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部精美图文集,全彩四色印刷*收录《温一壶月光下酒》《白雪少年》《清净之莲》《生命的化妆》等经典篇目
(2)每个人心灵成长中都有一个林清玄,教会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朴素的语言又充满智慧和哲理,独树一帜;书写微乎其微的事物去道出生命的意义,开启心智。直指心灵的文字,找到前进的动力。
(3)文学如月光,无用却让内心柔软。内心柔软才有心思和敏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和感动,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化解浮躁和焦虑,抚平流年的伤痕,让内心不再孤单慌张。既不显露,也不隐藏。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老师全新散文精选,《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收录《生命的化妆》《迷路的云》《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正向时刻》《求好》《有情十二贴》《不是茶》《柔软心》等48篇不同时期经典作品。
柔软的心有力量。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很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还曾被收入大陆高考语文试卷,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第一辑
修得一颗柔软心
柔软心
生命的化妆
莲花汤匙
总有群星在天上
清净之莲
黄玫瑰的心
掌中宝玉
第二辑
白雪少年
兵卒无河
幸福的开关
飞鸽的早晨
期待父亲的笑
红心番薯
飞入芒花
在梦的远方
以直观来面对世界
迷路的云
第三辑
温一壶月光下酒
温一壶月光下酒
不要指着月亮发誓
清风匝地,有声
养着水母的秋天
黄昏菩提
云散
正向时刻
第四辑
心美,一切皆美
发芽的心情
学看花
梅香
素质
一朝
一只毛虫的圆满
莲花与冰冻玫瑰
垂丝千尺,意在深潭
求好
横过十字街口
第五辑
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雅食谱
茶香一叶
不是茶
味之素
忧欢派对
牡丹也者
有情十二帖
第六辑
从容彼岸是生活
拥有
欢乐中国节
只手之声
来自心海的消息
欢乐悲歌
河的感觉
猫头鹰人
情侣路的尽头
柔软心
1
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香味;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因为我深信,一个作家在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介入。
2
日本曹洞宗的开宗祖师道元禅师,传说他航海到中国来求禅,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只得到一颗柔软心。
这是令人动容的故事,许多人认为道元禅师到中国求柔软心,并把柔软心带回日本。其实不然,柔软心是道元禅师本具的,甚至是人人本具的,只是,道元若不经过万里波涛,不到中国求禅,他本具的柔软心就得不到开发。
柔软心不从外得,但有时由外在得到启发。
3
学禅的人若无柔软心,禅就只是一种哲学,与存在主义无异。
柔软心并不是和稀泥一样的泥巴,柔软心是有着包容的见地,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
4
有人问我:“为什么草木无心,也能自然生长、开花、结果,有心的人反而不能那么无忧地过日子?”
我反问道:“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无心的呢?你说人有心,人的心又在那里呢?假若草木真是无心,人如果达到无心的境界,当然可以无忧地过日子。”
“凡夫”的“凡”字就是中间多了一颗心,刚强难化的心与柔软温和的心并无别异。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
5
追鹿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海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见到真实的山水,有如眼中只有名利权位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要见山,柔软心要伟岸如山;要看海,柔软心要广大若海。
因为柔软,所以能够包容一切、含摄一切。
6
人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乱、大苦、大难时,若未被击倒,自然会在其中超越而得到“定”,因定而得清明,由清明而能柔软。
在柔软中,人可以和谐、单纯,进而达致意识的统一。
野狐禅、口头禅,最缺乏的就是柔软心,有柔软心的禅者不会起差别,不会贬抑净土,或密宗,或一切宗派,乃至一切众生。
7
有欲念,就有火气;有火气,就有烦恼。
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从烦恼到菩提的开关,就是柔软心。
8
佛陀教我们度化众生,并没有教我们苛求众生。我们要度化众生应在心中对众生没有一丝丝苛求,只有随顺。众生若可以被苛求,就不会沦为众生了。
随顺,就是处在充满仇恨的人当中,也不怀丝毫恨意。
随顺,就是随着充满黑暗的世界转动,自己还是一盏灯。
随顺,就是看任何一个众生受苦,就有如自己受苦一般。
随顺,是柔软心的实践,也是柔软心点燃的香。
……
自序:入梦入魂入心
一碗入梦
妻子从网路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打开箱子,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这令我感到惊奇,从阳澄湖到台北,路途何止千里,运送也需要时间,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时代真的不同了,朋友在卖生鱼片,专门进口日本各地的海鲜,以低于零下五十度的温度,从东京运来。朋友自豪地说:“保证吃起来和在日本海时,一样鲜美。”
蒸蟹的时候,一边想到时空的变迁,不禁感慨系之。
吃大闸蟹时,小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
“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
我的童年时代,父亲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
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蝉;地上能跑的竹鸡,老鼠、锦蛇、兔子、穿山甲;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青蛙、河蚌、蛏子……
天空和陆地上的不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篓,里面放一些鱼肉,第二天就可以收成溪和溪虾。
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
夏秋之交,毛蟹盛产,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
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开动!”
