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老子今解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高傭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26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158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3
正文语种:中文

老子今解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相关图书



老子今解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老子今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老子今解》根据陈高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研究手稿整理而成。陈先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出发,逐章阐释了《老子》全书,具有当时那个时代鲜明的理论特色,文中也不乏精彩和给人启迪的见解、论述。全书设有《凡例》,后附《老子音韵》,正文分七十七章,约十六万字。每章有《老子》原文、歧义考异(章句异同)、字句解说(注解)、综合解说、评论。

作者简介

  陈高傭(1902—1976),已故著名历史学者。192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28年赴日本留学,1930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劳动大学,1933年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教授,并兼任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沪江大学等校教授,1951年任西北大学教授,1954年调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授,1960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wen革”期间,陈高傭遭政治迫害,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但在恶劣的环境中,陈高傭先后完成了《墨辩今解》、《老子今解》、《论语译注批》和《盐铁论评注》等近百万字的著作。“wen革”后,在中央统战部的关心和重视下,陈高傭先生的冤案得以平反。陈高傭在学术上造诣颇深,在我国史学界享有声誉。


目录

凡例…………1

上篇…………3

下篇…………137

老子音韵…………294

关于《老子》札记…………318

整理后记…………319

精彩书摘

  八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

  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

  不争,故无尤。

  【解】 几—《释文》:“近也”。

  道—老子的主义。

  渊—深,吴澄云:“渊谓静深”,此处引伸作忠厚的意思。

  与—《说文》卄部:“与,党与也。”此“与”即《论语·微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的“与”,即交与、交结的意思。吴澄云:“与谓伴侣”。

  正—同“政”。景龙碑及《永乐大典》本作“政”。

  善是有等级的,上等的善如同水,水善于利万物而和任何事物都无所争,它处的地位卑下污浊,是人们都讨厌的地方,因此水是近于道的。人们一般所谓的善都不是“上善”,如居处善是因为地方好,心思善是因为忠厚,交游善是因为仁爱,言语善是因为信实,政事善是因为治理得好,工作善是因为有才能,行动善是因为适时。这些善都不能没有过错,惟有“不争”,才能没有过错,所以“不争”才是“上善”。

  此章承上两章,由谦虚,不自私,进一步言不争的意义。讲谦虚以谷神为喻,讲不自私以天地为喻,讲不争以水为喻。

  “居善地”以下七善,前人多解为水有此七善,不对。吴澄说:“七者之善皆择取众人之所好者为善,可谓之善而非上善也。夫唯有道者之上善,不争处上而甘于处下,有似于水,故人无尤之者。尤,谓怨咎。众人恶处下而好处上,欲上人者有争心,有争则有尤矣。”吴说是。

  “心善渊”句难解,前人所解皆未确,我作此解,敬希高明指正。

  ……

前言/序言

  张岂之序

  已故著名历史学者陈高傭先生(1902—1976)的学术文集将要出版了,这是学术界的一件幸事。

  陈高傭先生与我的老师侯外庐先生是挚友,在当年白色恐怖的环境中,陈先生长期掩护侯外庐等进步文化学术工作者。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陈先生应时任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先生的邀请,赴西安西北大学任教,当时在教育系。两位先生有机会就中国思想文化史等学术问题交换意见。1952年,西北大学教育系并入陕西师范大学,陈先生随之到了该校,后担任历史系教授。但是,他与侯外庐先生还经常见面,探讨学术问题。有几次,我陪外庐先生去陕西师范大学看望陈先生,至今还有清晰的记忆。

  陈先生阅历丰富,治学谨严,在历史学与中国文化典籍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解放前,陈先生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十册)、《论理学》、《名理通论》、《逻辑学概论》等著作,曾得到周谷城、郑振铎、周予同等先生的鼓励和支持。由于历史的原因,陈先生晚境凄凉,但是在艰难的条件下,他振奋精神,日夜伏案写作,完成了《墨辩今解》、《老子今解》、《论语译注批》、《邓析子今解》、《邓析子译注》、《晏子春秋今解》、《盐铁论评注》等约百万字的著作,为我国史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这些遗稿多数尘封已久,在陈先生子女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整理核对,争取早日出版,以飨学界。

