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 [Psychology Themes and Variations,International Edi]

心理學導論(原書第9版) [Psychology Themes and Variations,International Ed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韋恩·韋登(Wayne Weiten) 著,高定國 等 譯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導論
  • 教材
  • 國際版
  • 主題與變異
  • 行為科學
  • 認知
  • 發展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第九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415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1210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美國名校學生喜愛的心理學教材
外文名稱:Psychology Themes and Variations,International Edi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普通高等院校心理學類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也可作為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的入門書。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係主任高定國教授領銜翻譯

中國著名心理學傢、《普通心理學》主編彭聃齡教授推薦

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卓越教學奬得主韋登教授撰寫

心理學導論類優秀教材之一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心理學導論”課程使用教材

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大的心理學入門教材之一

加州大學、普度大學、密歇根大學等217所美國大學正在使用


內容簡介

這部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導論一直享有盛譽,由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卓越教學奬得主韋登教授撰寫,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閤,使它在諸多心理學入門教材中脫穎而齣,成為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大的心理學專業入門教材之一,並在全球廣泛采用,充分反映瞭作者在國際心理學教學領域的地位,他獨具匠心的撰寫方式成就瞭經典之作,值得我們藉鑒和學習。

心理學值得我們學習的原因除瞭它的實用價值,還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有力的思考方式。本書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檢驗他們關於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作為探索心理學之旅的開始,這本非常實用的入門書一定會讓大傢對心理學這門科學著迷,且滿懷熱情。


作者簡介

韋恩·韋登

(Wayne Weiten)

研究生畢業於布拉德利大學,並於1981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曾在杜佩奇學院和聖塔剋拉拉大學任教,現就職於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大學。

他曾獲美國心理學會(APA)和杜佩奇學院頒發的卓越教學奬,同時還是美國心理學會和中西部心理學會會員。1991年,他協辦瞭美國心理學會提高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全國會議,並在1996~1997年擔任心理學會的教學主席。2006年,他獲得瞭心理學會一年一度頒發的五個國傢心理學教學奬之一,並用他的名字命名這項榮譽。他現在是洛杉磯心理學會的候任主席。

韋登教授的研究領域廣泛,包括教育測量、陪審團裁定、歸因理論、壓力與應激、半球功能特異性以及教育教學技術。他著有《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Themes and Variations)以及與人閤著有《人生的心理智慧》(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等著名心理學教材。


精彩書評

韋登教授所具備的深厚的學術根底、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是鑄就這部優秀教材的基礎,而他獨具匠心的撰寫思路和風格也給教材錦上添花,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重視批判性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拓展學術視野,也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特色。通過本書的學習,相信讀者一定能夠獲益匪淺。

—— 彭聃齡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傢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是中山大學心理學係2001年復辦以來,在我和楊中芳老師主導下選定的本科生教材,使用瞭長達十年之久,可以說,這是一本經曆瞭時間和學生考驗的優秀教材。

韋登教授在書中第1章就給齣瞭與心理學相關的7個主題,並且貫穿全書,使得導論課本來就有些鬆散的主題有瞭主綫。在每一章的章末,他都會給齣一個“批判性思維”和“個人應用”欄目,這兩個欄目都非常實用。我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正是學生欠缺的。一開始就進行這種訓練,可以讓大學生很快適應大學生活。“個人應用”部分也非常實用,可以提升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

—— 高定國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係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每當我們意識到人生齣現問題時,總是希望去尋求改變。改變,應從自己開始。而改變自己,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翻譯和撰寫過心理科普文章、策劃過大大少少不下百場心理學科普活動,組織瞭超過五百個心理學人的心理社區,並嘗試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我有瞭這樣的覺悟:老老實實讀完瞭這本我們簡稱為“心導”的大部頭,也許就是探索自我的一個有趣的開始。

—— 梁嘉歆

友心人心理社區創辦人

人們都說,你付齣多的戀人是你愛的那一個,但心理學告訴我們這不過是認知失調。這本書是我付齣多,也是收獲大的一本心理學教材,稱其為生活的百科全書並不為過。在我博士學習期間,這本書依然伴我左右。當年還在讀大一的時候,全班同學都被這一全英大部頭弄得“痛不欲生”。所幸中大心理係的老師們為大傢提供瞭這本中文版,希望你能享受它,愛上它。

—— 汪雪瑩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2009級本科生

非常慶幸本科學習時使用的是這本教材。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沒有想到原來心理學有這麼久遠的故事,更不曾料想,心理學走嚮科學的過程中,會産生如此多的偉大思想、流派。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相信,你會對何謂心理學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認識。

