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破解绩效落地难题的五定模型,包括定基础,责任到岗权力归位;定方向,战略清晰目标一致;定规划,指标明确行动有力;定改进,教练辅导落地生根;定激励,持续回馈良性循环。五定模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了*前沿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辅以详尽的咨询案例解读。帮助读者系统更新绩效理念,学会实操方法,塑造绩效文化,提升绩效领导力,从根源上破解绩效落地难题。
作者简介
赵日磊,目前任职盛高咨询公司合伙人、首席知识官,受聘多家企事业单位担任绩效辅导实施顾问,系《企业管理》、《经理人》等知名杂志特约嘉宾和撰稿人。赵日磊是是我国绩效管理领域主要研究学者,在绩效管理领域研究和实践超过十五年。提出了“直线经理五种角色”、“3+1对话模式”、“遵循农事规律,营造对话氛围”、“绩效管理,让员工都得A”、“绩效管理两大价值定位”、“筐子理论”等前沿实用的理念。
目录
第一章 绩效管理概述…… 01
第一节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 01
从猎狗的故事看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01
第一阶段 德能勤绩考核法…04
第二阶段 360度评估法…07
第三阶段 目标KPI考核法…10
第四阶段 战略绩效管理…11
未来15年绩效管理演变趋势…14
第二节 绩效魔咒的“三张面孔”…15
面孔1:认认真真走形式…15
面孔2:考核经营两张皮…19
面孔3:忽视“人”的重要性…19
绩效魔咒的危害…20
第三节 绩效管理的“五定”模型…21
绩效与绩效管理…22
绩效管理人人有责…27
直线经理的五种角色…29
绩效管理的“五定”模型…34
37
第二章 定基础――责任到岗,权力归位…39
第一节 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39
组织设计的七大原则…41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42
组织结构的五种类型…43
第二节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梳理法…49
总分权责纵向到底…50
部门职责横向到边…53
全价值链流程化梳理职责的方法…57
第三节 岗位设计与岗位说明书编制…63
岗位设计的方法…63
岗位说明书编制的方法…66
附录 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范例…75
第三章 定方向――战略清晰,目标一致…78
第一节 绩效管理的两大价值定位…78
定位一,帮助企业落实战略目标…78
定位二,帮助员工持续成长,实现经理价值…80
第二节 目标管理 自我控制…81
目标管理八大原理…82
目标与指标、任务及职责的区别…85
第三节 平衡计分卡 构建战略思维…87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87
平衡计分卡构建战略思维…89
经典案例:美孚石油平衡计分卡实践…91
第四节 战略梳理 绘制战略地图…97
战略梳理的基本原理…97
战略分析工具…100
战略梳理的方法…102
经典案例:S企业战略地图绘制…107
第四章 定规划――指标明确,行动有力…112
第一节 绩效规划的概念与流程…112
绩效规划的概念…112
绩效规划的流程…113
第二节 关键绩效指标分解的方法…115
有效分解绩效指标…115
确定目标值…122
工作计划考核…125
第三节 基于战略地图进行绩效规划…127
从战略地图分解举措…128
从战略举措分解绩效指标…135
提取指标形成业绩合同…145
第五章 定改进――教练辅导,落地生根…151
第一节 教练辅导强化过程…151
系统诊断员工的绩效…151
教练式绩效辅导模型…163
有效提问和积极倾听…168
教练式辅导的流程与方法…177
绩效辅导的实战技巧…182
第二节 深度面谈增进沟通…188
绩效面谈的障碍因素…188
绩效面谈的原则与方法…192
经典案例:一个典型的绩效面谈场景…196
第三节 高效会议推动执行…205
低效会议原因分析与高效会议特征…205
会前准备,以终为始,好好筹划…208
会中控制,保持中立,严守规则…213
会后跟进,监督落实,总结回顾…222
第六章 定激励――持续回馈,良性循环…224
第一节 超越传统的宽带薪酬模式…224
绩效与薪酬的联系…224
整体性薪酬的概念…226
宽带薪酬的概念…228
第二节 全面评估岗位的相对价值…231
岗位价值评估的定义及特点…231
岗位价值评估的标准…231
岗位价值评估的程序…239
第三节 八步构建宽带薪酬机制…241
八步构建宽带薪酬体系…241
把绩效和激励紧密关联起来…250
附录1 M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及附件…253
附录2 M公司薪酬管理制度…267
参考文献…276
前言/序言
绩效管理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喜欢它、研究它、实践它,有人讨厌它、排斥它、应付它。对此,我的观点是:“绩效管理必须被热爱,否则形同虚设。”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对绩效管理抱有极高的热情。刚接触绩效管理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它,再也没有放下。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抓住一个核心理念展开,即“绩效管理是上下级之间持续对话的过程”。以此为起点,我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想法和理念,包括“绩效管理的筐子理论”“绩效管理,让员工都得A”,“遵循农事规律,营造对话沟通氛围”,“绩效管理‘3+1’对话模式”,“绩效管理两大价值定位”,“直线经理的五种角色”等。这些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就受到了读者、网友和企业管理者的追捧,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绩效管理的研究、学习和实践中。有读者这样评价:“在这个绩效说法众多的年代,读了赵老师的文章,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这期间,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也经历了几次变化。
最初在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完全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待绩效管理,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考核打分的层面。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主要关注点放在考核表的设计及“编表、发表、填表”的简单流程上,基本上处于“考核经营两张皮”和“认认真真走形式”的层次。
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后,我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仅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待绩效管理,而是从企业整体和系统化的经营管理角度看待绩效管理。我开始拓宽视野,把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地位,提出了绩效管理的两大价值定位:“帮助公司落实战略目标,帮助员工持续成长。”
