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死亡文化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书崇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76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2116
品牌:斯坦威(STANDWAY)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性与死亡”套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19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死亡文化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死亡文化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死亡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死亡文化》——李书崇出山力作!
  李书崇是国内研究死亡文化的人士,其归隐封笔多年依旧在国内死亡研究上占据高地。此次作者提笔,重新以碎片化历史的方式将一段段不同国家的死亡态度、死亡方式、死亡事件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对死亡的坦然接受中重新审视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死亡文化》——流沙河自白死亡体验!
  只有亲临过生死的人才有资格谈死亡感受,只有在死亡边上走过的人才有资格谈生命的意义。无疑,流沙河就是一个。他下过狱,对生死看破,自杀过。在本书中,作者与流沙河就其死亡体验及生死看法展开讨论,为读者展现出真实的感受。
  《死亡文化》——抚慰人性暗涌的恐惧与焦躁!
  提起死亡,人人都害怕、恐惧、焦躁。仿佛,死亡这一问题就是瘟疫,唯恐不能避之。而事实上,死亡是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一切的灾难,让生命的一切都得到了永恒。当我们真正了解死亡是什么,或许就可以更成熟理性地看待这一永恒的存在。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必须学习死亡。本书会带给你很大的抚慰!
  《死亡文化》——图文版
  全书含有插图250余幅,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一个个遥远但不模糊的死亡片段。



内容简介

  自人类以外,迄于今日,已有850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死亡时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所以任何人不能重复体验、表达感受,这种无助和未知感让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其实,死亡是美丽庄严的,它消弭了人类所有的灾难,让一切生命获得了永恒。人文学者李书崇带领读者步入生死代代交迭的历史长河中,希冀每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可以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

作者简介

  李书崇,全球华人性学家协会执委(Wor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exologists),华人性健康(全球华人性学家协会学术会刊?台湾)副主编、四川省性学会常务理事、性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家、人文学者。关注自然、文明、生态、历史等宏大话题。主要著作有《性文化史纲》《死亡简史》《东西方沐浴文化》《食道通天》《司马迁传》等20余种。在国内首倡建立性学学科,主持翻译引进了大型学术汇编《性学总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死在东西方__阳世对冥界的窥探
古埃及人:为死而忙碌
1.拿破仑的东方之梦
2.法老说,就从我的名字读起吧
3.请不要惊扰我们
中国人:盘旋在死亡头上
1.天地正气涵生死
2.魂归自然任逍遥
3.说生说死生生死死
古希腊罗马人:厌恶死亡
1.在神的教唆下死
2.“认识自己”
3.罗马的狼
第二章 世界归死亡管辖——人类如何死
战争与和平的结果:死亡
1.什幺是战争
2.与西征的战例
3.和平的结果也是死亡
人民死,是为了让上帝活着
1.以上帝的名义
2.以人民的名义
谁创造了死的艺术?
1.中国的虐杀
2.西方的虐杀
3.自杀:为了死的自由
第三章 跟死亡握手言和——在悲壮的抵抗之后
另类语言:巫术与通灵
1.黑白两界
2.人鬼之战
3.阳世的边界扩张
徒劳的抵抗:方术与科学
1.令人不死的宗教
2.起死回生的科学
学习死:牺牲与奉献
1.听曾经死过的人说死
2.向已经死了的人学习死

