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林谷芳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682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09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未名·幽雅阅读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20
字数:142000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切入中国音乐、古典乐器、生命情性不可多得的一本经典之作。
  谈音乐难,因为音乐抽象。《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却独辟蹊径,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国人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zui关键zui性情的特质。

内容简介

  《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作者以其对中国器乐和古今中西文化的熟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国人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从琴与高士、琵琶与侠客、笛与书生、筝与儿女、胡琴与常民生命性的相形相契入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zui关键zui性情的特质。乐器与生命属性的此种连接,因此也就不只反映了中国器乐独特的历史发展,更根柢地映照了中国人在音乐乃至生命上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种态度。

作者简介

  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台北书院山长。在禅与艺术外,1988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代表作品有:《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画禅》《归零》《落花寻僧去》《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茶与乐的对话》《生命之歌——从胎教到生命完成》等。

目录

目 录
幽雅阅读 ....................................................................吴志攀 / 1
以器映道,深体人文 .................................................林谷芳 / 1
楔子 ........................................................................................ / 1
一 余响入霜钟 琴/高士 ................................................... / 1
琴是文人音乐的代表,寄寓的是山林之志,正如高士。高士
融入自然,体得春秋,超于物外。在此,生命虽纵浪大化,丘壑
却静观而得。
二 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侠客/ 琵琶......................../ 46
琴属文人,琵琶则在江湖;琴是高士,琵琶则为侠客。明朗
直捷是琵琶的本色,正如侠客在现前当为中承担,这生命的大气
使琵琶出入雅俗而无碍。
三 长吟入夜清 笛/ 书生.................................................../ 94
一根竹管,看似日常,却映现无比风光。笛如书生,风流俊逸,
悠扬潇洒。相对于琴的山林志、琵琶的江湖行,笛则须有书剑香。
四 玉柱冷冷对寒雪 筝/儿女............................................. /126
筝擅写儿女之情,或幽微、或淡雅、或质朴,却都温润体贴,
娓娓道来。琴与筝,形虽似,映现的却是两般风光。
五 百姓的讴歌 胡琴/ 常民................................................. /154
“地本庸微”的胡琴,原与戏曲高度相连,拉的就是百姓心声。
形制众多,因地而变,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音乐写照。
结语:乐器的当代生命............................................................ /180
历史乐器原有其一定之生命性,执此器者亦必就此生命性观
其长短,于器乃得有成,于人就能相应。到此,人器合一,道器合一,
才真是道艺一体的体现。而中国音乐虽大,由此契入,正如禅门
依学人情性举公案锻炼般,一超直入,亦必可期!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199

精彩书摘

林谷芳:以器映道 深体人文
中国人喜谈“道器”,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乃多有着力于“道器之辨”者,就怕以器害道,使人文流于表象,生命落于枝节。但其实,谈道器,在“严其别”外,更可举“道器合一”。

说不能只执于别,是因以器害道,固让人孜孜于末节,但以道轻器,尤让人流于空疏。以艺术而言,只在器上转,你就追逐技术,花指繁弦,虚矫呈现;但若就在道上谈,你仍然只执于概念,离乎作品,空言大义。以此,真正的艺术家乃须道器得兼,对具体的外现能掌握,对内在的精神能呼应。且何止得兼,能被称为大家者,更就道器合一,“以道显器,以器映道”。

个人如此,历史中成其典型的文化亦然。有形上的拈提总有形下的映现,有形下的呼应就有形上的标举,以此,你想契入,固可“以道入”,亦可“以器合”。

而虽说“以道入”“以器合”因人而异,但谈音乐,先以器入,则有其必须。必须,是因音乐抽象整体,直以道入,空疏之病尤大。

以器合,可以就作品论,但音乐艺术的门坎高,没受专业训练,就难在此判准。以器合,也可以直接就乐器说,它内在讯息的丰富会让你惊讶。

乐器不像许多人所想的,只纯然是个表现音乐的载具而已,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美学的外现,也因此,它有自己的个性。而在中国,这个性尤为突出,因为它直指一定的生命情性,“见器犹见人”,你可以由此拉出的,何止于音乐,更是生命。

