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世界各國陸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使用的武器,主要包括坦剋、裝甲車、火炮及導彈等重型武器,本書對它們進行瞭簡明扼要的文字闡述,同時配有大量直觀、精美的圖片,力求圖文並茂,使讀者從真實的戰地環境中來理解其曆史、性能和特點。此外,為避免閱讀的枯燥,本書還加入瞭“戰地花絮”,為讀者講述武器、戰爭之外的奇聞異事。本書不僅是一本軍事科普書籍,更是一冊陸軍武器大辭海。
本書適閤軍事愛好者閱讀並收藏,對廣大喜歡軍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進攻號角——大話陸軍/001
1.1 陸軍簡史/002
1.1.1 時代演變——發展/002
1.1.2 斬堡破壘——武器/004
1.1.3 各司其職——兵種/004
1.2 特色陸軍/005
1.2.1 飛天遁地——陸軍航空兵/005
1.2.2 利刃突襲——特種部隊/005
第2章 重裝集結——坦剋/007
英國“小威利”坦剋/008
英國MKⅠ坦剋/009
英國“馬蒂爾達”Ⅰ步兵坦剋/011
英國“馬蒂爾達”Ⅱ步兵坦剋/012
英國“謝爾曼螢火蟲”中型坦剋/013
英國“丘吉爾”步兵坦剋/014
英國“剋倫威爾”巡航坦剋/016
英國“十字軍”巡航坦剋/018
英國“百夫長”主戰坦剋/020
英國“酋長”主戰坦剋/022
英國“蠍”式輕型坦剋/024
英國“挑戰者”1主戰坦剋/026
英國維剋斯MK7主戰坦剋/028
美國M2輕型坦剋/029
美國M3中型坦剋/030
美國M4“謝爾曼”中型坦剋/032
美國M22“蝗蟲”式空降坦剋/034
美國M24“霞飛”輕型坦剋/035
美國M26“潘興”重型坦剋/037
美國M46“巴頓”主戰坦剋/038
美國M47“巴頓”主戰坦剋/039
美國M48“巴頓”主戰坦剋/040
美國M60“巴頓”主戰坦剋/042
美國M551“謝裏登”空降坦剋/044
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剋/046
美國M41“華剋猛犬”輕型坦剋/048
蘇聯T-10重型坦剋/049
蘇聯IS-2重型坦剋/050
蘇聯T-34中型坦剋/051
蘇聯T-35重型坦剋/052
蘇聯T-54/55主戰坦剋/053
蘇聯/俄羅斯T-62主戰坦剋/054
蘇聯/俄羅斯T-64主戰坦剋/056
蘇聯/俄羅斯T-72主戰坦剋/057
蘇聯/俄羅斯T-80主戰坦剋/058
俄羅斯T-80UM2“黑鷹”主戰坦剋/059
俄羅斯T-90主戰坦剋/060
俄羅斯T-95主戰坦剋/062
法國AMX-30主戰坦剋/063
法國AMX-56“勒剋萊爾”主戰坦剋/064
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剋/066
德國“豹”式中型坦剋/067
德國“虎”式重型坦剋/068
德國“豹”1主戰坦剋/069
德國“豹”2主戰坦剋/070
德國二號輕型坦剋/072
德國三號中型坦剋/073
日本90式主戰坦剋/074
日本10式主戰坦剋/075
意大利P-40重型坦剋/076
意大利C1“公羊”主戰坦剋/077
瑞典S型主戰坦剋/078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剋/079
印度“阿瓊”主戰坦剋/080
土耳其“阿勒泰”主戰坦剋/081
韓國K1主戰坦剋/082
韓國K2主戰坦剋/084
瑞士Pz61主戰坦剋/085
第3章 鐵甲衛士——裝甲車輛/087
美國M2半履帶裝甲車/088
美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089
美國M8裝甲車/090
美國V-100裝甲車/091
美國M1117“守護者”裝甲車/092
美國MPC裝甲運兵車/093
美國JLTV裝甲車/094
美國AIFV步兵戰車/095
美國“斯特賴剋”裝甲車/096
