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十一篇珍贵名人书信范本详解书写要点
十个章节细分各种场合下的正确表达方式
二十篇参考习作分析纠正常见错误
上百条万能金句助你五分钟一气呵成锦绣文章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是作者在东京大学讲学内容的基础上,又总结了在日中翻译学院里两个学期的授课经验写作而成。书中结合中国名人名家所撰写的传统书信范文实例,按照请托、感谢、馈赠、邀约、请求、婉辞、致歉、问候、祝贺和吊唁等主题分类介绍书信鉴赏与写作的专门知识和技巧,可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读写传统书信的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献的学习、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千叶明,1959年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1978年从都立富士高中毕业,升入东京大学。1984年进入日本外务省工作,曾分别在中国的北京大学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修学习。历任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二等秘书、日本驻日内瓦办事处参赞、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国际媒体发言人、日本法务省出入境管理局登录管理官、日本驻美国公使等,现任日本驻伊朗公使。精通汉语、英语和法语。
精彩书评
★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产,尺牍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亦能体现出书写者的个人修养。《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以名人书信为例详细解读了写作规范和要领,并列举出了丰富的例句作为参考,文学性和实用性并重,值得一读。
——唐作藩(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授,著名汉语史专家,前中国音韵学会会长)
★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专门写过《怎样写信》的文章,可见写信并非只是个人生活的小事。书信用语反映写信人的文化素养,遣词造句应该虑及收信人的情况。书信的语言乃至格式不当,将有失写信人的身份。因此,读一下这本书是有必要的。
——胡双宝(北京大学出版社资深编审,著名文字学家、出版家)
目录
引言
1、书面用语的变迁
2、传统书信的现代应用
3、本书结构
4、参考书
基础知识 浅谈中国传统书信
1、中国传统书信的构成
2、空格与换行
第一讲 没有及时回信,非常抱歉
[一般回信的写法]
实例 茅盾给臧克家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书信往来
1、收到来信的表达
2、没有回信的表达
3、确认是否收到信的表达
实践1
第二讲 衷心地拜托您
[请托信的写法]
实例 宋庆龄给蔡元培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请求的礼仪
1、求人办事的表达
2、求人物品的表达
3、求人见面的表达
实践2
第三讲 受之有愧,却之不恭
[感谢信的写法]
实例 鲁迅给日本友人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心存感谢
1、一般的感谢表达
2、收到礼物时的表达
3、答应出席宴会时的表达
4、对以前的招待表示感谢时的表达
实践3
第四讲 请笑纳
[馈赠信的写法]
实例 毛泽东给符定一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恳请笑纳
实践4
第五讲 钦慕已久却无缘相见
[邀约信的写法]
实例 郁达夫给叶圣陶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想拜见您
1、想去对方家中拜访的表达
2、请对方出席宴会的表达
3、请对方来自己家的表达
实践5
第六讲 期待您的回信
[请求信的写法]
实例 蔡元培给黄炎培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想得到您的回复
实践6
第七讲 希望得到您的谅解
[婉辞信和致歉信的写法]
实例 周恩来给张雪澄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谢绝和道歉
实践7
第八讲 去拜访您了,但没能见到
[问候信的写法]
实例 李大钊给胡适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书信往来
1、在对方家中见面的表达
2、对方不在家的表达
3、对方来自己家里的表达
4、自己不在家的表达
实践8
第九讲 我很挂念您的身体
[慰问信的写法]
实例 毛泽东给张千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书信往来
1、慰问对方的表达
2、合家安好的表达
3、恢复健康的表达
实践9
第十讲 请不要过于悲伤
[祝贺信和吊唁信的写法]
实例 毛泽东给杨开智的信
Ⅰ 常用词句
Ⅱ 祝贺和吊唁
实践10
精彩书摘
引言
一、中文书面语的变迁
中文书面语在近百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辛亥革命以后社会上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曾经被严重格式所束缚的书信中也渐渐可以看到夹杂白话的表达。过去有种文体叫“八股文”,这是科举考试答案的标准格式,其字数和语法结构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按照这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气,是老一套的典型代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大力推广书面语的大众化,在这个过程中,空洞死板的文言体被当作“八股”受到批判,逐渐从公文中销声匿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商业来往更为密切。因港澳台地区还保留着旧时的传统,我们就免不了要接触到用文言体书写的信件。加之珍惜传统文化的心情使然,古色古香的文言体又重新获得人们的青睐。虽然在电视剧中还能看到像“你的家父”这样乱用敬语的表达(“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不用于他人的父亲),但是随着字幕的普及,人们能更方便地读取台词,有不少复杂而优雅的措辞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社交书信方面,旧式传统书信的格式也重获新生,从90年代初开始出版了一些入门书籍。最近关于提高公务员修养的呼声渐起,在公文写作中可能也会使用一些文言句式。
在此,我们看一则实例吧。这是一封从大陆寄往台湾的书信。张学良将军是军阀张作霖之子,1936年的冬天他把蒋介石困在西安,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机会。但是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处于软禁状态,迫不得已在台湾过着幽闭的生活。在他90岁生日之际,以周恩来夫人的身份活跃于革命前沿的邓颖超女士给他寄去了以下这封书信。文章中洋溢着优雅之美:
汉卿先生如晤:
欣逢先生九秩寿庆,颖超特电表示深挚的祝贺。
忆昔五十四年前,先生一本爱国赤子之忱,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在外侮日亟、国势危殆之秋,毅然促成国共合作,实现全面抗战;去台之后,虽遭长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于荣利,为国筹思,赢得人们景仰。恩来在时,每念及先生则必云:先生乃千古功臣。先生对近代中国所作的特殊贡献,人民是永远不会忘怀的。
所幸者,近年来,两岸交往日增,长期隔绝之状况已成过去。先生当年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之统一祖国振兴中国大业,为期必当不远。想先生思之亦必欣然而自慰也。
我和同辈朋友们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长寿健康,并盼再度聚首,以慰故人之思耳!