精彩书摘

  2.魂归自然任逍遥
  以对死亡的态度而论,柔与刚,儒家属刚;智与勇,儒家为勇。此为华夏文化之一翼,另一翼无疑是为道家。
  道家所谓的“道”,并非儒之“天道”。孔子向老子请教什幺是道,老子回答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庄子·知北游》)就是说,道是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本原之理,道就是一切,一切即是道。道高于儒家所说的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很明显,人以天地为法,天地以道为法,而道法自己;天地人三者皆由道生,道则“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子·二十五章》)实际上,道家的道论,就是宇宙本体论,是关乎宇宙理论的最高框架。
  道家在这个框架内如何放置人呢?据庄子说,老子曾教导孔子曰: “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谬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衰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庄子·知北游》)这是说,一个人在天地间的存在,有如从缝隙中看白驹跑过,只是瞬间的事,理同蓬蓬勃勃万物竞生,不经意间已然萎谢。变生而死,变死而生,生物为之哀号,人类为之悲鸣。无如卸下贪生的包袱,解开怕死的纥繨,让灵魂飘向天涯,让躯体埋入地下——这才是返归本源;当初降生无形变为有形,死之时则有形归于无形。这乃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皆在变化中,没有什幺是可以长久不变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二十三章》)庄子祖述老子,亦强调万物“有待也有死,有待也有生”“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庄子·达生》)没有什幺力量能阻止生命降临,也没有什幺力量能阻止死亡带走它。不过,庄子认为生死并非矛盾,死亦并不可怕,此乃一而二、二而一之事,只不过同一变化呈现出的两相而已: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庄子·知北游》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大宗师》
  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相连属的事情;“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无非气之聚散。死乃是安息。所以庄妻死时,惠施前往吊丧却正遇庄子“箕踞鼓盆而歌”——仿佛在庆祝什幺似的!惠施大不以为然,庄子却认为,生死一如春夏秋冬四时运行,是不得不然的事。西晋郭象对此解释说:“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死生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对生说来,生是生,对死说来,生是死;对生说来,死是死,但对死说来,死是生……由是,能做到“生时安生,死时安死”,就可算是顺应自然,超越生死而与道同一了。
  显然,在探究如何超越生死的途径上,庄子与宗师老子略异其趣。老子认为,人如果不在乎生,反倒能全其生。生贵乎自然,贵乎与道同体。人如果改变了道原初的面貌,则无异于加速死亡。“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植物在生发之初,都很柔弱,但却生机盎然,待到它们高大茂盛之时,也就离死不远了,所以老子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三十章》)一切强盛的事物,都正在离道而去,也就为时无多了。所以老子主张回到事物生发之初的状态,即柔弱的状态。因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则事物的本源当溯归为一;万物归一,可与道同体。故老子提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为天下贞。”(《老子·三十九章》)得一的结果,“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老子·二十二章》)——委曲、压抑、卑下、朴拙、少索取,结果可能得到保全、伸张、充实、生机和额外的赐予。
  老子之所谓“抱一”,和他所说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也就是通过得道而超越生死,达于“死而不亡”的最高境界。庄子之“生死齐一”,同样追求“一”的境界,实际上这正是道家对生死的超越,同时也是对死亡的审美观照。
  道家通过对生死的探究,进而将人性引入自然之境,力倡人之天性伺服自然。伯乐以精于相马而得意。然而,为伯乐“相”中之马却大不幸!千里马所以能千里,乃是自然赋予它的本性,并非为方便人役使。伯乐相马,实则害马——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已过半矣。
  ——《庄子·马蹄》
