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杨冀鲁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9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22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8
字数:2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在独处时会产生恐惧感?为什么恐惧感觉会在毫无征兆中突然到来?为什么你会惧怕进行社会交往?为什么劳累过度是滋生恐惧的根源?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这本书,将会从多种角度出发,掀开“恐惧”的面纱,解释那些隐藏在你心中的恐惧。帮助读者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效规避恐惧心理,

  不断跨越自我,让我们的任何行为不再受到恐惧心理的干扰。


  

作者简介

杨冀鲁,男,山东省临清市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主修行为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曾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多篇关于心理学理论的文章,并积极地将心理学知识同一线教育理论相结合。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为需要心理疏导的人士提供服务与帮助。

目录

Chapter1恐惧发生器:恐惧不能慰藉思想,思想却助长恐惧

心灵,没有所谓的安稳??//002

胆子大不等于无所畏惧??//005

几种与恐惧相关的似是而非??//008

未知的,都是可怕的??//013

再也不想遭遇的第二次:精神创伤??//016

装在套子里的人??//019

从众心理与集体癔症??//022

恐惧是一个操纵人心的骗子??//025

被夺走的灵魂和生命??//027

Chapter2不加修饰的恐惧:在渴慕与亲近的冲突里寻找解决方法

躲在安全距离里窥探世界??//030

左右拉扯的疏离与渴慕??//032

围墙内外,责任感和角色感的分分合合??//034

我爱的人并不爱我??//036

社交需求的消亡实录??//038

恐惧感的侵略性爆发??//041

“妈妈,我怕”——婴儿的“敏感体质”??//044

自闭者的黑白世界??//046

周一恐惧症??//048

“我很美,不,我很丑”??//050

Chapter3积郁成疾的恐惧:温柔地任由忧郁进行自我迫害

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多好??//054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056