美國“水牛”地雷防護車/097
美國“悍馬”裝甲車/098
美國M20通用裝甲車/099
蘇聯/俄羅斯BMP-1步兵戰車/100
蘇聯/俄羅斯BTR-80裝甲運兵車/101
蘇聯BTR-152裝甲運兵車/102
德國SdKfz250半履帶裝甲車/103
德國SdKfz251半履帶裝甲車/104
德國“野犬”全方位防護運輸車/105
德國“美洲獅”步兵戰車/106
德國UR-416裝甲運兵車/107
法國VBCI步兵戰車/108
法國VBL裝甲車/109
法國AMX-VCI步兵戰車/110
法國AMX-10P步兵戰車/111
英國“撒拉森”裝甲車/112
英國“袋鼠”裝甲車/113
英國“瓦倫丁”步兵戰車/114
英國“薩拉丁”裝甲車/115
加拿大LAV-3裝甲車/116
加拿大LAV-25裝甲車/117
澳大利亞“大毒蛇”裝甲運兵車/118
意大利“達多”步兵戰車/119
意大利“半人馬”裝甲車/120
南非“蜜獾”步兵戰車/121
南非“大山貓”裝甲車/122
西班牙“瓦曼塔”裝甲車/123
以色列“阿奇紮裏特”裝甲車/124
以色列“沙貓”裝甲車/125
土耳其“眼鏡蛇”裝甲車/126
瑞士“食人魚”裝甲車/127
阿根廷VCTP步兵戰車/128
瑞典CV-90步兵戰車/129
日本89式步兵戰車/130
日本LAV裝甲車/131
第4章 遠程爆破——火炮及導彈/133
4.1奪命後坐力——火炮/134
美國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134
美國M175毫米榴彈炮/135
美國M2105毫米榴彈炮/136
美國M107自行火炮/137
美國M109自行火炮/138
美國M110自行火炮/139
美國M142自行火炮/140
美國M198式155毫米榴彈炮/141
美國M224式60毫米迫擊炮/142
美國M270火箭炮/143
美國M1型90毫米高射炮/144
蘇聯/俄羅斯2S4“鬱金香樹”自行火炮/145
蘇聯/俄羅斯2S5“風信子”自行火炮/146
蘇聯M1938式122毫米榴彈炮/147
蘇聯M1938式120毫米迫擊炮/148
德國leFH18105毫米榴彈炮/149
德國PzH2000自行火炮/150
德國sFH18式150毫米榴彈炮/151
德國Nebelwerfer41式150毫米火箭炮/152
英國QF25磅榴彈炮/153
英國M777式155毫米榴彈炮/154
英國L16式81毫米迫擊炮/155
英國L9A1式51毫米迫擊炮/156
英國AS-90自行火炮/157
日本75式火箭炮/158
日本99式自行火炮/159
波蘭WR-40火箭炮/160
巴西ASTROSⅡ多口徑火箭炮/161
韓國K9自行火炮/162
法國CAESAR自行火炮/163
4.2緻命方程式——導彈/164
美國FIM-43“紅眼”便攜式防空導彈/164
美國FIM-92“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165
美國MIM-72/M48“榭樹”地對空導彈/166
美國MIM-104“愛國者”地對空導彈/167
美國THAAD地對空導彈/168
美國BGM-71“陶”式反坦剋導彈/169
美國FGM-148“標槍”反坦剋導彈/170
蘇聯/俄羅斯9K32“箭”-2便攜式防空導彈/171
蘇聯/俄羅斯9K38“針”便攜式防空導彈/172
蘇聯/俄羅斯SA-11“山毛櫸”地對空導彈/173
蘇聯/俄羅斯SA-15“臂鎧”地對空導彈/174
蘇聯/俄羅斯S-75“指南”地對空導彈/175
俄羅斯“鎧甲”-S1防空係統/176
俄羅斯9M131“混血兒”M反坦剋導彈/177
俄羅斯S-400“咆哮者”地對空導彈/178
英國“吹管”便攜式防空導彈/179
英國“星光”便攜式防空導彈/180
英國“輕劍”地對空導彈/181
法國“西北風”便攜式防空導彈/182
法德“米蘭”反坦剋導彈/183
日本91式便攜式防空導彈/184
韓國“飛馬”地對空導彈/185
瑞典MBTLAW反坦剋導彈/186
瑞典RBS70便攜式防空導彈/187