最近几年,我再一次超越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硬件本身,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绩效管理落地实施的软件方面,提出了“营造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和提高管理者绩效领导力”的理念,帮助企业管理者从文化和领导力层面理解绩效管理,更新绩效管理理念,掌握绩效管理技能,真正把绩效管理当成帮助自己和员工持续成长的平台和工具。
伴随着上述研究和实践,我给自己在绩效管理领域的角色做了重新定位:“为中国企业绩效管理落地实施呐喊!”
自2000年至今,人们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绩效管理是什么”人们已经不再感到神秘和陌生,多数管理者都能对绩效管理的知识略知一二。
但是,对于“绩效管理是怎么一回事”,人们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就参差不齐了。所谓“绩效管理是怎么一回事”是指绩效管理是怎么运作的,它和企业的组织、战略、薪酬、员工成长等管理要素是怎么发生联系的,如何理清其中的脉络,如何掌握其运作机理,并能成为被管理者熟练应用的管理技能。这些问题深究起来,恐怕是很多管理者的短板。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实现“为中国企业绩效管理落地实施呐喊”的理想,我在已经出版的两本绩效专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十余年的管理咨询经验,整合大量的模型、方法、工具和实战案例来撰写本书,希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清绩效管理运作机理的脉络,掌握其中要义,并通过亲身实践,在企业里营造“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真正实现绩效管理落地生根!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破解绩效落地难题的“五定”模型,包括:“定基础——责任到岗,权力归位”;“定方向——战略清晰,目标一致”;“定规划——指标明确,行动有力”;“定改进——教练辅导,落地生根”;“定激励——持续回馈,良性循环”。“五定”模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了最前沿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辅以详尽的咨询案例解读,帮助管理者系统地更新绩效理念,学会实操方法,塑造绩效文化,提升绩效领导力,从根源上破解绩效落地难题。
本书由六章构成。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绩效管理的现状以及“五定”模型进行了阐述。书中把我国企业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德能勤绩考核”、“360度评估”、“目标KPI考核”、“战略绩效管理”,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即“营造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提升管理者绩效领导力”。把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现状总结为“三张面孔”,分别是“认认真真走形式”、“考核经营两张皮”、“忽视人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五定”模型,按照“定基础、定方向、定规划、定改进、定激励”的思维逻辑,说明白“绩效管理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战略绩效管理的运作机理。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如何“定基础——责任到岗,权力归位”。组织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脱离基础的绩效管理没有根基。因此,理解绩效管理的运作机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作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是怎么一回事。
通常,在组织管理方面,关键词是“责任”与“权力”,划清责任的同时,要做好权力的匹配。责任与权力搞清楚了,绩效考核指标与考核权的归属也就清楚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对什么是组织管理,什么是管理层次与幅度以及组织结构的类型、特点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如何梳理部门及岗位职责。采用案例的形式,对如何进行纵向总部和子/分公司的职责权力进行划分以及如何进行横向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力划分进行详细阐述。
第三部分,岗位设计与岗位说明书编制。结合案例、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对如何设计岗位以及如何编制岗位说明书进行详细阐述。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如何“定方向——战略清晰,目标一致”。基础完善了,接下来就是确定战略目标环节。绩效考核指标制定之前,企业必须首先要有大目标,在大目标的引领下,绩效考核指标的分解才有价值。因此,如何从企业整体层面梳理战略目标,形成明确具体的目标体系是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第二个核心关键要素。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重点是目标管理的八大原理以及目标与指标、目标与职责任务等管理要素的区别,帮助读者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平衡计分卡构建战略思维。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目标梳理的系统化工具,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喜爱和应用。那么,什么是平衡计分卡,如何应用平衡计分卡梳理战略目标?这部分将通过一个经典的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三部分,战略梳理,绘制战略地图。这一部分重点阐述如何借助平衡计分卡形成企业层面的战略地图,也就是最高层的战略目标,读者可以通过详实的案例进行学习应用。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如何“定规划——指标明确,行动有力”。战略目标明确了,接下来的第三步就是战略目标向部门和员工分解了,这是绩效管理落地的重要一环,承上启下,从这里才正式开始了“上下级持续对话的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关键绩效指标分解的方法。对于指标分解,企业管理者往往感到很困惑,主要关注点应包括指标从哪里来、如何定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指标选取的标准是什么、指标权重怎么设置、定性指标如何考核打分等,这一部分通过实战的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掌握绩效指标的分解技能。
