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的內容包括:
l 傢具的功能和社會用途
l 造型、空間組織和類型學次序
l 結構整體性和組閤
l 便利性、通用設計、人因學和人體工效學
l 設計過程——從草圖到製作
l 材料、工藝和製作方法
l 職業實踐和營銷
l 傢具設計史——從史前時期到數字化時代
傢具設計綜閤指南——更新增補版
為瞭做好傢具設計工作,傢具設計師需要掌握一係列相關知識,通曉若乾門相關學科。為此,我們編寫瞭《傢具設計》一書。本書內容涵蓋傢具設計曆史、傢具設計理論、傢具設計技術等多個方麵,著重闡述瞭傢具設計中與傢具製作技藝和實踐相關的重要內容,可為傢具設計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導。
《傢具設計》(第2版)配有大量的照片和設計圖,書中專門增設的一節內容全部為彩色插圖。不僅如此,內容新穎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本書中,材料特性、綠色設計、數字設計和製作技術等都是經過更新的內容。此外,注重案例研究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特色,書中共講述瞭25個傢具設計案例,內容涵蓋不同的傢具設計作品、傢具設計師和傢具設計技術,涉及最近10年內一些著名傢具設計師所設計的新款傢具。
《傢具設計》(第2版)書末附有相關術語錶和各種參考資料。對於傢具設計工作者而言,本書可以說是一個彌足珍貴的資源寶庫,書中的各種建議、指導和信息將為讀者開展設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本書作者吉姆·波斯泰爾(Jim Postell)教授,執教於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設計、建築、藝術和規劃學院。30多年來,他一直從事設計工作室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同時積極投身於傢具設計實踐。此外,他還是Materiality and Interior Construction一書的閤著者。
第1版前言
傢具設計領域呈現令人驚異的多樣化狀態。這門學科沒有嚴格的定義,在眾多的學院或大學中也不是學生們的必修科目。
此外,大傢還要記住讓人感到詫異的一點,那就是:除瞭一些凳子或椅子之外,世界上絕大數人並不使用其他傢具。然而,起源於數韆年前的西方文明卻沉溺於使用種類繁多的傢具。在現代世界中,我們幾乎一刻也離不開傢具——我們坐在椅子上,利用桌子工作、進餐,躺在床上睡覺。不管怎麼說,我們的眼前總是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傢具。
現在,傢具的生産和銷售所針對的對象很多,既有傢庭和辦公室,也有學校和醫院。在任何情況下,隻要有人在,必定就有傢具。盡管傢具幾乎充滿瞭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其設計的源頭卻模糊不清。今天,大多數傢具都是由工廠製造的,但它們的設計者我們一般都無從知曉。工廠中的工人大多不過是生産一些早期傢具設計的變體而已,而這些早期設計的源頭則早已湮沒無聞。
當然,事情並不總是如此,也存在例外的情況。對於大多數具有曆史影響的傢具,我們都能追溯到製造它們的傢具師(如奇彭代爾和謝拉頓)或建築師(如亞當兄弟),但這隻是為數不多的特例,而且它們也隻能在博物館和拍賣行中被看到。在現代世界中,我們知道那些經典傢具的設計師的名字,如伊姆斯、布勞耶、密斯·凡·德·羅、伯托埃、裏特維爾德和勒·柯布西耶。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這些著名設計師的背景資料,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接受培訓的最初目的並不是要成為傢具設計師。他們是建築師、雕刻傢,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是工業設計師或室內設計師。當轉而從事傢具設計工作時,他們隻得依賴自己在結構、材料、人體工效學等方麵的知識背景,以及其他許多有助於成功設計傢具的因素。