第5章 低空火舌——直升機/189
美國AH-1“眼鏡蛇”直升機/190
美國AH-64“阿帕奇”直升機/191
美國UH-1“伊洛魁”通用直升機/192
美國CH-47“支奴乾”運輸直升機/193
美國OH-58“奇歐瓦”輕型直升機/194
美國UH-60“黑鷹”通用直升機/195
美國UH-72“勒科塔”通用直升機/196
蘇聯/俄羅斯米-6“吊鈎”運輸直升機/197
蘇聯/俄羅斯米-8“河馬”運輸直升機/198
蘇聯/俄羅斯米-26“光環”通用直升機/199
蘇聯/俄羅斯米-28“浩劫”直升機/200
俄羅斯卡-50“黑鯊”直升機/201
俄羅斯卡-52“短吻鰐”直升機/202
歐洲“虎”式直升機/203
歐洲NH90通用直升機/204
法國SA330“美洲豹”通用直升機/205
南非CSH-2“石茶隼”直升機/206
英國AW159“野貓”直升機/207
日本OH-1“忍者”直升機/208
韓國KUH-1“雄鷹”直升機/209
參考文獻/210
前言/序言
陸軍的主要使命是對某一目標區域進行攻擊,以占領該地並進行防守或嚮縱深推進。由於整個陸地都可以為陸軍所用,所以隻要補給部隊能夠到達,陸軍可以在任何地方駐紮或作戰,必要時甚至也會直接徵用當地資源。不過在陸軍中,也會有一些像要塞、大型後勤設施、演訓場地這類不能移動的據點。由於具有充足的人力、高度的獨立性、必要的機動設備(如直升機、裝甲車等),陸軍也常被投入救災任務,許多大規模災害中都可以見到陸軍的身影。
在戰爭中,陸軍的地位是其他軍種所法替代的。從某種角度來說,不論是空軍、海軍,或者其他特殊軍種(如特種部隊),其最終目的都是為陸軍進攻而服務的。陸軍是非常具有戰鬥力的,它們分工明確,通常具有地麵突擊力量、火力打擊力量、作戰保障力量和後勤技術保障力量4個部分。那麼,陸軍如何做到各司其職,順利完成任務呢?除瞭有素的訓練、剛毅的意誌之外,還有一樣非常重要,那就是武器。
武器是士兵戰鬥的工具,也是士兵能否生還的保障。任何軍種都是如此,陸軍當然也不例外。隨著科技技術的革新,現代戰爭已不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坦剋橫推、火炮亂轟的模式,它需要全方位、立體式密切閤作。這導緻陸軍的分工越發細化,除瞭常見的步兵、裝甲兵之外,還有陸軍航空兵、通信電子兵、兩棲作戰部隊、戰術導彈部隊等。本書第一版於2015年推齣,書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陸軍所使用的各種武器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包括坦剋、裝甲車輛、火炮及導彈以及直升機等。由於內容全麵、圖文並茂、印刷精美,該書在市場上産生瞭一定的積極影響。考慮到軍事知識更新較快,在近兩年裏齣現瞭不少新式陸軍武器,而一些現役的陸軍武器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決定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虛心接受讀者提齣的意見與建議,推齣內容更新更全、圖片更多更精美的第二版。
與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僅刪除瞭部分過於老舊的陸軍武器,還新增瞭不少新近研製的武器。除此之外,我們還對第一版的圖片進行瞭完善,替換瞭一些質量不佳的圖片,進一步增強瞭圖書的觀賞性和收藏性。
本書的相關數據資料來源於美國國傢檔案館、美國國防後勤局等已公開的軍事文檔,以及《簡氏防務周刊》《軍事技術》雜誌等國外知名軍事媒體的相關資料。我們將其中有關這些陸軍武器的來曆、發展和參數等內容客觀地記錄下來,讓讀者可以全方位地瞭解它們。該書不僅是一本軍事科普圖書,更是一冊陸軍武器裝備大百科。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丁念陽、楊淼淼、黎勇、王安紅、鄒鮮、李慶、王楷、黃萍、藍兵、吳璐、陽曉瑜、餘湊巧、餘快、任梅、樊凡、盧強、席國忠、席學瓊、程小鳳、許洪斌、劉健、王勇、黎紹美、劉鼕梅、彭光華、鄧清梅、何大軍、蔣敏、雷洪利、李明連、汪順敏、夏方平等。在編寫的過程中,我們在內容上進行瞭去僞存真的辨彆,讓內容更加符閤客觀事實,同時全書內容經過多位軍事專傢嚴格的篩選和審校,力求盡可能準確與客觀,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由於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2月
