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懂点家庭教育心理学,做最懂孩子的好妈妈。孩子的世界很纯真,孩子的内心不简单。
内容简介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旨在帮助妈妈了解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技巧,用心理学的规律去调适孩子,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的上篇详细介绍了孩子在0-13岁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学基础知识,首先,详细介绍了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路线和儿童心理学涉及的具体问题;其次,对儿童认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社会心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最后,为了给每一个孩子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发展路线,我们还介绍了儿童的气质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和色彩心理学,并且给妈妈列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心理学书籍。下篇主要是教给妈妈们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孩子中的应用技巧。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人际交往、自控能力、思维能力、自立能力等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为大家提供了教育孩子时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揭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真相,帮助妈妈们避开教育中的暗礁。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科学实用,书中收录的一些实例,极具参考价值,是妈妈了解孩子心理、塑造最棒孩子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而每位妈妈,都可能是培养天才的教育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身体的成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更应该知道妈妈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懂得的心理学,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它们。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妈妈都能做有智慧、懂教育的好妈妈,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目录
上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常识
第一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基础心理学
孩子心理发展的起跑线
生命开始之时,心理发展之初
基因不是万能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走向新世界——分娩对胎儿心理的影响
早产的孩子心理会有缺陷吗
探索美丽新世界,婴幼儿生理机能发展
本能反应,生存的基础
动作发展,渴望独立的信号
提前训练对孩子是好还是坏
青春期序曲,男孩女孩搞分裂
性别分界——课桌上的“三八线”
青春期来临,大脑也变化
情绪化有原因,化学物质在捣蛋
第二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认知心理学
感知觉,认知能力的最初发展
五官动起来,感受摇篮里的小世界
婴儿也有思维吗
条件反射——婴儿的特殊记忆
孩子3岁前的记忆去哪里了
即使眼不见,心里也在想
孩子怎么记不住老师的话
哪个容器里的牛奶多
以“我”为中心的孩子
智力发展,心理成长的催化剂
智力发展有规律,避免“填鸭式开发”
孩子不哭不闹是好事吗
智商与天才没有必然关系
男孩比女孩聪明吗
语言,表达心理感受的直接武器
“咿咿呀呀”——掌握语言的准备工作
孩子说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不要错过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刻
从单词到复合句:语言的小宇宙爆发
孩子可能走进的语言误区: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理解你的“正话反说”
第三章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懂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敏感期——儿童发展进程中的黄金时期
多样的敏感期行为
蒙台梭利的九大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决定孩子的一生
视觉敏感期
视觉也需要开发吗
宝宝看的是光影交错
教大宝宝认识世界的颜色
听觉敏感期
有声音就有吸引力
……
下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技巧
精彩书摘
触觉敏感期
让孩子的双手自由舞动
公交车上,一位爸爸抱着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上了车。人们纷纷给这位爸爸让座。爸爸坐下后,孩子就伸着手要抓车上的吊环,爸爸不想站起来,就没有动,结果孩子不依不饶,手一个劲儿地往上伸。爸爸没办法只好抱着孩子站了起来,孩子拿着吊环,玩得十分开心。后来孩子玩够了,爸爸抱着他坐下,发现孩子的手仍然一刻都闲不下来,一会儿摸摸窗户玻璃,一会儿摆弄一下衣服,一会儿又去摸摸椅背。
6个月的小伦也是这样一个手闲不住的孩子。前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条丝巾,于是就拿着这条丝巾来回挥舞,还把它放在地上拍打、揉搓。妈妈发现的时候气坏了,原来这是当年小伦的爸爸送给她的定情信物,两个人都把这条丝巾看得很贵重,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了小伦口水布。
前面我们说过孩子认识世界时,最开始使用的工具是口。通过口与物体的亲密接触,孩子慢慢知道了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一般0~8个月的孩子就能准确地使用口。实际上孩子不仅用口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口来唤醒身体的其他部分。当孩子第一次把手放到嘴里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唤醒了手的知觉,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就在尝试着用手来探索世界。
等到孩子口的敏感期过去,他们使用手的敏感期就来了。这时候的孩子总是一刻不停地挥舞着双手,见到方的就捏、见到圆的就按、见到线就拽、见到扁的就扔。有时候他们会把手放在物品上摸一下,然后握紧拳头,再张开,在家长眼里很无聊的动作,孩子就能一下玩上几个小时。其实这在大人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但是对孩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他们用手去捕捉事物、认识世界的一次次尝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不仅通过摸、揉、扔、拽的动作感知这些物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手是自己的一部分,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手的灵活度。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用手的敏感期,抓住这个时机提高孩子的触觉敏感度。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心灵手巧”,父母要知道,孩子手的活动不仅仅是手的活动,它还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如果父母对这些不了机会。
父母还要开动脑筋,给孩子提供尽量多的物品,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不怕摔的东西。孩子喜欢摔东西并不是有意给父母找麻烦,而是他们发现了手的新功能,那就是不仅能够抓东西,还能扔东西,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所以他们要不断地验证手的功能,借此来表明自己力量的强大。
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非常善于做一些细活,比如缝纽扣、绣十字绣之类的,但是有些人却在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显得十分笨拙,有的甚至穿针都不会,这就是因为每个人手的灵活性的差异,这与其在手的敏感期所处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宝宝爱上黏糊糊的世界
兰兰是一个很爱吃香蕉的孩子。不过妈妈最近发现,香蕉对于兰兰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食物了。在兰兰的眼里,香蕉已经成了最有趣的玩具。原来最近妈妈在喂兰兰吃香蕉的时候,当香蕉只剩一点点的时候,她挥舞着双手向妈妈扑过来,用手紧紧地抓住了最后的那一点香蕉,然后用手捏了起来。不一会儿,整个手上就糊满了香蕉。
第二天,妈妈为了防止兰兰故技重施,就把最后一点香蕉放进自己嘴里吃了。这一下,兰兰可气坏了,张开嘴就哭了起来。妈妈没有办法,只好给兰兰重新剥了一个香蕉递给她。兰兰一下就不哭了,接过香蕉就用手捏了起来。看到香蕉被捏成糊糊一样的东西,兰兰开心地拍手大笑。
从那以后,妈妈喂兰兰吃香蕉的时候总是会把最后的一点点留给兰兰,让她尽情地用手去捏。
跟兰兰相比,囡因的爱好更加“可怕”。她的“怪癖”是从一次失手把鸡蛋打碎开始的。那次她不小心弄碎了一个生鸡蛋,然后就试探地摸了摸里边的蛋清,这个发现让她很开心,她抓了满手的鸡蛋清给妈妈看,似乎是在向妈妈宣告一个重大发现。从那以后,悠悠就爱上了把鸡蛋打碎。妈妈无奈之下只好把鸡蛋放在高处,防止女儿搞破坏。
读到这两个故事,可能很多家长都产生共鸣:“我们家的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们也喜欢这些黏糊糊的东西,喜欢玩香蕉、面团或者米饭。”其实这是孩子手的敏感期到来的一个明显标志。
那么,孩子在手的敏感期为什么喜欢黏糊糊的东西呢?其实那是孩子在验证手的能力。孩子手的敏感期刚刚被唤醒的时候,他们知道了手可以抓东西,但是他们不知道手也可以改变事物,直到他们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原来自己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
前言/序言
陪孩子走过小学6年级,好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