—— 鬍街華

中山大學心理學係2013級研究生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譯者序

緻教師

第1章 心理學發展簡史 1

心理學早期發展史 3

一門新科學的誕生:馮特和霍爾的貢獻 3

流派之爭: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5

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納入研究範疇 6

華生改變心理學的發展進程:

行為主義首登曆史舞颱 7

斯金納質疑自由意誌,行為主義蓬勃發展 8

人本主義異軍突起 10

心理學現代發展史 10

心理學的職業化發展時期 11

心理學迴歸本源:重生對認知和生理學的興趣 11

心理學視野拓寬:增加對文化多樣性的興趣 13

心理學適應:進化心理學齣現 13

積極心理學的發展 14

當代心理學:充滿活力與百花齊放 15

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15

心理學的職業領域 18

7個統一主題 20

把心理學作為研究領域的相關主題 20

與心理學研究內容相關的主題 21

個人應用 提高學業成績 24

批判性思維應用 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 28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30

尋找規律:研究行為的科學方法 31

科學事業的目標 31

科學研究的步驟 32

科學方法的優勢 34

尋找原因:實驗研究法 35

自變量和因變量 36

實驗組和控製組 36

額外變量 36

實驗設計的變式 37

實驗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39

尋找關聯:描述/相關研究 40

自然觀察 40

個案研究 40

調查 42

描述/相關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42

尋找結論:統計和研究 43

描述統計 43

推論統計 46

尋找缺陷:評估研究 47

取樣偏差 47

安慰劑效應 48

自我報告數據的歪麯 48

實驗者偏差 49

關注倫理:隻要目的正當,就可以不擇手段嗎 49

欺騙的問題 52

動物研究的問題 52

研究中的倫理原則 53

本章主題迴顧 54

個人應用 查找和閱讀期刊文獻 54

批判性思維應用 逸事類證據的危險:

“我有一個朋友,他……” 57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60

神經係統中的信息交流 61

神經組織:基本的硬件 61

神經衝動:消耗能量以傳送信息 63

突觸:神經元聯結處 64

神經遞質和行為 65

神經係統的架構 68

外周神經係統 69

中樞神經係統 70

窺探腦的內部:研究方法 71

電活動記錄 71

腦損傷 71

腦部電刺激 72

經顱磁刺激 73

腦成像過程 73

腦和行為 77

後腦 77

中腦 77

前腦 77

腦的可塑性 80

左腦/右腦:大腦的單側性 81

切開腦部:裂腦研究 82

完整大腦的半腦功能特化 83

內分泌係統:信息交流的另一種方式 84

遺傳和行為:一切都由基因決定嗎 85

遺傳的基本原理 85

探究遺傳的影響:研究方法 86

科技前沿:基因定位 89

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90

行為的進化基礎 90

達爾文的見解 90

進化理論的後續改良 91

作為適應性特徵的行為 91

本章主題迴顧 92

個人應用 評價“三心二意”的概念 93

批判性思維應用 構建更好的腦:外推的風險 95

第4章 感覺和知覺 98

心理物理學:基本概念與問題 100

閾限:尋找極限 100

信號檢測論 101

無意識知覺 101

感覺適應 102

視覺係統:視覺的主體 103

刺激物:光 103

眼睛:一颱有生命的光學儀器 104

視網膜:大腦在眼睛上的“大使” 105

視覺和腦 107

彩色世界 109

視覺係統:知覺過程 113

知覺形狀、模式和物體 113

知覺深度或距離 118

視覺的知覺恒常性 119

綫索誤導的影響:視錯覺 119

聽覺係統:聽的過程 122

刺激:聲音 122

人的聽力 123

耳朵中的感覺加工 124

聽知覺:聽覺理論 124

化學感覺:味覺和嗅覺 125

味覺係統:味覺 125

嗅覺係統:嗅覺 127

觸覺 128

感受壓力 128

感受疼痛 129

本章主題迴顧 133

個人應用 藝術與錯覺欣賞 1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認識對比效應:都是相對的 137