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
邓颖超
1990年5月30日
“汉卿”是张学良的字。“故人”也不是去世的人,而是昔日旧友。这封信的特点就是文言体和口语体的交叉使用。传统书信中常用的其他表达会在书中逐一介绍,大家往下读的话会对这封信的含义有更深的理解。
二、传统书信的写法可以应用于电子邮件
中文社交书信今后将如何发展尚未可知,估计会如上例所示,兼具文言的风格与口语的通俗易懂。因此,撰写社交信函时应该对传统书信的惯用表达有所了解。传统书信的特点是可以用很少的字数表示很多内容,所以有符合现代通信手段的便利一面。尤其适用于显示画面受到限制的电子邮件等短消息形式。例如,前面例举的书信中“先生对近代中国所做的特殊贡献,人民是永远不会忘怀的”这一部分,按照传统书信语言来写的话,就是“先生为国立功之硕,期为国人所忘怀乎”,文字数量缩减了四成。另外,结尾的一句“问候您的夫人赵女士”也可以换成“令正前,同此致意”。
当然,如果书信内容过于古色苍然,反倒显得生硬古板,应尽量避免。重要的是要通过积累经验来掌握平衡。
三、本书的结构
本书共由十讲组成。
在每一讲的开头部分展示了与该讲主题相符的社交信函实例,可以使读者先接触到地道的表达。然后每一讲分为前后两部分,在前半部分逐一列举了与本讲主题相关的书信套话。即使是相同的内容,收信人不同的话应使用的表达就不尽相同。所以在每一讲中将收信人身份按照同辈、长辈、女性、老师、学者、政界、财界等来分类;时令的问候按照季节和月份来分类;表示“久未问候”的意思则要根据时间的长短来分类等等。读者朋友能在每一讲中都学到不同的内容。
后半部分则是不同场合下的表达集合,按照各讲的主题分为请托、感谢、馈赠、邀约、请求、婉辞、致歉、问候、祝贺和吊唁等内容。
每一讲后还附有实践练习,读者朋友们可以利用刚学到的知识来挑战社交书信的实际运用。
……
前言/序言
尺牍是古代中国文人留下给现代人的重要写作技术。掌握其中几项基本原则,就能复活这一交流工具,与内地或港澳台地区同胞以文雅的笔致通信。
有趣的是,日本人亦能参与这种通信活动,因为世界上只有日本人和中国人能以笔谈沟通。
中国朋友东游扶桑,必有当地人帮忙,或是妙龄姑娘执笔解释参观路线来指南,或是花甲老人挥笔写下几首汉诗去交欢。这是因为日中两国人民共享古汉语的文化恩惠。早在隋唐,日本曾大量派出精英,留学几年至几十年,刻苦学习当时的人类文化之精华,包括汉文。甚至在德川幕府末期,忧国的武士们讨论如何改造日本时,亦是通过尺牍。一直到现代,日本高中生依然在汉文课上努力背诵古代日本前辈们拿回来的经史子集的精髄。
《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原本是我在东京大学讲学内容的基础上,又总结了在段跃中先生所主持的日中翻译学院中两个学期的宝贵授课经验,不顾才疏学浅,为日本读者写作而成。原书由国际语学社出版。本意是为了将日文书信译成中文时提供方便,因日文的传统书信样式与中国尺牍的形式有不少相似之处。日本人应用尺牍知识翻译日文书信,即可达成严复先生曾提倡过的“信、达、雅”。此次承蒙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的厚意,并有幸得到了张彤女士的精彩翻译,能有机会将《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献给广大的中国读者,令我感到格外荣幸和高兴。《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属于实用类书籍,在学术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没有条件重新学习彼此的现代语言也不用担心,只要使用现有的文言文知识,再加上一点尺牍的规则,立即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国际交流。让我们珍惜这一自然优势,去以“文”会邻邦的新朋友吧!
中国传统书信鉴赏与写作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速度快,东西好,支持一下
评分
☆☆☆☆☆
很不错的一本书,速成类的吧
评分
☆☆☆☆☆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
看看一个日本人研究的我们的书信,是不是我们太习以为常,才会只有旁人才会欣赏。
评分
☆☆☆☆☆
纸张太差了
评分
☆☆☆☆☆
给我爸买的,到货蛮快的
评分
☆☆☆☆☆
给我爸买的,到货蛮快的
评分
☆☆☆☆☆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创岁时记之体例。此书在奈良时代初期传到日本,见于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后来到光绪年间,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讲帝都风俗节日。这也是百年前的事。
评分
☆☆☆☆☆
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