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和阐述了组织的结构、运转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意义,并试图从方法论上建立起整体分析组织现象的视角和能力,同时能够为组织实际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书适合作为社会学、行政学、商业及管理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对各类组织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于显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体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兼职为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程专家、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社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专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许经营分会和餐饮连锁委员会委员、中国优秀特许品牌评审委员会专家委员。曾在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德国图宾根大学、杜伊斯堡大学等做访问学者。主要著作包括《企业形象制胜》、《工商企业管理基础》、《组织行为学》、《社区概论》、《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连锁化模式》及《社区管理与矛盾化解机制——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等十余部。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特许企业的运作模式研究、加盟商选择及其关系维护研究、餐饮企业发展模式研究、城市社区研究、不同类型组织发展与比较研究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3
第一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11
第三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22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38
第一节 组织理论发展过程概述 38
第二节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43
第三节 自然系统组织理论 49
第四节 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56
第五节 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 65
第三章 组织分类与研究方法82
第一节 一般组织的分类原则 82
第二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86
第三节 组织研究的系统方法 92
第二部分 组织系统的要素分析
第四章 组织目标103
第一节 组织目标的性质 103
第二节 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 108
第三节 目标制定的方法与原则 111
第四节 目标评估指标 113
第五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118
第一节 组织结构的性质 118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123
第三节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理论 132
第四节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 140
第五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148
第六章 组织群体及相互关系156
第一节 群体概述 156
第二节 群体结构 164
第三节 群体之间的关系 167
第四节 组织内的非正式群体 175
第七章 组织文化184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 184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研究方法 191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调查与实施 193
第三部分 组织的运转过程
第八章 组织权力与冲突203
第一节 组织权力概述 203
第二节 权力的制约因素及影响 212
第三节 组织冲突的类型与原因 218
第四节 组织冲突的影响与解决方法 223
第九章 组织的决策过程231
第一节 决策的性质 231
第二节 组织决策的程序 235
第三节 影响个人决策的因素 239
第四节 群体决策的特点与问题 241
第五节 组织决策的方法和技术 245
第十章 组织的沟通过程252
第一节 组织沟通的性质与功能 252
第二节 组织沟通的类型 257
第三节 信息沟通的障碍 263
第四节 改善沟通的技术方法 269
第十一章 组织的领导过程276
第一节 领导概述 276
第二节 领导学的研究重点 280
第三节 领导模式理论 287
第四节 领导工作及作用 296
第四部分 组织系统的变迁与发展
第十二章 组织变迁305
第一节 组织变迁的性质 305
第二节 组织变迁的过程 313
第三节 组织变迁的方式 319
第四节 组织变迁应注意的问题 322
第十三章 组织发展327
第一节 组织发展的含义和模式 327
第二节 科层制的发展前景 333
第三节 未来组织的特征 337
第四节 组织发展对管理者的要求 341
结语:未来组织模式与社会秩序 344
研究文献与参考资料349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社会学的研究特点是通过对某一个社会现象的观察而扩展到整体社会,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或者团体,即通过观察和想象你会发现这些个别的事例也许就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或者政治现象。组织社会学就是通过不同类别的组织表象透视和理解整体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掌握三方面内容:(1)了解组织社会学的概念、任务及其意义;(2)掌握组织有效运转的条件与机制;(3)认识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涉及多学科的内容,体系复杂庞大,缺少统一的分类标准,因为作为研究客体的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本节主要说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说明其自身的特点,以区别于其他学科。
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关于组织现象研究,除了社会学之外,还有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而每门学科的研究角度和内容都存在着差别。
关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张家麟编著的《组织社会学》认为,组织社会学是一门关于具体的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以及它们组成成分的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科学。书中还进一步认为,组织社会学是通过研究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揭示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的规律性。
苏联应用社会学家达维久克认为,组织社会学是研究组织的结构、活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组织系统的结构和活动的原理,确定组织系统效率的标准,制定完善组织系统的方法,以及阐明个人与非个人组织因素及其个别与一般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周雪光认为,组织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组织现象。