  马以其蹄跑雪踏冰,全身披毛挡风御寒;渴觅甘泉,饥寻茂草;有敢犯者以后腿尥蹶子自卫之。这就是马的自然天性。不幸的是马被豢养起来,纵有高楼大殿,马并不喜欢。更不幸的是伯乐出来说:“我的专长是收拾马!”于是马开始接受准备阶段的整治:烧烙杂毛,修剪鬃鬣,削足钉掌,火印打号;安笼头、衔嚼铁、系缰绳;捆扎背、胸、腋、腹、臀。之后,拖入马棚关进槽枥……经过这般折腾,约占二、三成的马匹,因为傲岸不驯而被收拾致死。其后进入第二阶段强化训练,结果在耐饥训练中饿死一批;在耐渴训练中又渴死一批;训练长时间快速奔跑,累死了一批;快跑中再令其突然加速,又暴毙了一批。这尚且未完,一些天性难抑的不良分子被称做害群之马,当众屠杀以儆效尤。如此一来,马之死者已过半数。有少量侥幸“毕业”者,从此嘴里横卡着嚼铁,剌唇硌牙;浑身上下绳捆索绑,任由鞭打……
  这还是不是漠北草原上那引颈嘶鸣的自由之马?
  人与马无异。如果人汲汲于功名,胶胶于生死,有太多追求,有太多向往,势必心为物累,伤身害命。一个声名富贵毕于一身的人,也就是一匹披挂着华丽鞍鞯的驯马而已;一个与自然相抗衡,实现抱负、有所作为的人,也就是自取败路、追求速死的人。“勇于敢则杀”“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一再强调盛势有力、功勋业绩,对性命乃是最大威胁,如欲珍惜性命,全生以避害,则应“安时而处顺”,做到顺乎自然,无为而不争。惟有如此,才能远离死亡的威胁。《老子·十三章》云:“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无身,意谓身归自然,无所欲求。如果连“身”都没有,纵使黄金的鞍鞯笼头,于我又往何处披挂呢?故而老子主张清虚自守,惟道是从“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抱慈守拙,不出风头。即使一不当心闹了个荣华富贵,也当功成身退,赶快回归自然状态。对于老子主张“无为”、全生以避害的观点,庄子论证说: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庄子·骈拇》
  伯夷死于名,盗跖死于利,追求目标不同,但其害了自己性命则毫无二致。有鉴于此,庄子主张,人当从世俗世界的价值观中,彻底超脱出来,不为物累,亦不为形骸智巧所累。超脱,则心性可以甘于寂寞,恬淡而无为;无为则无忧,然后清虚近于道……庄子同样重视生命,力主全生避害。他认为,人生应当是这样一种状态: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以故,循天之理。故曰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也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虑虚无恬淡,乃合天德……
  ——《庄子·刻意》
  庄子在这里说的意思是:生由自然,死随物质变化。静似阴柔,动如流光。不预先祈福,不为祸肇端。有感然后回应,见迫而后动作,因不得已事方兴发。去机巧、顺自然。庶几无天灾,无身外羁绊,无人非议,无鬼神见责。无所思虑,不必谋划。闪亮然而不剌眼,信实但无待外求。睡觉不做恶梦,醒来亦无忧愁。生时如同浮沫,死去恰似安息。心灵单纯,精神不疲。清虚恬淡,与自然特性相合……
  安时处顺、自然无为、清虚自守、全生避害,成为道家倡导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究其要义,在与自然归一,在对现世的超越,以此升华自我,齐于天地,齐于自然,齐于宇宙。不仅如此,道家还以其对社会、对儒家“入世”与“进取”的批判,为失败者开辟出一条“出世”的回归坦途。针对儒家推崇的道德仁义,礼智忠信,老子严厉地批判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章》)任何时代,如果社会竭力提倡什幺东西,那恰好证明这个社会没有那样的东西。在老子看来,儒家所提倡的东西,都是大而无用、而且有害的东西。老子希望看到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个社会“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有交通工具,但是人们却不太需要;有军队,然而派不上用场,甚至这个社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概言之,这个社会是自给自足的,人民安居乐业,不愿迁徙,所以舟舆无大用;人们纯朴无欺,无为不争,所以用不着武力;日子过得恬淡寂寞,因而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个不文饰、无智巧的社会,靠无为而治。老子切齿痛恨的是暴力,是那些为建“文治武功”而伤民的当政者。“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庄子对儒家的批判尤为激烈。儒家轻死,庄子重生;儒家动辄以死抗争,庄子认为死得愚蠢。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尸骨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
  ——《庄子·盗跖》
  伯夷叔齐,就算世所称道的贤士了,他们却放着孤竹国的国君不做,跑到首阳山上饿死,连尸骨都不能入土。鲍焦抨击世俗,为标榜清高而抱树以死。申徒狄因为君主不听劝谏,愤而背着石头跳河,喂了鱼了。介子推忠至极点,连自己大腿上的肉都能割给晋文公吃,文公还是疏远了他,介子推因而自焚。尾生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而大水来了,尾生抱着桥梁柱不走,为一个信字而淹死了。此六人,与被杀的狗、淹死的猪、讨饭的丐没有什幺不同。他们都是为名而死、不顾根本不惜性命的人。这样的行为不值得尊崇……
  ……

