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

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忠 著
图书标签:
  • 文言文
  • 中考
  • 课外阅读
  • 古诗文
  • 名篇赏析
  • 文化素养
  • 语文学习
  • 初中
  • 赢定中考
  • 拓展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454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590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赢定中考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第1、选文经典:100篇都是经典短文,具有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特点。它们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的“史料”,这类故事通常塑造一两个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或者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这与中考出题课外文言选文要求一致。
  第二、试题仿真: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本书不仅在题型上与此保持一致,而且收集的题目都是出题人精心编创的。训练与中考接轨,才能让考生摸索到有效的答题方法与经验,才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第三、方法指导:本书的方法指导不停留在表面。在第1章从选文考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综合理解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在第二章之后的每一篇选文后,都设置“仿真试题”“参考译文”“解题指津”“阅读指导与感悟”——注重课内外的联系;注重解题思路的归纳;注重解题丢分陷阱的规避。让资深编委几十年积累的经验,短时间内直接传递给考生,让考生答题少走弯路。
  第四、主题明确:本书单元主题分为明君治世、贤臣文治、良将武功、贤达轶闻、佳木良禽等,方便考生触类旁通,总结归纳,对照提升。
  第五、知识系统:在每篇选文后“因文制宜”设置了文言文“知识卡片”,它尽量做到了文言知识(字音字形、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理解、古文化常识)的系统性。
  荀子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为即使庸劣的马,若能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达到千里之远。学习文言文想一步登天,那是绝不可能的。只要读者针对本书这100篇文章,阅读——训练,再阅读——再训练,如此不断循序渐进,就一定能答好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赢定中考12分!

内容简介

  

第1部分是上海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应对方略。深度解析选文、考点等的命题规律,总结出针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综合理解4种类型考题高效精准的解题方法。

第二部分精选100篇经典短文,具有篇幅短小,寓意深刻,符合中考要求。主题明确,方便考生触类旁通,总结归纳,对照提升。“学习课外,联系课内”,把课外篇章涉及到的重点词语在课内出现的用法归纳,150文言实词和6个文言虚词以表格化呈现,一目了然。

作者简介

徐忠:中学语文一线资深教师,教龄21年。发表论文、教学随笔、文学作品等共计10万字左右。他融聚十多年初三把关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曾编撰《中考冲刺最后50天》。他是多项市级、区级课题主持人 。


朱志花:中学语文一线资深教师,教龄12年。她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一直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中,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课题获奖并发表。


王玖瑜:中学语文一线资深教师,教龄12年。爱阅读、善思考、肯钻研,她的语文课深受学生们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阅读方法深度指导


一 亭林五易书稿——选文、考点等命题解析1


二 黄白“慈”鸡——解题方法之词语解释2


三 韩生料秦王——解题方法之句子翻译4


四 周忱留心公事——解题方法之内容理解6


五 太祖视事东阁——解题方法之综合理解8




第二章 明君治世


六 治国犹栽树10


七 桓公知士11


八 鲁公治园14


九 宋太祖怕史官15


一〇 刘备纳贤17


一一 光武皇帝20


一二 赵威后问齐使22


一三 夏后伯启24


一四 灭烛绝缨25


一五 崔光取布27


一六 齐桓公见小臣稷29




第三章 贤臣文治


一七 刘基论相32


一八 曾巩论王安石33


一九 子奇治阿35


二〇 郭子仪荐李光弼36


二一 包拯传38


二二 温太真不畏权势40


二三 赵襄王学御41


二四 刘行本进谏43


二五 魏文侯燕饮44


二六 孔子献计救火47


二七 唐太宗怒斥敬德49


二八 吕蒙正不受镜51




第四章 贤达轶闻(一)


二九 苏子美饮酒54


三〇 楚威王闻庄周贤55


三一 张孝基仁爱57


三二 杨万里刚正不阿59


三三 《隆中对》(节选)60


三四 以身居作 62


三五 张耳64


三六 东坡诗文65


三七 程氏授书东坡 66


三八 吉人之辞寡 68


三九 贤士隐居者(节选)69


四〇 张溥嗜学70


四一 陆游筑书巢72


四二 范仲淹还金授方73


四三 顾荣贻炙74


四四 欧阳修“三上”作文76


四五 银烛78


四六 华歆与王朗80


四七 名如其人81


四八 王羲之题字83




第五章 贤达轶闻(二)


