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关于生命起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人们从神学、哲学、科学等角度做出了种种猜测和探索,即使时至今日,人们基本弄清楚了生物进化的问题,但关于生命到底来自哪里以及是怎样开始的,却还存在很大争论。
2.本书虽然属于科学史,但在叙述事件的同时,也展现了科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是如何战胜非科学思想的。这对于当下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宽,讲述了许多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描写、叙述、评论、引用等写作方法相互融合,可读性强。
4.两位作者均为国际上的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生命起源的研究。
内容简介
生命来自哪里?或者说,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在本书中,作者从古埃及时代开始讲起,追溯了关于生命起源的种种传说、假说及理论,一直到全新的细胞学和基因科学。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可以看到技术手段如何促进科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一代代哲学家和科学家是如何思考这一重大问题的。也许探求生命起源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但愿你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接近这一问题的本质。
作者简介
比尔?梅斯勒:记者,现居华盛顿特区。
H?詹姆斯?克利夫斯二世:生命起源研究国际会副主席,东京地球生命科学院教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学院访问学者,现居华盛顿特区。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1
第1章 太阳的作用 9
古人思考生命来自哪里 * 阿那克西曼德对自然世界进行阐释 * 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发生论
第2章 不断地尝试 25
弗朗西斯科·雷迪与科学方法*范·赫尔蒙特的老鼠“食谱”*“所有生命都由卵细胞孕育”
第3章 昆虫之眼 36
启蒙运动改变科学 * 胡克编写《显微图谱》 *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发现微观世界
第4章 无神论者的实验室 56
伏尔泰赞同智能设计 *生命起源成为无神论者的武器 * 布丰观察生物的“生殖行为”
第5章 生命的力量 86
安德鲁·克罗斯的“非凡实验” * 活力论与“无法估量
的流体” *《 自然创造史的痕迹》风靡英国
第6章 造物主创造了最初的生命形式 107
“贝格尔号”启程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岛 * 《物种起源》
战胜了宗教皈依者 * 查尔斯·达尔想象出“温暖的小
池塘”
第7章 梦想虽遥不可及但令人愉悦 136
巴斯德打消了“上帝无用论”* 托马斯·赫胥黎提出
新的生命起源方式 * 细菌致病理论和自然发生的对立
第8章 找不到生命起源的痕迹 168
地球的年龄更加久远 * J.B.S. 霍尔丹和“半生命体”*
亚历山大·奥帕林重构早期地球环境
第9章 地球实验室 196
斯坦利·米勒创造生命前体 * 科学家转向外空生物
学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参与生命起源研究
第10章 核酸的垄断 211
“阿波罗11 号”在月球上寻找生命线索 * 西德尼·福
克斯及类蛋白微球 *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生命奥秘”
第11章 生命随处可见 237
神秘的火星陨石 * 泛种论再度兴起 * 陨石中存在生命?
第12章 一种最原始的生命形式 251
最近的共同祖先 * 乌斯革命 * 科学家发现深海热液喷口
第13章 细胞诞生 268
“RNA世界”的诞生 * 打开基因工程的大门 * RNA与生命起源
后记 281
附录:生命的“食谱” 288
参考文献 290
致谢 300
插图出处 302
《宇宙的低语:文明的起源与回响》 序章:星尘的涟漪 仰望浩瀚的星空,我们心中总会涌起最古老的问题: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文明是如何孕育,又将走向何方?《宇宙的低语:文明的起源与回响》并非直接探寻生命本身的物质起源,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维度,审视人类意识的萌芽、社会结构的演进,以及文化符号的传递,试图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图景。这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在古老遗迹的沉默中倾听先民的心跳,在人类智慧的结晶中感受思想的脉动,最终触及那个永恒的主题——我们,作为一种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是如何在这个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第一章:石器的低语与符号的曙光 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当我们的祖先刚刚学会直立行走,并用粗糙的石器敲击大地时,他们就已经在无意识中开启了文明的序幕。本书将从考古学的视角出发,描绘早期人类的生存状态,他们如何从分散的采集狩猎者,逐渐形成最初的社群,分享食物,抵御危险。我们不会深入探讨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的诞生”,而是聚焦于那些塑造了人类独特性的关键转折点:火的发现,它不仅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更是集体活动的中心,促进了语言和交流的萌芽;工具的制造,它展现了早期人类的智慧和对环境的改造能力,是科技进步的最初火种。 更重要的是,这一章将深入探索那些最初的、模糊的符号。岩画、雕刻,甚至简单的堆砌,这些并非纯粹的装饰,而是早期人类试图表达和记录的尝试。这些符号,或许是对自然现象的敬畏,或许是对祖先的纪念,或许是社群内部的标识。它们是人类意识从纯粹的生存本能中抽离出来,开始进行抽象思考和意义建构的最初证据。我们将分析这些符号的可能含义,以及它们如何为后来的文字、宗教和艺术奠定基础,它们是人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是意识在物质世界中留下的第一道印记。 第二章:泥土的智慧与文明的三角 随着人类定居农业的发展,社会结构开始变得复杂。本书将着重描述“定居”这一划时代的变革,它如何促使人类从游牧的漂泊中稳定下来,并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起家园。这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社会组织的重塑。村落的形成,家庭单位的固化,以及最初的社会分工,都伴随着定居而生。 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孕育了早期伟大文明的“肥沃的土地”,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些地区并非偶然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们拥有适合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因此孕育了人口的增长和剩余产品的积累。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社会阶层分化和专业化劳动的催化剂。