  陈先生晚年主要选取先秦诸子及秦汉典籍加以研究,是独具学术慧眼的。因为我国古代学术有一种“和而不同”的学术传统,在先秦诸子著作和汉代某些典籍(如《盐铁论》等)中表现得尤为典型。这些典籍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主要是围绕着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而展开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他在道德伦理思想上有巨大贡献,提出并仔细论证了一个新观念“仁”(仁爱),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长期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观。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关于“天道”与“人道”的论述,展示出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丰富内容,其中充满智慧和洞察力,对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我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形成多种理论体系,是在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前475年至前222年)五百多年里。其观点之繁富,辩论之激烈,反映出当时思想活跃的状况。学派约有十家,“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舍诸侯。其言虽殊,辟(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汉书·艺文志》)。百家争鸣,相反相成,唯其如此,才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百家之学”,并非一家独鸣,其学术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陈高傭先生在研究古代文化典籍时注意到这种思想融合的特征。例如《邓析子译注》,他在注释、今译的基础上所做的扼要评论,就揭示了今本《邓析子》杂糅儒家、道家、法家与名家的理论特色,“人君要用法治主义,不能用人治主义,能用法治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但描写无为而无不为的情况,太神秘了,近于文字游戏。最后讲名实的关系与所谓形名的相合与相成,是名家的主要理论”。陈先生从文本自身出发,认为今本《邓析子》中多谈黄老之道,绝不是春秋晚年邓析本人所著,但是含有邓析的思想,这是很有见地的。关于先秦至秦汉间思想的融合,陈先生认为:“循名责实,原为名法两家的主张,韩非以后,黄老名法混为一体了。汉朝初年萧何、曹参的作风,文帝、景帝的政治就是以黄老名法的思想为基础的。”这种论断也是切合历史实际的。

  此外,陈先生遗稿所采取的形式值得仔细体味。译注或今译类著作,并不简单和通俗、平庸相等。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中,有不少以译注形式流传的著作,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等。陈先生遗稿中除过一些专题论文,如《荀子论性》、《荀况的政治思想》、《荀子论礼》、《荀况论乐》等,大多采用译注、评注、今解的形式,但是与某些译注类作品不同的是,这些著作中都有精要的校勘和注解,即使今译的文字,也要言不繁,典雅流畅,耐人寻味。作者对版本有深厚的功底和修养,作品一般都列举有历代的部分研究资料,代表性的版本,如《邓析子》,就列举了明嘉靖本、子彙本、指海本、四部丛刊本、涵芬楼影印本、四部备要本等;《公孙龙子今解》也运用了子彙本、傅山本、宋山阅本、经史本等;解《老子》虽然没有遇上帛书本与楚简本发现和公布的良机,缺乏简帛本的地下新史料,但也尽可能地搜集了王弼本、河上本、吴澄本、傅奕本、魏源本等,参核各种版本,吸纳已有研究成果,对《老子》一书的内容进行章句校勘及训释。这些版本也方便读者使用和参考。此外还有一些抄录札记,如《老子音韵》等,也可作为读者研读时的参考。其他如《墨辩今解》、《晏子春秋今解》、《尹文子今解》等都是在校勘和训诂的基础上,加以阐释和评论。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游谈无根的弊端,又能彰显典籍的时代性和生命力。今译也极通俗明畅,如“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知虑,则无不知。得此三术,则存于不为也”(《邓析子·转辞》),译为“眼睛要能看明,耳朵要能听清,心思要能公正。用天下众人的眼睛看,就没有看不见的。用天下众人的耳朵听,就没有听不清的。用天下众人的心思想,就没有不知道的。人要得到这三个方术,则在于无为”,简明扼要,符合原意。

  因此,这些作品具有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的双重意义,这也是陈先生文稿承载方式的优长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早已受到学人们的关注;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普及,已经出版了一些读物。但是为数还不能算很多,这个园地也需要更加具有扎实学术基础的繁荣和推广。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写有高质量的普及读物并不容易,要下很大的功夫,力求做到忠实于原著,恰如其分地加以说明、解释,并且将其中的精神加以提炼,使今人有所理解,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和精神享受。从而使中华文化的传统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和现代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我国古代人文经典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陈高傭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文化经典的又一桥梁,无疑在今天继承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些遗稿完成于特定的历史时代,免不了或多或少打有历史的某些烙印。从事思想文化史研究,不可能脱离研究对象的历史背景,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研究者所处的社会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文学科的研究规律。所以,对待前人的著作,不能过分采用苛责的方法,以免一叶障目。

  陈先生文稿经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臧振教授仔细整理,并查对原文,加以校正,以及商务印书馆的支持,才得以公开出版。臧振教授写有《整理例言》和《后记》,对陈高傭先生文稿做了仔细的质量评估,因此,我的序言就不必在这方面多用笔墨了。

  陈先生的女儿就陈先生遗稿的整理出版,多次征求我的意见,并诚恳地约请我写序言。我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写下来,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先生文稿时参考。

