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科學而實用的月子燉補湯大全,是新媽媽的必備寶典。
坐月子必知飲食宜忌30條。宜吃什麼,忌吃什麼,分條列齣,讓新媽媽吃對不齣錯。
傳統的坐月子方法哪些正確,哪些不正確;月子裏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四季坐月子怎麼吃;南北方媽媽怎麼補;不同體質怎麼補;月子裏的常見不適怎麼調養……老中醫支招,為新媽媽解決各種疑惑。
分娩前到産後6周,媽媽的身體變化與護理、每周的飲食方案、每周必吃的食材和燉補湯,都能得到老中醫的指導。每道燉補湯都有老中醫詳解功效,讓你吃得安心、營養。
本書的食譜推薦細分到順産媽媽、剖腹産媽媽,哺乳媽媽和非哺乳媽媽,每位媽媽都能從中找到適閤自己的月子餐。
內容簡介
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世界上又迎來瞭一個睡眼惺忪的小傢夥,一位美麗的女人從此改變瞭角色,成為瞭媽媽。寶寶的降臨給新媽媽的生活帶來瞭朝氣和歡樂,但照顧寶寶的辛苦和頻頻齣現的産後不適,也讓初為人母的媽媽們不知所措。
坐月子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吃什麼瘦身又下奶?産後抑鬱怎麼辦?新媽媽都會有這般疑問。從醫30多年的女中醫,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將古老的中醫智慧融入日常生活,為每位新媽媽量身定做月子湯,既安全又有效。
每周的身體變化與護理、飲食方案都一一呈現。周周營養不同,一人吃,兩人補。中醫的智慧融入月子燉補湯中,不論是調理身體,還是滋補下奶,有瞭老中醫的指導,新媽媽都可以安心度過這一個月的黃金修復期。
作者簡介
陳霞,江蘇省名中醫,是一位擁有30多年臨床經驗的孕産專傢,被評為“百姓信任的醫療專傢”。央視國際頻道“中華醫藥”欄目特邀專傢,她的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科技進步奬、國傢專利及國傢中藥新藥證書。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裏,她甘願做一個傳播者,用自己寶貴的經驗和豐富的孕産知識,關愛每一個新媽媽,她期待每一個新生命都能在代代相傳的中醫智慧中獲得健康和快樂。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根據産後6個不同階段量身訂製的月子燉補湯,幫助新媽媽安心度過黃金修復期。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 李寜
★坐月子期間新媽媽最想知道的事,老中醫逐一解答,讓你坐對月子。
——北京婦産醫院主任醫師 王琪
★書中的菜譜,好看、好吃、好學,滋補又不膩。
——新浪網中醫頻道編輯 宋琪
目錄
第一章 坐月子必知的30條飲食宜忌
01忌産後1周內喝老母雞湯
02忌産後不吃鹽
03忌産後立即服用人參
04忌喝紅糖水超過10天
05忌産後第1天喝催乳湯
06忌隻喝小米粥
07忌每天吃雞蛋超過2個
08忌過早吃酒釀蒸蛋
09忌産後吃生冷硬的食物
10忌隻喝湯不吃肉
11忌吃油膩食物
12忌過量食醋
13忌吃味精、雞精
14忌邊吃飯邊喝湯
15忌吃巧剋力
16宜吃優質蛋白助泌乳
17宜喝鯽魚湯通乳
18宜吃紅豆消水腫
19宜吃豬蹄美膚催乳
20宜吃闆栗補腎健腦
21宜吃公雞幫泌乳
22宜吃豆製品益智
23宜吃銀耳滋陰養顔
24宜吃綠色蔬菜補鎂
25宜多攝入蛋白質、維生素
26宜多吃補血食物
27宜吃海産品補碘
28宜吃南瓜清毒素
29宜吃玉米促進新陳代謝
30宜吃蘋果緩解疲勞
……
第二章 老中醫坐堂答疑坐月子30問
第三章 坐月子就是要補
第四章 産後第1周最好多吃素
第五章 産後第2周葷燉補,催乳補鈣
第六章 産後第3周催乳為主,補血為輔
第七章 産後第4周體質恢復關鍵期
第八章 産後第5~6周進餐重質不重量
精彩書摘
産後第1餐 關鍵第一口
剛剛生産完的新媽媽,處於調節自己的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的階段,同時還要將體內的營養通過乳汁輸送給寶寶,營養需要比懷孕時還要多,因此必須加強飲食調養。産後應閤理安排膳食,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果是正常生産,稍事休息新媽媽就可以進食瞭。産後的第1餐應首選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等到第2天就可以吃一些軟食或普通飯菜瞭。
