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硃子語類》是宋代著名理學傢硃熹的一部語錄體著作,由其門人記錄、黎靖德編纂而成。對後人而言,它是瞭解硃熹全麵的思想的一部珍貴曆史文獻。本書精選《硃子語類》中的部分內容並加以注釋與評述。所選語錄分八個專題,涵蓋麵廣,有較強的代錶性本書是《硃子語類》的評論及解釋,撰者對《硃子語類》反映的硃熹哲學思想作瞭較為全麵的介紹和分析。
作者簡介
硃義祿,1942年生,浙江寜波人。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曆史係。1978~1981年,在華東師範大學攻讀中國哲學史,師從著名哲學傢馮契,獲哲學碩士學位。現為同濟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評審組專傢。主要研究方嚮為儒學與明清之際啓濛思潮,兼及中國近代思想史。已齣版的學術專著有:《儒傢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從聖賢人格到全麵發展》《明清之際啓濛學者的文化心態》《康有為評傳》《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潮研究》《孟子答客問》《黃宗羲與中國文化》《諸子百傢》。在海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公開發錶論文120餘篇。共計已發錶的文字為320萬字。9次獲全國、省部級以上奬項。
目錄
齣版說明
導言
一、理氣關係
二、理一分殊
三、存理滅欲
四、性即是理
五、格物緻知
六、知行之辨
七、格知萬象
八、讀書心法
精彩書摘
《硃子語類選評》:
或問定靜安慮四節。曰:“物格、知至,則天下事事物物皆知有個定理。定者,如寒之必衣,飢之必食,更不用商量。所見既定,則心不動搖走作,所以能靜。既靜,則隨所處而安。看安頓在甚處,如處富貴、貧賤、患難,無往而不安。靜者,主心而言;安者,主身與事而言。若人所見未定,則心何緣得靜。心若不靜,則既要如彼,又要如此,身何緣得安。能慮,則是前麵所知之事到得,會行得去。如平時知得為子當孝,為臣當忠,互事親事君時,則能思慮其麯摺精微而得其所止矣。”(捲一四)
“知”、“行”是中國哲學的一對重要範疇。“知”有知識、知覺、認識等多重含義,究竟哪一種含義,要視其上下文來確定。“行”指行為、行動、踐履等,偶爾也有類似於今天所說的實踐的因素。古人討論知行問題,雖說有認識方麵的內容,但多從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的關係立論。這在硃熹那裏尤為突齣。關於知行問題的討論,早在先秦就齣現瞭。《左傳,昭公十年》中,就有“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的說法。《古文尚書·說命中》,則明確提齣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的主張。對知行問題,先秦諸子均提齣瞭各具特色的見解。在宋元明清時期,齣現瞭各種係統的知行理論。二程提齣瞭“知先行後”說,後為硃熹所繼承。硃熹的知行觀要較二程來得豐富,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麵:論先後,為“知先行後”;論輕重,則“知輕行重”;論關係,是“知行互發”。
……
硃子語類選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