在設計史上,許多傑齣設計師付齣巨大努力,但最終以失敗收場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也有一些由於偶然因素而産生的非常成功的設計作品。一提到這種情況,人們不禁就會想到羅蘭迭椅、波拉剋辦公椅或野口勇茶幾。為那些有誌於傢具設計的設計師建立某種形式訓練規程的努力,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效。一些室內和工業設計課程體係中開設瞭簡明傢具設計課,但建築設計專業由於要求苛刻,在該專業課程體係中即使開設非常有限的傢具設計課也沒有可能。一些以傢具設計為主課的學校則傾嚮於培養學生的技藝,熱衷於培養具有獨門技藝的木工大師,但沒有把學生引領進更為廣闊的傢具世界。最終,我們必須承認研究傢具設計通常要靠自學。不管學習者是工匠、建築師、雕刻傢還是門外漢,他們都得依靠自學成纔。
閱讀本書,我們看到作者決心給那些想成為傢具設計師的人提供幫助,他不管這些人的職業背景是什麼,也不管這些人的職業水平有多低。在本書中,我們會遇到與傢具的功能、製作材料、結構和生産技藝有關的問題,還會遇到與傢具設計實踐有關的任何哲學和理論問題。
盡管與傢具有關的著作很多(本書的參考文獻就能證明這一點),但大多數書籍都是講述傢具曆史、展示傢具圖片或介紹傢具收藏與研究的著作。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一本決心彌補這種缺憾的著作。傢具設計是一門不太受人關注的學科。為瞭及時介紹它的最新發展,作者付齣瞭不懈努力。我們很難想象還有哪一本傢具設計教材會比本教材所涵蓋的範圍更徹底、更全麵。
約翰·派爾
序
緻謝
前言(第2版)
第1版前言
第1章 傢具設計概論 1
傢 具 2
設 計 9
傢具+設計+(X)= 傢具設計 11
數據可視化:根據研究資料繪圖 13
第2章 功能和社會用途 21
人體支撐功能 22
就坐、工作、休息和睡覺 22
蹲和坐 25
活動支持功能:吃飯、閱讀、打字和書寫 28
物品容納功能:貯存、展示和規整 29
定義空間:封閉、塑造和隔斷 31
基於社會用途的傢具分類 31
保健傢具:專為需要幫助的人設計 33
酒店傢具:餐廳、前廳及接待區 35
公共機構用傢具:教育用傢具 37
多功能傢具:用於坐―工作、坐―睡和貯存―陳列 39
辦公傢具:符閤人體工效學的座椅、工作颱和組閤傢具 40
娛樂傢具:玩耍、休閑和戶外傢具 42
宗教用傢具:聖壇、櫃子和清真寺講經颱 44
住宅傢具:社交聚會、休息、就餐和規整 46
零售用傢具:展示、貯存、交易和銷售 50
貯存傢具:容納、規整和存取 50
第3章 造型、空間組織和類型學次序 55
造 型 55
棱角式 60
組閤式 60
麯綫式 60
正交式 62
分部式/模塊式 62
空間組織 64
集中式 65
組團式 65
網格式 67
綫條式 68
輻射式 69
類型學次序 69
需要組裝的傢具(組裝式傢具和分拆式傢具) 70
嵌入式/固定式 71
獨立式 72
膨脹式 73
變形式(可變形的傢具) 74
移動式 77
小 結 77
第4章 傢具案例研究 79
傢具案例研究概覽 79
公元前700―公元前400年剋利斯姆斯椅 80
約1200―1800年歐式保險箱 82
1745 ―1750年法國洛可可式衣櫃 84
1754―1780年齊彭代爾椅 86
1855―1859年14號咖啡廳椅 88
1917―1918年魯德布勞威?斯圖爾(紅藍椅) 90
1922年漆麵屏風 92
1925年B301號瓦西裏俱樂部椅 94
1928年巴斯庫蘭椅(B301) 96
1932―1933年60/65號凳子 98
1949―1950年伊姆斯儲物櫃 100
1950―1954年安東尼椅 102
1951年休閑鐵綫椅 104
1968年動感辦公室 106
1987年幽靈椅 108
1992年交叉扶手椅 110
1993年特裏尼達椅 112
1994年室內組閤傢具 114
1994―1995年艾龍鋁閤金椅 116
1999年塊狀方凳 118
2000年帕斯威係列辦公傢具 120
2003―2004年吉米餐具櫃 122
2004年編織椅 124
2006年蛛網咖啡桌 126
2011年模塊化玻璃櫥窗陳列係統 128
25個傢具案例研究小結 130
第5章 傢具設計理論 133
探 究 133
係統理論 135
穩固性、有用性和觀賞性 137
穩固性 137
有用性 141
人體測量學 143
人體的一般特徵和尺寸 145
人體工效學 147
姿 勢 150
人際距離學 152
觀賞性 155
美 155
幾何圖形 157
比 例 157
現代主義 159
文化與建築形式 160
新形式主義:數字化造型理論 163
第6章 設 計 167
設計原則 169
平衡性原則:結構與視覺上的平衡,對稱性與不對稱性的平衡 170
連續性、統一性和多樣性原則 172
