读者认识土壤的“生命”。土壤并非仅仅是泥土和沙石的堆积,它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蕴含着无数的生命。我们将深入探索土壤的构成,了解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等元素是如何协同作用,构成土壤的基本框架。从肥沃的黑土到贫瘠的红土,从潮湿的河谷土壤到干旱的沙漠土壤,我们将看到大自然如何凭借其鬼斧神工,塑造出形态各异、功能独特的土壤类型。 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那些看不见的生命——土壤微生物。这些微小的生命,如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等,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灵魂。它们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释放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净化环境,甚至在植物生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揭示土壤中宏大的“微生物帝国”,理解它们如何通过无声的协作,维持着土壤的肥力与健康,为整个生态系统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同时,本书还将探讨土壤作为地球“皮肤”的功能。它不仅仅是植物生长的基底,更是地球气候调节的天然屏障,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缓解温室效应。它也是天然的水过滤器,净化着流经其间的每一滴水。它更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为无数陆地生物提供栖息之所。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展现土壤在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二、 消失的根基:土壤面临的严峻挑战 然而,这片孕育生命的土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本书将毫不回避地呈现土壤面临的严峻挑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土地的忽视与破坏。 水土流失:风雨的侵蚀,无情的剥离着土壤的表层,将宝贵的肥力带走,留下贫瘠的土地。我们将探讨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从不当的耕作方式到森林的过度砍伐,从城市化进程中的地表改变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深刻理解其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安全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深远影响。 土壤污染:化学肥料、农药的滥用,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城市垃圾的堆积,正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土壤,使其沦为有害物质的“收容所”。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类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形态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从重金属污染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塑料微粒到化学农药残留,我们将看到污染如何一步步侵蚀土壤的健康肌体。 土壤退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单一的作物种植模式,以及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都在加速土壤的退化。我们将探讨土壤肥力下降、结构破坏、有机质含量减少等退化现象,以及这些退化如何导致农作物减产、生态失衡,并最终威胁到粮食安全。 土壤板结与盐碱化:不当的耕作方式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常常导致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变得坚硬如石,阻碍植物根系生长。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则可能导致盐分在地表累积,使土地变得盐碱化,作物无法生存。我们将分析这些现象发生的机制,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三、 希望的种子:重塑人与土地的新关系 面对严峻的挑战,本书并非沉溺于悲观,而是将重心放在探索解决之道,播撒希望的种子。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呈现那些正在萌芽的力量,以及我们能够为土壤做些什么。 可持续农业的探索:我们将介绍一系列正在兴起的、以保护和恢复土壤健康为核心的可持续农业实践。例如,有机耕作如何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回归自然的肥力循环;免耕/少耕技术如何保护土壤结构,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轮作与间作如何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覆盖作物如何改善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这些实践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更能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修复的实践:我们将聚焦于那些成功的土壤生态修复案例。从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来防治水土流失,到湿地保护、土壤改良来净化水体和土壤,再到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技术,我们将看到人类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努力治愈土壤的创伤。 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将探讨科技在土壤保护中的作用。精准农业技术如何优化水肥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如何监测土壤健康状况,及时预警;新型土壤改良材料和生物技术如何帮助恢复土壤肥力,治理污染。 政策与公众意识的觉醒:我们还将强调政策法规的重要性,以及公众意识在土壤保护中的关键作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社区的参与,教育的普及,以及每一个个体对土地的敬畏之心,都将是推动土壤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结语:倾听大地的声音,守护我们的未来 《大地脉动: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读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土壤——它不是静止的、取之不尽的物质,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需要悉心呵护的伙伴。当我们理解了土壤的价值,认识到它所面临的危机,并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我们就是在守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这本书将引导我们倾听大地的声音,感受它每一次的脉动,理解它无声的诉求。它鼓励我们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无论是减少浪费、支持可持续产品,还是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保护土壤的巨大力量。 这本书献给所有关心地球、热爱生命的人们。愿我们都能成为土壤的守护者,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健康、肥沃、充满生机的土地。因为,守护了土壤,就是守护了生命,守护了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买下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环境科学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的泥潭。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面向未来”的视角。它不仅仅是在回顾我们过去对土壤的破坏,更是在积极探讨如何修复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书中关于土壤碳汇潜力的探讨,让我对土壤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种地”的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探讨。语言上,它很少使用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育口吻,更像是与一个求知欲强的朋友进行深度对话,坦诚地分享知识和担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感,认识到每一个与土地打交道的人,无论职业如何,都应该对“土壤健康”这件事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非常值得的知识投资。

评分

作为一个对园艺略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很困惑于为什么自己精心调配的营养土,用不了多久就会板结、透气性变差。我翻阅了一些园艺杂志,但总觉得那些建议都太笼统了。这本书中关于土壤改良和维护的部分,简直像是一份实战手册。它详细剖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增施有机质、合理灌溉来维持土壤的“呼吸能力”。特别是书中关于蚯蚓等土壤生物作用的描述,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健康的土壤是靠这些“看不见的小工人”维护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而不是零散的技巧。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真正的“土壤医生”那样去观察、诊断和治疗我花盆里的土壤,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是其他泛泛而谈的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忙碌的都市人量身定制的。我经常出差,很难有大块的时间静下心来啃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但这种“问答体”的呈现方式太友好不过了。我可以在等飞机的时候,随手翻开几页,读上三五个问题,也能收获满满的知识点。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到复杂的土壤微生物活动,再到应对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的一些实用技术,都一一囊括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历史案例的分析,比如讲述了历史上一些文明因为不重视水土保持而衰落的教训,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警醒。它让我意识到,保护土壤绝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日常的粮食安全、饮水质量息息相关的大事。这本书的文字虽然朴实,但蕴含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人信服。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严谨,但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我注意到作者在阐述一些科学原理时,总会先用一个生活中的小场景来引入,比如清晨的露水凝结在泥土上,或者大雨过后泥泞的小路,这使得那些原本枯燥的化学和物理定律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在讨论可持续农业实践时的态度,既肯定了传统智慧的价值,也客观分析了现代技术的优劣。它没有盲目推崇某一种“万能药”,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当地的具体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保护措施。这种中立、科学且富有实践精神的论述方式,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强。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土壤科学背景知识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在面对未来的土壤保护新闻或政策时,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吸引人的,那种质朴的泥土色调和简洁的字体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与土地的亲近感。我本来对土壤科学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对农业和环境的重要性,但翻开这本书后,我发现它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我从零基础领进了这个看似深奥的领域。它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与“答”,把土壤的形成、组成、特性,以及它面临的各种挑战,都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有些地方的土壤种什么都长不好,这背后其实是土壤结构、养分平衡出了问题。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泥巴”,而是一个复杂、有生命的生态系统。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每次提问都像是精准地戳中了读者心中那个“我一直想问但又不好意思问”的问题,让人读起来很有代入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