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语堂纪念典藏版,DU家拥有完整授权。
2. 与《丑陋的中国人》其名 深刻剖析中国人的惊世巨著
3. 美国前总统布什爱不释手的枕边书。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情趣。
本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与历来的伟大著作的出世一样,《吾国与吾民》不期而出世了。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我想这一本书是历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忠实、钜丽、完备、重要的成绩。尤可宝贵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国人。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根蒂巩固地深植于往昔,而丰富的鲜花开于今天。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赛珍珠(PearlBuck)
不管是了解古老的还是现代的中国,只要读一本《吾国与吾民》就足够了。
——美国著名书评家 TF.Opie
虽然他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情形,但他的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都很受用。
——美国前总统 布什
读林先生的书使人得到很大启发。我非常感激他,因为他的书使我大开眼界。只有一位优秀的中国人才能这样坦诚、信实而又毫不偏颇地论述他的同胞。
——《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
赛珍珠序
自序
闲话开场
第一章 中国人民
一 南方与北方
二 退化
三 新血统之混入
四 文化之巩固作用
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国人之德性
一 圆熟
二 忍耐
三 无可无不可
四 老猾俏皮
五 和平
六 知足
七 幽默
八 保守性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
一 智慧
二 女性型
三 缺乏科学精神
四 逻辑
五 直觉
六 拟想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
二 宗教
三 中庸之道
四 道教
五 佛教
小引
第五章 妇女生活
一 女性之从属地位
二 家庭和婚姻
三 理想中的女性
四 我们的女子教育
五 恋爱和求婚
六 妓女与妾
七 缠足的习俗
八 解放运动
第六章 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
二 家族制度
三 徇私舞弊和礼俗
四 特权与平等
五 社会阶级
六 阳性型的三位一体
七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
八 乡属制度
九 贤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学生活
一 文学之特性
二 语言与思想
三 学术
四 学府制度
五 散文
六 文学与政治
七 文学革命
八 诗
九 戏剧
十 小说
十一 西洋文学之影响
第八章 艺术家生活
一 艺术家
二 中国书法
三 绘画