陸軍武器大百科(第二版) 捲首語 冷兵器時代的刀光劍影,早已被硝煙彌漫的近代戰爭所取代;蒸汽與內燃機的轟鳴,如今又被電子指令和無人操控的聲音所奏響。陸軍,作為地麵作戰的主力,其武器裝備的發展曆程,本身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軍事科技進步史,更是人類智慧與勇氣的偉大結晶。 《陸軍武器大百科(第二版)》正是這樣一部集史料性、知識性、權威性於一體的巨著。它不僅是對陸軍武器裝備的一次全麵梳理,更是對近現代軍事技術演進邏輯的深刻解讀。我們力求以最詳實、最精準的數據,最清晰、最生動的圖文,為讀者呈現陸軍武器裝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書的編纂,匯集瞭眾多軍事史學傢、兵器專傢、裝備工程師的智慧與心血。我們深入世界各地的軍事博物館、兵器研發機構,查閱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采訪瞭無數親曆戰爭的老兵和功勛卓著的軍工人員。每一件武器,都承載著一段曆史;每一次變革,都凝聚著一代人的探索與犧牲。 第二版相較於第一版,在內容上進行瞭全麵的更新與拓展。我們不僅將最新列裝的先進裝備納入其中,更對現有裝備的發展脈絡進行瞭更深入的挖掘。從原始的冷兵器到現代化的信息化作戰平颱,本書貫穿瞭陸軍武器裝備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力圖展現其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戰爭形態産生的深遠影響。 我們深信,瞭解陸軍武器的演進,不僅僅是為瞭滿足對軍事的好奇,更是為瞭深刻理解現代戰爭的本質,認識到科技的力量,以及思考和平的珍貴。希望本書能成為您探索陸軍武器世界的可靠嚮導,激發您對軍事科技的濃厚興趣,並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與啓迪。 內容概覽 第一編:陸軍武器發展的曆史脈絡 起源與早期發展(公元前至19世紀): 冷兵器時代: 步兵的基本裝備——長矛、弓箭、劍、斧、盾牌的演變與應用。騎兵的興起及其裝備——馬匹的選擇、馬具、騎兵劍、長槍、弓箭。古代攻城與守城器械——投石機、弩炮、攻城錘、衝車、井闌。早期火器的齣現——原始火銃、滑膛槍、早期火炮的結構與性能。 熱兵器時代的奠基(16世紀至18世紀): 滑膛火槍的普及與改進——燧發槍的齣現及其對射擊速度和可靠性的提升。火炮的標準化與改進——不同口徑、射程、射擊方式的火炮。步兵方陣與綫式戰術的形成及其對武器提齣的要求。軍樂隊、信號旗等輔助裝備。 工業革命的推動(19世紀): 綫膛槍的革新——膛綫的齣現及其對精度和射程的巨大飛躍。彈藥係統的改進——紙殼彈、定裝彈的齣現,擊發機製的進步。後膛裝填武器的齣現——極大地提高瞭射速。早期機槍的萌芽——加特林機槍等手動鏇轉式機槍。野戰炮兵的發展——後裝滑膛炮、早期綫膛炮的演進。裝甲車輛的雛形——蒸汽戰車、早期裝甲列車的嘗試。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武器發展(20世紀初至1945年): 機槍的時代: 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的成熟與廣泛應用,成為戰場主導力量。機槍陣地的戰術運用。 火炮的飛躍: 牽引式火炮、自行火炮的齣現。高射炮、反坦剋炮的專業化。炮兵偵察、指揮與通信係統的初步發展。 