運動與靜止 172
等級與重心 173
並列性原則 174
韻律和圖案 174
尺度和比例 175
設計思考 177
領會和構造 178
包爾德傢具公司案例研究 179
製作原型樣件 181
比例模型 181
設計精神 183
障礙設計 183
行業規範、指導原則和技術標準(健康、安全和舒適性) 184
綠色設計 185
通用性設計 188
設計過程 189
設計圖形:設計草圖、手工製圖、計算機製圖和模型製作 189
設計時間 196
初步設計、探究和設計計劃製訂階段 197
設計方案製訂階段 199
設計深化階段 199
繪製製作圖階段 200
定價和閤同談判階段 201
準備製造圖、設計模闆、製作原型樣件階段 202
産品製作生産階段 202
配送和安裝階段 203
專業和學科界限 204
第7章 製作材料 211
材料概述 212
材料特性 218
吸附性 220
老化和耐候性 221
細胞結構(開孔或閉孔) 221
抗壓和抗張強度 222
密 度 223
尺寸穩定性 223
延展性 225
耐用性 226
伸縮性 226
擴張性 226
觸 感 228
穩定性 229
錶麵質量 229
塗漆木材的視覺特徵 230
未塗漆木材的視覺特徵 231
揮發性有機化閤物 231
可加工性 232
其他方麵 233
材料種類 234
膠黏劑和膠水 234
復閤闆 236
織物和皮革 239
塗層飾麵 242
玻 璃 246
金 屬 248
紙 251
塑 料 252
橡膠和彈性體 259
石 材 259
木材和玻璃 260
第8章 製作工藝和方法 269
準備好製造圖和必用材料列錶 270
準備好各種材料、設備、消耗品和五金器件 271
彎 麯 275
雕 刻 276
切割、鑽孔、打磨和刨削 277
組裝和黏接 279
細木工工作、機械連接和緊固件 280
裝 飾 290
打 磨 293
塗裝、噴漆、密封、上色和錶麵處理 294
木製傢具的塗裝 294
運送和安裝 296
修理、修復和錶麵再處理 296
曆來使用的各種傢具製作工具概覽 297
手工工具 297
機械工具 298
今天使用的手工工具 298
今天使用的動力工具 299
數字工具 301
技術:製作的藝術和科學 303
手工藝(有風險的工藝) 305
機器生産(確定性工藝) 306
第9章 職業實踐與營銷 309
傢具設計行業 313
綠色營銷 314
傢具的零售和批發 315
為大眾設計傢具 317
其他零售方式 317
傢具設計行業內的企業傢:沉默的英雄 318
傢具設計中心 320
巴 黎 320
意大利北部 321
斯堪的納維亞 322
其他傢具設計中心 324
傢具設計公司及其商業行為 324
第10章 傢具設計曆史概況 329
社會對傢具設計、製作和使用的看法 329
早期文明 331
古代的遷徙社會 331
史前的定居社會 332
從史前到古代時期 332
古代埃及 332
希臘古典時期 336
伊特魯利亞 338
古羅馬 338
早期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文明 340
伊斯蘭風格傢具的興起(約610) 340
中世紀社會 343
歐洲的崛起 345
文藝復興 345
巴洛剋時期 350
法國洛可可時期 353
17―18世紀的英國 354
美洲殖民地及崛起的美國 357
古典主義風格 359
工業革命 361
摺中主義 363
復 興 364
手工藝與設計 365
歐洲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367
美國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368
新藝術運動 370
現代主義和機器時代 372
包豪斯學派 374
現代主義運動中崛起的英雄 376
手工藝vs.設計 383
新手工藝 383
21世紀:數位時代 384
新數字工具、新閤成材料、新設計機會 385
附錄 參考書目與數據源 389
行業資源 391
博物館、藝術館和展覽 393
術語錶 395
參考文獻 409
前言(第2版)
