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傩戏作为一个曾经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跃在许多地方的宗教与艺术的现象,对于认识民族的过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剧本——包容着民族、宗教、经济、宗法、语言、历史、风俗、伦理、医学等丰富信息的物质存在,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则是毋庸置疑的,并将与时俱增。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9:新昌目连戏总纲》收录了“仁集”“义集”“礼集”“智集”等剧本,这些剧本资料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原始戏剧的资料,为我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一份新的独特的藏品。
内页插图
目录
新昌目连戏总纲概述
仁集
第一出 庆三官
第二出 魁星
第三出 小赐福
第四出 起丧
第五出 开宗
第六出 云头
第七出 放星宿
第八出 逼租
第九出 交租
第十出 别利
第十一出 闹茶坊
第十二出 诉父
第十三出 焚斗秤
第十四出 撇银
第十五出 奏善
第十六出 放飞金
第十七出 降星
第十八出 闹龙船
第十九出 里子
第二十出 下凡
第二十一出 怨子
第二十二出 下降
第二十三出 试道
第二十四出 投生
第二十五出 钦赐
第二十六出 封职
第二十七出 焚香
第二十八出 回府
义集
第二十九出 贺正
第三十出 男斋
第三十一出 女斋
第三十二出 出佛
第三十三出 四景
第三十四出 假霸
第三十五出 男卖身
第三十六出 济贫
第三十七出 孝妇
第三十八出 弄蛇
第三十九出 天门
第四十出 接旨
第四十一出 挂号
第四十二出 出鹤
第四十三出 收鹤
第四十四出 烧香
第四十五出 嘱子
第四十六出 成服
第四十七出 施食(调三十六殇)
第四十八出 地府
第四十九出 思凡
第五十出 落山
第五十一出 相调
礼集
第五十二出 劝荤
第五十三出 遣子
第五十四出 偷鸡
第五十五出 回骂
第五十六出 出骗
第五十七出 舍钗
第五十八出 男吊
第五十九出 女吊
第六十出 自叹
第六十一出 训父
第六十二出 投水
第六十三出 出雷
第六十四出 买牲
第六十五出 开荤
第六十六出 斋僧
第六十七出 拆桥
第六十八出 和合点化
第六十九出 起兵
第七十出 遇盗
第七十一出 忆子
第七十二出 拜归
第七十三出 小团圆
第七十四出 埋骨
第七十五出 闹院
第七十六出 逼妓
第七十七出 追妓
第七十八出 议奏
第七十九出 起奏
第八十出 接旨
第八十一出 调五方(无词)
第八十二出 发牌(无词)
第八十三出 后挂号
智集
第八十四出 扫地
第八十五出 罚誓
第八十六出 白神
第八十七出 邋遢
第八十八出 悔愿
第八十九出 请医
第九十出 捉场逃台
第九十一出 起兵
第九十二出 探子
第九十三出 争朝
第九十四出 起解
第九十五出 回煞
第九十六出 望乡
第九十七出 起马
第九十八出 辞官
第九十九出 辞偶
第一〇〇出 元宵
第一〇一出 描容
第一〇二出 解粮
第一〇三出 涂容初试
第一〇四出 征讨
第一〇五出 滑油山
第一〇六出 辞婚
第一〇七出 出猴
第一〇八出 后天门
第一〇九出 闹海
第一一〇出 擒猴
第一一一出 主仆分
第一一二出 差猴
第一一三出 开路
第一一四出 挑经
第一一五出 试节
第一一六出 脱化
第一一七出 虫沙 虫秋
第一一八出 见佛
信集
第一一九出 一殿
第一二〇出 游春
第一二一出 二殿
第一二二出 上坟
第一二三出 回家
第一二四出 空思想
第一二五出 三殿
第一二六出 三桥
第一二七出 说媒
第一二八出 解殿
第一二九出 四殿
第一三〇出 逼嫁
第一三一出 五殿
第一三二出 谢媒
第一三三出 剪发
第一三四出 追寻
第一三五出 六殿
第一三六出 后济贫
第一三七出 背父
第一三八出 借银
第一三九出 卖子
第一四〇出 赠银
第一四一出 造桥
第一四二出 卖妻
第一四三出 劝赠
第一四四出 七殿
第一四五出 回庵
第一四六出 回朝
第一四七出 后见佛
第一四八出 归家
第一四九出 八殿
第一五〇出 坐禅
第一五一出 九莲灯
第一五二出 打关
第一五三出 收鬼
第一五四出 九殿
第一五五出 后起奏
第一五六出 登仙
第一五七出 十殿
第一五八出 出猎
第一五九出 遇母
第一六〇出 追荐
第一六一出 落降
第一六二出 封赠
第一六三出 大团圆
第一六四出 出黄巢
前言/序言
在中国戏剧的大家庭中,傩戏是极其重要的成员。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夥、分布较广、观众众多,还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宗教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的戏剧,只有审美与教育的作用,而无关人们的生活与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可看可不看。而傩戏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种傩戏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种民俗事象,或在规定时间内,或在与神灵“商约”的时间内,不但必须演出,而且必须观看,甚至组织者或观众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表演”。
然而,如此重要的戏剧形式,却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傩戏从萌发时算起,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傩戏的研究,只是从20世纪才开始,而且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使得绝大多数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都不认识“傩”字,更不要说它的形态、特征和价值了。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戏曲志”编写工作的开展,全国进行民族戏剧的普查活动,许多省份的傩戏才从历史文献与活态的民间风俗中浮现出来。于是,在“文化寻根”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戏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术领域的专家们携起手来,不断地掀起傩戏及傩文化的研究热潮。尤其是在成立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之后,傩戏的研究成了一种常态性的学术工作。迄今为止,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以及相关机构举办了三十多次国内国际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四百多部有关傩戏及傩文化的调查报告、学术著作、傩祭或傩戏的画册,搜集到了数以百计的傩戏手抄本。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其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有百人之多的专家学术队伍。
当然,傩戏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仍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许多问题的讨论还停留在表层上,还有一些问题则从来没有涉及过,譬如,傩戏该如何定义?不同地区的傩戏之间有什么关联?傩戏的剧目是怎样产生的?每一种傩戏中的神灵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傩戏有哪些宗教成分,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等等。而要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前提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傩戏资料,即了解傩戏的演出过程、傩戏所在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和读到能够进行纵横比较的各地各种类的傩戏剧本。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9:新昌目连戏总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