第5章 意識 140

意識的本質 141

覺知水平的變化 142

意識發展的根源 142

意識和大腦活動 142

生物節律和睡眠 143

晝夜節律的角色 143

忽視生理節律 144

重置晝夜節律 144

睡眠覺醒周期 145

睡眠階段循環 145

睡眠的年齡趨勢 147

文化和睡眠 147

睡眠的神經與進化基礎 148

避免:睡眠剝奪 149

夜晚的問題:睡眠障礙 152

夢的世界 155

夢的內容 156

夢和夢醒人生的聯係 156

文化和夢 156

夢的理論 157

催眠:意識改變還是角色扮演 158

催眠誘導和敏感性 159

催眠現象 160

催眠理論 160

冥想:尋求更高的覺察 161

生理相關 161

長期益處 161

藥物改變意識 162

主要的濫用藥物及其效應 163

影響藥物效用的因素 164

藥物活動的機製 164

藥物依賴 165

藥物和健康 166

本章主題迴顧 168

個人應用 尋找關於睡眠和夢境的實用問題 168

批判性思維應用 酗酒是病嗎?定義的重要性 171

第6章 學習 173

經典條件反射 174

巴甫洛夫的研究:“靈魂的反射” 175

術語和步驟 176

日常生活中的經典條件反射 177

經典條件反射的基本步驟 178

操作性條件反射 182

斯金納的研究:一切都是結果的作用 182

研究術語和過程 183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基本過程 184

強化物的形式 186

正強化和負強化 188

懲罰:減弱反應的結果 189

條件反射學習中的方嚮轉變 191

條件反射的生理限製 191

條件反射的認知過程 192

觀察學習 194

基本過程 195

觀察學習和媒體暴力 195

本章主題迴顧 197

個人應用 通過行為矯正達到自我控製 198

批判性思維應用 情緒控製:

巴甫洛夫和說服力 203

第7章 記憶 205

編碼:將信息錄入記憶 207

注意對編碼的作用 207

加工水平 208

豐富編碼的方式 209

存儲:將信息保存在記憶中 210

感覺記憶 211

短時記憶 212

長時記憶 214

知識是如何被記憶錶徵和組織的 215

提取:將信息從記憶中取齣 217

利用綫索幫助提取 217

再現事件發生的情境 217

重構記憶與錯誤信息效應 218

現實監控、來源監控和目標記憶 219

遺忘:當記憶齣現衰退 221

我們遺忘得有多快:艾賓浩斯遺忘麯綫 221

遺忘的測量方法 222

我們為何遺忘 223

恢復的記憶之爭 225

追尋記憶的痕跡:記憶的生理基礎 227

記憶的神經迴路 228

記憶的解剖 229

記憶的係統和類型 230

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231

語義對情節記憶 231

前瞻對迴溯記憶 232

本章主題迴顧 232

個人應用 改善日常記憶 233

批判性思維應用 理解目擊證詞的易繆性 236

第8章 語言和思維 239

語言:把思想變成詞匯 241

語言結構 241

語言發展中的標誌性事件 242

學習多種語言:雙語 244

動物能發展齣語言嗎 245

語言的進化學背景 246

語言習得理論 247

文化、語言和思維 248

問題解決:尋求解決方案 249

問題類型 249

有效解決問題的障礙 249

問題解決的方法 252

文化、認知模式與問題解決 255

決策:選擇與機會 256

做齣選擇:基本策略 256

做齣選擇:不可思議與復雜 257

抓住機遇:在風險決策中權衡各種因素 259

概率判斷中的啓發式策略 260

忽視基礎比率傾嚮 260

閤取謬誤 261

人類決策錯誤的進化分析 261

快速節儉啓發式 262

本章主題迴顧 262

個人應用 瞭解決策中的推理陷阱 263

批判性思維應用 語言塑造思維:

“隻有傻瓜纔相信” 265

第9章 智力與測量 267

心理測驗的主要概念 268

測驗的主要類型 268

標準化和常模 269

信度 269

效度 270

智力測驗的演化 271

高爾頓關於遺傳型天纔的研究 272

比奈的突破 272

推孟和斯坦福–比奈量錶 272

韋剋斯勒的創新 273

關於智力結構的爭論 273

智力測驗的基本問題 274

現代智商分數的意義 274

智力測驗是否具有足夠的信度 275

智力測驗是否具有足夠的效度 275

一個人的智商分數是否長時間穩定 276

智力測驗是否可以預測事業的成功 277

智力測驗在其他文化中是否被廣泛應用 278

智力的極端情況 278

智力障礙 278

天纔 280

智力的決定因素 281

遺傳影響智力的證據 282

環境影響智力的證據 283

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作用 284

智商分數的文化差異 285

心理測量的新方嚮和智力的研究 289

探索智力的生物基礎 289

考察智力行為的認知過程 290

擴展智力的概念 291

本章主題迴顧 292

個人應用 理解創造力 292

批判性思維應用 智力爭論、訴諸無知與

實體化謬誤 295

第10章 動機與情緒 297

動機理論與概念 298

驅力理論 298

刺激理論 299

進化理論 299

人類動機的範圍及多樣性 300

飢餓與飲食動機 300

調節飢餓的生物因素 300

調節飢餓的環境因素 302

飲食與體重:肥胖癥的根源 303

性動機與行為 306

人類的性反應 306

人類性行為的進化論分析 307

色情: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311

性取嚮的奧秘 312

成就動機:追求卓越 315

成功需求的個體差異 315

影響成功行為的情境因素 316

情緒體驗的組成要素 316

認知成分:主觀體驗 316

生理成分:分散而多麵 318

行為成分:非言語的錶達 320

文化與情緒構成成分 321

情緒理論 322

詹姆斯–蘭格理論 322

坎農-巴德理論 322

沙赫特的兩因素理論 323

情緒的進化理論 323

本章主題迴顧 324

………………

前言/序言

  Foreword 1  推薦序一

  擺在我麵前的是一部國際知名的普通心理學教材《心理學導論》(Psychology: Themes and Variations)。由於它將科學性和實用性完美地結閤在一起,因而在已經齣版的眾多心理學入門教材中脫穎而齣,成為美國一流高校中使用量最大的心理學入門教材之一,並在全球得到廣泛采用。國內一些心理學院係也開始使用它作為心理學專業的教材或重要教學參考書。

  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曆史。在其發展進程中,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日益擴大。從探索生物有機體的腦功能,到研究群體的社會行為;從前沿的基礎研究到日益廣泛的社會應用;從研究宏觀的社會心理現象和行為,到研究微觀的基因對心理和行為的調控,心理學傢們在現代科學大傢庭中和當今社會的大舞颱上顯示齣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證科學,有一些永恒的主題,如探索影響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多種因素,揭示遺傳和環境在人類行為發展中的作用,堅信人的心理是社會文化塑造的結果等。而隨著社會和學科自身的發展,各種新興的研究領域、方嚮和研究範式不斷湧現,研究興趣、職業方嚮和應用的多樣化,又構成瞭心理學研究的多樣性。心理學的永恒主題和多樣性的結閤,成為心理學發展的重要特色,並將為我們演奏齣探索人類心智、造福人類健康、促進社會發展的華麗樂章。

  韋恩·韋登教授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APA)的最佳教學奬,擔任美國心理學教學委員會主席,並主持全美心理學本科教學質量工作會議。他立足於學科發展的前沿,注意不斷接受和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反饋意見。在這本教材的新版(第9版)中,他對全書各章都做瞭精心修訂,給我們介紹瞭許多新的研究成果與觀念。韋登教授深厚的學術根底、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是鑄就這部優秀教材的基礎,而他獨具匠心的撰寫方式也給教材錦上添花,值得我們在教材建設中學習和藉鑒。

  全書共16章,包括:心理學發展簡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感覺和知覺、意識、學習、記憶、語言和思維、智力與測量、動機與情緒、發展心理學:終生發展的視角、人格、社會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常見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的治療。其內容涵蓋瞭普通心理學或基礎心理學課程的所有主題,每章的內容都以“理論—研究—應用—思考”的模式進行編排。

  翻開教材,我們可以見到許多著名心理學傢的肖像,他們獨到的見解常常被“原聲迴放”齣來。在每章的原理闡述中,作者總是引經據典,從經典的實證研究中引發、推導齣被普遍接受的定義和結果,這讓學生能直接領略科學發展曆程的來龍去脈,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高層次的學術熏陶和訓練。在介紹心理學發展曆程和心理學研究方法等問題時,作者彆齣心裁,精心設計瞭一些教學圖解,將概念、圖片、案例、分類等所有相關信息整閤在一起。這些圖錶直觀生動、化繁為簡、一目瞭然。在各章的理論原理闡述後,作者安排瞭專題研究,其內容有的是曆史上的經典實驗,有的是當前熱點問題的研究,其錶述則采用瞭國際期刊所通用的“目的—方法—結果—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最初接觸心理學時,就“先入為主”地熟悉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的、比較規範的研究思路和步驟。專題研究後,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以緻用。隨後,作者還帶領大傢進入應用領域,讓心理學的研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學和日常生活的聯係。要特彆提及的是,教材在傳授心理學科學原理的同時,還注重塑造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在每章結束時都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鼓勵學生直麵復雜且有些模棱兩可的心理學知識,促進學生學識的增長。

  總之,韋登教授編著的新版教材是一本展現瞭心理學的整體性和多樣性相結閤的優秀教材,是一本能激發學生思考、增強邏輯辨彆力和實證研究興趣的優秀教材。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一定能引導學生更順利地走進心理學殿堂,對心理學有更多、更深、更新的瞭解。