  是为序。

  张岂之

  2008年2月12日

  于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整理例言

  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高傭先生(1902—1976)留下手稿一百余万字,其主要内容是对于先秦诸子的解读评说。著述写作时间大体分为两段,即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1962年7月到1966年“文革”开始,基本完成了《老子今解》(约15万字)、《墨辩今解》(约23万字)、《公孙龙子今解》(约5万字)、《尹文子今解》(约4万字)、《邓析子今解》(约3万字)。1962年1月开始的《学晏札记》,不久更名为《晏子春秋今译》,到当年7月中止(改读《老子》)。1967年5月,重新开始研读《晏子春秋》,再更名为《晏子春秋译解评》,断续写作至11月份接近完成(共约17万字)。70年代则主要是1975年5月完成的《论语译注评》(约15万字)和1976 年6 月接近完成的《盐铁论评注》(约17 万字)。此外还有关于《庄子》、《荀子》、佛学和逻辑学的一些札记片段。本次拟先行出版“文革”前完成的五部《今解》,即老子、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和墨辩的《今解》,而以“先秦哲学卷”概括之。其排列顺序参考王启湘《周秦名家三子校诠》(古籍出版社1957 年版),以学术界大体认可的成书先后为序。

  二、陈高傭先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沉浸于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探求,这种探求可谓伴其终身。1925年完成的《名理通论》(1930年开明书店出版),论述逻辑学与哲学方法。1938年出版的《论理学》,由商务印书馆特约撰写,是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师范院校逻辑学教科书。此外,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四五年间,陈高傭先生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1937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汇集出版,署题为《中国文化问题研究》。该书由社会民生问题而及文化问题,由文化而及思想方法,涉及到当时学术界有关“逻辑与辩证法”的论争。陈高傭先生认为,辩证法与逻辑“在作用上是相互为用的”,“若就运动过程的某一阶段而研究认识,我们势不得不就这一阶段各种事实加以演绎及归纳,分析与综合,统计与比较……然后才能确实明瞭。根本不了解辩证法固然不能明了一切的运动与发展;不运用逻辑方法,亦难得系统知识”。(见《民国丛书》第四编39,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49—150 页)由此可知,陈先生肯定逻辑学是哲学的组成部分。先秦时期的中国不仅有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著述如老子《道德经》,也有涉及逻辑学的《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以及《墨子》中的《经上 下》、《经说上 下》、《大取》、《小取》(合称《墨辩》)。《汉书·艺文志》将邓析、尹文、公孙龙三子归入“名家”学派。名家之学即“名学”,近人用西哲音译为“逻辑学”。至于《墨辩》,出于墨家后学,在与名家的论辩中深入到古代形式逻辑诸多范畴,成为先秦逻辑学之明珠。

  三、手稿书写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件文字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所习用之字体,行书、草书随手混用,繁体和未规范简体字交错出现。因本卷研究对象为先秦古籍,我们将手稿文字全部统一为繁体。由简体返回繁体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目前网络软件尚不能避免差错,我们只能一字一句审读。尽管我们力争无误,难免可能仍有遗漏,在此谨向读者致歉。

  四、陈先生当年工作条件十分艰难,因此手稿原文多处留白,意在得便时查证补充。对于这些空白,有的地方为便于读者阅读而内容确切者(大多为引文出处),我们径替先生做了补充,放在黑方括号【 】内以示区别;而大多数仍存留白原样(或加【 】标明),我们不敢贸然径补,以示尊重作者,亦尊重读者。此外,在整理过程中,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还加了一些必要的按语、解说词,都放在【 】中,以便与原稿文字相区别。

  五、原稿中作者已明确决定删去(划框又划叉)的内容,一律不録。原稿中欲删未删(划框未划叉)的内容,与原稿一样,用方框标示。例如:

  “鸡三足”说本是诡辩,各家解说更成为诡辩(的诡辩)。

  不过是他们自己的诡辩,非公孙龙的诡辩。

  作者行文之外在字里行间所加的内容,用单括号[ ]标示。例如:

  武王死,成王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等和殷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别有用心,将来一定对成王不利。他们因此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叛,把管叔、蔡叔杀死。[此段查《史记》重写。]

  又如:

  [各书征引字句稍有出入,而于大义无关者,只将引句举出作为考异。]

  作者眉批或加于边栏空白处,可以看出是其后补充的内容,用{ }或{{ }} 标示。例如:

  { 毛主席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之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各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48页)}

  又如:

  {{ 侯外庐等云:“‘知’的要素是以客观作标凖,客观即此派所讲的‘平’字,故说‘平,知无欲恶也。’”(《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第490页)}}

