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具有鲜明的文学特点和极具阅读性的故事构思,其对动物的描摹既有自然性的一面,也赋予了一种拟人般的情感,读来酣畅淋漓,非常符合儿童爱恨分明的年龄特征。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动物小说大王,他的作品几乎受到了所有儿童甚至少年的喜爱,非常适合成为童年阅读书单中的重要类型。
内容简介
沈石溪所著的《老象恩仇记》精选了沈石溪动物小说中关于大象的六个中篇小说,通过精彩的故事,传神的细节,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巧合和变化,《老象恩仇记》全方位展示了象这一野生动物的种种生存状态,令人在感受野生动物世界的艰辛、残酷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它们之间的秩序、正义和温情。
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宇,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
1.白象家族
2.象母怨
3.象王泪
4.象警
5.象冢
6.老象恩仇记
精彩书摘
白象家族
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粒砸在屋顶的茅草上,哗哗直响。山那边,隐隐传来隆隆雷声。我写了封家信,看看小闹钟,已是半夜十二点了。我打了个哈欠,准备上床睡觉。
就在这时,嘭嘭嘭,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我独自住在名叫橡胶坪的箐沟里,替曼广弄寨子看守一百多亩橡胶园。四周都是原始森林,寨子在山外,离这儿有十里远,深更半夜,又下着这么大的雨,谁会到我这儿来呢?
“谁呀?”我大声问。没有回答,嘭嘭嘭的敲门声还在响。我耳朵贴着门缝谛听,透过雨声,听到沉重的喘息声。
也许,是过路的地质队员或淘金山民,雨夜行走时摔伤了,看见灯光,摸到我这儿来求救的,我想。
我提着马灯,拉开门闩。
砰,木门被重重推开了。夹着雨雾的风迎面扑来,湿漉漉,凉冰冰,冷得我鼻子发痒张嘴就想打喷嚏。啊——我刚张大嘴,还没来得及把喷嚏打出来,便吓得魂飞魄散,已窜到鼻孔的喷嚏被吓得缩了回去。在马灯的照耀下,我看见,门口站着一头象,准确地说,是站着一头和我人差不多高的约两岁龄的小象。
我是个知青,从小生活在上海,两年前下放到西双版纳来插队落户。小时候曾随父母到上海动物园看过大象,觉得长鼻子大耳朵挺好玩挺可爱的。可现在站在我面前的是野生象,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冒上来,顺着脊梁往上蹿,脑子像被冰冻了一样,思维停止,全身发麻,两条腿抖得像在打摆子。
小象跨进门来,走到床边,四膝一屈,卧倒在地,呼噜呼噜喘着粗气。
完了,我想,小象后面必定跟着母象,很快也会跨进门来。我早听说过野生大象的厉害,长鼻子一卷,就可以把人拦腰提起,狠狠一蹄子就可以把人踩扁。我算是活到头了啊。
我等了好几分钟,也不见母象跟进来。木门被风刮得乒乓响,雨丝飘进来,我呆如木鸡地站在门边,身上被淋得透湿。我冷得直打哆嗦,脑子清醒了些,大起胆子从门洞探出头去看,闪电把漆黑的夜照得如同白昼,院子里几株芭蕉两棵樱桃一副石碓,不见有什么母象。我的脑子这才转了个弯,心想,或许是一头与象群走散的小象,在雨夜迷了路,稀里糊涂跑到我这里来了。
饥寒交迫的动物找地方躲雨,这是很平常的事。就在半个月前,老天下了一夜暴雨,早晨我开门一看,一对马鹿挤在我的小厨房里,正津津有味地舔食我堆在灶台上的锅盐,铁锅被掀翻,脸盆被踩扃,把我的厨房弄得一塌糊涂。看见我,它们飞也似的逃走了。
我关上门,举起马灯,仔细打量不速之客。哦,这是一头罕见的小白象,除半截鼻子银灰色外,身体的其余部分均为白色。它全身被雨水打得湿透,四只象脚沾满泥巴,右耳朵撕裂了一条两寸长的口子,滴着血。看见我走近,它眼睛里闪出一片惊慌,挣扎着想站起来,可它已筋疲力尽,还没站直,四膝一软咕咚又倒卧在地。它的身体颤抖得厉害,我摸摸它的额头,有点烫手。
看来,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一只在风雨中误入迷途失散离群的小象,孤独无援,雷霆、暴雨和漆黑的夜把它吓坏了,挨饿受冻,感冒发烧,万般无奈才跑到亮灯的草房来寻求帮助的。
我的衣裳也被门外灌进的雨丝淋湿了,冷得瑟瑟发抖。我烧起一炉炭火,屋里暖和了许多,又熬了一锅糖粥,连同几片退烧药,喂进它嘴里,还用半瓶红汞将它受伤的耳朵止住血。它的鼻子是银灰色的,我就叫它银灰鼻。下半夜,银灰鼻身上烤干了,烧也退了,卧在我的身边沉沉睡去。我守着炭炉,担心还有别的大象会闯进来,一夜没敢合眼。
黎明时分,雨停了。山上传来茶花鸡的报晓声,一抹曙光映红了窗户。小白象银灰鼻还没醒,我暗暗寻思,要不要趁它在睡梦中,用一根铁链子将它的腿给绑住?一头活的小象,卖给动物园,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送上门来的发财机会,岂能错过?我蹑手蹑脚取下挂在泥墙上的铁链子,刚要去绑它的腿,突然,啾——啾——山箐里传来大象高亢嘹亮的吼叫声;银灰鼻耳朵挺灵,立刻就醒了,噌地站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蹿到门口,举起鼻子就嘭嘭嘭地敲门,还兴奋地呦呜呦呜叫。