这生命,在古琴,是高士;在琵琶,是侠客;在竹笛,是书生;在筝,是儿女;在胡琴,是常民百姓。可以说,涵盖了中国人生命情性的全面。

而何止于生命,更及于文化,这其中所能契入的,还涉及社会阶层、文化特质,乃至历史气象的变迁,透过这具象的存在,许多抽象的精神竟可以如此被我们深刻而贴近地感受着。

所以这书,既在谈乐器,也不只在谈乐器,虽聚焦于音乐,映现的却是更广的人文。对一般人而言,它不构成门坎,但真掌握了它,你其实也就掌握了一把开启生命观照、契入中国文化的钥匙。

林谷芳:《宛然如真》楔子
一、 谈中国文化,为何独缺音乐一环?
谈音乐难,因为音乐抽象。就因这抽象,谈来乃多主观之想象。
谈中国音乐更难,因为抽象之外,它又居于弱势。
弱势,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相对于西方音乐,它真弱势得可以,所以一般不谈它;要谈,就只用西方的观点直接加诸其他。
不仅面对西方弱势,弱势也来自它在自体文化的地位。
中国是个大文明,历史悠久,绵延广袤,影响深远,诸事乃多有可观者。可有意思也令人遗憾的是:诸方皆擅,却“似乎”于音乐例外。
音乐例外,的确,我曾在所著的《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中,以下列的句子问过大家:
提起中国文化,你可能想起:
哲学里的老庄孔孟、大乘佛学;
文学里的诗经楚辞、李杜苏辛;
绘画里的范宽、李成、八大、石涛;
史学里的史记、资治通鉴;
书法里的王羲之、黄山谷……
但音乐呢?
提起中国音乐,论人,你很难直接想起可与上述哲人、画家、诗人、书家并列者;论作品,又哪里有可与《溪山行旅图》《鹊华秋色图》《快雪时晴帖》《寒食帖》及其他经典诗作、文章相论者。也所以,近代论中国文化之诸君子,于哲思、于书画、于诗词固多有发扬,固多能由之发而为美学者,却独于音乐少有提及;有,也只在神话传说或个人的片面经验中带过。
神话传说,是指中国的礼乐。
礼乐在官方或儒家的说法中,被认为“尽善尽美”,许多人常举“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说明它有多好。
但实情是,用句现代话讲,礼乐本是种“政治仪式音乐”,而仪式音乐之感人并不在音乐本身,在它仪式的神圣性。政治仪式音乐就像祭孔音乐般,重点在它理念的象征。礼乐,是以音乐强化社会秩序,是在型制象征上直接体现君君、父父、臣臣、子子的音乐。听它,跟听一般音乐不同。
历代最完备的封建制度在周代,周代礼乐因此成为各朝师法的对象。所谓“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封建制度的完备,礼与乐功不可没,它将社会秩序直接连接于天地法则,所以天子有天子之礼、天子之乐,诸侯有诸侯之礼、诸侯之乐,一丝一毫、逾矩不得。孔子感叹“礼崩乐坏”,正在感叹社会失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删诗书、作礼乐、记春秋,正是要匡复这社会秩序。他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其实是见到先王之乐仍存,匡复有望的激动,与音乐本身的艺术感人并无直接相关。
礼乐虽是历史的实存,但礼乐却被神化,诸多哲人、史家乃至文人,提起中国音乐,就在这神话中作想象的满足。
而个人的片面经验呢?这是指论者将自己少数的中国音乐经验放大为全体,举例而言,当代新儒家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于美学、诗词、书画多有论及,谈音乐则仅寥寥两三页,所述就在古琴与京昆,不仅量上极为不足,也谈不上什么论点。