  六、老子《道德经》,三国魏王弼注本为八十一章,历代学者依据自己研究多有更动。少者如元吴澄撰《道德真经注》四卷,并为六十八章。陈高傭先生《老子今解》定为七十七章,每章下列有“章句异同”可资研究。读者若引用《老子》章句,应注意版本。另,陈先生写有《老子今解》的《例言》十一条,实为写作前的自我要求,此次出版,难以完全遵循,如第二条“前人解说有可供参考的録在解说之后,用比解说较小的字印出”。又,《老子今解》后附有《老子音韵》,陈先生标明“此稿是抄録札记”,并非自己研究所得。

  七、《邓析子今解》后附録有西汉刘歆整理《邓析子》后呈上的《序》(标题《原序》)和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邓析子提要》。《原序》中刘歆总结《邓析子》内容:“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汉书·艺文志》亦将《邓析子》归入“名家”。清《提要》因邓析曾“作竹刑,郑国用之”(见《列子·力命篇》),又因其内容“大旨则主于势统于尊,事核于实,于法家为近”,将《邓析子》归入“子部法家类”。实则今存《邓析子》文与春秋时郑国“竹刑”无关,其主旨侧重于言谈辩说致胜之术,在循名责实的过程中提倡注意转换视角、拓宽思路,故应将《邓析子》归入名家。实际上,《邓析子》为战国“名辩”之嚆矢,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之正宗。

  八、《尹文子今解》后録有魏黄初末年山阳仲长氏《旧序》。《旧序》作者因《庄子·天下篇》言尹文向往“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遂不同意刘向将此书归于“刑名家”(“刑名”即“形名”,“形”已由实物抽象出来成为“名家”的概念)。《旧序》作者坦承自己“未能究其详”,实未读懂《尹文子》。《旧序》又谓尹文子“学于公孙龙”。按:尹文早于公孙龙,长沙王启湘考证甚详,见《尹文子校诠叙》(《周秦名家三子校诠》,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20—21 页)。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尹文子》归入“子部杂家类”也是不妥的。

  九、先秦典籍之最难读者,莫过于《公孙龙子》与《墨辩》。人谓《尚书》难读,因其来自远古,“佶屈聱牙”,然《尚书》所涉为政治生活,常理之中尚能揣摩,逻辑学所讨论,全在抽象概念之间争辩是非,若无专门基础,则如堕五里雾中,此即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所谓“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陈先生精通逻辑学,因此其《今解》能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多有发明。如《公孙龙子》六篇之顺序,前人多以《迹府》为第一,随后依次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陈先生指出:《迹府》为后人所纂辑,应置最后;《名实论》是公孙龙“正名实”的根本理论和方法,即公孙龙的认识论,是《公孙龙子》的总论,应列为首篇;《指物论》是正名实的原则,即公孙龙的世界观,置第二;其余《白马论》、《坚白论》、《通变论》三篇,都是假物取譬,即都是用一件或一些具体事实说明正名实的道理。陈先生在每篇前撰有解题,每节后加有说明,这些是读懂《公孙龙子》的钥匙,也是陈先生分析批评《公孙龙子》的精华所在。

  十、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由邓析子、尹文子到公孙龙子,有一种渐入佳境的快意。然《公孙龙子》仍是先民认识世界、探讨名实关系过程中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由老子的道,经儒墨的名,到公孙龙的“离坚白”、“白马非马”,走向了诡辩。(参见《墨辩今解》,《经上 经说上》第67 条“坚白”解)诡辩亦是中国人理论思维能力提高过程的一个环节。经名、墨辩论,到《墨辩》成书,中国先秦逻辑学大体成熟。读《墨辩今解》,建议读者在读过《序》、《〈墨辩〉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之后,先读《大取》篇目下的解,接着读《小取》篇,再读《大取》篇,再读《经上 经说上》、《经下 经说下》,这是先易后难的办法。晚清大儒孙诒让着《墨子闲诂》,指出:“此书最难读者莫如《经》、《经说》四篇”,诚然。孙诒让又云:“窃谓先秦古子,谊恉深远,如登岳观海,莫能穷其涯涘……此书甫成,已有旋觉其误者……疏陋之咎,无可自掩,且以睎望于后之能校读是书者。”陈高傭先生,庶几乎能校读是书者也。

  臧 振

  2013 年10 月6 日


老子今解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老子今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绝对是好书,价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读。

评分

绝对是好书,价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读。

评分

商品十分价廉物美,服务周到,我很喜欢,不错不错!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速度比较快,质量也不错

评分

内容还未看,不过品相和服务都不错。

评分

内容还未看,不过品相和服务都不错。

评分

商品十分价廉物美,服务周到,我很喜欢,不错不错!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速度比较快,质量也不错

评分

商品十分价廉物美,服务周到,我很喜欢,不错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老子今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老子今解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