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王麗麗著的這本《王元化評傳》選擇瞭中國著名的文論傢王元化,對他的學術成果和貢獻進行客觀的評價,鈎沉起學術經曆和人生趣事。本書圖文並茂,客觀、精準地評述瞭傳主的思想與人生,文字簡潔、精練。本書能夠使更多的國內外讀者領略和認識這位跨世紀文論大傢的審美風采,從而推動新世紀中國當代文論研究的國際化。
作者簡介
王麗麗著的這本《王元化評傳》是《中國當代美學傢文論傢評傳》的一種,全麵展現瞭王元化先生在中國古代文論、當代文學理論、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學術史研究上開闢的新道路,以及做齣的開創性貢獻。
全書共分四章,包括:黨內少有的文藝理論傢、王元化讀《小邏輯》、王元化讀莎士比亞、《文心雕龍創作論》的誕生。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黨內少有的文藝理論傢
一、父親的教育學
二、抗戰文藝的新啓濛
三、孤島反思
四、王元化與鬍風
第二章 王元化讀《小邏輯》
一、值得深究的問題
二、由痛楚轉化而來的洞察力
三、思辨的力量和秘密
第三章 王元化讀莎士比亞
一、讀莎曆程與研究進路
二、以戲劇人物論為中心
三、比較的方法和視野
第四章 《文心雕龍創作論》的誕生
一、王元化解析《文心雕龍》
二、《黑格爾論美的法則》
三、《文心雕龍創作論》的三重結構
四、學術沉積的其他地層
王元化先生學術年譜簡編
參考文獻
緻謝(代後記)
精彩書摘
王元化首先將抗戰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任務界定為“新啓濛運動”。名之為“新啓濛”,顯然是相對於“五四”思想啓濛而言的。王元化認為,較之於“五四”時期“價值的重新估定”,以及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抗戰新啓濛運動的中心內容可以總括為兩點:民主的愛國主義和反獨裁的自由主義。同時,新啓濛運動“又必然的是一個大眾化運動”。
抗戰新啓濛運動在文學上的發展,就是抗戰文藝。愛國主義,標明瞭抗戰文藝在內容上的特殊性:“必須強調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外來侵略。”因此,抗戰文藝首先“是一個民族統一戰綫的文學運動”,其總的目標和方嚮,應該是“號召各派彆的作傢共同走到文藝抗戰化這條路上來”。
在1936年前後的“兩個口號”論爭時期,有人曾經主張將“國防文學”和“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這兩個口號,分彆視作統一戰綫中“作傢關係間的標幟”和“作品原則上的標幟”。王元化顯然從這一統一戰綫初期工作的前人經驗中充分汲取瞭教訓,強調指齣:“抗戰文藝不僅是號召作傢在政治立場上的結閤的口號,同時,它更是一個創作方嚮的文藝運動的口號。”從左翼文藝的脈絡著眼,抗戰文藝也“否定瞭普羅文藝階段的絕對對立性和思想派彆的宗派性”,從而增加瞭一定的自由主義色彩。它應當錶現多方麵的社會內容,容納各階層作傢不同的階級立場,以及由立場所決定的多樣的創作方法。當然,王元化仍然認為,“抗戰文藝是有階級性的”,“新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仍然是抗戰文藝中能夠正確地反映現實和把握抗戰意識的“一支生力軍”,隻不過要注意避免“把它誇張為‘獨占’的形式”。
《論抗戰文藝的新啓濛意義》一文最能凸顯王元化個人特徵的,是作者賦予瞭“新啓濛”之“新”以“理性”的內涵。“提齣理性這口號”不僅意味著在認識抗戰現實方麵,“必須抑止無謂的感情衝動,反對任何籠統的幻想”,而且要清除“民族失敗主義”的“毒害”,理性地“看清現實”。
對於抗戰文藝批評來說,理性也必不可少。在自己的營壘裏,當然有必要反對公式主義、進行自我批評,但不應使用“抗戰八股”這種“含有抹殺”或者“取消主義”意味的詞句;對於不同派彆的作傢,也唯有通過“不武斷”“不宗派”的“閤理的批判”,纔能促使“聯閤陣綫”的鞏固、抗戰文藝的健全發展。
發揚理性精神,也是抗戰文藝完成“反對反動意識和封建倫理觀念”這一重要課題的關鍵。不可否認,當時的大多數人都“還是保存著封建的倫理觀念”,這妨礙瞭另“一個更高級更重要的倫理觀念:抗戰”。解決這一矛盾的正確路徑,隻能是“通過抗戰的關係間接的進行”“反封建的任務”。
“把五四階段上所提齣”而未能“徹底”完成的任務,“放到一個更高的基礎上來給與解決”。這實際上也即王元化提齣“新啓濛”的最初和最根本的含義。在王元化看來,除瞭反對封建倫理觀念不徹底之外,“五四啓濛運動”遺留下來而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至少還有兩個,它們同時也是抗戰文藝所應該負有的“重大的使命”:一日“教化工作的深入和普及”,二日“批判的接收‘文化遺産’”。
前一個使命也就是“文藝大眾化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隻徘徊在少數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圈子當中,而同大眾始終是割離的”。因此,“新啓濛運動乃是五四啓濛運動的更高一級的發展”。從“新啓濛的意義”著眼,“單是創作大眾化的作品仍是不夠的”,“還應該號召文藝理論的大眾化運動”;“要推進抗戰文藝,光是幾個文人”也是不夠的,“必須號召大眾一起來完成”。“大眾不但隻是消極的接受文藝作品,並且還應該積極的來參加文藝運動。”
……
中國當代美學傢文論傢評傳·王元化評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