有些物體本身能夠承載傢具的曆史和技術遺産。一把椅子不僅僅是用來坐的物體,它還承擔著文化旗手的角色,因為它反映瞭當時製造和使用這把椅子的社會的一些文化細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傢具時,人和傢具之間實質上是在進行一種“交流對話”。這種“交流對話”持續進行,不斷演變,以緻最終影響瞭社會環境的麵貌,而這也正是傢具所具有的魔力。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基本上都在不停地接觸各種各樣的傢具。鑒於存在這樣一個客觀事實,又考慮到傢具設計竟然不是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中的核心科目,這不僅令人感到詫異。有些人可能這樣認為:數韆年來人們一直在製造、使用、改造和布置傢具,經過這麼多年,我們應該對它們的生命周期有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理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傢具是由建築師、工業設計師、工匠或工程師設計的,但他們在學校中沒有學到什麼傢具設計知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涉足傢具行業,艱苦自學,或者通過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而成為傢具設計師的。
我就屬於這種情況。在大學期間,我和奧斯卡·海格曼成立瞭一個很棒的設計工作室,專門研究傢具設計和人體工效學座椅,但沒有搞齣什麼名堂。即使在我上過的人體工效學和材料課上,傢具一詞也不過僅僅齣現在腳注中。畢業後,由於知識和經驗不足,我隻好邊做邊學。坦率地講,在許多領域裏,我都隻能邊做邊學。同其他任何專業一樣,由於大學期間我學的工業設計專業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很寬泛,因此要想成為任何一個設計領域內的專傢,我都得重新深入學習那些必要的知識,以前所學的知識非常膚淺,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當時的實情就是如此。可能有人會說我很幸運,因為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名工業設計師,那他必定要成為一個通纔,這是工業設計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事實上,要想成為一名工業設計師所涉及的所有領域的專傢,一個人必須得經過數十年訓練。
然而,傢具設計卻有點與眾不同。對於計算機、醫療設備、交通工具,或者說甚至像電燈這些東西,其設計師僅僅是由眾多專傢所組成的團隊中的一員,它們從設計到生産需要的是多個學科的分工協作。然而,傢具設計師通常需要獨立工作,有時僅在最後階段纔需要工程師或製造商的參與,以便將設計的傢具投入生産。因此,今天的傢具設計師需要精通多門學科的知識,並對它們組閤使用。隨便列舉一下一個傢具設計師需要精通的領域,就有:美學、人體工效學、製造工藝學、材料學、塗裝工藝學、市場營銷學和成本分析學。
大學畢業並獨立工作五年之後,我考取瞭研究生。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我上過兩門精彩絕倫的傢具設計課:一門在美國,由馬剋·格茨主講;另一門在丹麥,由弗萊明·斯汀·傑森、厄林·剋裏斯托弗森和畢約林·倫丁主講。這些注重動手能力培養的傢具設計課極大地提高瞭我對傢具設計這門學科的認識水平,讓我真正懂得瞭什麼是傢具設計和製作。幾年後,我開創瞭一個傢具品牌,旨在建立承擔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的傢具生産平颱,以便為傢具設計師設計環保、實用和精美的傢具提供一個學習、探討和製作場所。在這種情況下,我經常遇到一些欠缺某些領域知識的設計師。這些設計師要麼設計齣一些從技術或經濟角度來看不可行的作品,要麼對應該通曉的一些曆史和正式參考材料一無所知。
實際上,傢具設計是一門要求很高的學科,學習者要掌握必要的傢具設計知識絕非易事。
對於學生和職業人員來說,吉姆·波斯泰爾編寫的這本書就像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它可以幫助解決有關傢具設計諸多方麵的問題,其涵蓋範圍從材料、製作、功能直到曆史、理論、職業實踐。最為重要的是,它將這些問題與設計工藝聯係起來,因而在孤立的學科知識與現實世界裏傢具設計師的實際需要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在內容經過拓展豐富的第2版中,作者進一步拉近瞭我們和這一極富魅力的學科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更好地瞭解這門學科以及傢具設計師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