  彭聃齡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傢重點實驗室教授

  彭聃齡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傢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係係主任和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漢語認知研究,包括漢字識彆的計算機模擬和漢語的認知神經機製研究。發錶論文200多篇,培養瞭近10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主編過《普通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心理學》等國內有影響的教材。曾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優秀教師奬、北京市優秀教師奬、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奬、國傢級教學成果二等奬、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二等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推薦序二

這可能是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在我傢一直貼著一張海報,海報大意是說:“如果你想改變世界,但你發現世界不好改變,那就先嘗試改變自己。”

我人生第一個“改變自己”的時刻,發生在18歲那一年,入讀中山大學心理學係。“在一座麵朝大海的大學,學心理學”,這實現瞭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因此,當拿到那本厚得像磚頭一樣的英文原版課本時,我摩挲著厚重的封麵,暗暗發誓要好好學。這本帶我進入心理學大門的書就是這本《心理學導論》,如今已經齣到第9版瞭。當年一拿到就愛不釋手,我帶著它去圖書館,去上其他課,有時候睏瞭,就枕著它睡覺。

12年後,我為業餘心理愛好者創辦瞭一個心理學科普教育平颱——友心人,並開設瞭一門叫作“自我探索”的課程,課程的必讀書就是這本書。在翻譯和撰寫過心理科普文章、策劃過大大少少不下百場心理學科普活動,組織瞭超過500個心理學人的心理社區,並嘗試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後,我有瞭這樣的覺悟:老老實實讀完這本我們簡稱為“心導”的大部頭,也許會是探索自我的一個有趣的開始呢。

一般來說教材都會非常的枯燥無聊,但是《心理學導論》卻意外地有趣。相比國內的心理學課本,它有許多讓人怦然心動的不同之處。

一、重視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心理學的學習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學會用懷疑和科學實證的眼光去觀察和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類行為與思維。在這個資訊極度爆炸、信息良莠不齊的時代,“批判性思維”尤其重要。

類似“為什麼廣告能在短短十幾秒就能說服你‘買買買’?”“在一張黑白圖片中看到耶穌顯靈真的是因為最近‘壓力太大’?”全書中充滿這種有趣的提問,帶領讀者仿佛置身懸疑偵探小說中,一步步跟隨作者去深入探索人類的智力、動機、情緒等問題。

每一章後麵的“批判性思維應用”更是一場很好的思維訓練,幫助你去換個角度思考生活。這種嚴謹的、基於科學的、思維能力在學習時可能隻是感覺“讀起來挺有趣、引發思考”,但當迴到真實的生活、工作和科研中,就會發現它會不時蹦齣來,“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你的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

二、七個心理學的核心主題貫穿全書

心理學經常被詬病的原因,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範式,理論和方法論很多元,而且心理學本身有點“四不像”,既是文科,又是理科,應用性很強,同時也有大量基礎研究。真正的心理學作為一門行為科學,要讓初入門者理解這些復雜的構想絕非易事。

還好本書作者有他的獨門內功:高度提煉成七大心理學主題。強烈建議大傢看書前熟讀“緻教師”中的這七大主題,深入搞懂主題背後的含義,後麵閱讀時可以反復迴到這個主題,這有助於更加深入地鞏固教材內容。

三、清晰的定義和有趣的例子

教科書總是讓人打瞌睡的原因,就是裏麵有太多艱澀難懂的學術概念。但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先對概念進行瞭清晰的界定,然後配閤圖錶、漫畫加以解釋,這對於要復習考試的學生來說真是貼心的設計。同時,引用大量源於生活的例子和經典實驗案例,深入淺齣,更方便理解和記憶。案例時常彆齣心裁,令人感嘆心理學傢怎麼如此有想法、有創意!我一直以來都是抱著發現新大陸的心態把整本書讀完的。

四、不妨當成一本人生百科全書來讀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是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探索的主題可以不斷變換,但絕對不變的事情就是一直“在路上”。越是長大,越是深刻感受到我們對自身的認知非常有限。時常遇到許多人“卡”在各種各樣的人生問題上,有些人“卡”在瞭傢庭或情感關係上,有些人“卡”在職業發展上,也有些人“卡”在瞭自己的情緒或性格的糾結中。

每當“卡”住的時候,我會跟自己說,你學心理學應該嘗試迴到心理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於是在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試著去重讀關於情緒的章節;感覺自己動機不夠的時候,重讀關於自我實現和動機的各部分理論;團隊管理齣問題的時候迴到人際互動和文化心理學的部分去重新審視。漸漸纔發現,原來自己經曆的許多人事變故,心理學傢早已總結齣一係列的規律,教會我們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改變。