寥寥几笔中,琴常被谈及,是因琴棋书画,琴列四艺之首,它已成为文化象征。画家多不谙音律,但携琴图、松下弹琴图、弹琴观瀑图却是水墨常见之题材。此外,琴是乐器中唯一留有大量论述——琴论者,其哲思与文采,正可让文人不须借助实质的音乐经验而另有所得,引用自众。
谈昆,主要因它为文人日常雅好,文学性强。但正因如此,文人谈它,多的乃是词情,于声情着墨就少;而即使有声情,昆在中国音乐中毕竟也只为戏曲之一种,更遑论戏曲之外另有器乐、歌乐、曲艺乃至宗教音乐。至于京剧虽不同于昆曲,能通于雅俗,但依然只独占一味。
正因如此,我那《谛观有情》的一问,许多人的确答不上来!
答不上来,会不会正因中国音乐确如上述,它只在神话传说里放异彩,只在某些独特片面的领域里有可观?
答案当然不是!
二、 关键在态度:视角一变,眼界就开。
不是,可以来自论理。
规模小的文化,在发展上可只独占一味,但大文明不然。
部落文化可精于雕刻,而拙于绘画;可在诗歌大放异彩,而于建筑则无可观。
大文明不然,它积聚众多人口,须满足不同阶层需要,历史悠久,都市发展,都使它有更多积累,加以文化交流,触动既多,面相就广。
因此,它在各领域之建树,相差不会太多。何况文学、美术、音乐都是基底艺术,是只要有人就有的一种文化,你如何去解释中国有如此灿然大观的文学与美术,而独缺深刻之音乐?
不是,更可以来自经验。
经验是实际去了解、去接触,接触后你就晓得它的样态是如何丰富,难怪查一下音乐辞典,它会说,中国的民歌何止万首,戏曲就有约四百种,曲艺就有两百多类,器乐的多样更不在话下。
但为何音乐这么多,接触的人还那么少,是因为急速的现代化使传统变得稀薄?实情不然!关键在清末民初西潮刚入时,多数人固还在听传统音乐,但有论述能力的知识分子眼中却已无中国音乐了!
所以说,缺乏中国音乐的经验是果,原因是在你先排斥去接受这种经验,根柢的,还是个态度问题。
态度决定视野。君不见,世界的文化如此多彩多姿,人类学估计全世界约有三千种文化,但在殖民时代,西方人眼中除开西欧,其他的都叫野蛮,要待得人类学出现,才逐渐打开视野。
知识分子对中国音乐的态度,来自西潮东渐而致的文化位差。这文化位差使我们对传统丧失信心,总从否定的角度来看它。
五四对传统就是个典型。
然而,尽管如此,文学、美术却都挺住了,虽然有段低迷,但不久,中国人提起它,似乎仍有几份骄傲――尽管不时的,也“自然”流露出这些虽好,却都属于过去的荣光,我们还得跟西方多多学习的表情。
相较之下,音乐不然,西潮摧枯拉朽地将它彻底击倒了。
会如此,导因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录音机发明之前,音乐是不能被“独立”保存的。
文学、美术的作品离开人还可“独立”存在,你一时看不清它的价值,物换星移或观念一改,看它,又是另一番景象。
音乐不然,它活体保存在人身上,你忽视了它,没人传唱,哪天即便观念改了,却也无法再找回来。
历史中的音乐因此流失得特别快,所谓“欲亡其国,先亡其乐”,改朝换代,前朝的音乐常就不见了。
就因此,虽都同样在西化思潮中被否定,可要摆荡回来,音乐就较文学、美术难上许多。
但难,并不代表不可能,关键仍旧在态度。
态度一转,你就发觉传统音乐虽大量流失,真要接触,也没想象的困难,中国文化毕竟绵延广袤,中国音乐的类型毕竟繁多,尽管有消失,许多东西却只是由显而隐。
态度一转,你就会发觉,“乐为心声”,它像语言般,有它的顽固性在,也所以尽管自清末“学堂乐歌”开始,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已全盘西化,但多数人唱歌仍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唱,多数人视谱,也仍旧喜看数字谱,只因数字谱的谱性与传统的工尺谱相同。