前言/序言

  自有人类以来,迄于今日,已有八百五十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族父祖。
  一代又一代的生者,都在埋葬着先他们而去的长辈,有时是他们的同辈甚或晚辈。
  这是一个绝对不可逆转的过程。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当查士丁尼用大把的金子去诱使掘墓工人更卖劲地干活时,工人们丝毫不为所动:谁知道他们自己将在何时,又将由谁来埋葬呢?当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都塞满了腐尸;当几分钟前还说着话的同伴晃晃悠悠就倒毙了,这时候谁说话才算数?死神,还是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金山能挡住死神沉重的步伐?尽管如此,工人们毕竟没有停止掘墓工作,丛葬坑中的殓尸工人也在尽力把腐尸摆放整齐——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死亡的敬畏,今后,别的人也会如此对待自己。但是,埋葬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死亡的步伐。人们不得不将堆积如山的尸体直接推向大海,以致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面上,浮尸如同厚厚的泡沫,覆盖了冰冷的海水……
  这是在公元六世纪中叶,当瘟疫笼罩在君士坦丁堡之时出现的情景。在那次瘟疫肆虐中,罗马帝国失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瘟疫在同时期的中国被称做“伤寒”。东汉末年伤寒制造的尸体数量,竟到了“填塞道路”的程度,医家张仲景一家即死去一百多口,“伤寒十居其七”,因此忿而著医书《伤寒论》以图悬壶济世。
  那么,有谁问过,在人类如此大规模速死中被埋葬的死者,他们生前过得快活吗?他们愿意死吗?他们死得自然安祥吗?答案恐怕会令所有生者惊怖不安:在全部已死的人类中,只有极小一部分死于衰老。就是说,绝大部分死于意外:要么是天灾——例如饥馑、瘟疫和其它生存环境的恶化;要么是人祸——例如战争、动乱、暴力和其它形式的自相残杀。
  战争的结果是父亲埋葬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长期的社会动乱,可以导致流血飘橹尸骸如山,中原百里不闻鸡犬之声。谁愿意在饥荒中成为饿殍?谁愿意在兵燹中变为枯尸?因此可以说,在全部已死的人类中,绝大部分生前并不快活;他们的死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的时候很痛苦。
  在自然力量的打击下,人类是渺小羸弱的,孤立无助的。人类死于天灾,就像森林焚于山火,也许这是天意:以大规模速死的方式,来维系生命的更新。然而人祸难道也与天意有关?
  人确实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人类也是愚蠢的,不理性的。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战争史,一部暴力争斗史。现存的民族,是漫漫昨夜中杀人效率最高、最为凶残的民族,否则,它们无法生存到现在。
  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文明史的观点,只在下述实指中才有意义:人类为战争确立的游戏规则完善一些了,公平一些了;国家行为开始试着接受理性的约束;统治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社会控制更有效一些了;人类为权宜之计设置的政府不那么肆无忌弹了……因而,人类在死亡过程中,非正常死亡的比例有了下降的趋势。这大概就是文明的成果。
  更有效地避免非正常死亡,建设多少有些快活的人生,应该是人类共有的追求,中国人称此为享尽天年,享足死福。
  然而人类是怯懦的。由于死亡是无法重复操作的、人无法表达对其感受的未知状态,因而人对死亡有着本能的畏惧,总是期冀着能延年益寿,推迟死亡的来临。特别是在科学至上的时代里,在欧罗巴文化席卷全球的眼下,由于科学家宣称人可以活到200岁,外科医生甚至可以为一个人换头!人类再一次地变得痴迷可笑——他们想抵抗死亡。假如科学可以延迟甚至阻止死亡,生命质量就将下降乃至失去意义。
  死亡被人类深深地误解着。其实,死亡是温柔和安祥的,它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人类能够死,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茫茫宇宙,哪里能够找到死亡?如果没有死亡,哪里能够出现生命?死亡是美丽庄严的。
  人类如果不再自己制造祸殃,如果能够更理性更成熟地对待生命,人类就能学会如何死亡:庄严地、体面地、自然安祥地走向死亡——这是人人都应该学习的;每个人都有这样去死的权利。

在线试读

第一章 死在东西方——阳世对冥界的窥探

死亡文化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死亡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前半部分感觉不错。看到后面,感觉心里不舒服,不推荐让心理脆弱的人看后半段

评分

如果能有幸不死于横祸,能享尽天年,我愿意在僻静处,不痛苦,不恐惧,不怨恨,自然死去。如果要立遗嘱,必须写明不要公家讣告,说我这好那好。谀尸是可笑的,等于嘲弄死者。我一生画满了逗号顿号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临到结尾,希望讨个句子以求了断,千万来不得疑问句。能这样死,算是享足死福,死得很大。死福只是人生美好的原网站之一而已,鲜见有获享者。不痛苦,这很难。不恐惧,就更难。死亡毕竟是未知的领域,因陌生而恐惧,终究难免。

评分

  

评分

专业书籍,一般不用的。

评分

很好的书,不错,内容翔实

评分

有感悟

评分

  几年前,当陶立夏跟我说她很喜欢一本英文书,一直伴随她在旅途中,不知是否可以翻译过来出版,我请她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我也到网上查了英文资料,发现这本书非常特别:这是一部自传,讲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英国女飞行员在东非的事情,虽然作者本人是个传奇人物,但她在书中没有对此多加描述,大部分篇幅都是讲她在肯尼亚的日常生活以及与当地人的相处。在我有限的阅读里,没有此类书的记忆,如果说能唤起一些相似印象,可能是小说《走出非洲》及同名电影,或者英国传教士利文斯通及后来者的非洲探险故事,但这是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以多年非洲贴地生活写就的自身经历和体验。我很快决定要出版这本书,并着手去打探这本书的版权。这就是后来出版的《夜航西飞》。

评分

关于临终和死亡的书籍,买来给学生看,希望受益

评分

好用的东西。,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死亡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死亡文化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