坦剋與裝甲戰車的誕生與發展: 第一代坦剋的問世與實戰檢驗。裝甲偵察車、步兵戰車的齣現。坦剋戰術的初步探索。 化學武器與毒氣戰: 毒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恐怖應用及其對抗措施。 航空兵的支援: 戰場偵察機、轟炸機、戰鬥機的初步發展及其對陸軍作戰的影響。 通信與偵察技術: 無綫電通信的初步應用,偵察氣球、早期的偵察機。 戰後迴顧與發展: 戰後對新式武器的研究,對坦剋、火炮、機槍性能的不斷優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化與信息化發展(1945年至今): 突擊步槍的普及: 從全自動步槍到班用輕機槍、特等射手步槍的演進,單兵作戰能力的提升。 彈道導彈與火箭炮: 戰術彈道導彈、多管火箭炮在戰場上的應用,遠程精確打擊能力。 核武器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核武器對戰爭形態的顛覆性影響。化學、生物武器的潛在威脅與國際條約。 武裝直升機的崛起: 空地協同作戰,對地攻擊、偵察、運輸能力的強大。 主戰坦剋的成熟: 大威力主炮、復閤裝甲、先進火控係統的主戰坦剋,成為陸地作戰的“陸地巡洋艦”。 裝甲輸送車與步兵戰車的更新換代: 提高步兵的機動性、戰場生存能力和火力支援能力。 反坦剋導彈與防空導彈: 精確製導武器的發展,有效對抗裝甲目標與空中威脅。 信息技術與智能化: 指揮控製係統、戰場信息網絡、GPS定位、激光測距、夜視裝備的應用。無人作戰平颱(無人機、無人戰車)的興起。 第二編:陸軍主要武器裝備詳解 輕武器: 手槍與衝鋒槍: 各國製式手槍、特種用途手槍、緊湊型衝鋒槍、大威力衝鋒槍的性能特點、代錶型號及戰術運用。 步槍與卡賓槍: 各國製式步槍(包括自動步槍、半自動步槍)、卡賓槍、精確射手步槍、特種狙擊步槍的口徑、彈藥、射程、精度、射擊模式、人機工效及戰術價值。 輕機槍與通用機槍: 班用輕機槍、通用機槍的射速、彈藥、持續射擊能力、部署方式及在步兵班組中的作用。 重機槍與反器材步槍: 大口徑重機槍的火力壓製能力,反器材步槍在摧毀輕型裝甲目標、工事及敵方人員方麵的作用。 霰彈槍與特種槍械: 執法部門及特種部隊使用的霰彈槍、非緻命性武器、榴彈發射器等。 火炮與彈藥: 榴彈炮與加農炮: 各國牽引式榴彈炮、自行榴彈炮(包括輪式和履帶式)、加農炮的口徑、射程、彈道、射擊模式、射速、精度、機動性及在戰場上的主要任務。 加農榴彈炮與臼炮: 兼具榴彈炮與加農炮特點的火炮,以及適閤山地、城市作戰的輕便臼炮。 火箭炮與多管火箭炮: 各型輪式、履帶式多管火箭炮係統,包括其打擊範圍、火力覆蓋能力、反應速度及精確打擊能力。 高射炮與防空火炮: 用於近程防空的自行高射炮、牽引式高射炮的口徑、射程、彈藥及對付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 迫擊炮: 各型迫擊炮(包括輕型、中型、重型)的特點、部署方式、戰術應用及在步兵支援中的作用。 反坦剋炮: 專門用於打擊坦剋及裝甲目標的牽引式反坦剋炮(已較少使用)及其曆史作用。 彈藥種類: 普通彈、破甲彈、高爆彈、殺傷爆破彈、子母彈、煙霧彈、照明彈、末敏彈、製導彈藥等,及其工作原理與戰術效能。 坦剋與裝甲戰鬥車輛: 主戰坦剋(MBT): 各國現役主戰坦剋的火力(主炮口徑、彈藥種類、火控係統)、防護(裝甲材料、附加防護)、機動性(發動機、懸掛係統)、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作戰能力及代錶型號。 主戰坦剋的演進: 從第一代到第四代主戰坦剋的性能升級與技術突破。 步兵戰車(IFV): 各型履帶式、輪式步兵戰車(如BMP係列、M2/M3布拉德利、ZBD係列)的火力、防護、載員能力、機動性及在伴隨步兵作戰中的作用。 裝甲輸送車(APC): 各型輪式、履帶式裝甲輸送車(如M113、BTR係列、VN係列)的防護、載員能力、機動性及作為步兵運載工具的特點。 偵察戰車與裝甲偵察車: 裝備先進傳感器和通信設備的偵察戰車,以及其在戰場偵察、情報收集中的核心地位。 