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投资银行学(第二版)/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系列》根据新的政策法规,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投资银行学的主要内容与新发展。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第二版增加了投资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新业务,如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的股权融资,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的投资银行组织管理模式,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和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私募股权融资等;替换和更新的内容包括IPO承销方式的改变,增资募集方式的改变,风险资本市场的运行变化、私募股权投资和我国风险投资现状与发展,国债、公司债、企业融资券的发行与承销改革,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改革,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分类、产品品种的分类变化,以及要约收购、重大资产重组的管理改革等;更新了法律依据。
《投资银行学(第二版)/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系列》除了可以作为高校金融等专业学生的教科书外,也可以为业内人士业务进修、资格考试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金德环,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本科,1988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8月-1997年8月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和罗德岛大学做访问学者,1988-2006年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1998-2001年太平洋地区国家金融管理协会理事,2001-2005年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2005年受聘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议专家,2003年任中国金融研究会金融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作者长期从事投资经济和投资理论研究,深谙投资经济学与投资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目睹了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投资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曾出版《中国证券市场波动与控制》、《当代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经济学》、《投资银行学》、《国际证券市场百科全书》等专著、译著、教材20多本,发表论文40多篇。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投资银行的概念与作用
1.2 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
1.3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与教训
第2章 现代投资银行业结构与体制
2.1 投资银行业结构
2.2 投资银行业的管理体制
2.3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
2.4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的投资银行组织管理模式
第3章 首次募集股权资本
3.1 股权融资市场主体、方式与投资银行选择
3.2 股票的公募发行
3.3 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与重组
3.4 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
3.5 股票公开发行的方式及演变
3.6 私募发行股权资本
第4章 增资募集股权资本和可转换、可交换公司债
4.1 上市公司增资公开发行股票
4.2 上市公司配售股票
4.3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
4.4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4.5 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
4.6 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
第5章 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的股权融资
5.1 创业板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
5.2 创业板市场的退市制度
5.3 三板市场的股权融资
第6章 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融资
6.1 风险资本的特点与功能
6.2 风险资本市场结构与运作
6.3 私募股权融资
6.4 投资银行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6.5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与发展
第7章 债券融资
7.1 债券概述
7.2 国债的发行与承销
7.3 国债承销的价格、风险和收益
7.4 公司债和企业债融资
7.5 企业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与承销
7.6 熊猫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第8章 公司分析与价值评估
8.1 投资银行对上市公司分析与评估的意义和内容
8.2 公司基础分析
8.3 公司的财务分析
8.4 公司价值评估——绝对估值模型
8.5 公司价值评估——相对估值模型
8.6 公司评估的其他模型与方法
第9章 融资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9.1 融资项目财务评价的作用和内容
9.2 融资项目财务分析
9.3 融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证券自营业务
10.1 证券自营业务概述
10.2 投资银行债券自营业务分析
10.3 投资银行的股票自营业务分析
10.4 投资银行自营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11章 证券经纪业务、做市商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
11.1 投资银行的证券经纪业务
11.2 投资银行的做市商业务
11.3 投资银行的融资融券业务
第12章 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
12.1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的含义及业务分类
12.2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与规范
12.3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运行
12.4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的风险控制
第13章 资产证券化
13.1 资产证券化概述
13.2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与分类
13.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资产支持证券化
13.4 其他类型的资产证券化
13.5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
13.6 资产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第14章 公司收购与兼并——理论基础
14.1 资产重组与公司购并概述
14.2 公司购并的步骤
14.3 购并的经济效益
14.4 杠杆收购
14.5 敌意收购与反购并
第15章 公司收购与兼并——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15.1 我国上市公司购并的发展历程
15.2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管理
15.3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管理
15.4 外资购并境内公司的管理
15.5 我国上市公司购并重组案例分析
精彩书摘
《投资银行学(第二版)/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系列》:
3.加强投资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避免道德风险
风险是投资银行业务的固有特性,与投资银行相伴而生。证券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而投资银行又处于证券业的中枢地位,其在资本市场的各个层次的运作都面临着风险的挑战。投资银行的基本经营目标,应是在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风险最小化。这次危机暴露出投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和道德风险弊端。在市场景气时期,投资银行高管和执行人员片面追求经营业绩和市场地位,不断扩大次贷证券业务,传统上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的投资银行大量地直接从事次贷市场的交易,让公司和股东承担巨大风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在一次讲话中就曾表示,近年发放的大多数次级抵押贷款“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薪酬结构不完善,导致投资银行高管和执行人员注重短期利益,过度涉足高风险业务,最终损害公司长期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股权激励机制已在欧美投资银行普遍建立,在国外上市的投资银行中,高管人员和员工持股是非常普遍的,高盛、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林、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高管人员和员工持股比例都较高,但仍未达到防止风险发生的目的。因此,加强投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防止道德风险,应该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一方面改革薪酬结构,建立投行人员与公司的长期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加强风险控制,比如增强风险控制部门的独立性,加强内部制约,严格执行风险控制,避免过度涉足高风险业务。
4.合理制定和不断完善估值方法,充分反映潜在风险
次贷衍生品不仅品种不多,而且交投不活跃,大多是机构投资者进行一对一场外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信用评级机构的价格发现机制缺少竞争性,交易信息不多,发行人信息披露不全。也就是说,场外交易的结构产品缺乏透明度,缺少流动性,价格形成机制和发现机制不畅,形成了结构产品的潜在风险。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投资银行持有的次贷证券资产经历了大幅减记,凸显了金融资产估值的重要和困难。根据《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标准》关于结构产品账面价值处理的相关规定,公允价值核算要求只能按当前市值计价,不能按购入成本计价结构产品投资。市值与购入成本价差构成了投资银行亏损,过快体现损失加剧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造成恐慌性杀跌,形成了次贷危机的恶性循环。
……
投资银行学(第二版)/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系列 [Investment Banking]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