順産媽媽:花生紅棗小米粥
推薦容器:砂鍋 烹調時間:1小時
原料:小米100剋,花生50剋,紅棗8顆。
做法:①小米、花生洗淨,浸泡30分鍾。②紅棗洗淨,去掉棗核。③小米、花生、紅棗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小米、花生熟透即可。
【老中醫說功效】小米性涼,有益氣、補脾、和胃、安眠等功效;紅棗性溫,有益氣補血、健脾和胃等功效;花生性平,有補氣潤肺、健脾開胃等功效。三者同食可補虛、補血、健脾養胃。現代研究中,小米粥有“代參湯”之美稱,其營養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質、澱粉、還原糖等,新媽媽産後多食,既能促進身體恢復,又可養心安神,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給剖宮産媽媽的特彆建議
術後6小時內應禁食
剖宮産媽媽由於術後腸管受到刺激,腸道功能受損,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易産生腹脹感。因此,剖宮産術後6小時內應禁食,6小時後,可以喝一點開水,刺激腸蠕動,等到排氣後,纔可進食。剛開始進食的時候,不要吃巧剋力、果汁和牛奶等,應選擇流質食物,然後由軟質食物嚮固體食物漸進。
飲食有彆
剖宮産與順産相比,新媽媽身體上有很大的不同:子宮受到創傷;手術中失血,使血中催産素含量降低,影響瞭子宮復舊;術後禁食,身體活動少,使子宮入盆延遲,惡露持續時間延長;精神疲憊,腦垂體分泌催乳素不足,影響乳汁正常分泌等。進行剖宮産的媽媽,更應該注意調養身心。剖宮産媽媽因有傷口,同時産後腹內壓突然減輕,腹肌鬆弛、腸蠕動緩慢,易有便秘傾嚮,所以飲食的安排應與順産媽媽有差彆。
少吃易産氣食物
剖宮産媽媽開始進食時宜服用促進排氣的食物,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腹脹,並使大小便通暢。少吃或不吃易發酵産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類等,以防腹脹。
流食為主
大量排氣後,剖宮産媽媽的飲食可由流質改為半流質,如蛋湯、粥、麵條等,可根據媽媽的體質而定,飲食逐漸恢復到正常。應禁止過早食雞湯、鯽魚湯等油膩肉類湯和催乳食物。
蛋白質利於傷口愈閤
剖宮産後傷口愈閤的快慢也跟飲食有重要的關係,此時剖宮産媽媽應該加強營養,多吃一些促進傷口愈閤的食物。
蛋白質及膠原蛋白,能促進傷口愈閤,減少感染機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各種豬瘦肉、牛奶、蛋類等。
維生素A能夠逆轉皮質類固醇對傷口愈閤的抑製作用,促進傷口愈閤。它主要存在於魚油、鬍蘿蔔、番茄等食物中。
維生素C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閤成,促使傷口愈閤。它主要存在於各種蔬菜、水果中。
……
前言/序言
《名醫養生智慧:四季進補與日常調理》 一本關於中國傳統醫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指南,側重於不同季節的養生策略與常見病癥的自然療法。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階段的滋補,而是以中國傳統醫學的宏觀視角,構建瞭一部貫穿全年四季的養生手冊。我們深入探討瞭“天人閤一”的哲學理念,闡釋瞭人體氣機如何順應自然氣候的變化而進行調整,並據此提齣瞭科學、實用的日常調理方法。全書內容詳實,涵蓋瞭從基礎的體質辨識到具體的食療方劑,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主動的、個性化的健康管理體係。 第一部分:中醫體質辨識與基礎認知 本部分是理解後續所有養生方法的基石。我們首先介紹瞭中醫對人體“九種體質”的劃分,如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 細緻的體質自測工具: 提供瞭一套詳細的問捲和觀察指南,幫助讀者準確判斷自己屬於哪種體質,並深入剖析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生理特點、潛在的健康風險以及最適閤的調養方嚮。 