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张文艺,赵兴青,毛林强,欧红香,尹勇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674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519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字数:2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各专业环境保护通识课教材。本书介绍了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学科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及环境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基础知识,轻工纺织、化工医药、冶金机电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产污环节、“三废”处置方法及典型工艺,企业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本教材立足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满足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机械类、化工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类、食品类、矿业类、安全类、材料类、测绘类、仪器类、地质类、土木类、建筑类等18个类认证专业必需开设环境保护通识课程的要求。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科学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基础知识,工程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处理处置方法与典型工程案例,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方法。
  本书针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出的“工程教育认证”需求,可满足机械类、化工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类、食品类、矿业类、安全类、材料类、测绘类、仪器类、地质类、土木类、建筑类等18个认证专业必须开设的通识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的要求;也可作为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教材,对环保技术和环保管理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1环境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1.1.1环境的概念
1.1.2环境的分类
1.1.3环境的特性
1.2环境问题
1.2.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1.2.2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1.2.3环境问题的实质
1.3环境科学
1.3.1环境科学的出现
1.3.2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
1.3.3环境科学的分支
1.3.4环境科学的发展与未来
1.4可持续发展
1.4.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1.4.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2章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标准体系
2.1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
2.2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
2.3我国政府环保部门架构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3.1我国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责及其官方网址
2.3.2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4环境标准
2.4.1环境标准的定义
2.4.2环境标准的作用
2.4.3环境标准的特性
2.4.4环境标准工作的历史沿革
2.5环境标准体系
2.5.1环境标准体系定义
2.5.2环境标准体系结构
2.5.3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5.4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2.5.5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3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3.1大气环境
3.1.1大气污染及其质量标准
3.1.2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典型工艺
3.1.3室内空气污染简介
3.2地表水
3.2.1地表水污染及其质量标准
3.2.2给水处理技术及典型工艺
3.2.3污水处理技术及典型工艺
3.2.4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及典型工艺
3.3地下水
3.3.1地下水及其环境质量标准
3.3.2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3.3.3地下水修复技术
3.4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及其他污染
3.4.1噪声污染
3.4.2电磁辐射
3.4.3放射性污染
3.4.4光污染
3.4.5热污染
3.5生态环境
3.5.1生态学基础
3.5.2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措施及替代方案
3.5.3减少生态影响的工程措施
3.5.4重要生态保护措施
3.5.5生态监测
3.6固体废物
3.6.1固体废物的特征与分类
3.6.2固体废物的管理
3.6.3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危害
3.6.4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3.6.5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3.6.6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一般固废处理与处置典型工艺
3.7环境监测
3.7.1环境监测的分类
3.7.2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4章工程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处理处置方法与典型工程案例
4.1轻工纺织化纤
4.1.1轻工业污染特点
4.1.2废气防治
4.1.3废水处理
4.1.4固废处理、处置
4.1.5×××纸业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程案例
4.2化工石化医药
4.2.1化工污染的特点
4.2.2废气防治
4.2.3废水处理
4.2.4固废处理及处置
4.2.5×××化工公司环境保护工程案例
4.3冶金机电
4.3.1冶金机电行业污染特点
4.3.2废气防治
4.3.3废水处理
4.3.4固废处理、处置
4.3.5×××车辆制造公司环境保护工程案例
4.4建材火电
4.4.1建材及火电行业污染特点
4.4.2废气防治
4.4.3废水处理
4.4.4固废处理、处置
4.4.5×××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环境保护工程案例
4.5交通运输
4.5.1工程分析
4.5.2主要环境影响
4.5.3环境影响减缓及防治措施
4.5.4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程案例(京沪高铁项目)
4.6社会区域
4.6.1社会区域范畴
4.6.2废气防治
4.6.3废水处理
4.6.4固废处理、处置
4.6.5噪声防治
4.6.6社会区域环境保护工程案例(某污水处理厂项目)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第5章企业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编制
5.1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
5.1.1清洁生产的产生
5.1.2清洁生产的发展
5.2清洁生产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5.2.1清洁生产的原则
5.2.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5.3清洁生产推行和实施的原则
5.3.1清洁生产推行的原则
5.3.2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原则
5.4清洁生产实施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5.5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方法
5.6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编制方法

精彩书摘

  第1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已经大大提高,物质财富空前繁荣,但这并不能说明全球绝大多数人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生活得更加安全和健康。工业化过程追求的是集聚和积累人工资本,而不关注人类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资本。自然资本不仅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资源,还包括草原、平原、沼泽、港湾、河岸、珊瑚礁、苔原和森林在内的环境系统,这些复杂系统构成的地球使生命成为可能,并向人类及其他生命提供无偿的服务。这些服务至今没有替代物,也无法准确估算它的价值。