艾米利埃諾·高德埃
序
在建築設計和室內空間設計方麵,阿爾瓦·阿爾托(1898—1976)、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1868—1928)和弗蘭剋·勞埃德·賴特(1867—1959)這三位建築大師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瞭具有民族和地方色彩的傢具設計理念(見圖P-1)。艾琳·格雷(1878—1976)、波多野義春(1946—)、伊娃·麥道剋斯(1944—)和安德莉·普特曼(1925—)等室內設計師則以齣色的室內裝潢和傢具設計技能而聞名於世。亨利·德雷夫斯(1904—1972)和比爾·施通普夫(1936—2006)均為工業設計師,他們率先在傢具設計中采用瞭工業製造工藝。相比之下,溫戴爾·卡索(1932—)、薩姆·馬洛夫(1916—2009)、中島喬治(1905—1990)和皮耶路易吉·吉安達(1926—)等木工藝人和木匠大師則一生緻力於以非凡的手工工藝打造完美傢具(見圖P-2)。此外,查爾斯·伊姆斯(1907—1978)、雷·伊姆斯(1912—1988)、保羅·卡賈爾霍爾姆(1929—1980)、皮埃爾·波林(1927—2009)、夏洛特·貝瑞安(1903—1999)、蓋特諾·佩斯(1939—)和漢斯·J·韋格納(1914—2007)等設計師都以傢具設計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盡管上述各位設計師的學術背景或所屬專業領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因在傢具設計中做齣創新而贏得顯赫聲譽(見圖P-3)。隻要仔細考慮這些設計師針對傢具設計所提齣的各種觀點,以及藝術、建築、室內設計和工業設計各領域所具有的獨特學科特點,我們就會明白以下各點:在通過傢具的設計、選擇和布置以構造空間感時,不同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所采用的方法存在顯著不同;在試圖解決工業製作的工藝問題,以及尋求實用性、人的因素和人體工效學三者之間的有機結閤時,不同工業設計師所采用的方法存在顯著不同;不同設計藝術傢為掌握本專業的手藝所接受的訓練也存在顯著不同。傢具設計這門學科的全部知識源自眾多設計師的貢獻以及大量學科積澱。
考慮材料性質、用途、外力、周圍環境和人體工效學對傢具設計所産生的影響;再思考人們的坐、休息、工作和娛樂方式所反映的曆史、文化、政治和社會狀況,或者傢具設計所依賴的人的因素和人體測量資料;在設計傢具時,設計者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它們大部分都處於由人、文化、學科和職業所構成的參考框架範疇之內。
本書第2版的編寫旨在為學生和傢具設計師們提供全方位指導,有助於他們更深刻地瞭解傢具設計和製作,獲得更多專業知識,並産生創作靈感。第2版在內容編排上更加閤理,知識點分析更加透徹,注重在傢具設計方麵拓寬讀者的視野,尤其注重讓讀者瞭解隱藏在書中傢具實例後麵的故事,並引導讀者領會創作者的設計意圖。此外,第2版所引用的傢具實例範圍更廣,詳細闡述瞭各種傢具製作材料的規格,並介紹瞭與數字設計和製作技術有關的新材料。作者編寫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闡釋觀點、用途、設計過程、材料和製作方法如何對傢具設計産生有益影響。這也是第1版的主旨所在。而第2版則力圖更有效地達到這一目標。
第2版對第1版中的10章內容逐一進行瞭修訂。這些修訂包括:
第1章“傢具設計概論”,概括性地說明瞭傢具設計這門學科,內容比第1版有所擴展,並介紹瞭圍繞這門學科所開展的一係列研究及各種研究方法。此外,第2版還闡釋瞭傢具和設計之間的基本關係,為讀者繼續全麵和廣泛地學習、研究打好基礎。
第2章“功能和社會用途”,描述瞭社會用途的種類、實用性概念、人體工效學和功能。
第3章“造型、空間組織和類型學順序”,闡述瞭傢具設計中的一係列物理、組成和空間特點。
第4章“傢具案例研究”,提供瞭25個傢具案例。這些案例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編排,涉及新興的可持續性和數字傢具設計技術。除瞭案例研究之外,本書還精選瞭一些由學生自己主持實施的傢具設計元素,其中涉及的教學法和設計方法均為本書獨有。通過這些學生項目,讀者可以領會一些獨特的傢具設計思路。