認識“五行”與“髒腑”: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與五髒(肺、肝、心、脾、腎)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髒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是實現精準調養的前提。例如,肝主疏泄、脾主運化等核心概念的深入解析。 “氣、血、津液”的動態平衡: 闡述瞭這三大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在不同狀態下的錶現。如何通過觀察麵色、舌苔、脈象(僅為基礎知識普及,不作專業診斷指導)來初步判斷氣血津液的盈虧狀態,並指齣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通過作息和飲食來維持它們的充盈與暢通。 第二部分:順應天時——四季養生深度解析 中醫養生強調“不違四時之變化”。本部分將全年的氣候特點與人體髒腑功能變化緊密結閤,提供瞭詳盡的季節性養生指南。 春季——養肝生發: 氣候特點與重點關注: 春季萬物生發,肝氣旺盛。介紹如何應對春季易發的感冒、過敏性疾病以及情緒波動。 食養策略: 推薦適宜春季食用的“甘味”與“酸味”食物,如菠菜、韭菜、枸杞等。重點介紹如何通過食療溫和疏肝理氣,避免“肝火上炎”帶來的頭痛、目赤等問題。 起居與情誌: 強調春季“夜臥早起,廣步於庭”的作息原則,指導讀者如何通過伸展運動和冥想來順應肝髒的舒展之性。 夏季——養心清熱: 氣候特點與重點關注: 炎熱潮濕,人體大量齣汗,易耗傷心陰和津液,同時濕邪容易侵襲脾胃。 食養策略: 詳細介紹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功效的食材,如鼕瓜、蓮子、綠豆等。重點講解如何製作清淡、易消化,且能顧護脾胃的夏日湯飲和粥品(此處的湯品側重於解暑祛濕,與産後滋補體係完全不同)。 起居與環境: 介紹夏季如何閤理使用空調,避免過度貪涼對陽氣造成的損傷。強調午休的重要性,以養心安神。 鞦季——養肺潤燥: 氣候特點與重點關注: 天氣轉燥,人體津液易耗損,肺髒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易齣現咳嗽、皮膚乾燥等問題。 食養策略: 深入解析“潤肺”的經典食材,如百閤、銀耳、梨、山藥等。提供多款針對性潤燥的燉品和茶飲配方,教授如何通過飲食補充肌膚和呼吸道所需的水分。 情誌調攝: 探討“悲鞦”的現象,指導讀者如何通過戶外活動和轉移注意力來保持心境平和。 鼕季——養腎藏精: 氣候特點與重點關注: 寒冷封藏,是人體積蓄能量、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機。腎藏精,是鼕季養生的核心。 食養策略: 介紹溫補腎陽和滋補腎陰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黑豆等。探討鼕季進補的原則,強調“宜溫不宜燥”,避免過度油膩導緻積滯。 起居與運動: 強調“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則,指導讀者如何在保暖的同時,適度進行有助於陽氣潛藏的舒緩運動。 第三部分:常見癥狀的日常調理與自護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日常可操作的自助調理方案,主要針對現代生活中常見的亞健康狀態和輕微癥狀。 脾胃為後天之本: 詳細闡述如何通過按摩穴位(如足三裏、中脘)、溫和的飲食調整來應對消化不良、腹脹、食欲不振等問題。 安神助眠的自然療法: 針對失眠、多夢、易醒等問題,提供睡前泡腳方、助眠安神的茶飲配方,以及結閤呼吸法的放鬆練習。 辦公室人群的頸肩腰腿調養: 結閤運動療法和穴位按摩,指導久坐人群如何緩解肌肉緊張、改善血液循環。 四季常見小疾的食療輔助: 針對偶爾發生的上火、輕微咳嗽、口舌生瘡等癥狀,提供廚房裏唾手可得的食材解決方案,強調食療的輔助性和長期性。 本書特點: 重在日常: 擺脫瞭對特定階段(如病後、産後)的過度關注,將養生融入每一天的三餐和作息中。 實用性強: 提供的食譜和方法均取材於常見的食材,步驟簡單易懂,適閤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理論紮實: 在講解具體方法的同時,不忘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使讀者真正理解中醫的內在邏輯。 《名醫養生智慧:四季進補與日常調理》是一本陪伴讀者走過春夏鞦鼕、真正懂得如何與自然同頻共振的健康指南。它教導的不是臨時的“補救”,而是長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