四 建筑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
一 日常的娱乐
二 居室与庭同
三 饮食
收场语
人生的归宿
导言
一
友邦人士之来侨居于中国者,其势不能不有所感想于中国。此等感想,出于怜悯之态度者,将占绝大多数,出于失望者,间或有之,至若真知灼见,能洞察而明了中国者,恐将等于凤毛麟角。固不问其人本为爱中国者抑为憎中国者,即令其人实未身临中国,有时亦免不了颇涉遐想,觉得中国是一个遥远缥缈的老大国家,一若不甚与此世界相连属者。而此缥缈遥远的存在物,似颇具一种引诱魔力,及至真亲履是邦,转觉迷惑无从逞其思考,因遂不复有所意拟,只觉得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她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庞大至于超越人类心灵所能包容之限度。她好像是荒乱而不测的深渊,遵守着她固有的生存律,扮演着她自己的雄伟的人生戏剧:有时是悲剧,有时是喜剧,但总是如此有力而紧张的真实。于是人乃不免重起惊愕与诧异之思潮。
于是所生之反动,乃为感情作用的,仅足以表证其人为一浪漫的大同主义者,抑为自负自大之小丈夫者流;其人为爱中国者抑为憎中国者,其爱憎之主见已先定,然后以事实迁就其私意,进而申辩其爱憎之理由。对中国之爱与憎,实无关乎宏旨,盖吾人既欲加以评论,固必须采取一种态度,庶不愧为其理智之人类。吾人今方盲目摸索论据,始则彼此闲谈趣闻逸事,家常琐碎,甚至信口雌黄,海阔天空,不意此等不经意之谈论,倒也颇关重要。盖其印象足以左右思考,一般批评中国之大哲学家,便由此养成。故使人们纵极平心静气,亦可构成严酷的批评。此辈对中国从不置一许可之词,总是百无一是。反之,亦可变成中国之热情的拥护者。当然,此等推论,未免愚拙,盖因普天之下,人类意见都是如此构成,不可避免。继之彼此试进而辩论,有几位仁兄于辩论结局,十足自满于本人见解之正确,自己保证对于中国及中国人民,已有一种公平主见。抱这样的见解之人是握世界统治权的幸福的人,他们是贸迁有无的商人,是大老板,因之他们的主见总是对的。有些人则陷于疑惑与迷惘的烦恼中,生有一种畏缩与混乱之感觉,或竟是畏缩与神秘之谜的感觉,他们的思索就停止于其出发点。不过大家都感觉到有这么一个中国,一个神秘莫测的“狐大仙”。
中国实为现世界中一最大之“不可思议”,是一大迷惘之因素,缘由倒并非仅仅因为她的年龄之高大与境域之辽广。中国在现存国家中年龄最高,而且保持着赓续一贯的固有文化;她挟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她曾经是雄视全球的强大帝国,是异民族的战胜者,她贡献给世界几个重要发明;她涵育有完全自己的生活智慧,自己固有的文学与哲学;在艺术的境界中,当别个民族方拍翅学飞的时候,她已经振翮高翔了。可是,今日,她无疑是地球上最糟乱最失政的国家,最凄惨最无告,最不能和衷共济以排万难而奋进。上帝——假使真有上帝——愿意她成为寰宇人群中第一等民族,可惜她在国际联盟中恰恰拣定了与危地马拉相比邻的末座;整个国际联盟出其最热忱之好意也不能帮助她——不能帮助她整顿政务,不能帮助她止息内战,不能帮助她自拔于政客、文人、军阀、叛逆者之深渊。
同时——这差不多是最稀奇的现实——就是她最不讲求自救。好比是赌场中的老手,她把丧失一块领土,幅员与德意志全国相埒一回事,泰然处之,不动声色。当汤玉麟将军在热河神速退兵,打破世界纪录,八天之内,丧地五十万方里之时,四川方面叔侄两大将军却正斗得兴高采烈,大比其武,未免令人惶惑。上帝将能否达到其最后目的,抑或只有上帝自身出场,才能匡助中国,使成为第一流民族!
另有一个疑窦,起于人们心中:中国的命运将怎样?她是否能生存下去一如已往之光荣?能否不蹈其他古老民族之覆辙?上帝是否真愿意她成就为第一流民族,还是仅仅为“地球太太的流产儿”呢?
