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三岛是为了文学生,为了文学死。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他的政治活动骨子里是文学的和为了文学的。研究三岛必须从文学出发,用文学的观点和文学的方法,任何非文学的方法都会曲解三岛。三岛是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但那最后的一刀却使他成了神。——莫言
内容简介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是法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发表于日本现代作家三岛由纪夫(1925—1970)剖腹自戕后十一年,即1981年。这部篇幅不长的评论作品以才华横溢而又极富争议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为对象,从三岛的生活背景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自传体小说《假面的告白》起笔,大致按照其创作年代顺序,依次介绍分析《禁色》、《金阁寺》、《潮骚》、《萨德侯爵夫人》、《忧国》等三岛主要的小说、戏剧和电影作品,尤其在四卷本小说《丰饶之海》上挥洒了浓墨重彩,同时探讨导致三岛不懈锻造体魄的深层原因、他的政治思想和行动,以及他对“切腹”的执迷,勾画出三岛由纪夫从少年得志走向最终归途的过程。如作者在分析中所点明,这《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并不是一篇叙述作家生平轶事的传记,而是以作品为基石和导向,探寻作家的精神历程的尝试。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法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本名玛恪丽特·德·克拉杨古尔(Margueritede Crayencour),尤瑟纳尔是作家与父亲-起以姓氏字母重新组合后为自己起的笔名。16岁即以长诗《幻想园》崭露头角。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问里,她游历了欧美多国。著有小说《哈德良回忆录》、《苦炼》、《东方故事集》、《-弹解千愁》等;回忆录《虔诚的回忆》、《北方档案》;诗歌《火》等。198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五十年来第-位女院士。
姜丹丹,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毕业。曾就读北京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人文科学之家(FMSH)访问学者。巴黎第三大学美学专业博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艺术与语言研究中心博士后。国际哲学学院(CIPH)科研项目主任、通信研究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目前主要致力于中法思想跨文化对话研究。出版译著数部。
索丛鑫,目前在北京大学法语系攻读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法国思想文化,专攻法国现当代小说。2009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获得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曾发表文学研究论文与翻译文章若干篇。
精彩书评
★三岛是为了文学生,为了文学死。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他的政治活动骨子里是文学的和为了文学的。研究三岛必须从文学出发,用文学的观点和文学的方法,任何非文学的方法都会曲解三岛。三岛是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但那最后的一刀却使他成神。
——莫言
目录
精力充沛是永恒的快乐
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每朝悟死,死便无惧
精彩书摘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对于生平轶事的粗俗好奇心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之一,报刊杂志和大众媒体面向一群越来越不懂得阅读的公众,前者的做法更是放大这种特征。我们所有人都倾向于不仅考虑到作家——从其定义来说,他在作品中进行自我表达;也要考虑到个体——他总是难以避免地分散、矛盾、多变,在此处隐匿不见,却在彼处显而易见;最终,也许特别要考虑到人物,有时个体本身(三岛即是如此),出于防卫或虚张声势的目的,也会致力于投射出这一暗影或映像,但真实的人总是不及或超过人物,并在一切生灵的难以参透的秘密中出生、入死。
这就是产生阐释错误的多种可能性。让我们继续分析,但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在作品中寻找主要的真实:作者选择书写的,或不得不写的东西,才是最终重要之物。并且,毫无疑问,三岛如此深思熟虑的死亡正是他的作品之一。尽管如此,一部像《忧国》这样的电影,一段像《奔马》中勋的自杀描写这样的叙述,为我们理解作家的结局投射点点的微光,并对其作出部分的解释,但作者的死充其量是证实而不能解释前两者。