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卡卡恰恰,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
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
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不知道这是不是老的徵象?
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一碗入魂
内湖的西湖市场很国际化。有一家法国甜品店,来自巴黎的先生爱上了台北小姐,就在市场楼上经营一家小店,小店只有一张木桌,可以坐下来喝一杯法式拿铁,吃一杯奶酪,手工现作,堪称极品。
更极品的是法式甜点,有蘑菇派,鸡肉派,核桃派,还有起司派。当然少不了可丽露和马卡龙。
这几年,台北的可丽露和马卡龙都很流行,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原来,台北的甜点铺子总把可丽露做得太大颗,马卡龙却太鲜艳,像是漓满了色素的调色盘。
法国厨师含蓄一些,传统一些,可丽露极小,仅供一口,外酥里嫩,焦糖奶香,层次十分丰富,马卡龙只有天然的颜色,不舍得一口吃下,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才能领略为什么铜板大的马卡龙才能征服世界了。
铜板大的马卡龙也是铜板价,一粒五十元,有一次我吃了一粒马卡龙,喝了一杯咖啡,走下楼梯,正遇到高丽菜大拍卖。
“一颗三十元,两颗五十元。”小贩卖力地叫着。
那脸盘大的高丽菜,两颗的卖价仅能换一粒马卡龙,顿时使我百感交集。我想到今年春天,在大阪吃最高级的大阪板烧,以墨鱼和高丽菜烧制,一钵也仅要千元日币,再怎么样,也无法与马卡龙相比呀!
从前,家里也种高丽菜,每到盛产价廉,妈妈会先以薄盐腌过,再晒成干,这样就能储存过冬。用来炖猪蹄髈,炝肉滋味特别香醇,煮汤的时候,抓一把菜干进去,犹如天降甘霖,晒过高丽菜的阳光立刻复活,热热的,香香的,掠过我们的全身。
可惜的是,晒高丽菜干的手艺已失传,只留在南部少数的客家村。
有一天我路过美浓,看到饭店招牌有“高丽菜封肉”,点来一尝,大失所望,因为他用的是新鲜的高丽菜,不是菜干。
如果能够恢复高丽菜干的传统,菜贩或许就不必在市场淌血拍卖高丽菜了。
这个世界很多事物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以马卡龙来说,几乎每家店都卖马卡龙,价钱都很昂贵,但一百家店里,吃不到一粒真正的马卡龙。三十多年前,那种艳遇,与五十多年前,吃母亲煮的“高丽菜干封肉”,味蕾已经无处寻觅了。说到西湖市场的国际化,有一家日本人开的博多拉面。
三个日本人都穿黑色T恤,衣服上印着的大字“一碗入魂”。吃了一碗,就要入你的魂魄,那是怎样的拉面呢?
想要“一碗入魂并不简单”,因为每天只卖一锅汤,汤卖完,面也卖完了。晚上六点开卖,十一点领号码牌。领号码牌就要排队,不管早去晚上排一小时是正常的。
领到号码牌后等待叫号,叫到号码才点餐,只有一种味,博多豚骨拉面,加温泉蛋一百三,再加脊骨油一百七。
点完餐,再安静地等待叫号,整个过程仿佛是一种仪式,当确定了今天可以吃到那碗面,如同魂魄已经张开,等待灌顶加持。
等到端着久违的一碗面,再也没有其他意念。
第一口就入魂了。
吃那晚拉面的过程,会让人忘记是在一个人声鼎沸,混杂忙乱的市场,一口接着一口,当最后一口汤喝完,才如梦初醒。
从此入魂了,不管在何时何地吃豚骨拉面,都会不自觉地想念这一碗,并且用它来做为品评别家拉面的标准。
时不时,我会被记忆拉着,坐上捷运到西湖市场站,去领号码牌。
然后坐着,安静地等待。等待的时刻,魂魄飞远,虽然吃一碗拉面如此费时费事,但心境平宁,因为知道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的。
有时是一首歌,有时候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一段旅程。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
等待我们的,有时是刻骨铭心的相逢,有时是心花碎裂的别离。
“八十八号!”