她曾经握有至尊的权威,曾经是战胜的豪雄。而今日,她的举世最伟大之基业,几乎是文化绵邈的国家中硕果仅存者。人们因是必须信仰她一定有一种能力,足使此种基业存续下来。吾人当能忆及希腊文化之灿烂,罗马功业之彪炳,今乃久已销声匿迹;又必能忆及中国怎样同化外来民族之思想行为,怎样吸收外来民族之血胤。此种竞存的事实,此种悠久之历史,很明显值得吾人之深思。对于一个古老的国家,似应相当致其尊敬之忱。好比社会对于银髯白发之敬意,应适用于国家,一如个人与个人之间,甚然,即对其悠久之历史,即对其绵永的生存,应致相当之尊敬。无论中国的一切都是缺点,她有一种优越的生活本能,一种战胜天然之非凡活力,是不可否认的。她已尽量发展其生活之本能,随时局之变迁而适应其自身之经济、政治、社会的环境。假令种族机构不及其强韧者处此,要将不免于陨灭。她接受了天然恩施,依附其优美的花鸟山谷,资为灵感与道德之营养。就是这种天然环境,保持她的心灵之健全、纯洁,以免于种族的政治社会之退化。她毋宁生活于大自然的旷野,昼则煦浴于阳光,晚则眺赏于霞彩,亲接清晨之甘露,闻吸五谷之芬芳;凭借她的诗,她的生活习惯的诗与辞藻的诗,她熟稔了怎样去颐养她那负伤太频数的灵魂! 说得明了些,她的获享此耆寿高龄,乃仿佛一般个人之健身法,多过户外生活,俾接受大量之日光与清鲜空气。她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时期,反复循环之战争与疠疫,以及其他种种天灾人祸。她总能秉一种可怕的幽默,与近乎犷野的沉毅气度,冒万难而前进;千辛万苦,最后卒能拨乱诛暴,以自复于常轨。不差,她是民族之耆艾;就只是民族之耆艾,已该是值得叹赏之所在。
现在她已达到了期颐之龄,超越乎精神与肉体之痛苦,但往往也有人认为这意义就是失却希望,失却挽救的机会。因为人们疑惑着:高大的年龄是一种力量呢,还是腐朽弱质呢?中国好似颇蔑视这个世界,她拿一种冷淡的态度对待它。这是她的高大的年龄实有以致之。不论如何遭遇,她的平静的生命,永远无扰而长流,不辞痛苦与忧愁,亦不震撼于虚荣与屈辱——细小之情感只足以激动幼稚的心灵——如过去两百年中,立即毁灭与立即崩溃之威吓,亦曾未稍为所慑。胜利与失败,已不复能弹动她的心弦,困厄与死亡失却了它们的刺激力,而联系数百年的民族生命之暗影,亦遂失去任何严重的意义。仿佛尼采(Nietzsche)譬喻之大海,它大过于栖存于它体内的鱼类、介类、软体动物类,大过于胶泥,故能兼容并蓄,不致拒却它们的投入。同样,中国是大过于她的一切留学生之鲁莽而残缺不全之宣传;大过于贪官污吏、倒戈将军、骑墙革命家、假道学者之贪婪无耻;大过于战争叛乱,大过于一切污玷、贫穷与饥馑,因而能一一渡过此等难关而永生。侧身乎叛乱战祸之间,围绕着贫苦的儿孙,愉快而龙钟老态的中国,闲逸地吮啜着清茶,微微笑着;在她的浅浅笑窝之中,我偶尔看出她那绝无仅有的懒于改革的惰性和那别有风味的高傲的保守性。
惰性乎?高傲乎?倒也不甚清楚。不过在她的心灵上,好像狙伏着某种老犬之机警,就是这种机警,便玄妙得动人。何等玄妙的高龄的心灵啊!何等伟大的高龄的心灵啊!
中国近来有一种新的倾向,这是一个重要的运动,就是青年学者对于本国的热心探讨。上一世代,他们的父老中之前进分子,对于本国的现状,已骚然怀觖望。他们受了环境的激动,憬然自觉;中国倘墨守历来的故辙,真不足以当危险而带挑战性的西方现代文明之敌手。我的所谓现代文明,指政治的倒不如指经济的、教育的和军事的变动。这一辈父老,当代中国青年的父执,是真正的革命分子。他们推翻了专制统治权,他们用不可思议的速度更易了教育制度,他们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计划并建立了现代的共和政体。皇帝统治下的守旧政府从未有能如此迅速以完成这样伟大的变革在这样伟大的一个国家!