第5章“傢具設計理論”,考察瞭傢具設計的本質,重點闡述傢具的舒適性、性能、結構整體性和組閤、傢具的使用和帶給用戶的感受、綠色設計,以及傢具的數字製作技術。此外,本章還就人的因素、人體工效學和美學進行瞭延伸性討論。
第6章“設計”,對設計原則進行瞭概述,並重點闡述傢具設計的階段、工藝、工具和倫理。第2版的第6章介紹瞭更多設計師,列舉瞭更多傢具實例,更為具體地說明瞭一些實用的傢具設計方法(其中包括數字設計技術)。
第7章“材料”,對新齣現的自然、復閤和閤成材料進行瞭簡明扼要的總結,並探討瞭一些與傢具設計有關的材料屬性和材料錶麵特點。
第8章“製作工藝和方法”,對多種傢具製作方法(已經超齣木工技術範圍)進行瞭討論,並概括性地介紹瞭各種手工、動力和數字傢具製作工具。
第9章“職業實踐和營銷”,涉及與營銷和品牌推廣有關的一些職業工作,也覆蓋瞭傢具的設計、製造和銷售業務。對於讀者而言,本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傢具公司既可以成為獲取信息的來源,又可以成為開展業務的資源。作為拓展性內容,本章還提到瞭影響傢具設計行業的經濟因素、全球市場、銷售網點以及各種産品推廣途徑(正是通過這些途徑消費者得以瞭解傢具設計,並對該學科産生影響)。
第10章“曆史概況”,闡述瞭從古埃及時代至今的各個曆史階段中,人們如何看待、設計、製作和使用傢具。第2版對本章內容進行瞭更新,增加瞭最近10年內的傢具設計實例和理念。
設計師要做好傢具設計工作,必須依賴一定的判斷力、理論和技術知識,而這一切與幾種職業和多個學科密切相關。傢具的設計、定型、選擇、製作和布置均離不開一些必要的知識,這些知識具有麵廣、深度大的特點。本教材對這些知識進行瞭總結和闡述,以便為學生、教師、普通大眾和有關設計領域的職業人員提供幫助。
由於傢具設計這門學科與其他幾門學科相互交叉,密不可分,因此在某些人看來,很難將其視為一門獨立的職業或事業。在對傢具設計的認識和看法上,這些相關的學科也很難形成統一的話語,畢竟每門學科對傢具設計的認知都是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切入的,而每種視角都受到特定的假設、框架和理論體係束縛。
迴顧一下室內設計作為一個新興職業領域興起的時代,並考慮一下其曆史源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內設計的發展與多個領域有關,離不開一些重要人物的貢獻和獨特的職業實踐,並最終發展成為一門涵蓋諸多學術科目的學科。汲取瞭建築、設計、美術和裝飾藝術等領域內的學科營養,再加之詹姆斯·亞當(1732—1794)、羅伯特·亞當(1728—1792)、埃爾希·德·沃爾夫(1856—1950)和佛羅倫薩·諾爾(1917—)等設計師的職業實踐,室內設計纔得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並催生一個新興的職業。毫無疑問,這些偉大設計師的貢獻理應得到世人承認。
20世紀50年代,工業設計這門學科開始興起。諾曼·貝爾·吉登斯(1893—1958)和雷濛德·羅維(1893—1986)的工作喚起瞭人們對這門學科的更多關注。同時,新興的工業製作工藝、新型批量定製化和數字製作技術也成為吸引人們關注這門學科的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我們要承認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工業設計師和藝術傢對傢具設計的學科和學術地位所産生的集體影響,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也不要忽視企業傢、工人、工匠、工程師、人因工程學研究者和普通大眾所起的重要作用。
作者希望本書第2版仍將成為廣大師生的有益助手,並繼續為有誌於傢具設計的設計師和製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書磕破角瞭
評分作者是外國人。一般來說外國人比較較真,寫東西很嚴肅認真。這書內容沒很說,好好的讀,收獲很好。
評分書總是拿到手上纔能有感覺,買書是種習慣!
評分幫朋友買的,買瞭一堆傢居設計的書~~~
評分正在看,書還是不錯的。送貨快。
評分京東商城網購書店送貨速度高效、服務態度超好!值得分享的快樂!
評分好,值得擁有,為什麼非要十個字。
評分不錯!
評分全是桌椅…和我想的不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