日本小姐叫唤你手中的号码。
你的魂魄苏醒,你幸福地笑了。
这个世界,不只一碗可以入魂。
即使是窗前飞过的小蝴蝶,也能牵引我的心,匆匆然入魂了。
一碗入心
读到一本很久以前的书,名字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讲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清谈,书中描绘了许多才情横溢却又怀才不遇的士子,他们如何在乱世中保持内心的纯粹,又如何在生活的困顿中寻求解脱。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描写一位年轻的诗人,在贫病交加之际,依旧不改其志,每天清晨对着日出吟诵诗篇,仿佛借着朝阳的光辉,就能驱散心中的阴霾。那时的文字,有一种不染尘埃的清雅,仿佛能闻到竹林间的幽香,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虽然书中不乏对世事无常的叹息,但更多的是一种淡然与释怀,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坚守。我常常在读完后,会放下书本,望着窗外的天空,感受那份宁静。它让我意识到,即使身处逆境,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面对,选择用怎样的心境去度过。那种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上的匮乏更能给予人真正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本陈年的佳酿,初尝时或许有些微苦,但回味却是悠长而甘甜的,能够涤荡心灵,让人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
评分最近在二手书店淘到一本画册,封面是一种做旧的麻布质感,里面的画作全是以水墨为主,描绘的都是一些中国古典山水,有苍劲的山峦,有朦胧的云海,也有潺潺的溪流和零星的几笔竹林。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描绘“隐士”的画,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只有远山深处的一间茅屋,或是一条蜿蜒的山道,却能让人联想到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画面的留白之处,仿佛蕴含了无数的故事和情感,引人遐想。配图的文字不多,多是寥寥几句诗词,或是对画作意境的简短注解。这些文字与画面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意境。翻阅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片宁静的山水画卷,暂时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生活的压力。它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丢失了那份返璞归真的心境。每一页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墨香,让人沉醉其中,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偶然间翻开了一本关于旅行随笔的书,作者记录的是他独自一人在欧洲一些小镇的旅行经历。这不是那种豪华游或者走马观花的行程,而是一种深入当地生活的体验。他会花上几天的时间,住在一个小旅馆,每天清晨去市场买当地的食材,然后自己做饭。他会去拜访当地的手工艺人,听他们讲述古老的故事,看他们精湛的技艺。他也会在咖啡馆里,一边喝着当地的咖啡,一边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们。文字的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写对当地美食的赞美,写遇到的有趣人物,写看到的风景,都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描写在一家古董店里,找到了一枚刻着模糊字迹的旧戒指,他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前主人的喜怒哀乐,那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觉得,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用心去感受一个地方,去理解那里的人文和历史。它给予我一种新的旅行视角,让我明白,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那些不经意间,藏在生活最细微之处。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关于电影评论的书,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解读和评价一些经典电影。作者对电影的热爱溢于言表,他能从一个导演的镜头运用,到一个演员的微小表情,都能挖掘出深刻的含义。我特别喜欢他写《天堂电影院》的那一篇,他不仅仅分析了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更是将自己的观影感受,将自己年少时第一次看电影的激动,将电影带给他的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启示,都融入其中。他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描绘了电影中的那些经典画面,让我们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充满怀旧气息的意大利小镇。读他的评论,感觉就像在和一个资深影迷聊天,他会分享他的观点,也会鼓励你去发现电影里属于你自己的解读。这本书让我对一些熟悉的电影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一部好电影,它应该带给我们什么。电影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视觉的冲击,更在于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甚至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我翻开了一本关于园林艺术的书,它的封面设计就很别致,是一种带有古风的宣纸质感,上面印着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书中的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理念、造园手法以及各个著名园林的特色。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移步换景”和“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园林不像西方园林那样追求开阔和对称,而是更加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意境的营造。他描述了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让游人在游园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不同的情趣。书中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展示了各个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心独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苏州园林的章节,那里的园林,小巧精致,却又处处充满诗意,仿佛将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园林之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也能融入一些自然和诗意,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美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以绝对优势摘得日本推理小说界重要的新人奖——江户川乱步奖,并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首位。正是《放学后》的成功,使东野圭吾决心走上专职写作的道路,才使得后来写出《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成为可能。
评分正品,很好的,慢慢读。
评分京东自营物流就是快,昨晚上下单,今早就收到了。质量很好,想一口气读完,大爱!
评分书很好 很喜欢 对我帮助很大 感谢董浩叔叔
评分满意满意满意满意my满意满意满意满意my
评分京东618大促,抢卷满600减400。一本书不到十块钱,真的太实惠了,京东买书的老顾客了,现又屯了一箱书,下半年慢慢来看,嘻嘻。?听说这本书的作者长得像火云邪神
评分姐姐家孩子初中老师让买的林清玄的散文集,不知道是不是这本
评分奇怪的金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