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孔子曾经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西周是先哲心中的时代,西周经历成康之治,昭穆时期危机凸显,懿、孝、夷王时期危机四伏,周厉王乱政,把强盛的西周王朝陷入了危险境地,周宣王在国人暴动的背景下,度过短暂的共和行政得以上台,在位期间致力于重建王纲、拓土南方,将西周王朝的国力推上了鼎盛时代。史称“宣王中兴”。
《盛世中兴系列丛书:宣王中兴》将致力于还原这段历史,寻觅这段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规律,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
作者简介
王向辉:1978年生,陕西长安人,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从赵世超、王晖教授学习先秦史与古文字,在《晋阳学刊》、《社会科学论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艺术长安》、《艺文志》等发表散文、诗歌十余篇。现负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编辑出版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第一节 文谟武烈
第二节 南征西游
第三节 守成之君
第二章 道路以目
第一节 防民之口
第二节 厉王革典
第三章 共和岁月
第一节 处于忧患
第二节 共伯其人
第四章 革故鼎新
第一节 少年天子
第二节 推行新政
第五章 经略西北
第一节 整军备战
第二节 北伐猃狁
第六章 南征楚淮
第一节 方叔征楚
第二节 威服淮夷
第三节 四夷宜一服
第四节 以戎制戎
第七章 封邦建国
第一节 申国崛起
第二节 筑城强齐
第三节 委任韩侯
第四节 桓公建郑
第五节 中兴气象
第八章 废长立幼
第一节 鲁国之变
第二节 宣王集权
第九章 千亩之战
第一节 王师败绩
第二节 世风目下
第十章 杜伯之死
第一节 杜伯之死
第二节 宣王驾崩
第十一章 千年蛇妖
第一节 千年蛇妖
第二节 幽王失国
第十二章 余论
后记
精彩书摘
《宣王中兴/盛世中兴系列丛书》:
第一节文谟武烈众所周知,商朝末年,周文王为西伯,选贤任能,致力经营发展,在其晚年的时候周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由此开始筹划兼并天下的大计。《大雅·文王有声》唱诵“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可见周人是把文王当作建国大业的奠基人的。
及至武王秉承遗志,锐意进取,经八百诸侯会孟津。伐纣剪商,终于以血流漂杵的牧野战役,攻入商都朝歌,以小邦周倾覆大殷商,一举而得天下,实现了文武革命的改朝换代。《尚书》在总结周人这段波澜壮阔的建国史时情不自禁地感叹说: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成以正无缺。
这段话说成现代语言就是:多么辉煌啊,文王的谋略!后继有人啊,武王的功业!愿先王的功绩引导后人,都能正确完美没有缺憾。
《周颂·武》则记述:“於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这是讲文王为子孙开创了万代基业,而武王继承文王之志,最终克殷成就一统功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伐商,进至商国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纣王发大军相抗。周师大将军吕望(姜尚)领先锋武士发动冲锋,殷军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后,武王大军乘机掩杀追击。纣王大败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而死,殷商灭亡。
也许是革命风暴太过猛烈,姬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缘故,在取得灭商大战胜利之后很快就撒手人寰,把这个新生的王朝丢给了尚在襁褓的儿子姬诵,也就是周成王。
姬诵是个可爱的孩童,从著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可以看出周成王初登基时尚保持的天真烂漫。
如今的山西省在西周时期是传说中古王唐尧的统治中心,西周在建国后实行“封邦建国、拱卫王室”的制度。武王在临死时深谋远虑,确立了西京、东京的二都体制:西京就是长安,当时叫镐京;东京则是武王在天下之中选定的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附近。东、西京之间就是所谓的千里王畿,受周天子直接统治,周王室对其他地方的管理则采取分封功臣、亲族、历史上古王之后的办法,由此形成了星罗棋布、众星捧月的政治局面。
其中的山西南部地区最初封为唐,后来改称晋,始封唐叔虞,就是成王姬诵的亲弟弟。
虽然一个贵为天子、一个高为亲王,但毕竟年岁尚小,因此在一起玩耍游戏时童言无忌,姬诵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给叔虞,装模作样地说:“小弟,这个赐给你吧!”这片梧桐树叶长得非常像圭,此事正好被随侍在夭子身边的史官看在眼里,一句戏言一下成为政治问题。
圭是远古时代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等隆重典礼时手上持握的一种礼器,上圆下方,象征着天圆地方。自古天子无戏言,成王虽然幼小,但所说的话也是金科玉律。
摄政王周公是个旷古圣人。他问成王:“大王你要分封叔虞吗?”成王说:“你听谁说的,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闹着玩的。”周公认真地回应:“天子无戏言啊!”于是成王在周公的帮助下选择良辰吉日,把弟弟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也就是唐叔虞。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唐国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晋是西周重要的诸侯国,也是春秋时代最主要的中原文明载体,从晋文公开始有所谓“九世霸业”,其势力范围主要就是今日的山西。
成王虽然天真烂漫,但在叔叔周公这位大贤人的辅佐之下,成功平定武庚的三监叛乱,稳定了新王朝的时局。成王为政,对内推行周公倡导的“明德慎罚”主张,务从节俭;对外则不断攻伐淮夷,以刚柔并济的手段,有效控制了东方少数民族地区。成王致力于辟土服远,实现了多民族的和谐发展,其在位期间更大规模地建设了东都洛邑,支持周公制礼作乐,从而实现了西周礼乐政治的基本肇造。
成王的儿子康王在位期间,依照他父亲时的旧制,在西北多次打击鬼方,延续了西周初年的太平盛世。“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从而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段治世。
……
前言/序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巴比伦早已消失,埃及和印度也经历了巨大的衰变,唯独中国文明长期传承、辉煌灿烂。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延续,主要是因为自身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在出现衰落时能够实现“中兴”。
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曾出现过一些“治世”或“盛世”,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开元盛世”等。这些“治世”或“盛世”都经历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西周的强盛在武王时期已奠定基础,经过“成康之治”达到极盛。西汉的强盛奠基于高祖时期,经文景之治,到武帝时达到顶峰。唐代的“盛世”始于贞观时期,到开元、天宝年间达到巅峰。西周前期的强盛体现了王制时代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西汉的强盛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的“盛世”使中国的帝制走向了空前的繁荣。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治世”或“盛世”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自然因素对“治世”或“盛世”的衰落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创业难,守成更难。统治者在“治世”或“盛世”中容易失去创业精神和忧患意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导致政策失误、吏治腐败,积重难返,这往往是“治世”或“盛世”衰落的主要原因,而战争和动乱则对“治世”或“盛世”的衰落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虽然中国古代的“治世”或“盛世”都曾出现过衰落,但好在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每当“治世”或“盛世”出现衰落迹象,总有一些有识之士致力于“中兴”的事业。
中兴,就是王朝衰落时的中途振兴,是国力的恢复与更高层次的发展。南宋学人王观国在其著作《学林·中兴》中对“中兴”一词有详细的解释:“中兴者,在一世之间,因王道衰而有能复兴者,斯谓之中兴。”中兴可以视为力挽狂澜,是跌入低谷后的重新崛起与升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通过中兴才能得来的新境界往往让人叹为观止。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开国之君常有,而中兴之主不常有,因此所谓的中兴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夏有少康中兴,商有武丁中兴,可惜史料阙如;东汉的光武中兴声名较响,但其实是一场重新建国;宋、明都有孝宗中兴。
盛世中兴系列丛书:宣王中兴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