现代的中国智识青年,就生长于这个大变革的社会环境里头,那时父兄们吸收了孔教的学说,习诵着孔教经书而却举叛旗以反抗之。于是新时代各种学说乘时而兴,纷纭杂糅,几乎扯碎了青年们的脆弱的心灵。他们被灌输一些科学知识,又被灌输一些耶稣教义,又被灌输一些无神论,又被灌输一些自由恋爱,又来一些共产主义,又来一些西洋哲学,又来一些现代军困主义,实实在在什么都灌输一些。侧身于顽固而守旧的大众之间,青年智识分子却受了各种极端的教育。精神上和物质上一样,中国乃被动地铸下了一大漏洞,做一个譬喻来说,他们乃从旧式的公路阶段一跃而到了航空时代。这个漏洞未免太大了,心智之力不足以补苴之。他们的灵魂乃迷惘而错失于这种矛盾里面了。
这个缺陷的第一结果是产生一批青年,男女二性都包括在内,但主要是男性,他们老老实实不知道怎样自存于自己的困家里头,或生存于他们的国家所滞留着的一个时代中,他们大部分系留学外洋。
作为长期关注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的人士,我深知一本有分量的著作对于引导公众认知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它更像是为时代精神画下的一张精准的素描。它探讨的那些关于身份认同、集体记忆以及民族精神的议题,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显得尤为迫切。作者的洞察力令人敬佩,他没有满足于描绘表面的繁荣或衰落,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一切背后的深层动力——那些隐藏在日常习俗、制度变迁和思想流变中的内在逻辑。这种宏观视野与微观洞察的结合,使得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更具穿透力的分析框架,让人在面对新的社会问题时,能找到历史的参照点和逻辑的起点。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一扇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名资深爱书人,我对书籍的外在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次的“纪念典藏版”在纸张的选择上明显下了一番功夫,那种温润的触感,以及翻页时发出的轻微沙沙声,都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这与书名的气质是高度契合的。封面设计采用了经典的烫金工艺,虽然不张扬,却有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庄重感,尤其是字体排布的疏密有致,让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本书的敬意。我特别留意了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兼顾了历史文献应有的严肃性。通常情况下,典藏版很容易流于形式,只是换个包装,但这一本明显不是。它仿佛在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这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值得收藏、世代流传的物件。从印刷的清晰度来看,即便是细节的图文也处理得一丝不苟,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或仔细品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每一次的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直接感受,是一种横跨时空的对话体验。它并非枯燥的说教或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在巧妙的叙事结构中,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的微观叙事完美地编织在了一起。作者的笔触非常老辣,他似乎拥有将复杂议题简单化的能力,但这种简化绝不是牺牲深度,而是在保证历史准确性的前提下,用最能触动人心的语言将核心思想传达出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关键转折点的论述,不同于传统史学作品的刻板印象,这里的分析多了一层人性的温度和现实的考量,让人读完后不只是记住了“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情感上的共鸣,仿佛跟随一位智慧的长者,走过了一条曲折却又清晰可见的文明之路。读完某一章节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在房间里踱步思考许久,这种“余韵”在当今的阅读体验中已属难得。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我会选择“沉静的力量”。它没有激烈的口号,没有煽情的辞藻,却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不可撼动的信念和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它像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集体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面貌,有光辉,亦有阴影。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在“爱国情怀”与“客观审视”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而又令人信服的平衡点。它既肯定了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核心精神,同时也诚恳地指出了需要改进和反思的地方,这种坦诚是典范。这种不回避问题、直面历史的勇气,正是这本书能够超越时空、成为“纪念典藏”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未来负责任的思考。读完后,我感到心灵深处被一种坚韧的希望所充盈,这种感觉,远胜过任何短暂的激情澎湃。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并非是说它的语言晦涩难懂,而是其逻辑链条异常绵密,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前一个论点的坚实基础之上。对于习惯了碎片化信息和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种深度的沉浸。然而,正是这种对阅读“投入”的要求,反过来保证了其内容的价值密度。我发现,即便是反复阅读同一段落,每次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和关联。这是一种高质量文本的标志:它不会轻易被“读穿”,而是会随着读者的阅历增长而展现出新的光芒。这种需要“耕耘”才能收获的阅读体验,在如今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它训练了我们的耐心,也提升了我们对复杂思想的驾驭能力。
评分最想买的一本书,刚好遇见搞活动,很感谢!
评分精装版,一次买了七本。三本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评分1934年,林语堂开始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第二年由赛珍珠的出版公司在美国发行,9月出版,到年底时已再版了7版,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其后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普遍认为,这本书让西方人知道了何谓“中国文明”。起先以为他是写给西方人的,但他对祖国爱之深,责之切之心浮然纸上。或者更确切地表述,是林语堂在自序里的说法:“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
评分书的包装严重影响我阅读的心情...外面的胶封烂了,书也有点脏
评分还没看,上午下单下午就到了,速度比较快,还是不错的。
评分一次买了了好多本书 都有塑封 挺不错的 慢慢看
评分质量很好,一直在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评分林语堂经典作品,非常喜欢,相信京东的品质!
评分这本书简直了,被黄嘉德译的不成样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