  1991—1993年间,耗资2亿美元的生物圈2号
  生物圈2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大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为了与生物圈1号(地球本身)区分而得此名,是爱德华·P.巴斯与其他人员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占地12000m2,耗资2亿美元,历时8年。
  无法维持8名参加试验的科学家所需的氧气,而生物圈1号——地球却每天为60多亿人免费供应足够的氧气。粗略地估计,自然界直接流入社会的生物服务价值每年至少3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接近全世界每年的生产总值39万亿美元,如果加上间接的价值和“效益”,全世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大约在400万亿~500万亿美元之间。长期以来,人类认为自然环境的一切是没有价值的,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免费的大餐”,对自然贪婪地索取,肆意地破坏,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人与自然陷入日益尖锐的矛盾之中,人类不断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被带到了灾难的边缘,由此引发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加剧、土地沙化……同时,传统的工业化并没有使人类普遍地富裕起来。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近1/4人口还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区域性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西方工业化发展模式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选择是探索与区域生态环境、社会与经济特征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1世纪,人类面对这一困境必须自觉地改变价值观和构架新的发展战略,并且不能仅仅停留在联合国及各国颁布的文件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正确决策、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以及每个地球公民的参与; 更需要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开创、发展和完善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这也是当今世界环境科学迅猛发展的原因所在。
  1.1环境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1.1.1环境的概念
  1. 环境的定义
  一般来说,“环境”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以及对中心事物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根据《环境科学大辞典》,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它是人类生态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选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相对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也称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又包括非生物环境要素(如水、大气、阳光、岩石、土壤等)以及生物环境要素(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不同的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称环境系统。例如,由多样性的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所有的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
  3.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具体的环境要素所处的状态的描述。环境质量好坏的界定只有参照环境质量标准,通过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来实现。环境质量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重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大限度。环境容量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某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地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高限值,这一限值的大小与该区域本身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有关,如果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大容纳量,这一区域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环境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改变物质的循环转化方式,可以提高环境容量,改善环境的污染情况。环境容量按环境要素可细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等,此外还有人口环境容量和城市环境容量等。
  5.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现象。这些有害因子包括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热等,当其大环境中的数量和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是各种污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环境污染还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具有社会性。它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分布性
  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例如,工厂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往往随时间而变化。由于河流的潮汛和丰水期、枯水期的交替,都会使污染物浓度随时间而变化。随着气象条件的改变会造成同一污染物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内污染浓度相差高达数十倍。交通噪声的强度随不同时间内车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2) 空间分布性
  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性质有关。因此,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因此,为了正确地表述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单靠某一点的监测结果是无法说明的。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科学地制订监测计划(包括网点设置、监测项目、采样频率等),然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较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3) 污染物含量的复杂性
  不同的污染物其毒理效应不同,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毒性也存在一定差异。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放射性和噪声的强度也有同样情况)。所以,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对阈值的研究,是判断环境污染及污染强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
  4) 污染因素作用的综合性
  从传统毒理学观点来看,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单独作用。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2)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的相加作用。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当它们在低浓度时,其联合毒害作用即为相加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不具备相加作用。
  (3) 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之间、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之间,就存在相乘作用。
  (4)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如动物试验表明,当食物中含有30×10-6(质量分数)甲基汞,同时又存在12.5×10-6(质量分数)硒时,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
  1.1.2环境的分类