这种顽固性缘自对自身艺术特质的偏好,这特质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它自成系统,有其内在的美学自圆性。这美学自圆性,最贴合中国人的生命经验、心灵特征,离开它,想达致乐为心声就不可能,其情形正如中国人之用中文表达,中国水墨无论从笔墨章法都与西方不同般。
的确,从艺术特质切入,你就发觉中国音乐自成天地,独擅一格,与西方相较,既各有所长,谈民族心声,则远为贴切。
谈中国音乐的艺术特质,可以自许多面相进入,从美学到具体的表现手法,以至有机而完整的乐曲,在在都因它自成圆满,有心人乃可以从单一的线索回溯整体。
举例而言,就因有阴阳相济的宇宙观,才产生虚实相生的美学,由此中国音乐乃特别重视实音(主音)与虚音(行韵)的运用,由之而产生如古琴或昆曲般一唱三叹的音乐风格。
再有,就因中国美学深受老庄自然哲学的影响,于是中国音乐才有许多从标题就直示放情山水的乐曲,曲中也不乏大量“自然声响”的直接引入,就如丝竹名曲《春江花月夜》的摇橹声流水声、琴曲《流水》中大段以滚拂指法带出的流水段落般,中国音乐何只不排斥自然声响的引入,乐器如果不能以模拟或象征的手法处理自然,就不可能成为主要乐器。
这样的首尾相贯、系统有机,使我们谈中国音乐不能分割来谈,例如以为中国乐器不科学,因此尽可以直接用西方乐器来表达中国文化深刻的生命观照。
这首尾相贯、系统有机,也使纯然地在音乐中区分形上形下缺乏意义:谈形上看似核心,却可能空疏,谈形下看似有限,却一样可以举一赅万。
三、 乐器是把钥匙
举一赅万,是通透,看事物就在通透,能通透,从具体入,反更能寻迹而得,而具体的关键之一,就在乐器。
乐器是器乐之本,是器乐的载体,而器乐则是歌乐之外音乐的总称。以音乐与生命的贴近而言,自以歌乐为最,因为声是人所发、歌是人所唱,人乃最能共鸣;且歌乐通常有词,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抒发情感、沟通彼此最自然有力的工具,歌乐之动人与重要乃不在话下。
相对于此,器乐抽象,美学距离感较远,引起贴身的感动较难,但器乐也有歌乐没有的优势。
优势首先在它的幅度,尽管人声在不同艺术形式因不同发展而多彩多姿,但毕竟受限于声带,未若器乐吹、打、拉、弹,只要能发声的,都可入乐。
优势更在它的极限。人声有音域、音色乃至速度、和声、复调的一定限制,器乐则远远冲破了这个局限。
优势也在它较远的美学距离感。陶潜对声乐与器乐的感染力曾有传世的名言: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他说的是:弹弦乐器的感染力不如吹管,吹管则不如人声。
陶渊明的时代并无拉弦乐器,丝就是发出点状音的弹弦乐,点状音与人声距离最远,所以与人较难直接感通;吹管虽是连续音,可惜多受音孔所限,不好发出人声般穿越音阶的弹性音、滑音―─而这类音正是人类不用意义语言表达情绪时的声调,所以也远了一些。
然而,这美学的排列倒过来也说得通:
肉不如竹,竹不如丝。
在人的情感经验里,所谓“不关己,关己则乱”,意指情感过度地贴近,人就丧失了对事物观照的能力,也就无以从当下的情境中扩充超越。用中国艺术的说法,这艺术就少了意境,而这意境,正就是弹弦的特色,琴、琵琶一两个单音,往往就能点出一种意境来,但“歌,唱得很有意境”却是很少见到的形容。
意境,是生命的扩充与超越,于是在器乐里,我们反更能感受一个民族更深的内在。
优势也在器乐有它更深、更直接的真实。歌乐感人,中国的歌乐讲究声情与词情兼备,声情是音乐的感染,词情是歌词的牵引,而后者还往往成为主要的部分。
器乐不然,它直接要求音乐,音乐抽象,不好藉事论理,但因此也就不流于文字的概念与装饰,也所以透过器乐可以更照见一个人、一个族群乃至一个文化的真实。
器乐重要,音乐世界里谁都不敢轻忽它,而乐器是器乐的载体,重要自不在话下,但中国乐器实际受到的待遇却大有不同。