诚然,这些看起来具有揭示意义的童年和青年时代轶事,在《假面的告白》这样一篇简短的生平叙述中是值得研究的,但这些让人受到内心创伤的片段在这部作品的大部分内容中时时出现,且以不同形式散布于其他稍晚的小说作品中,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执念,或者说一种相反的执念的起点,并最终扎根在支配我们所有感情和所有行为的强大的神经丛林中。看着这些幻景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像月亮在天空中的盈缺变化一样增多、减少,是很有趣的。确确实实,某些同时期的多少带点逸闻趣事性质的描述,某些即时做出的评判,正像这种出乎意料的快照一样,有时会有利于补充、证实或者反驳三岛自己在这些事件发生时或在这些冲击时刻作出的自画像。然而,我们能够听到它们深处的搏动,一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部听到自己的声音和血液的微响,这都只能归功于作家。
最奇怪的事情,也许是童年或青少年时代的三岛经历许多的情感危机,都生发自1925年生于东京的这个日本人接触过的一《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或一部西方电影中提取的一幅图像。小男孩痴迷于小人书中的一幅美丽插图,保姆向他解释,画中并不像他认为的那样是一名骑士,而是一个名叫贞德的女人,男孩因此而感觉整件事就像一个骗局,这冒犯了他孩子气的男子气概:对我们来说有趣的是,贞德引起他的这种反应,而众多装扮成男人的歌舞伎女主角中的一个却并未如此。日本艺术,即使是在色情浮世绘中,也没有像我们的艺术一样经历过裸体画像的辉煌时期,因此,在面对纪多·雷尼的画作《圣塞巴斯蒂安》的照片时第一次射精这个著名的场景中,意大利巴洛克绘画引起的冲动变得更加易于理解。那具肌肉发达却精疲力竭的躯体,在临终时刻处于几近淫荡的放纵状态而显得虚脱,没有任何濒死的武士形象能与之相媲美:因为古代日本的英雄们喜欢穿戴绸缎和铁编成的铠甲,并穿戴着它死去。
……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Marguerite Yourcenar]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很好,。。。。。。。。
评分
☆☆☆☆☆
尤瑟纳尔写三岛
评分
☆☆☆☆☆
尤瑟纳尔的书只看过东方故事集,所以买来其他的一起看看。
评分
☆☆☆☆☆
从语义的逻辑起源上看,“意气”最早的源头应该是“生き","生き"读为”いき“,意为生、活着;活着的人就要呼吸,就有气息,就有生命力,于是便有了”息 “。”息“写作”息き“,也读作”いき“。关于这一点,九鬼周造在《”意气“的构造》的结尾处,有一条较长的注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研究”意气“的词源,就必须首先在存在论上阐明”生き(いき)、息(いき)、行き(いき)、意気(いき)“这几个词之间的关系。”生“无疑是构成一切的基础。”生きる“这个词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生理上的活着,性别的特殊性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作为”意气“的质料因的”媚态“也就是从这层意思产生出来的;”息“则是”生きる“的生理条件。 这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见解。但是在”意气“之下,还需要继续往下推演。人有了”意气“,就要表现”意气“,意气的表现就是”意气张“(いきはり),就是伸张自己的”意气“。而”意气“一旦得以伸张,便有了”意气地“(いきじ),即表现出了一种自尊、矜持或傲气。而这种矜持和傲气在男女交际的场合运用得当、表现得体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色气“(いろけ),换言之,”色气“是”意气“、”意气张 “、”意气地“的一种性别特征。 那么,“媚态”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媚态”,是指一元存在的个体为自己确定一个异性对象,而该异性必须有可能和自己构成一种二元存在的关系。因此,“意气”中包含的娇媚(namamekashiki)、“妖艳“(iroppoi)、“色气”(iroke)都来自于这个二元关系的可能性为基础的张力。也就是说,“上品”这个词,相比之下就缺乏这种二元性。二元关系的可能性是“媚态”存在的本质根源,当与一个异性身心完全融合、张力消失时,“媚态”自然就消失了。“媚态”是因为有征服异性的假象目的而存在的,必定会是随着目的的实现而消失。现代作家永井荷风在小说《欢乐》中写道:“没有比想要得到而又被得到了的女人更可怜的了。”这话指的是曾经活跃于异性双方之间的“媚态”自行消失后,所带来的那种“倦怠、绝望、厌恶”感。因此,要维持此种二元关系,也就是要维持这种“可能性”使之不消失,这是“媚态”存在的前提,也是“欢乐”的要谛。但有趣的是,“媚态”的强度不会随着异性间距离的接近而减少。距离的接近反而会使“媚态”得以强化。作家菊池宽在《不坏的白珠》中,关于“媚态”有这样的描写:“片山。。。。。。为了和玲子拉开距离而加快了脚步。可能,玲子迈开她那修长的腿。。。。。。片山越想拉开,她越往前靠,眼看就接近了。”“媚态”的要领就是尽量贴近对方,把距离缩小到最小限度。“媚态”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一种动态接近的可能性。这就如同阿格硫斯“迈开他的长腿”无限接近于乌龟的神话故事所讲述的那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能不承认芝诺提出的悖论是言之有理的。所谓“媚态”,从完全的意义上说,就是必须是把异性之间的二元的、动态的可能性,永远作为一种“可能”,并将这种“可能”加以绝对化。在“被继续的有限性”中不断行动的放浪者,在“恶的无限性”中陶醉的淫荡者、“没完没了”地追逐不舍得阿格硫斯,这样的人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媚态”。因此,这种媚态为“意气”定下了“妖艳”(iroppoi)的基调。
评分
☆☆☆☆☆
正版,活动价合算
评分
☆☆☆☆☆
尤瑟纳尔的东方
评分
☆☆☆☆☆
尤瑟纳尔写三岛
评分
☆☆☆☆☆
书很好!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
☆☆☆☆☆
咿呀咿呀哟咿呀咿呀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