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1:《共享经济2.0》——“移动终端”+“互联网+”+存量高效激活+万众参与=共享经济2.0
有些人说,为什么我刚刚认识共享经济是个啥?身边人已经谈起共享经济2.0了?时代变化太快,眼看就要淘汰!(/(ㄒoㄒ)/~~)。
这本《共享经济2.0》 清晰、明确阐述了共享经济2.0的内含,让你头晕脑胀的互联网+、O2O、C2C、C2B、P2P、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和模式其实是一个新时代、一种新浪潮的枝叶。这个时代,没有中心、人人可参与、随时随地可参与。这个时代,人人获益,互利共赢。读读这本书,你了解所有。
编辑推荐2:《共享经济2.0》——深度解析uber、滴滴出行、Airbnb的成功、发展和未来。
Uber没有一辆车,却为什么颠覆了整个出租车行业?
滴滴出行为何可以主导中国打车市场,喜获牌照?
Airbnb 没有一间房子为何能够在旅馆业傲视群雄?
它们都踩对了时代发展的鼓点,顺势而行,既成为共享经济2.0的第1批受益者,也让大家对已然身处的大时代有了更多了解。
编辑推荐3:《共享经济2.0》——取代资本主义,实现人人共产、人人共享
共享经济2.0是无阻力的顺势大浪潮,它让全球人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跨时空的资源、信息、能源、技术的共享,用使用权取代所有权,用共享价值取代交换价值。这是痛击人类自私基因的产权新革命。
编辑推荐4:《共享经济2.0》——秦朔、楼军、于扬、萧秋水、苏勇联袂推荐。
本书获得处在商界前言的第1财经传媒总经理秦朔的认可;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读完样书后强烈建议创业者品读;
互联网+提出者于扬从中找到许多与自己理念不谋而合的观点;
复旦大学管理教授苏勇从学术角度对其给于推荐。
互联网营销专家萧秋水则从图书角度夸赞本书的系统性。
商界、投资界、学界、图书界的评定让本书价值显而易见。
开启商业新模式,经管畅销图书重磅推荐:
共享经济对所在的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思路的转变,会对其原有的经济模式形成冲击。共享经济的目的是共享,而提高效率是它的核心精神。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需求信息的发布更加即时和随处可为,需求的响应也变得迅速和精准,“共享经济2.0”浪潮来临。本书不仅给“共享经济2.0”给予了定义,并看清这一趋势,将其给个人、商业和社会带来的全方位颠覆性变革做了专业分析。此外,对于将共享经济模式完美诠释的Uber、滴滴出行、Airbnb的成功、发展与未来进行了深度解读。
★封闭、利己的经济正在发生极大的转变,未来的额经济一定是分享、透明、担当的经济。
——马云 阿里巴巴董事
★共享经济即将崛起。未来很多事情可以做成共享经济,很多人都将参与。
——李开复 创新工场CEO
★共享经济、协同消费义激活闲置资源为基础,衍生出各种共享形式,正在渗透到各个行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刘国华、吴博两位学者从移动互联网、数据驱动、智能化的视角定义了共享经济2.0的概念,把共享经济引向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空间。我想,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其中,并享受其中带来的好处。
——秦朔 《第1财经日报》总编辑,第1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国华、吴博撰写的此书详细且系统化地解释了共享经济的本质道理,从而引申出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典型模式,非常建议创业者和未来创业者一品。
——楼军 IDG资本副总裁
★刘国华、吴博的这本书很多地方与易观的看法不谋而合: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这样一个无所不在的强大基础设施,对现有各种资源进行再配置,从而优化供给、连接和交易,也是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的实践。在此推荐给所有期望将互联网+落地的朋友们。
——于扬,易观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互联网+”提出
★共享经济并不是完全新鲜的事物,但近几年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带动下,其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经济的爆发性商业模式。刘国华、吴博两位在本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共享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商业前景,而且提出了很多共享经济的“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
★协同共享经济将颠覆许多世界大公司的运行模式;现有的能源体系和结构将被能源互联网所替代;机器革命来临,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将消失。
——杰里米·里夫金,《零成本社会》作者
引言:共享经济从1.0到2.0/ Ⅰ
第1章 共享经济的产生
左手闲置、右手短缺 / 004
“拥有”带来的束缚 / 009
集体消费的兴起 / 015
移动互联网的便利 / 020
危机频发的规避 / 024
集市思维的回归 / 027
Uber与Airbnb的革命性引发 / 032
创投资本推波助澜 / 037
第2章 共享经济2.0的特点
不求拥有,但求使用 / 044
轻资产大生意 / 047
中介平台的不可或缺 / 050
存量的激活 / 054
平台的供需调节机制 / 058
超链接带来野蛮生长 / 062
共享物价值大小决定共享难度 / 067
口碑即流量 / 070
空前复杂的竞价和调度系统 / 074
第3章 共享经济2.0 运行的基础
社会信任:共享经济的核心 / 080
网络平台:共享经济的桥梁 / 086
多样性体验:共享经济的传播基础 / 090
产品社交化:共享经济的属性 / 093
低交易成本:共享经济的流通前提 / 097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共享经济的需求原点 / 099
数据驱动:共享经济的核武器 / 102
本地化和标准化:共享经济国际扩张的诀窍 / 105
第4章 共享经济2.0的影响
重构社会生产协作关系 / 112
改变经济关系 / 116
打散劳资关系 / 120
突破资源时空界限 / 125
解构品牌社群 / 128
推动虚拟社会跟真实社会的流动 / 131
改变商业广告规则 / 134
加速建立共享的个人征信体系 / 137
催生数据驱动型经济 / 140
第5章 共享经济的未来
成长中的“Uber们” / 150
资源有限的难题 / 154
被冲击的几大行业变革 / 158
共享的智能化与数据化 / 165
大众创业与共享 / 168
认知盈余的共享 / 171
共享经济的中国挑战 / 175
未来的商业机会 / 178
尾声:共享经济的十大“元问题” / 181
附录:国内外共享经济企业名录 / 188
参考文献 / 247
致 谢 / 249最
生活方式向来是与生产力水平对应的。
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农耕社会的生产依赖阳光,一旦没有了太阳就很难进行生产。