永远都做不好的一件事??//059

请不要离开我,求求你!??//062

我爱你,这与你无关??//065

说不出口的拒绝??//068

人生,毫无乐趣可言??//070

眼泪是最廉价的恐惧解药??//072

失眠、厌食,无法回归正轨的生活??//074

受伤了、流血了,但我不害怕了??//077

Chapter4强迫症制造的恐惧:有一种恐惧叫我不得不这么做

希望一切都可以保持原状??//080

钱包、手机、钥匙,检查完毕??//082

无菌世界——洗手、洗手、再洗手??//085

根本停不下来的进食行为??//088

“三思而行”的谜之坚持??//090

坚决不能出错的套路人生??//093

对瑕疵零容忍的完美主义??//095

话痨,不能输掉的唇枪舌剑??//098

在偷窃中同时享受恐惧与快感??//100

Chapter5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症:可怕的是黑暗背后的世界

黑暗中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多彩??//104

我家大门常打开??//107

电梯里为什么令你恐惧??//110

交通基本靠脚的“老顽固”??//113

尖端恐惧症??//116

赤面恐惧症??//118

房间里的狗与怕狗的人??//121

唯一的矿难幸存者??//124

在人山人海中的无安全感??//126

Chapter6社交恐惧:自尊和自卑的一场冷战

蜷缩在一个人的美好世界里??//130

开口容易,说下去难??//132

只会机械应答的冷场王??//135

口吃,越怕越急越说越怕的恶性循环??//137

名人也惧怕的公开演讲和辩论??//140

仅限微信联系,千万别打电话??//143

拜托,不要看到我??//146

令人发抖的微笑??//149

异性社交恐惧??//151

30年未踏出家门的宅男到底在怕什么??//154

Chapter7死亡恐惧: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沉思

讳疾忌医,痊愈的自我催眠??//158

血液、针头、牙医,生命不可承受之重??//161

不愿洗脸、洗澡的人不都是因为懒惰??//163

每一次呼吸都是致命的??//166

现代社会里也有杞人忧天??//168

高犯罪率地区的创伤反应??//171

行走在生与死的坠落边缘??//173

绝症,真的是毫无希望了吗??//176

丧失了生存意志——自杀??//178

Chapter8心理重构:“以毒攻毒”的意外胜利

第一件事:承认自己的恐惧??//182

逐渐养成面对危险的习惯??//185

去感受一下别人口中更恐怖的事情??//190

暴露训练的准备工作??//193

如何进行刺激强度适中的暴露训练??//196

“担忧的猜测与真实的应验”对照表??//199

与内心的声音对话??//202

摒弃“想要让一切都顺利”的意念??//205

卸下包袱,改变不是失去??//208

练胆:挑战新的恐惧??//211

Chapter9勇敢起来: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

你不是唯一的倒霉蛋??//214

要生活在“当地”与“当时”中??//217

告诉自己:“我不怕,我很勇敢”??//219

“百分之百的满载”原则??//222

有“恃”也可无恐??//225

激发你的潜能武器??//227

通过他人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229

与勇敢者同行??//231

给快乐的事腾出一些时间和空间??//234


精彩书摘

  未知的,都是可怕的

  现在网络中流行着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心和身体必须有一样在路上。”读书的重要性已不需要我们赘言了;旅行能和读书相提并论,可见旅行对人们的价值有多么巨大。旅游能够开阔眼界,带给人们心灵愉悦,确实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很多人在具备充足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宁可选择窝在家里,也不走出家门四处看一看,哪怕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吴娜和张晨都是中学教师,她们即将迎来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有一部分老师选择旅游,有的去西藏旅游,有的出国旅游,而吴娜和张晨却拒绝了同事的邀请。她们拒绝旅游的原因如下。吴娜说:暑假期间,我选择在居住的城市里四处转一转,或是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房间,或是和朋友聚会。旅游有什么意思?那些无聊的纪念品在超市里就可以买到,风景在电视上已经看到许多了。张晨的理由更是直白,她说:我的同事居然出国旅游,光是这个想法就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只有待在我熟悉的地方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学校、小区,我才不会到那些陌生的地方去。

  对其他地方缺乏充足的兴趣,只有待在自己熟悉的场所中才有掌控场面的能力,这等于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界限。有位精神学家曾指出:“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划定一条明确的心理界限,只是待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这种行为虽然不属于怪癖,但是一种消极抵抗的表现。”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是从远古祖先传承下来的。对于原始人类,离开自己生活的洞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离开洞穴就意味着要面对外界凶猛的动物,单薄的人类是很难存活的,所以原始人需要集体外出觅食。这也造就了人类的集体性和社会性。在长久的岁月中,人类大脑形成并保留了这样的信息:轻易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非常危险的。人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时候、了解未知事物的时候,会首先在脑海的储存信息中找到与之相类似的模型,如果脑海中的模型与未知事物类似,人们就会用审视模型的心理来对待未知事物;如果脑海中没有与未知事物类似的模型,人们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对于现代人来讲,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当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在现代人的脑海中依然存在着“对未知世界感到恐惧”的心理症结。除了与生俱来的因素外,还有两种外在因素会加强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惧。

  一种是家庭因素。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整体氛围可以极大影响人们的性格及心理发展。那些对外界社会开放程度较低的家庭,或者那些害怕同外界沟通的家庭,他们中的家庭分子会极容易产生“对未知世界感到恐惧”的心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在生活中发现这种“与世隔绝”的家庭,他们几乎不会和邻居交流也没有什么前来拜访的朋友。

  另一种是曾经受到过伤害。如果一个人曾在探索未知领域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经历过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情,那么他就会对未知领域产生排斥心理,继而会产生恐惧心理。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内因和外因。对未知领域产生恐惧的外因就是以上论述的内容,其内因则是对自身缺乏自信,自己无法掌控那个未知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不喜欢出行的人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在无法找到自身需要的安全感的时候,就会转而追求固定的外界事物;所谓固定的外界事物,指的就是自己的住所、环境,人们通过这些不变的外界事物来寻找心灵上的平静,自然不会具备探索未知领域的心情。

  那些对未知领域感到恐惧的人们该如何做才能摆脱此种心理呢?

  首先,了解自己内心究竟在惧怕什么。

  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走进未知领域?我们究竟在惧怕什么?为什么不以探索未知为快乐?只有首先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令自己彻底放弃坚守熟悉环境的固执念头。接下来让自己做一个初步的尝试,哪怕只有很小的一步尝试,例如到附近城市度假等。当我们迈出了最初的一步,才能逐步加强自己探索未知的信心。

  其次,为自己找到一个忠实的、乐意探索未知的伙伴。

  为自己选择一个态度严谨并富有好奇心的伙伴,因为他可以让我们安心并激发我们的探求欲望。在伙伴的陪伴下,学会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全新的事物,用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