山箐里那可怕的象吼声迅速往草房移近。
大象是一种报复心很强的动物,假如我强行将银灰鼻羁押在我的草房子里,象群绝不会善罢甘休,它们一定会破门而人,荡平我的家。我不仅得不到银灰鼻,连自己的小命也难保。唉,发财的美梦破灭了,我无可奈何地扔掉铁链子,拔开门闩。
银灰鼻跨出门去,撒开腿急急忙忙向山箐奔跑。
不一会,绿树掩映的山箐里,传来母象和小象欢天喜地的吼叫声。虽然有树叶遮挡,我什么也看不见,但不难猜测,忧心如焚的母象见到失散的银灰鼻,一定激动得喜泪直流,用长鼻子紧紧将银灰鼻搂进怀里,亲吻抚爱,用象的语言诉说着思念之情,银灰鼻则依偎在母象温暖的怀抱里,叙述离群后的惊险遭遇。
母子团聚的情景当然很感人,然而,我被折腾得一夜未睡,还白白赔了一大锅糖粥和几粒退烧药,却什么也没得到,也太吃亏了啊。
三天后的黄昏,我在山上挖了一担野木薯,沿着一条野兽踏出来的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径挑回家。
绕过一棵榕树,突然,我觉得身后的扁担好像被什么东西挂住了,重量骤增,怎么也走不动。我以为是树枝或藤蔓钩住了我的扁担,左右晃荡了一下,却仍无法解脱。我扭头望去,妈呀,一头小山似的大白象,用长鼻子紧紧拽住我的挑绳。我两腿一软,跌坐在地上。扁担和箩筐掉进草丛,木薯撒了一地。
……
《动物世界的英雄史诗:生存、智慧与羁绊》 沈石溪,一位以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世界而闻名遐迩的作家,他的作品总能带领小读者们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最原始、最壮阔的自然舞台。这一次,让我们聚焦于沈石溪笔下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关于动物的奇遇,更是关于生命本身最深刻的哲学。这些故事,如同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广袤的动物王国之中,闪耀着生存的智慧,展现着情感的羁绊,更歌颂着生命不息的勇气。 一、 丛林深处的生存法则:智慧与力量的较量 在沈石溪构建的动物世界里,生存是永恒的主题。从非洲草原上狮子与斑马的追逐,到东南亚雨林中老虎与野猪的搏斗,每一场较量都充满了张力与智慧。然而,他笔下的生存,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力量的比拼。更多的时候,是依靠非凡的智慧、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环境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描写一群羚羊如何躲避猎食者时,沈石溪会细致地展现它们如何利用地形,如何依靠嗅觉和听觉判断危险,又如何在最危险的时刻做出最迅速的反应。那不是本能的驱使,而是经过无数代演化沉淀下来的生存智慧。又比如,当一只年迈的狼王逐渐衰老,它不再依靠蛮力,而是运用过往积累的经验,巧妙地引导狼群,利用策略战胜对手,保证了整个群体的延续。这种智慧的传承,是动物世界中最令人动容的篇章。 沈石溪从不回避动物世界残酷的一面,但他更注重在残酷中揭示生命的坚韧。每一只动物,都在用尽全力地活着,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去挑战、去征服。这种生存的意志,即使在最微弱的生命体身上,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我们看到,一只小小的青蛙,如何在暴风雨中寻找安全的栖息地;一队蚂蚁,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食物搬运回巢穴。这些微小的生命,也同样拥有着不屈的灵魂。 二、 情感的纽带:亲情、友情与守护 动物的生命并非孤立的个体,它们同样拥有复杂而深厚的情感。沈石溪擅长捕捉那些细腻的情感瞬间,并将它们放大,让小读者们感受到动物世界里同样存在的爱与羁绊。 亲情,是动物世界中最普遍也最动人的情感。母狮子为了保护幼崽,不惜与体型远超自己的野牛搏斗,那是一种超越一切的母爱。母狼在饥寒交迫之时,依然将仅有的食物留给嗷嗷待哺的幼崽,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沈石溪笔下的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它们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也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孩子的成长。这种为了后代的牺牲与付出,让生命得以延续,也让情感得以传承。 友情,在动物世界同样存在,甚至有时比人类之间的友情更加纯粹。也许是一只年幼的兔子,在危机时刻得到了另一只野兔的帮助,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许是一只年长的猴子,在群体中扮演着智慧的长者角色,调解矛盾,凝聚力量。