一般人乃至音乐家眼中,有些乐器的确重要,例如钢琴、小提琴,号称乐器之王、之后,原因无它,因它性能卓越,表现力既深且广。但更多的民族乐器则不然,原因也无它,因它性能有限,表现力受限。
这样来论列乐器,似乎自然,但如果再进一步问,要有怎样的性能与表现力时,问题就来了。
你要用水墨画出油画凝固堆栈的量感,水墨当然就是拙劣的媒材,但换个角度,你要用油画写出水墨晕染渗透的流动,油画也只能相形见绌。
所以说谈性能、谈表现力,还先得谈想表现的是什么。
要洪亮伟大,西方声乐头腔体腔的共鸣就专长,要水磨婉转、一唱三叹,中国戏曲的行腔转韵就扣人心弦。
声乐如此,广垠的器乐更如此,谈和声、音响,钢琴自是不做他人想,但要讲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则不能做出弹性音、滑音这行韵手法的乐器又怎能成为称职的乐器。
所以关键还在观念。
这观念的误区,在以西方的标准看待自己,而更根柢的,是无视于乐器乃历史演化的结果,它并非只是工艺科技上的“客观”成果。
举例而言,中国的古琴音量很小,正缘于琴是用来进德修身,用来给自己与三两知音听的,音量原不须大;且小,更逼使听者须沉下心来听,这是个高明的心理学设计,否则以周代中国已可以铸造每钟可发出两个音的编钟,对由木板合成的琴要说无法扩充其音量,其谁能信?
所以说,历史乐器之成为现在的样貌,其实是美学理念与音乐表现长期激荡的结果,此结果使乐器充满了独特性,从这独特性还原,也就可直接窥到这文化的心灵特征。
正因乐器具有独特的性能与外表,又可直溯那心灵与美学的特征,所以从乐器进入音乐乃至文化系统确是一种方便与殊胜,也所以,尽管我在自己所著的《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中,以最多的篇幅在生命境界美学理念与表现手法上做了系统的连接,但有意思的是,许多非中乐界者尤其西方音乐家最直接的触动,却来自我谈中国乐器的那章。
谈乐器可以有许多谈法,从材质、结构、演奏法到美学,而我在这章尽管各部分都点到了,但许多人最感兴趣、印象也最深刻的则是它的“宛然实在”。在这章里我说明了中国传统的五个重要乐器,与特殊生命情性的关联:琴/高士、琵琶/侠客、笛/书生、筝/儿女、胡琴/常民,西方人在此,尤其讶异于中国乐器彼此间竟有这么明显的生命对应,相较之下,西方乐器固也有它的个性,但与某种生命属性的连接并不明显。
这是个有意思的对照,“乐为心声”,乐器与生命属性的连接,因此也就不只反映了中国器乐独特的历史发展,更根柢地映照了中国人在音乐乃至生命上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种态度。
由此切入,你就拥有了一把译码中国音乐的钥匙。

前言/序言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正版书,质量好,价格比书店便宜

评分

请至少填写一件商品的评价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在京东购物较多,无法一一详评,有这段文字说明我对产品质量是满意的。如果质量差我会给差评,至于性价比,因为我不敢保证你买的价格和我买时的价格相同,所以不作评论。

评分

凑一套,还没看到这本书来。

评分

不错!!!!!!!!!!!!!!!!!!!!!

评分

这套书很好,有深度而不媚俗,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不错,值得推荐。要去认真阅读!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宛然如真 中国乐器的生命性 北大幽雅阅读丛书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