  再也不想遭遇的第二次:精神创伤

  恐惧心理是深埋在我们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具备将其引爆的条件,它就会在片刻之间占据我们的心灵,引爆我们的情绪。而引爆这颗定时炸弹的有可能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动物,或是骇人的场景,或是令人感到不适的社交活动。然而这颗“炸弹”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仅在“爆炸”的那一刻,它还会给我们留下非常深的精神创伤。人们一想到那些令人感到恐惧的经历就会心有余悸,恐惧这种经历会再一次上演。经心理学家研究,年轻人和老年人是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人群,而且女性心理要比男性心理更容易产生恐惧。不过在痊愈方面,男性比例却远远低于女性;而女性对于“恐惧第二次”会表现得更加恐惧。

  心理专家指出,影响恐惧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遗传因素。

  百分之二十的恐惧心理患者的父母患有神经性病症,百分之十的恐惧心理患者的兄弟姊妹患有神经性病症。遗传因素是形成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性格因素。

  那些性格胆小、懦弱、幼稚的人患有恐惧心理的比例会高于其他性格的人。而依赖性较强或非常内向的人,他们患上恐惧心理病症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性格的人。

  第三,外界环境因素。

  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于恐惧心理的产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包括父母教育、居住环境、亲身经历等。

  人们对于“第二次遭遇”的恐惧,则源自自身趋利避害天性的影响。人们在遭受到第一次恐惧经历后,大脑已将这种恐惧信息储存起来;该信息会在人们再次被刺激后瞬间激发。因此,人们会十分惧怕该经历的再度发生,并于自身形成恐惧心理。例如:人们在遭遇到地震后,看到了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对生活的破坏;已经过去的地震给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恐惧印记,人们自然不希望地震再度来临,于是在心中形成了对“地震二次经历”的抵制和恐惧,即便地震经历不会再度来到,恐惧心理也会占据人们的内心。心理学中条件发射学认为,当人们遭遇到一件与之前经历过的恐惧事件相似的事情时,这一事件就成了恐惧性刺激;如果此时另有一件并非恐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我们,两者就会混合成为一种刺激并形成条件反射,而今后只要再次遭遇这种刺激,即便是和恐惧刺激无关的刺激,也会激发深埋在人们心中的恐惧情绪,并形成极强的恐惧心理。这也就是产生我们所说的对“第二次经历”形成恐惧心理的理论机制。

  想要摆脱这种第二次恐惧心理的侵扰,就要首先搞清楚我们究竟是在恐惧什么?我们面对黑暗产生恐惧心理,难道我们惧怕的是黑暗的色彩吗?其实并不是,我们恐惧的是黑暗中存在着某种东西会威胁我们的生命,我们是对外物的突然袭击产生恐惧。我们对尖锐的器具产生恐惧,难道我们惧怕它们的形状吗?当然不是,我们是对曾经被尖锐器具伤害过的经历产生恐惧,我们恐惧的是这种经历再度重演。

  有的人对蛇类的软体动物感到恐惧,其实对于危险动物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一旦有被蛇咬过的经历,就会产生惧怕再度被蛇咬的心理,甚至看到那些关于蛇的图片,关于蛇的艺术品,蛇形玩具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但我们惧怕蛇的真正原因是:惧怕被蛇咬,恐惧它会威胁自己的生命。

  找到真正让我们惧怕的心理源头,就可以有效避免对“二次经历”产生恐惧。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套中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的人物。其实这种人物性格并非只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这就是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自我封闭。

  所谓自我封闭就是把个人与外界完全隔绝,很少或绝不进行社交活动;除了进行维持生命的工作、购物之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封闭在家中,不和其他人来往。进行自我封闭的人都很孤独,他们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这是一种对外界环境产生恐惧的病态心理。这些“装在套子中的人”的心理特点有:

  第一,极强的普遍性。

  无论何种年龄层次都会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而且具体表现形式也会互不相同。儿童时期会出现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时期有社交封闭症,中年时期会出现社交厌倦自闭症,老年时期则会因为配偶去世或“空巢”情况而出现自封症。由此可见,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孤独自闭的人群。

  第二,缺乏沟通性。

  在社会中进行交流,同他人进行沟通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标志之一。正常人都会有同他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和需求。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眠的八小时外,其他时间的百分之七十都被人们用来进行交流信息和沟通感情。而具有自闭心理的人不愿同别人交流,甚至很少和人讲话;他们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惧怕或讨厌同人进行交流。如果需要交流,有自闭心理的人会选择写日记、诗歌等形式。我们完全可以用“形影相吊”来形容这类人群。