四九 刘南垣开喻门生 86


五〇 王粲奇才88


五一 投辖留宾90


五二 何易于挽舟92


五三 谢安赴宴93


五四 宗世林为人95


五五 左思作《三都赋》97


五六 陈胜为王 99


五七 于令仪济盗成良100


五八 张杲卿断案102


五九 结绳而治104


六〇 晏殊初仕106


六一 二人并走107


六二 詹懋举以工为师109


六三 张之万之马111


六四 礼乐皆东112


六五 鲁学士祝寿114


六六 柳开任气115


六七 惠子相梁116


六八 刘氏善举117




第六章 警世寓言


六九 焚庐灭鼠119


七九 石弓120


七一 疑人窃履122


七二 越无车124


七三 甘戊使于齐126


七四 农夫耕田128


七五 三人越谷129


七六 若石之死131


七七 汉世老人133


七八 盲人过桥135


七九 鹦鹉噪虎137




第七章 良将武功


八〇 南郡公好猎139


八一 使人索回书 140


八二 伯夷叔齐141


八三 年羹尧用兵143


八四 七擒孟获144


八五 蛤蟆充马145


八六 郑板桥开仓济民146


八七 羿射不中147


八八 迂公修屋149


八九 许金不酬150


九〇 知人 152




第八章 其他


九一 商陵君豢“龙” 154


九二 互不相师 155


九三 盗不劫幸秀才酒157


九四 放翁家训(陆游)158


九五 张元饲弃狗160


九六 李生论善学者162


九七 陈恪勤市米163


九八 唐临为官164


九九 宋君杀唐鞅166


一〇〇 骂鸭167




附录


(一)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169


(二) 《2016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规定的6个文言虚词193


(三) 文言文常用通假字简表(以考试篇目为范围)196


参考答案 197


前言/序言


《古文流韵:穿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怀》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文言文是承载古典精神、传承民族智慧的宝贵载体。它不仅仅是古人交流的语言,更是蕴含着千年以来哲思、情怀、历史的精粹。然而,对于许多现代的读者而言,文言文仿佛一道厚重的屏障,阻隔了我们与古代文化的直接对话。《古文流韵:穿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怀》正是这样一本旨在跨越这道屏障,带领读者走进古代世界,感受古人生活、思想、情感的书籍。本书精选了百余篇经典文言文篇章,力求呈现文言文的丰富多样与独特魅力,让读者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领略其精髓,触碰到中华民族深邃的精神内核。 内容导览: 本书的选篇范围广泛,涵盖了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期的各类经典散文、诗歌、论说文以及部分历史叙事。我们力图选取那些在文学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具备较高阅读价值和趣味性的作品。这些篇章不仅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更展现了古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先秦诸子:思想的奠基石 本卷选取的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关于仁爱、礼义、学习的深刻论述,体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智慧。同样,我们也精选了《孟子》中关于民本思想、仁政理想的论述,感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哲学,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警示。老子《道德经》的篇章,则带领读者进入一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境界,体会“无为而治”的智慧,《易经》的篇章则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巧的语言,揭示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引发我们对人生无常与变迁的思考。这些篇章不仅是古代政治、伦理的指南,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思想资源。 汉魏六朝:文风的变革与情感的抒发 汉代的辞赋,以其铺陈排比、华丽辞藻的艺术特色,展现了汉代恢弘的气度。我们选取了部分名篇,让读者领略其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却也孕育了文学创作的蓬勃生机。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直抒胸臆,慨叹人生短暂,英雄豪情;曹植的《洛神赋》,以其绝美的想象和哀婉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展现了魏晋文人的浪漫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则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寄托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向往,成为后世文人隐逸情怀的典范。 唐宋八大家:散文的巅峰与议论的风采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出现,将散文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峰。韩愈的《马说》,以其犀利的笔触,讽刺了不识人才的社会弊病,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借寓言故事,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暴政对人民的压迫,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其生动传神的笔法,描绘了琅琊山四季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他借赏景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苏轼的《赤壁赋》,文笔瑰丽,哲思深邃,既写景,又言志,将人生哲理与宇宙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观。苏洵的《六国论》,以史为鉴,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深刻揭示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教训,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明清时期的记叙与感怀 明清时期,文言文创作依然活跃,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我们选取了部分游记、笔记、小品文,展现了不同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例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以其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而又意境高远的雪景图,展现了作者孤高雅致的品味。袁宏道的《徐文长传》,则以朴实真挚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才子徐渭坎坷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境。这些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情感体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趣味。 本书特色: 精选佳篇,溯源而上: 本书的选篇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每一篇都经过仔细甄选,力求代表性强,能够集中体现文言文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我们避免了过于晦涩难懂或过于冷僻的作品,而将重点放在那些流传久远、影响深远、且具有一定阅读门槛但又可克服的经典篇章。 脉络清晰,体例严谨: 本书将所选篇章按照朝代、作者或体裁进行科学分类,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把握文言文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每一篇作品都附有清晰的篇名、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深度解读,助力理解: 除了原文,本书还为每一篇作品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注释力求准确、详尽,解释文言字词、句式、典故,扫除阅读障碍。赏析部分则会深入挖掘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涵、情感表达,引导读者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力求赏析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学究气的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古文之美。 关注语感,培养兴趣: 文言文的魅力在于其精炼的语言和独特的语感。在注释和赏析的过程中,我们会特别强调作品的语言特点,例如其节奏感、韵律美、意象运用等,通过朗读指导和例证,帮助读者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体会其韵味。我们相信,一旦读者能够体会到文言文的内在韵律和美感,对它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历史文化,润物无声: 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本书在赏析过程中,会适时地穿插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哲学思想、文学传统等,让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阅读价值: 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篇章,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丰富人文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锻炼思维能力: 文言文的逻辑严谨、寓意深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能够有效地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概括能力。 