自行火炮: 各型履帶式、輪式自行火炮(如M109、PzH2000、2S19、PLZ係列)的特點、火力支援能力、射程、射速及其在炮兵火力支援中的作用。 自行反坦剋炮與突擊炮: 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自行反坦剋炮(較少,多被主戰坦剋取代),以及曆史上用於直接火力支援的突擊炮。 掃雷車、架橋車、工程車輛: 用於戰場工程保障的各類特種裝甲車輛,及其在提升部隊機動性、保障作戰行動中的關鍵作用。 導彈與火箭武器: 反坦剋導彈: 各類單兵便攜式反坦剋導彈(如RPG、AT4、Javelin、MILAN)、車載反坦剋導彈(如Spike、TOW)的工作原理、射程、精度、製導方式及對抗裝甲目標的能力。 防空導彈: 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如“毒刺”、“西北風”)、車載防空導彈係統(如“道爾”、“箭”係列)的特點、射程、製導方式及對付空中威脅的能力。 戰術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 用於戰術打擊的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及其打擊精度、射程、突防能力。 火箭彈: 各型火箭彈的用途,包括反坦剋火箭彈、對地攻擊火箭彈等。 支援與保障裝備: 通信裝備: 軍用電颱、通信車、戰場指揮係統、衛星通信設備,及其在信息傳輸、指揮協同中的核心作用。 偵察與電子戰裝備: 雷達係統、聲波探測器、光電偵察設備、電子乾擾設備,以及其在戰場態勢感知、情報獲取和壓製敵方通信中的地位。 夜視與紅外裝備: 夜視儀、紅外探測器、熱成像儀等,用於在黑暗或低能見度條件下進行觀察、瞄準和作戰。 無人作戰係統: 無人偵察機、無人攻擊機、無人地麵車輛(UGV)的類型、能力、應用前景及其對未來戰爭模式的影響。 特種車輛: 軍用卡車、越野車、醫療車、指揮車、維修車等,是陸軍遂行各種任務的有力保障。 第三編:陸軍武器的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 信息化與智能化: 指揮控製係統的集成化、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在目標識彆、決策輔助、自主作戰中的應用。 精確化與高效化: 精確製導武器的廣泛應用,提高打擊效率,減少附帶損傷。新一代彈藥的研發,例如定嚮能武器、電磁炮等。 無人化與自主化: 無人作戰平颱(UAVs, UGVs, UUVs)在偵察、攻擊、運輸、保障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對人機協同作戰模式的探索。 一體化與協同化: 海陸空天電網等多維一體的作戰體係構建,陸軍與其他軍種的協同作戰能力。 防護與生存能力的提升: 新型復閤材料、主動防護係統、戰場生存技術的不斷發展。 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 納米技術、隱身技術、能源技術等在武器裝備研發中的應用。 倫理與法律的挑戰: 自主武器係統的道德睏境、國際法對新式武器的管控等問題。 附錄 重要軍事術語解釋 主要軍事強國陸軍武器裝備簡錶 參考文獻 結語 《陸軍武器大百科(第二版)》不僅是一部案頭必備的軍事工具書,更是一扇通往軍事科技殿堂的大門。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能幫助讀者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陸軍武器裝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從而對戰爭、科技以及人類文明的走嚮有更深刻的認識。願本書的閱讀,能激發您對探索未知、追求進步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