  环境类型的划分尚无一致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原则类型划分也不同。人类环境由若干个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等级高低有序、彼此交错重叠、彼此互相转化变换的子系统组成,是一个具有程序性和层次结构的网络。过去一般被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类型。近年来,环境科学家以环境要素的差异、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环境的功能、空间范围的大小等为依据,对环境作出了新的分类。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原则,按照人类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关系将它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的分类原则是: 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的功能等。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中心。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
  (2)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及人文现象的总体,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由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错带,其厚度约10~30km。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文化、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包括人口、民族、聚落、政治、社团、经济、交通、军事、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智慧圈、技术圈。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地理物质发展的产物,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文化和生产活动的结果。因此,从大的范围来说,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是环境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3) 地质环境。简单地说,它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部分。它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物资源。
  (4) 宇宙环境。环境科学中宇宙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环境,又称星际环境。不过,此处所指的宇宙环境仅限于人类进入太空活动以后,人和飞行器(人造卫星、探测器、航天飞机等)在太阳系内飞行触及的环境。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层次的环境系统都由低一级层次的各个子系统组成,而它自身又是更高级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
  1.1.3环境的特性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同时也是具有时、空、量和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不是孤立的,往往是集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综合反映。由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系统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流动,因此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性。
  1. 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对人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组成的整体。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环境中的大气变化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都会带来相应的影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人类燃烧的矿物质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进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相继引起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只有人类携起手来,共同行动,人类的栖息地——地球才能得到保护。
  2. 环境的区域性(变化性或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环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形成不同的地域单元,称为环境的区域性,也是由于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地域分异规律而形成的。
  (1) 太阳辐射因地球形态和运动轨迹的特点在地表的辐射能量按纬度呈条带状分布,导致了具有不同能量水平的环境体系按纬度方向伸展。
  (2) 由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均匀性,特别是海洋、陆地两大物质体系的存在,使地表的能量和水分进行再分配,引起环境按经线方向由海洋向内陆有规律的变化(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从而使具有不同物质、能量水平按经线方向伸展的环境类型,叠加于按纬线方向伸展的环境体系之上(沿海、内陆的差异)。
  (3) 地貌部位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物质能量水平,相应地有不同的大气、水文和生物状况(高山、平原),使环境类型更加复杂多样。
  (4) 人类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性质、程度都显示出极大的差别。由于自然演化和人类干预的原因,使人类生存环境明显地具有地区差异,形成不同的地域单元,表现出强烈的区域性。
  3. 环境的综合性
  环境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何一个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环境系统内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及风速的作用,更有人为因素如污染物的排放等作用,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是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某一环境问题,往往需要综合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学科,在一个总体目标或方案的构架之下,有针对性地将所涉及的各学科问题逐一解决。例如,为解决一条河流的污染问题,在调查污染物种类、性质时,要依靠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弄清污染危害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河流本身的自净能力,需借助该河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及生态学、土壤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制订治理方案,要考虑国家、地方的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金筹措等经济、财政方面的因素; 另外要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制订一个现实条件下的*佳方案; 实施治理时还要涉及各种工程技术科学。这些都需要在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之后,才能作出综合的科学决策。
  4. 环境的有限性
  自然环境中蕴藏着大量的物质与能量,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另外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量即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环境的有限性提醒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少地向环境排放废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这样人类才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
  5. 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即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干扰强度不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界限,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能逐渐得以恢复,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就要求人类的活动必须在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
  6. 环境变化的滞后性
  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变化及影响往往是滞后的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学校环境类教材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