第二部分,基于战略地图进行绩效规划。在掌握了绩效指标分解的技能之后,如何将前期的战略梳理和绩效指标分解结合起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一部分通过一个完整的实战案例教会读者掌握有效进行战略分解绩效指标的方法。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如何“定改进——教练辅导,落地生根”。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的生命线,但很多管理者却对绩效辅导视而不见。绩效指标确定后,“上下级之间的持续对话”才开始深入。因此,这一章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章着墨颇多,也是希望借此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绩效沟通与辅导的技能,全面提升“绩效领导力”。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练辅导,强化过程。在绩效管理中,如何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员工理清目标和工作思路是管理者需要提升的重要技能之一。这部分结合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对员工进行教练式辅导,包含大量的方法、技巧和步骤,值得读者重点关注。
第二部分,深度面谈,增进沟通。绩效面谈是管理者的一个专项辅导的技能,管理者需要掌握如何安排面谈计划、如何做好面谈准备、如何推进深入面谈等技能,本章通过实战案例帮助读者掌握绩效面谈的技能。
第三部分,高效会议,推动执行。在绩效辅导环节,会议是一种常见形式,管理者经常开会,但如何开好一个高效会议,对很多管理者却是一大难题。这一部分将和读者分享开好高效会议的方法、技巧和步骤。
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解如何“定激励——持续回馈,良性循环”。目标与激励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不可分离。因此,绩效管理的第五步就是制定与目标对应的激励方案,激励员工不断追求高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超越传统的宽带薪酬模式。什么是宽带薪酬?与传统薪酬模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实施宽带薪酬模式?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第二部分,全面评估岗位的相对价值。岗位价值评估是宽带薪酬模式设计的基础。这一部分将向读者介绍如何进行岗位价值评估,具体的方法、流程和关键点是什么等内容。
第三部分,八步构建宽带薪酬机制。这一部分将向读者介绍如何设计宽带薪酬体系,具体的方法、技巧和步骤是什么等内容,通过八个步骤教会读者快速掌握宽带薪酬设计的方法。
最后一部分是一家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与薪酬管理制度。
通过系统学习“五定”模型,管理者可以掌握绩效管理的系统化运作机理。在明白“绩效管理是怎么一回事”的基础上,营造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提升绩效领导力,最终破解绩效难题,真正实现轻松做绩效,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
赵日磊
2015年10月20日
《绩效驱动:构建卓越组织的实操指南》 内容梗概: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绩效管理”理论的学术探讨,也不是一本罗列各种模型和方法的工具集。相反,它是一部直击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如何通过科学、高效的绩效驱动,将战略意图转化为业务成果的深度实操手册。我们旨在帮助管理者跳出“绩效管理”的框架束缚,聚焦于“绩效驱动”这一核心目标,即如何系统性地激发组织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组织的基业长青。 本书将从“为何需要绩效驱动”的根本性问题出发,深入剖析当前企业在绩效层面普遍存在的痛点与挑战,例如:战略落地模糊、部门间协同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难以调动、人才培养与业务发展脱节、以及组织变革阻力重重等。我们将以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性地讲解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驱动体系构建方法。这套方法论强调从组织战略的分解与落地,到具体执行层面的目标设定、过程监控,再到最终的评估与激励,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核心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战略落地与绩效共振——让目标看得见、摸得着 战略解码与目标分解: 许多企业拥有宏伟的战略蓝图,但却难以将其转化为一线员工可执行、可衡量的具体目标。本部分将详细阐述如何运用“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辅助工具,将高层战略意图层层分解,转化为部门级、团队级乃至个人级的清晰KPI(关键绩效指标)和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我们将强调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目标对齐”、“利益共享”等概念,确保组织内部各层级目标高度协同,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科学设计与优化: KPI并非越多越好,也并非越复杂越精细。本部分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对战略目标达成最为关键的少数指标,避免无效指标的干扰。我们将深入探讨KPI的选取原则,包括驱动性、可控性、可衡量性等,并提供大量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KPI设计范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根据业务特点和战略重点,定制出最适合企业的KPI体系。同时,还将介绍KPI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机制,确保其始终与企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 目标与关键成果(OKR)的实践应用: 对于需要快速迭代、创新驱动的团队和企业,OKR提供了一种更灵活、更具激励性的目标管理方式。本部分将深入剖析OKR的核心理念,包括其“激进性”、“周期性”和“透明性”。我们将详细讲解OKR的撰写技巧,如何设定既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O”(目标),以及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出可量化的“KR”(关键成果)。