这些友情,让孤独的生命找到了依靠,让艰难的时刻有了慰藉。沈石溪描绘的友情,没有利益的纠葛,只有纯粹的信任与互助,这种纯净的情感,是对生命最美好的诠释。 守护,是动物生命中另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一只年迈的狗,用自己最后的力气,保护着曾经的主人留下的家园,即使面对强大的入侵者,它也毫不退缩。一头体型巨大的象,在族群遭遇危险时,会挺身而出,用庞大的身躯抵挡一切威胁。这种守护,不仅仅是对同类的责任,有时更是对弱者的同情,对曾经恩情的铭记。沈石溪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即使在野性十足的动物世界,也存在着如同磐石般坚定的忠诚与守护。 三、 生命的轮回与尊严 沈石溪的作品,不仅仅记录了动物的生存与情感,更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他笔下的动物,即使面对死亡,也展现出生命的尊严。 例如,当一头年迈的狮子意识到自己无法再带领族群,它会选择默默地离开,将领导权交给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后辈,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族群负责任的表现。又或者,当一只受伤的动物,无法再继续生存,它也会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尽最后的力气,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与亲人告别,或者寻找一个宁静的归宿。 他笔下的生命,并非单纯的消耗品。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即使是看似弱小的生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贡献着一份力量。一只蜜蜂,辛勤采蜜,为植物授粉;一只蚯蚓,松动土壤,滋养生命。沈石溪让我们看到,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无论大小,都值得被尊重。 故事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一代代的动物出生、成长、繁衍,又渐渐老去、离去,但它们的精神、它们的经验,却通过各种方式得以传承。这种自然的循环,构成了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沈石溪通过对这些生命轮回的描绘,引导小读者们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四、 探索未知,勇于挑战 沈石溪的作品,也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与对挑战的勇气。动物们为了寻找新的栖息地,为了躲避灾难,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存环境,它们会踏上未知的旅程。 一只年轻的鸟,告别父母,独自飞向遥远的南方,它要面对的是未知的风雨,未知的敌人,但它心中充满着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一群鹿,在干旱的季节,跋涉千里,寻找水源,它们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危险,但它们为了生存,必须前进。 这种探索未知的勇气,源于对生命的热爱,源于对未来的憧憬。沈石溪通过这些故事,鼓励小读者们也要有探索精神,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去迎接新的挑战。即使失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总结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情感与勇气的史诗。它们以极其生动、真实的方式,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壮阔,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读者们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不仅仅是看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更是能够从中学习到生存的智慧,感悟到情感的珍贵,理解生命的意义,并被那些勇敢、坚韧的生命所激励。这些故事,如同种子,播撒在小读者的心中,滋养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坚定的勇气,去面对属于自己的生命旅程。它们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