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Theories and Method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内容简介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对“贫困”概念多维性质的诠释,又相得益彰地采用多维贫困测量和分析的国际前沿技术研究中国的贫困问题,彰显了其提高贫困测量政策应用的价值。该研究尤其关注对脆弱性群体如妇女、老人、儿童、少数民族以及流动人口的贫困测量,这是《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的另一可贵之处。全书充满作者对贫困人口的人文关怀和对扶贫实践的领悟,我相信这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感召力的著作,将激励和引领我们关注贫困、消除贫困。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对当前的贫困测量方法进行了有益且全面的评价。在探讨如何反贫困时,澄清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标准、贫困人口的分布等问题十分重要。《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不仅能帮助读者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理解贫困,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来说,《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也是有用的教育工具。
作者简介
王小林,博士,研究员,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现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贫困与人类发展、社会福利与公共财政、 国际发展援助等。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访问学者。曾任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公共财政顾问。完成国家部委(办、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0多项课题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扶贫空间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主持人及首席专家。著有《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政策》、The Quality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等著作10余部。参与编撰、翻译《国际减贫理论与前沿》《国际发展援助理论与实践》《中国儿童福利前沿》等著作10余部。在Social Policy&Administration;、《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王小林博士的著作将为从事贫困研究的学者提供智力引领。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对“贫困”概念多维性质的诠释,又相得益彰地采用多维贫困测量和分析的国际前沿技术研究中国的贫困问题,彰显了其提高贫困测量政策应用的价值。该研究尤其关注对脆弱性群体如妇女、老人、儿童、少数民族以及流动人口的贫困测量,这是本书的另一可贵之处。全书充满作者对贫困人口的人文关怀和对扶贫实践的领悟,我桐信这是一本兼具学术价值与感召力的著作,将激励和引领我们关注贫困、消除贫困。
——Sabina Alkire,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主任
★本书对当前的贫困测量方法进行了有益且全面的评价。在探讨如何反贫困时,澄清贫困人口的数量、贫困标准、贫困人口的分布等问题十分重要。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理解贫困,对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来说,本书也是有用的教育工具。
——陈少华,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首席统计学家
目录
第一章 贫困概念的演进
一 引言
二 经济学视角的基本需要理论
三 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排斥理论
四 发展学视角的能力方法和多维贫困理论
五 政治学视角的贫困理论
六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贫困标准及全球贫困状况
一 收入/消费标准
二 多维贫困指数
三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中国收入贫困的动态变化测量
一 引言
二 方法和模型
三 贫困和不公平状况
四 增长率曲线
五 结语
第四章 收入贫困测量: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
一 引言
二 概念框架
三 方法和模型
四 数据及估计
五 结论和政策建义
第五章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
一 文献回顾
二 AF方法
三 维度及指标设定
四 多维贫困估计结果
五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中国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关系
一 引言
二 概念框架
三 模型、方法和数据
四 收入贫困与多维度贫困的比较分析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
一 文献回顾
二 概念框架、模型和数据
三 模型估计及检验
四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中国老年人主观福利及贫困状况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及概念框架
三 模型和数据
四 模型估计及检验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九章 中国流动妇女多维贫困分析:北京市家政服务业案例
一 研究的问题
二 文献评述
三 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四 数据及分析结果
五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十章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描述统计分析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三 分析框架与数据说明
四 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五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中国儿童多维贫困AF方法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理论框架与方法
四 估计结果
五 结论与建议
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利贫性测量
一 引言
二 利贫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三 中国增长利贫性测量
第十三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测量
一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二 包容性增长的测量方法
三 数据及结果
四 结论及建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出台,打响了五年(2016-2020年)脱贫攻坚战第一枪。《决定》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评价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在国家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影响下,从事精准扶贫的研究者迅速增加,社会各界对《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的需求相应增长。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要求,笔者对《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一书进行了修订,本书作为扶贫领域一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成果,献给参与脱贫攻坚战的全体战士们!
本次修订主要增补3章(第一版共10章),第二版共13章。增补了“中国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关系”(第六章)。2010年之前,全球贫困测量基本上是以收入/消费贫困线为标准。2010年之后,多维贫困指数的出现,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已有4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多维贫困标准。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和讨论的焦点是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系。本章的目标正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章的贡献在于,从中文“贫困”一词的定义提出,“贫”是指收入不足以满足基本需要,“困”是个体和家庭由于基本能力不足,陷入难以靠自身力量摆脱的自然、环境、社会等困境。收入贫困标准反映的是“贫”,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捕获的是“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扶贫济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多维度的,中国到2020年的扶贫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多维度目标。中国今后的贫困标准,应该是既衡量“贫”也测度“困”的多维贫困标准。不能单纯以收入来评价贫困,收入只是满足基本需要的手段,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基本保障的实现才是扶贫开发的真正目的。
本次增补了“中国流动妇女多维贫困分析”(第九章)。我国有2.5亿流动人口。人口流动一方面为农村贫困人口带来在城市以及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得精准扶贫变得更为复杂。对于流动妇女这一特殊群体,其贫困应该如何评价?按照中文“贫困”的定义,本章构建了既包括客观福利,也包括主观感受的拓展了的多维贫困分析框架。按照这一逻辑,分析北京市家政服务业流动妇女的贫困状况可以发现,从收入视角衡量,无论是用国家农村扶贫标准,即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还是用流动人口输入地(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贫困标准,流动妇女都已脱贫。但用多维贫困方法评价流动妇女的贫困情况却发现,收入脱贫掩盖了流动妇女的真实贫困。用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社会融人五个维度测量客观的“贫”和主观的“困”发现,家政服务业流动妇女社会融人维度最为贫困,然后依次为生活水平、教育培训、健康和收入。其中,最需改善的主观福利指标为社会关系,然后依次为城市归属感、工作满意度。城乡分解结果表明,农村户籍流动妇女的多维贫困指数、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程度都明显高于城镇户籍流动妇女。按照受教育年限进行分解的结果也显示,受教育年限少的流动妇女在多维贫困发生率、多维贫困指数和多维贫困程度三方面均高于受教育年限多的流动妇女。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Theories and Methods]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第二版)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Theories and Method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