通过实际案例,展示OKR如何在创新型企业中发挥巨大作用,驱动团队达成超越预期的成果。 愿景、使命与绩效的内在联系: 绩效驱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的日常工作与企业的长远愿景和使命产生共鸣。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融入绩效管理体系,让员工在追求个人绩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对组织整体目标的贡献。我们将强调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在激发员工潜能方面的重要性,并提供方法论,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具象化的绩效行为。 第二部分:过程驱动与效能提升——让执行有抓手、有反馈 绩效过程的系统化管理: 绩效的达成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套高效的绩效过程管理体系,确保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有效跟踪与支持。我们将讲解“绩效辅导”、“定期沟通”、“进度汇报”等关键环节,强调管理者在绩效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即从“监督者”转变为“赋能者”和“支持者”。 绩效沟通与反馈的艺术: 有效的沟通是绩效驱动的润滑剂。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绩效沟通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如何进行建设性的批评、如何给予及时的肯定、以及如何引导员工自我反思与改进。我们将提供各种沟通场景下的对话范例,帮助管理者提升沟通能力,建立信任,营造积极的反馈文化。 数据驱动的绩效洞察: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驱动绩效提升的有力武器。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绩效相关数据,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我们将讲解常用的绩效数据指标,如“关键任务完成率”、“项目周期”、“客户满意度”等,并分享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团队的优势与短板,为绩效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流程优化与效率瓶颈的识别: 绩效瓶颈往往源于内部流程的低效。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审视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运用“流程图”、“价值链分析”等工具,识别并解决流程中的冗余、重复和堵塞环节。我们将强调通过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从而为绩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评估激励与持续发展——让付出有回报、有成长 绩效评估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公平、公正的评估是激励员工的关键。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绩效评估的方法论,包括“360度评估”、“关键事件法”等,并提供避免评估偏差的实用技巧。我们将强调评估的透明度,确保评估标准清晰、过程可追溯,最大程度地赢得员工的信任。 多元化的绩效激励机制: 激励并非仅仅是物质奖励。本部分将系统介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长激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手段。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激励方式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企业文化和员工需求,设计出最具吸引力的激励组合。案例将涵盖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晋升机制、培训机会、认可与表彰等多种形式。 绩效结果的应用与改进: 绩效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驱动持续改进。本部分将讲解如何将绩效评估结果,有效地应用于薪酬调整、奖金分配、晋升决策、培训发展以及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我们将强调绩效结果的闭环管理,确保评估结果能真正转化为员工行为的改变和组织能力的提升。 人才发展与绩效的联动: 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而人才的发展与绩效紧密相关。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将绩效管理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通过绩效评估识别员工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我们将强调“绩效对话”在人才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目标的双赢。 本书特色: 实操导向: 本书摒弃了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聚焦于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案例驱动: 穿插大量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真实案例,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理解理论的落地与应用。 系统性: 强调绩效驱动是一个整体性的管理体系,从战略到执行,再到激励,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前瞻性: 关注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将数字化、智能化等新理念融入绩效驱动的思考中。 语言风格: 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力求让每一位管理者都能轻松理解和掌握。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各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团队负责人以及对提升组织绩效和驱动业务增长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身处快速发展期的初创公司,还是寻求精益求精的成熟企业,本书都能为您提供宝贵的洞察和实用的工具,帮助您构建一个更具活力、更富成效的卓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