  第三,逃避现实性。

  一般来讲,只有在经历过重大的生活挫折后,才会出现自我封闭心理。有的人在生活或事业上遭遇波折打击后,精神受到了极强的压抑,对外界环境事物变得越来越敏感;并最终出现了逃避现实和回避社会的行为。

  第四,强烈的孤独感。

  由于选择了自我封闭,就等于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没有社会交往,也没有朋友来往,这种人会经常感到特别孤独。

  心理学家指出,自我封闭心理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或社会生活中遭遇到了某些挫折和打击,而引发个人的焦虑心理;随着焦虑在心中的积攒越来越多,人们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外界环境,然而这样做就极大地降低了社会交往程度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如果没有了正常的社会交往,人类就无法传递情感,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而自我封闭的人则无情地剥夺了自己的需求,在自我封闭中使情感隔绝、消息闭塞,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心理标准。换句话讲,自我封闭之人的内心是充满恐惧的,他们惧怕同社会交往。

  那么这些惧怕外界并封闭自我的人,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心理呢?

  首先,要乐于接受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定会面临多方面的挫折。很多人总是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十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变得忐忑不安。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做,遭受到的外界挫折积攒过多,那势必会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我们不必将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要学会乐意接受自己。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总是看到自己缺点的人,最终会因为自己缺点过多而不敢正视自己;而努力发现自己优点的人则会越来越自信,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其次,学会交往,向外界开放自我。

  交往能够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并促进心灵的健康发展。只有向外界开放自我,才能体验到社会的乐趣和温暖,才能逐步摆脱孤独与寂寞。一个人能否勇于向外界展示自己,决定了能否快速走出封闭,步入社会。那些在社会中确定自己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一个人会将自己同外界隔绝起来;相反,都会积极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另外,走出自我封闭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自我封闭的人摆脱自闭,步入社会,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们必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逛街”开始,下一步可以设计为“约见朋友”,接下来就可以“参加集会”“在公众面前发言”等。

  从众心理与集体癔症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着恐惧心理,但恐惧源却并非只来自个体内部,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心理是被别人“传染”的。我们或许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我们进入一间充满欢声笑语的房间,会马上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即便此时的心情并不算舒畅,我们同样会感到快乐。如果我们进入一间充满悲痛哭声的房间,即便我们的心情原本是快乐的,也会变得压抑无比。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以上经历的心理基础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个人的行为受到外界人群集体行为的影响,而在判断、感觉、认知等方面表现出和大众或多数人相似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独立性。正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我们的恐惧心理源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假设我们正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恐怖电影。该电影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对于胆子较大的你,根本没有构成任何影响,你依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悠闲地吃着爆米花;但你环视四周,发现坐在你身边的观众都已经害怕得大惊失色了,甚至有几名胆子较小的女生把双眼遮住不敢再看。你会有怎样的反应?最初会认为她们胆小如鼠,但几分钟后就会被周围观众的反应所感染;于是也开始感觉到了恐怖,渐渐地,手心出汗,四肢冰凉。

  如果整个电影院中只有我们自己,可能并不恐怖;我们身边坐满了观众,反而令人感到恐怖了。这就是从众心理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机制。当社会中的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在群体所施加给自己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地让个体行为同群体行为保持一致,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随大流”,这其实和我们人类的“社会性”相吻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是这样进行的:一般来讲,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的,少数服从多数是不会出错的。在这种思维的控制下,人们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不顾是非盲目服从多数。从众心理是和独立性完全相反的意志品质,从众心理强的人都是独立性较差的人,他们缺乏主见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

  多数人对“从众心理”是持有否定态度的。因为从众心理的确会束缚个性发展,使人变得毫无主见,甚至会盲目跟从他人产生“恐惧心理”。

  某高校一男生宿舍里住着五个人,四个人不敢走夜路,只有一名来自东北的小伙子对夜路毫无畏惧。因此每天夜晚上完自习课,那四个人都要和这名来自东北的同学一起回宿舍。这名东北小伙子纳闷地问这四个胆小鬼,夜路有什么好怕的。其余四人纷纷向他讲述了自己认识的可怕的夜路,而这些所谓“可怕”的理由也成了东北小伙子嘲笑他们的理由。

  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有一天那名来自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速度很快啊!

评分

很好看

评分

很好看

评分

正版图书

评分

速度很快啊!

评分

速度很快啊!

评分

速度很快啊!

评分

速度很快啊!

评分

速度很快啊!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