一部分人不再需要直接从事农耕,他们得以专注于管理、祭祀、工艺制作,甚至战争。 这一章将详细探讨这些早期文明是如何在“泥土的智慧”中构建起复杂的社会秩序。灌溉系统的修建,展示了集体协作和组织能力;城市的规划,体现了对空间和资源的管理;神庙的建立,反映了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对社会秩序的维系。我们还会重点分析这些文明中的“三角”结构:神权、王权和民权(尽管在早期非常弱势)。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制衡与冲突,构成了早期社会政治格局的核心,也是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章:文字的魔术与知识的传承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打破了口头传说的局限,将思想、历史、法律和知识得以精确、系统地记录和传播。本书将详细考察不同文化中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从楔形文字的泥板,到象形文字的石碑,再到字母文字的演进。我们将探索文字不仅仅是一种记录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载体,它如何影响了人类的逻辑思维、抽象能力和对世界的认知。 “知识的传承”是这一章的核心。文字使得经验和智慧可以跨越代际,积累和发展。法律条文的出现,标志着规则的标准化和社会的秩序化;史书的编纂,使得历史得以被记录和反思;哲学和科学的著作,则开启了人类智慧的深度探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例如古希腊的哲学著作、中国的史书典籍,来展示文字如何成为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生命线。 同时,本章也会触及文字背后的“魔术”——它如何赋予了人类群体更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共同的语言和文字,是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石。通过文字,统治者能够更有效地发布政令,知识分子能够更广泛地传播思想,普通民众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的文化联结。文字,是将零散的个体凝聚成有组织的文明,并使其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回响的关键。 第四章:思想的洪流与文明的交响 人类的文明,并非只有物质和制度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激荡与精神的追求。本章将聚焦于“思想的洪流”,探讨不同文明在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将审视那些塑造了人类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伟大思想体系,例如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古印度的轮回与解脱、古中国的仁与礼、犹太教的一神论等等。 我们不会从科学的定义去解释“生命的诞生”,而是将重点放在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思。为什么会有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会怎样?这些哲学和宗教的追问,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我们将分析不同文明是如何通过神话、史诗、寓言故事来传达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行为和文化创造。 “文明的交响”则是对人类在艺术、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赞颂。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雅典的帕特农神庙,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是印度泰姬陵,它们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更是人类创造力的象征,是不同文明独特的审美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我们将探讨科学思想的萌芽,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成就,汇聚成了一曲曲壮丽的文明交响曲,在历史的长空中回荡。 第五章:文化的熔炉与未来的回响 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进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不断交流、融合与碰撞的结果。本章将探讨“文化的熔炉”效应,审视地理大发现、丝绸之路、宗教传播等历史事件如何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物质和精神交流。这种交流,带来了技术的革新,思想的碰撞,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形式。 我们将分析“文明的交响”如何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演变和创新。从古典文明的辉煌,到中世纪的沉寂与发展,再到文艺复兴的觉醒,以及近代科学革命的浪潮,人类的知识和思想体系在不断地更新和重塑。本书将特别强调“回响”的概念——过去的文明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它们的思想、艺术、制度,至今仍然是我们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本章将展望“未来的回响”。在信息爆炸、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人类文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从历史的视角出发,探讨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既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够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存。本书并非预言未来,而是希望通过对过去文明轨迹的梳理,能够激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对我们所处的文明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并最终能够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找到更加清晰的方向和更加坚定的步伐。 结语:未完的篇章 《宇宙的低语:文明的起源与回响》并非要提供一个最终的答案,关于“我们究竟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生命本身的奥秘,早已超出了本书所探讨的范畴。这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在理解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去体会人类意识的独特性,去感受智慧的传承,去欣赏文化的多样性,并最终在对“我们是谁,我们将往何处去”的追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深刻共鸣。文明的篇章,仍在书写,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