工业时代有了机器,有了大规模的生产,公司化开始流行,人们的生活开始有了朝九晚五,有了工作日和周末,多了一些时空分离的标准。
PC(个人电脑)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联系变得容易起来。依靠一台电脑,人与人之间大大打破了空间局限,快速发生链接,网络生活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生活方式。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数据处理和智能技术的急速发展,各种信息交换和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及时性大大加强。相比于PC互联网,这个时代几乎完全打破了时空局限,“随时在线,及时沟通”成为常态。
著名的大文豪狄更斯先生在《双城记》的开篇这样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可能是上述问题的答案。面对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大潮,很多企业和个人找到各自的机会,实现了一飞冲天的梦想。对于他们,这是最好的时代;而对于有些企业或个体,他们在传统的路上看不到新的局势,在社会变革的潮流中或惶恐、或惊讶,迅速走向衰落。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
无论时代好坏,我们要承认当前所面临的生产力变革正在全天候地快速改变着今天的世界,把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很多资源迅速连接组合,使其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旧模式要么被摧枯拉朽地摧毁,要么迎来凤凰涅槃般重生。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就在这个时间浮出水面,短短几年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们这里用“发展”一词,表明它并不是完全新生的事物。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说“要学会分享噢”“把你的糖果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之类的话。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托马塞罗(Michael Tomasello)研究了小孩子意识中的合作意识。迈克·托马塞罗最近的书《我们为什么合作》(Why We Cooperate)中指出,人类的合作意识并不是从成年人那里学过来的,也不是出于对某种回报的期望而产生的。到了3岁左右,小孩开始受现代文明的“社会规则”影响。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对群体中的个体有了判断,从而影响他对集体合同行为的态度。他们的分享行为开始有了选择性,对自己认可的同伴会更乐意分享。托马塞罗同时也相信人类有自私的天性,相互的合作和帮助,也是基于自身利益而出发的。
不仅是人类,动物也会有共享协作的本能。瑞奇·柏慈曼(Rachel Botsman)和卢·罗格斯(Roo Rogers)在其合著《我的就是你的》(What�餾 Mine is Yours)一书中提到海豚在共享中获得利益的例子。就像其他的动物一样,海豚在捕鱼和寻找同伴的过程中,都有大量的集体协作行为。海豚一般成群生活,每个海豚群由6~10只海豚组成。但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样的开放水域,一些小的海豚群会暂时(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组成大的群体来集体扑食,这种临组的群体中海豚数量有时达上千只。它们把鱼群围在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内,就像牛仔赶牲畜一样,用它们的身体形成一堵围墙,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体型较大的雄性海豚会在最外围来回漫游,以防其他的掠夺者前来抢食。海豚慢慢聚拢缩小包围圈,把鱼群逼成一团,然后海豚开始从鱼群底部或者直接冲进鱼群轻易扑食。海豚还有另一种技术,在围猎的过程中,年长的海豚会潜到鱼群的下方,向同伴发出信号,告知附近还没有扑到食物的其他海豚。不管怎么样,它们协作的原则都是一个:集合到一起的个体越多,就越容易扑食成功,集体中所有的个体都能获得更大的利益。依托集体的力量,海豚可以完成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任务。如果有一天你在海面上看到成群的海豚飞跃追逐,你会明白集体行为并没有破坏它们的个体权力。
在人类远古时代,我们同样也像海豚一样生存,大家集体作业,然后互相分享各自的食物、土地和其他资源,这让生存变得更加容易。集体协作贯穿了整个人类可记载的历史,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分享而相互依存,他们会分享各自的工具,一起搭建牲畜棚,收获庄稼,甚至一起保护属于各自的领地。人类学家坚信这种亲密关系和互相回报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人类行为,是人们相互协同的基石。
100多年前,私人开始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将自己的空置房屋出租,亦可看作共享经济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但这种刊登广告发布信息的方式成本高,交易的时效也得不到保证。
40多年前,当互联网从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拓展诞生时,其覆盖范围特别小,基本上一张纸上就可以画完它的内部结构。那时的电脑机身有一间房那么大,人们对家庭是否可以拥有个人电脑,互联网是否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世界,是带有极大的疑问的。很显然,当时电脑和互联网的产生是为了“正事”,而不是娱乐。但是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很多人利用电脑纯粹只是体验上网这种感觉。20世纪70年代末,雷·汤姆森发明了电子邮件,这种可以从一个地方发文件给另一个人的东西,邮件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把硬件后面的人连接起来,实现了信息沟通。之后随着PC的普及以及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网络的兴起,PC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整个现实社会变成了即时交叉互动的平台。
PC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变得相对便利,但共享的成本仍不抵产生的效用, 那时的共享更偏重公益和兴趣,这时是“共享经济1��0”版本。
移动互联网则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由此产生诸多新颖的技术、平台、应用及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在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相比PC有巨大突破。在终端和软件方面,苹果公司有基于iOS的iPhone,其他阵营有支持安卓等系统的智能手机终端。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4G上网、拍摄功能、语音输入等,使得各类分享、交流、购物等应用(Apps)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者随时随地生产和消费数据,也带来数据处理和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