當我們意識到人生齣現問題時,總是希望去尋求改變。改變,應從自己開始。而改變自己,就要從認識自己開始。

當初創辦友心人這個心理學科普教育社區,就是希望能幫助那些心理和情感存在睏擾的非專業人士找到問題的齣口。經過兩年探索,經曆過很多次迷失和氣餒,我們仍然深信,心理學教會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對行為和心理的認知以及100多年來積纍的關於“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的數據庫,可以讓更多的人尋找到更適閤自己的答案。於是我們大膽地第一次在微信課上,使用瞭這本非常專業的教材(而且用的是英文原版),開設瞭這門叫作“自我探索”的課程。

但是也有同學覺得英文非常難懂,我想試試看能否翻譯這本書,卻驚喜地發現已經由機械工業齣版社華章公司籌備齣版瞭,由中山大學心理係主任高定國老師組織翻譯。感謝他們,讓更多的人可以通過使用這本書,獲得一次可能改變人生的機會!


梁嘉歆

友心人心理社區創辦人





Preface  譯者序

2001年中山大學心理學係復辦時,擺在我麵前的一個問題是,用什麼樣的教材呢?我與楊中芳老師商量後,我們決定全部專業課使用與歐美大學心理學係同步的英文教材。當時,我們還提齣一個口號,“雖然沒有提供哈佛大學的教育,但我們至少提供瞭哈佛大學的教材”。心理學本科生入校的第一門專業課就是“心理學導論”。我之前讀過歐內斯特·西爾格德(Ernest Hilgard)和理查德·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的那本《心理學導論》,在香港大學做助教時也用過那本書。不過,我在谘詢時,港大的一位老師反映,那本書對於外國學生可能有點難瞭。港大心理係當時也還在用另一本教材,就是韋恩·韋登的這本《心理學導論》。我手頭也有一本,於是我仔細看瞭一些內容,覺得很不錯。我在2001年上半年與Thomson公司聯係,購買瞭這本書的原版(第5版)作為2001級本科生的“心理學導論”教材。齣版社方麵相當支持這項工作。在當時還沒有國際版的情況下,精裝版(hard cover)也隻售230元一本。直到2012年(第9版),我們一直都保持同步更新,用其做“心理學導論”教材。我的整體評價是,這本書非常好。2013年起,非常遺憾,由於Thomson公司價格政策變化的原因,所以我們不得不更換瞭彆的原版教材。

那麼,韋登的這本書究竟好在哪裏呢?美國教材市場上,“心理學導論”特彆多,大多是大同小異。這裏麵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學導論”盡管也介紹最新進展,但還是以經典的東西為主。這就造成瞭差異不可能太大。各教材間的差彆主要是教材內容的側重點和組織結構、實例以及一些輔助內容。首先,韋登在書的第1章就給齣瞭與心理學相關的7個主題,並且貫穿全書,使得導論課本來就有些鬆散的主題有瞭主綫。其次,在每一章的後麵,他都給齣瞭一個“批判性思維”和一個“個人應用”欄目。這兩個欄目都非常有用。我個人認為,批判性思維正是我們的學生最欠缺的。一開始就有這種訓練,可以讓大學生很快適應大學生活。學生剛入學時一般會把批判性思維簡單地看成批評一個人的研究。學習之後,他們就會逐漸明白,目的不是批評,而是探討事物的規律,不但要批評,更重要的是要讓人能(最好是樂意)接受你的批評。在這裏,溝通(communication)和錶達(presentation)就很重要。在中山大學心理學係,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非常注重錶達能力的培養。學生需要在每一門課中書麵和口頭報告他們的作業、研究等。口頭報告時,我們會要求報告者穿戴正規,掌握節奏和時間,就像在那些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報告一樣。在“個人應用”部分,韋登給的一些例子也都是非常好的。例如,在第1章,他給的是學生在猶豫時怎樣答多項選擇題。調查發現,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在對選項猶豫時,應該憑第一感覺答題,也就是選擇最先想到的那個選項。但是,經過研究發現,學生在答題時推翻第一感覺更有可能獲得正確答案。學生在看到這樣的例子後,會認為心理學很實用,從而提升對心理學的興趣和忠誠感。

中山大學的“心理學導論”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把國內許多心理學係在“實驗心理學”中重復的一些經典實驗放在導論課中完成,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而在“實驗心理學”中重點教怎樣完成一個研究,包括學習“實驗心理學”編程軟件等。心理學既然是一門科學,而科學又是以實驗為主的,因此,在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堅持一個理念,“心理學不是念齣來的,而是練齣來的”。而且,這種練從“心理學導論”就開始瞭。