杨伟民认为,组织社会学是了解、解释、预测如何更好地建构社会组织以实现其特定目标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组织中的正式组织。社会组织指的是社会的各个构成部分的相互依存性。其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社区,也可以是社会群体。
《中国百科大辞典》中认为,组织社会学是社会学分支,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的结构,组织目标、行为和功能,内部、外部关系及其变化,以提高组织效率,推动组织发展。
《社会科学新辞典》中认为,组织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组织,它与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心理学和集体行为社会学等有密切联系。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西方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综合各方面观点,我们认为,组织社会学是指对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及各类机构)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之科学。在这一定义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的基本变项。
研究的基本概念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是指社会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行政组织(包括企业和机关)和一般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又可以分为两类,即有章程的、联合的组织形式和没有章程的、自愿的组织形式。在这里,组织社会学重点研究前一类组织形式,即各类企业(机关)等专业组织形式。这类组织形式既是一种正式组织,也是社会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种组织形式。
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系统的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分析组织现象时也离不开社会系统的相关概念。这些分析概念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角色(role):组织就是一个角色集,即由一组或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角色构成,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在扮演着某种角色。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也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占据一个位置或地位,所以必须尽到扮演角色的本分。角色包括活动及其态度,角色模式决定了人们的权利、义务、赏罚、关系等。
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这一概念源自角色集(role set),其内容是关于自我是否要做的信念和态度。角色期望可分为三类:一为功能式,指关于工作表现的规定及限制,即大家要求自我这样做;二为规范式,指非技术性的规定及限制,是针对群体团结及关系的;三为支持式,源自互相依赖、互相安慰的需要。组织成员各自的角色尽管都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但成员相互间仍存在一种期望。
角色压力(role pressure):角色集要求自我改变,这些要求成为自我的心理负担。测量角色压力的变项主要有:符号(sign):指规定或禁制;分量(magnitude):指力量大小;专一性:指具体性或详细性;强度:指有无选择。
角色紧张(role strain):这是组织内角色扮演比较常见的现象。每个职员要尽角色本分,但仍然会感到困难,其主要原因,或者对角色扮演的准备不足(教化失败),或者在角色转移过程中产生困难,从而导致角色冲突。
冲突的解决:主要有四种削弱冲突的方法:第一,角色的参与程度不同,并尽量减少一些角色活动;第二,角色集之间的关系,给每个角色以更多的自主余地;第三,把一些角色活动和一些角色关系对外保密,可能会减少冲突,而公开某些角色或冲突,必然会对其他角色产生影响,导致冲突;第四,在角色集内部自己解决,诸如互补角色谈判,解决角色自我的矛盾。
性格:组织内部的活动是人的活动,人本身的特性对角色能否成功扮演起关键作用,它也直接影响到组织效率。性格是指人与所处环境互动的行为倾向,包括行为模式、态度、信仰、价值,亦包含气质(脾气)、能力、动机及社会态度等。
价值(value):指一种价值模式,组织成员在组织内部选择行动途径的标准,如“好工人”、“好学生”。价值有助于成员更好地扮演角色。因此,价值是组织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规范:角色期望界定行为准则,规范界定行为、限制行为,并对行为做出要求。组织规范要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否则就很难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整合。
文化: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设计和创造的系统,包括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信息仓库,通过文化提供的价值规范,我们才能扮演社会角色。尽管组织有严密的规则,但由于组织成员受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不遵守组织规则,而按照既定的文化模式行动。
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以他人为取向,或受他人影响的行动。社会行动预期到他人的反应。韦伯(Max Weber)说,预期到他人不悦而不行动,亦是一种社会行动。组织行动也是一种社会行动。
社会关系:互动的对等模式,此模式通常是在互动一段时间,稳定的期望出现之后形成的。组织内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每一种互动都是按照规则进行的,它是组织效率的保障。群体(group):指互动而具备成员角色的一定数量的人。群体的分析层次包括行为层次、感情层次、规范层次、目标层次及价值层次。组织由许多群体构成,群体之间的关系将影响组织成员的满意感和组织效率的高低。
社会关系与组织关系:一般的社会关系都是全面的关系,具体包括:第一,认知方面可分为理性和传统取向;第二,社会成员准则方面可区分为普遍和特殊取向;第三,实质定义方面可区分为功能特殊和功能广泛性取向;第四,感情方面可区分为逃避的和亲密的关系;第五,目标取向方面有个体和集体之分;第六,社会分层方面具有分层次的和不分层次之别。组织关系的构成基本上是单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认知都是理性的,规则都是普遍的,情感遵守非人格化的,群体和个人都是功能专门化的。
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由基本的社会组织构成,这些组织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见图1—1),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社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次级制度的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都有自己的运行机制,彼此之间不能混淆,但可以进行相互比较(见表1—1)。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T. Parsons)曾把社会组织分为四种类型,即大学、医院、实业组织和军队组织,并分析了每一种组织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比较了它们的异同点。
前言/序言
组织社会学 第三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