手机等移动设备正变得看上去越来越简单,但是它却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手机使得一对一和群体之间的对话都发生了改变,使商业行为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这些行为都是单个的,现在这些行为和需求变得更加细化。在传统互联网时期,网络给用户什么信息,他们就听什么信息,信息的接受完全是被动的。但在现在,无论做饮料还是做高科技产品,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如今在线上的人不仅是消费者,也是决策者、参与者。这让我们能够重新考虑自己的业务,重新站在大众的角度审视自己,思考大众在做购买决策时会想到什么,他们的行为如何。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在社交媒体和手机普及之前是不能解决的,现在不但能够解决了,而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而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手机等移动设备。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需求信息的发布更加即时和随处可为,需求的响应也变得迅速和精准,“共享经济2��0”浪潮来临。如果要对“共享经济2��0”下一个简短定义的话,本书认为可以这样描述:构建平台高效激活闲置存量。
被业界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出版过《未来是湿的》《人人时代》的克莱·舍基(Clay Shirky)教授认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改变了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社交化和移动化成为现代商业的显著特征。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关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技术与设备之外,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实现人与人的连接更加值得关注,而这种分享的力量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可能实现的。
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差异,让我们可以用1��0和2��0的版本号来区分共享经济。PC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交流互动还受到设备的限制,很多情况下都因缺少电脑而被迫终止。而现在大家普遍持有智能手机,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移动设备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线上线下的界限正逐渐模糊。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与人分享沟通,我们像被“钉”在网络上的器件,无时无刻不在互联网的流水线上工作。我们当中一些人甚至陷入了“万一我不在互联网了,互联网会不会不能运行了”的忧思。但事实上,我们从来未能把商业和社交、社会生活,还有个人的生活环境分离开来。
今天的共享经济没有中心,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而且是随时可以加入进来,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零散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被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于移动网络平台的共享经济模式使供求双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发布自己能够供给的分享物品或需求物品,增加了特定供给者或需求者可选择的交易对象。
就像共享经济1��0到2��0的演进源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进化所迸发的巨大影响力,“互联网+”的理念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也解释了“共享经济2��0”与 “互联网+”为何如此紧密相连。而后续我们会看到借助“创新创业”的纽带,“共享经济2��0”和“互联网+”的连接乃至融合之处。
对“互联网+”现象最早的总结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随后中国政府也从官方正式文件中提及了“互联网+”的概念。最具影响力的就是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简略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已经改造并影响了多个行业。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的“+”可不止“加法”那么简单,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这两大利器,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一轮信息化。一加一不再等于二,也不等于三,而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平台扮演媒介的角色,人和物的信息变得透明化,更加便于获得。
“互联网+”也为“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带来发展思路。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在“全民创业”的常态下,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诞生之初便具有“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共享经济2��0”和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存在重要的关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发展共享经济的重要推手。目前全球共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创业创新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来搞,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共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如上所述,“共享经济2��0”与“互联网+”有创新创业作为联系纽带。这也解释了O2O、C2C、C2B、P2P等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模式,时常会与 “互联网+”有关,有的又是“共享经济2��0”的实现。