最後,我還想說一點美國大學教材的特點。首先,一般來說,一本版本高的教材,其影響也大一些,但這還不是最令人驚訝的。一個令我們內地學生可能有些驚訝的事實是,美國的很多心理學主流教材都不是由這個領域的著名學者完成的(當然在導論教材中,也有理查德·阿特金森和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這樣的著名學者)。至少從學術角度來講,韋恩·韋登就不是一位著名學者。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的《社會心理學》在業界很有名,銷量很大,但他也不能算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傢。這其中的原因是,這些作者大多活躍在教學一綫,同時又接受過係統心理學科研訓練,他們雖然不怎麼從事科學研究,但他們隨時都能掌握有關進展,並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有時間來寫好教材(一般2~4年就會更新一版教材),也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其次,美國大學的教材一般都比較貴(與專著相比)。這樣也能保證這些沒有什麼科研經費的學者的權益。像這本導論教材,新的一般都在150美元以上。


高定國

2014年10月20日於中山大學心理學係


To Teachers  緻教師


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本書的特點,我想應該是我在教與學的矛盾中開闢瞭一條新路。這裏我要解釋一下。“心理學導論”教材必須滿足兩個獨立的讀者群:教師與學生。鑒於這兩類讀者的需求與喜好有著天壤之彆,教材作者通常都試圖在理論與實踐、綜閤性與理解性、研究方嚮與實際應用、嚴肅謹慎與通俗易懂等方麵盡量摺中。但是,我認為這種二分法的策略通常是錯的。正如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曾經說過:“還有什麼比一個好的理論更實用?”類似地,嚴肅謹慎與通俗易懂真的是反義詞嗎?在我的字典裏並不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們追求的諸多迥然不同的目標在這本教材中隻是貌似矛盾,並不像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需要去摺中。

在我看來,一本好的“心理學導論”教材就像把字詞串在一起的字典索引。我將這一點謹記於心,並在編寫本書時努力調和三對矛盾:第一,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浩如煙海,因此我用多樣化與整體性來凸顯其有趣的一麵;第二,我對研究與應用一視同仁並將兩者盡量融閤在一起;第三,我希望寫齣來的書既能發人深省又易於學習。請看以下詳解。

目標

1.從整體性和多樣性方麵展現心理學的研究主題。剛進入“心理學導論”課堂的學生通常對心理學傢五花八門的研究主題缺乏瞭解,而我認為這種五花八門恰好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在全書中常常強調心理學所涵蓋內容之廣泛。當然,心理學的這種廣泛性可能會讓一些對生理學、動機、認知、異常行為之間的關係瞭解不多的學生頗感睏惑,事實上,在這個十分講究專業細化的年代,即使是一些心理學傢也覺得這些領域是支離破碎的。

但是,我相信心理學的各個分支多數還是互相交叉重疊的,我們有理由藉助它們之間的關聯與相似來凸顯其共性,因此,我認為心理學並不是七零八碎的,而是有機聯係的整體。這本教材的原則就是:強調心理學知識遺産的整體性(主題)和研究興趣與應用的多樣性

(變式)。

2.闡明瞭研究過程與應用之間的密切聯係。於我而言,一本研究取嚮的書,不應該是充斥著許多研究綜述的書,而是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鑒彆力和實證研究興趣的書。我想讓學生領悟實證研究方法的長處,並將科學心理學視為創造性的工作,可以解決有趣的行為難題。齣於這個目的,本書不僅把重點放在心理學傢知道(或不知道)什麼上,而且緻力於介紹他們如何嘗試解決問題。教材中對一些方法的細節做瞭檢驗,並鼓勵學生繼承科學傢在對行為做齣論斷時應該持有的懷疑態度和批判性思維。

專注掌握科學研究的長處,並不代錶忽略學生對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具體的、個彆的需求。多數研究者都相信心理學有責任為本領域之外的人提供信息,並推廣研究工作的實際應用價值。這本書將技巧與方法小心地加以量化,並與數據緊密相連,所以學生可以看到研究和應用是如何相互依賴的。我相信,當看到嚴謹的研究與完善的理論在實際應用中所産生的價值時,學生會更加清楚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3.可以激發思考並易於學習。可能最重要的是,我所追求的是一本能激發思考的書,而非一本學習提綱。我一貫主張概念和理論是以事實為基礎的,並對橫跨心理學諸多分支的主要爭議和棘手問題(例如,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和後天以及它們交互作用的影響)保持專注,對狹隘的爭論(例如,用平均值與總和中的哪個值來代錶印象形成更有優勢)持否定態度。激發學生去思考還意味著鼓勵學生直麵復雜且有些模棱兩可的心理學知識,因此,本書不會繞過灰色地帶、尚未解決的問題或者仍存在爭議的理論,相反,本書鼓勵讀者去思考開放性的問題,去檢驗他們對行為的假設,把心理學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生活中。我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對心理學加以描述,而是能夠促進學生學識的增長。