涵养人文情怀: 古代文人或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或感叹人生,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涵养高尚的人文情怀,学习古人处世之道和人生智慧。 增强语言表达: 文言文的遣词造句精妙绝伦,对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都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拓展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文采。 重拾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浪潮中,重拾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古文流韵》正是希望能够成为读者接触、喜爱、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 《古文流韵:穿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怀》不只是一本书,它更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通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它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读者,无论您是初次接触文言文,还是希望加深理解,都能在这场穿越时空的阅读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启迪,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那穿越千年的智慧与情怀。我们相信,当您翻开这本书,您将不再感到文言文的晦涩与遥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切与热爱,一种对古老文明的深深敬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真是太及时了!我孩子今年就要中考了,文言文一直是他的弱项,每次看到那些古文就头疼,别说理解了,连字都认不全。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其他的教材,但要么太枯燥,要么讲解过于深奥,孩子根本看不进去,反而打击了他的积极性。直到我发现了这本,简直是救星!它收录的100篇课外文言文,选材非常贴合中考大纲,而且难度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句子到稍微复杂的篇章,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讲解方式,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字词解释,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例句和背景故事,让孩子在理解原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一点都不觉得乏味。每篇的翻译也十分到位,准确又不失文学性,不像有些翻译生硬得像机器翻译。我孩子现在每天都会主动翻看,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很快找到答案,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很多,他自己也说,现在对文言文的恐惧感少了很多,甚至开始有点兴趣了,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的中考生,我深知文言文的“拦路虎”效应。那个时候,课本上的文言文就已经让我绞尽脑汁,更别提那些零散的、不熟悉的课外篇目了。我清楚地记得,考试的时候,遇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所以,当我看到《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这本书时,我立刻想到,如果我当年有这本书,情况肯定大不一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100篇文章,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编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扎实的文言文功底。那些文章的选取,既有经典名篇的节选,也有一些常被忽视但对理解文言文体系非常有帮助的文章。它的注释非常细致,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指出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可能出现的难点,甚至还附带了相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深度非常有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记忆,而是学会主动地分析和思考,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本《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所收录的100篇文言文,涵盖了古代散文、诗歌、论说文等多种体裁,既有诸子百家的思想光辉,也有唐诗宋词的婉约豪放,还有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阅读这些篇章,就像在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文本和翻译,更注重引导读者去体会文章背后的文化意蕴。比如,在解读一篇关于孝道的文章时,它会深入剖析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分析一篇描绘山水风光的篇章时,它会引导读者感受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寄情。这种深度的挖掘,让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充满趣味和启迪的文化探索。我孩子读完后,不仅文言文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大大提升,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这类教材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讲得花里胡哨但内容空洞。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被它扎实的内容和严谨的编排深深吸引了。它选取的100篇课外文言文,几乎篇篇都是精挑细选,每一篇都紧密结合了中考的考查方向,而且很多篇目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全面的文言文知识体系。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对每一篇文言文的解析都做得非常到位。首先是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文章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然后是逐句的翻译和注解,字词释义准确,并且考虑到中考的知识点;最后还有要点提炼和能力提升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旨、学习写作手法,甚至拓展延伸。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懂”到“会”,再到“活学活用”,真正掌握文言文。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对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我一直觉得,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死记硬背,那永远也学不好,关键在于培养那种对语言的敏感度,对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而《赢定中考·课外文言文100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它收录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语言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从朴实的先秦散文到华丽的唐宋骈文,再到明清小品的简洁明快,都能让学生在接触中体会到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语言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解的时候,并没有过分强调“技巧”,而是通过大量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势”。比如,它会指出一些文章的起承转合,或者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妙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和学习。我孩子在读完这本书后,感觉他对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默写和翻译题上,错误率大大降低,这充分说明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评分

东西很好,对学习也很有用处

评分

不错的书本

评分

老师要求买的,还没开始用,不过应该蛮好

评分

孩子需要的书,假期里刚开始看,感觉还不错,应该有用。

评分

又快又好

评分

评分

不错的书本

评分

很好用的一份复习资料,挺好的!

评分

不错的书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