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华夏审美风尚史》由季羡林担任顾问,许明担任主编,从一个侧面舒展出一幅哀婉动人、辉煌壮丽的中华民族审美风尚的历史长卷。丛书改变了以往的美学史写作方式,以大量翔实的资料细致地描述、全方位地扫描、立体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诞生、发展的历史,把美作为人类的审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历史描述。全书流畅豁达,意蕴深远,在较深的层次上再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是美学、美育研究和教育的案头常备书。
作者简介
许明,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民俗学会副会长,《社会科学报》社长、总编,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评论》等杂志编委,中国人权基金会专家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华夏审美风尚史》《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新意识形态批评》《建设新世纪的先进文化》《轻拂那新理性的风》《美的认知结构》《人文理性的展望》《文化发展论》《关键时刻: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丛书》等。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方法论
第一节 理解美学史
第二节 “审美活动”
第三节 描绘的历史
第四节 范围和操作
第二章 本质论
第一节 文化共同体
第二节 历史转型
第三节 文化转型作为背景
第三章 起源论
第一节 相关理论
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发生
第四章 发展论
第一节 演进与发展脉络
第二节 相关因素
第三节 变化的中介
第四节 变动性和稳定性
第五节 历史特征
下篇
第五章 龙的腾飞
第一节 美用并生
第二节 活泼之美
第三节 风的吟唱
第四节 诗可以兴
第五节 龙的嬗变
第六章 人文初度
第一节 美善一体
第二节 人性之美
第三节 雄浑之美
第七章 文的自觉
第一节 士族玄风
第二节 古乐胡曲
第三节 山水园林
第八章 走向峰巅
第一节 争奇斗艳
第二节 三元并立
第三节 汇通之舞
第四节 格律法度
第五节 宋学趣味
第九章 新旧嬗递
第一节 士风演变
第二节 雅俗融会
第三节 民艺世界
结语 凤凰涅槃
精彩书摘
《华夏审美风尚史 序卷 腾龙起凤》:
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的艺术对我们所产生的魅力,同它在其中生长的那个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它倒是这个社会阶段的结果,并且是同它在其中产生而且只能在其中产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会条件永远不能复返这一点分不开的。”
社会文化—思想发展的高潮、低潮特征,并没有妨碍和影响审美风尚依着自己的规则展开。这其实就是马克思讲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审美风尚(含艺术生产)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则,它的高峰可以在人类神话时期到来(良渚文化玉琮、红山文化玉龙),也可以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出现(北魏石刻)。综观整个审美文化史,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特征:远古和早期社会孕育出来的艺术,更具有审美性、自然、生动无比的魅力。(我们只要看看唐代的大气象,宋代的精致,明代早期和最后的辉煌就可以知道了)中国玉器史、中国陶瓷史、中国诗歌史、中国绘画史都表明:明末以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生产,均已走向衰弱。那种质朴的美被雕琢所替代,自然的闪光被人工的装饰所遮蔽。(乾隆朝的瓷器生产已达到了装饰的顶峰)社会发展的天真可爱逐步消逝,审美风尚的艺术性高潮一去不复返了。
由此可见,华夏审美风尚的稳定性特征(以及它走向艺术高峰的历史趋势)是另有规则可循的。它并不一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的艺术性被更深层的东西所决定。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即使是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今天的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无法企及的。
在论及这个历史现象的时候,目前最有效的解释仍是马克思提供的。
马克思把艺术(审美性的文化)看作是与人相关,与人的感性解放和心灵自由相关的实践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尽管在古代,尽管处在那样狭隘的民族、宗教、政治境界里,毕竟还是把人当作生产的目的。
……
前言/序言
华夏审美风尚史 序卷 腾龙起凤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