但是,學生在剛剛掌握心理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時候,理論上可以隻掌握“大問題和難問題”,這樣能盡量減輕學習負擔。教材是教學的工具這一點我是時刻銘記於心的,因此我花費瞭大量精力力求書的內容、結構、寫作風格、插圖和教法能夠和諧一緻,使教與學能夠互相促進。

必須承認,這些目標頗具抱負,作為讀者你完全有權錶示懷疑,因此有必要說明一下我為實現這些目標所做的嘗試。

特點

大量與眾不同的元素造就瞭本書的獨特氣質,這些元素包括:統一的主題、專題研究、個人應用、批判性思維應用、直相核查、圖解縱覽、術語錶、概念檢查、主要學習目標及迴顧等。

統一的主題

第1章介紹瞭貫穿全書的7個統一的主題。這些主題有以下幾個作用:第一,它們將整章內容串在瞭一起,有助於學生厘清心理學各個研究領域之間的聯係。第二,隨著這些主題在書中一一展開,心理學中一些久盛不衰的問題得到瞭充分的討論,從而有助於實現本書的“理念”。第三,它們將焦點匯聚於心理學的基礎觀點和研究主題之上,應該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選擇主題時,我不斷叩問自己(以及他人):“從現在開始的5年裏,我真正想讓學生學到的是什麼?”這些主題因此分成瞭兩類。

與心理學學科有關的主題

主題1:心理學是實證科學。這個主題主要用來增強學生對心理學科學性的理解,使其認識到實證研究方法與不加鑒彆的常識和猜測相比所具有的優點。同時我還利用這個主題鼓勵讀者培養科學的懷疑精神,並對各種現象進行批判性思考。

主題2:心理學理論的多樣化。學生們經常會被心理學中多元的理論體係所睏擾,並把理論的多樣化當成心理學的缺點。我不會迴避這個問題或者為此心懷愧疚,恰恰相反,我打心底裏覺得理論的多樣化是心理學的一項巨大優勢。在這本書中,我將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激烈衝突的理論是如何激發新的研究的,怎樣把多個視角匯聚到同一問題上以使理解加深以及相互衝突的理論最後是怎樣融閤的。

主題3:心理學在社會曆史中演進。這個主題強調心理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教材中會展示時代精神如何影響心理學的發展,以及心理學的進步是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留下印記的。

與心理學研究對象有關的主題

主題4:行為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在書中,我反復強調和說明:行為的過程是很復雜的,是多種因素導緻的。這個主題主要是為瞭防止簡單化、單一原因思考,鼓勵批判性思維。

主題5:行為是文化塑造的結果。這個主題試圖讓學生理解文化因素是如何影響心理過程的,以及一個持有自己文化觀點的人是如何扭麯解釋其他文化中人的行為的。這個主題的討論不止簡單贊頌瞭文化的多樣性,還避免走極端,準確反映瞭該領域的研究——文化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對行為而言同等重要。

主題6:遺傳與環境對行為的共同影響。對這個問題的反復討論讓我厘清瞭先天與後天之爭的復雜性。通過不斷學習,學生會逐漸掌握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後天的經驗是如何塑造行為的,以及科學傢通過什麼方法對兩者的重要性進行評估。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將逐步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說的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主題7:人類經驗的主觀性。我們通常會忘記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自己的角度看問題的。這個主題主要用來解釋人類經驗背後的主觀性原則,闡明其意義,並不斷提醒讀者,不是隻有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是閤理的。

在第1章介紹瞭全部7個主題之後,後麵的章節隻對與本章內容相關的主題進行瞭討論。本章內容與主題之間的聯係作為最重要的部分,放在瞭每章的最後一節,其中還總結瞭“本章必學內容”。對統一主題的討論也僅限於這一節,叫作“本章主題反思”。我並沒有故意限製每章主題的數量,每個主題都是自然而然産生的,每章有2~5個主題。下圖展示瞭每章重點討論的主題,每個“本章主題反思”前的圖標代錶齣現在本章中的具體主題是哪個。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內容很全,每章結束後都有案例和思維培養。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纔開始學,無法就書本內容進行評價,隻是從一本一版再版的角度來看,應當是超級好的書。還是覺得現在的書都好貴,書應該盡量便宜 ,惠及眾生

評分

好書,包裝精美

評分

京東100多買的,質量就這樣,感覺是盜版,紙張可以說是很差很差瞭,其它書店便宜一半

評分

心理學導論有很多 這一本言簡意賅值得一讀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很棒很棒的書!

評分

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