“互联网+”与“共享经济2��0”颠覆的是企业所有与个人消费的产业模式。而在新建的产业模式之下,每个人都可以同时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面对“互联网+”与“共享经济2��0”,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来看,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天生的基因。他们长于改造传统模式,继而不断地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共享经济的模式将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颠覆企业和行业模式。虽然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法律上的模糊边界等,但这种新型模式所蕴含的能量不容小觑。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加入到“互联网+”与“共享经济2��0”的大潮中来。
“互联网+”和“共享经济2��0”,不单只共同作用于创新创业,也是更美好生活的推手。“互联网+”以互联网为框架,正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平等、共享的价值观为主导的新社会秩序。而“共享经济2��0”不仅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还有助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进人际互动。
然而,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敢去共享的。尽管政府也通过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每个人可以共享公路、公园、学校这样的公共资源,但在其他方面人与人之间都会划开明显的界线。在日常社交中,我们对分享总采取谨慎的态度,人们害怕共享行为会危害到珍贵的个人财产、自由、隐私和权力。
人们为何参与共享经济呢?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的描述一样:“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在共享经济时代,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参与协同消费不是出于想扮演好人角色的目的,他们亦是坚持个人利益的市场原则。就如佛瑞德·特纳(Fred Turner)在他的书《从亚文化到电脑文化》(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里说的,人们渴望的世界会是“每个单独的个体都可以实现个人利益,同时又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团体,所有人都是一家人”。
今天的共享协作发生了一些重大影响的革命动作,并且影响到了我们的文化、政治、经济甚至整个社会机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不坐出租车,用Uber出行;不住酒店,通过Airbnb住在当地人家里;不去餐馆而是选择私厨;而最近快速发展的拼车业务更是体现了共享经济对法律、行业模式、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万众创业的热情和资本的青睐让共享经济模式突破吃住行的领域,遍地开花。我们正在重新审视分享的社会价值,通过社会资源的共享,相信能在个体利益和社会团体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过去,集体主义所遭受的最大的批评之一,就是它会牺牲个体利益,甚至个性。但是今天你会发现,人们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组织行为中来,而不是建立在牺牲个体利益或消除个性的基础之上。
共享经济这种“合作消费”的模式,带来的是买卖双方的共赢。拿Airbnb举个例子:一位旧金山的房主平均每月会把自己闲置的住房出租5~8个晚上,获得9300美元的额外收益。而租赁房屋的旅客的花销明显低于其在洛杉矶市入住一家舒适度相同的旅馆的费用。而对于社交爱好者而言,租住他人的房屋,结识新朋友,这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房屋所有者和租客必须受到背景审核,而且交易双方通常还会在网上评论和打分,这样就保证了这种交易方式的安全性。起初人们可能会对这种方式存有一点点的怀疑,但一旦有了成功的交易经验之后,他们从今以后就会放心大胆地享受共享带给他们的福利。这也有利于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健康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人们的产权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合作意识增强。
今天参与共享经济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参与的群体按照供求关系的角色来分,一方是共享经济的供给方,即他们会把自己的财产拿来出租、分享或者出借;另一方是共享经济的需求方,即他们抢鲜体验别人提供的共享产品和服务。有些人则会同时扮演两种角色;还有一些人可能会看到别人体验之后才会去尝试。
共享经济的目的是共享,而提高效率是它的核心精神。私有制社会强调的是私有制的财产消费方式,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像房子、车等大宗消费商品,会有很高的物品占有曲线。当人们想消费一样东西时,必须先获得所有权才能获得使用权,而车、房等获取所有权的门槛都很高,因此这些领域更适合共享,更能体现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而其他相关行业,如交通、旅游业等也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协同共享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21世纪的下半叶甚至会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人类社会主导的经济形态。那个时候,生产率极高,物联网发达,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数十亿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共享能源、信息和实物,所有权被使用权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代替,人类进入新纪元。
很实惠,又快递送上门
评分从今天起,做一个有序的人。
评分好书要慢慢琢磨,快递太快了!
评分挺不错的,京东服务越来越好。活动的时候买的,价格相对实惠。挺满意的。如果是正常价买的话就不值了,太贵了。现在的书的价格有点言过其实了。
评分好书要慢慢琢磨,快递太快了!
评分书挺好的,讲解的也很详细透彻!价格美丽赞一个
评分优惠价买的,很好很满意!!!
评分经典之作,细细拜读,打折力度也很大。
评分包装不错!印刷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