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7
忍經·勸忍百箴 原文+注釋+譯文 文白對照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古代聖哲處世哲學的精髓,儒傢思想的重要內容,待人處世的行為規範。
極其深刻地塑造和影響著中國人性格特徵的文化因素。
細過掩匿
【原文】
曹參為國相,捨後園近吏捨。日夜飲呼,吏患之,引參遊園,幸①國相召按之。乃反獨帳坐飲,亦歌呼相應。見人細過②,則掩匿蓋覆。
【注釋】
①幸:希望。
②細過:小的過錯。
【譯文】
(西漢的)曹參擔任宰相時,他傢後園與小吏住的宿捨距離不遠。這些小吏日夜喝酒呼喊,有官吏擔心曹參會惱怒,就引著曹參去後園遊覽,希望國相昭見他們並予以懲戒。然而曹參召見瞭那些小吏。迴來後,也獨自坐於帳中,一邊飲酒一邊唱歌、呼喊,同那些小吏們的呼聲相應。曹參遇到他人有小的過錯,就為他們掩飾。
圯上取履
【原文】
張良亡匿,嘗從容遊下邳①。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墜其履圯②下。顧謂良曰:“孺子③,下取履。”良愕然,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
【注釋】
①下邳(pī):今江蘇睢寜古邳鎮。
②圯(yí):橋。
③孺子:年輕人。
【譯文】
張良由於犯法逃亡,曾悠閑地在下邳遊覽。橋上有一位老人,穿著粗布衣服。他走到張良麵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去。對著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撿迴來。”張良覺得十分驚愕,強忍著怒氣,走到橋下,將鞋撿上來,跪著送到老人麵前。老人將腳伸齣來穿上鞋,說道:“你可以被教育成纔啊!”
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原文】
唐光祿卿王守和,未嘗與人有爭。嘗於案幾間大書“忍”字,至於幃幌①之屬,以綉畫為之。明皇知其姓字非時②,引對③問曰:“卿名守和,已知不爭。好書忍字,尤見用心。”奏曰:“臣聞堅而必斷,剛則必摺,萬事之中,‘忍’字為上。”帝曰:“善。”賜帛以旌④之。
【注釋】
①幃幌:帷幔等懸掛物。
②非時:對時政不滿。
③引對:指被皇帝召見詢問。
④旌:錶彰。
【譯文】
唐代光祿卿王守和,從來不同人發生爭執,曾在書桌上寫瞭一個很大的“忍”字,幃帳裏麵也綉瞭“忍”字。唐明皇認為王守和的姓氏和名字看起來像是誹謗當時的政治,於是召見他並問道:“你的名字叫守和,已經知道你不喜歡爭鬥;現在又喜歡寫‘忍’字,更看齣瞭你的用心所在。”王守和迴答說:“我聽說堅硬的東西容易被摺斷,過於剛強必然會被摧摺,萬事之
寬大有量
【原文】
《程氏遺書》:子言:範公堯夫之寬大也。昔餘過成都,公時攝帥①。有言公於朝者,朝廷遣中使②降香峨嵋,實察之也。公一日在予款語③,予問曰:“聞中使在此,公何暇也?”公曰:“不爾④,則拘束。”已而中使果然怒,以鞭傷傳言者耳。屬官喜謂公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謗⑤,請聞於朝。”公既不摺言者之為非,又不奏中使之過也。其有量如此。
【注釋】
①攝帥:兼管當地的軍務。
②中使:宮中派遣的使者。
③款語:親切地交談。
④不爾:如果不這樣。
⑤塞其謗:阻止他人的毀謗。
【譯文】
《程氏遺書》記載:程頤說:範堯夫心胸寬廣。從前我經過成都時,範堯夫兼管當地軍務。有人在朝廷中告瞭他的狀,於是朝廷派使者去峨眉山燒香,實際上是暗中視察範堯夫的政事。有一天,範堯夫同我一起閑談,我說:“據說朝廷的使者在這個地方,此時您怎麼還能有閑暇呢?”範堯夫說:“如果不這麼錶現,反而顯得拘束瞭。”後來使者非常惱怒,用鞭子抽打走漏消息的人的耳朵。範堯夫手下的官員對他說:“這一件事足以使他不敢在朝廷中誹謗您瞭,請把這件事上報朝廷。”範堯夫既不駁斥齣主意的人,也沒有奏報使者隨便打人。他的度量實在是太大瞭。
吳亮,元代杭州人,著有《忍經》。
許名奎,元代人,著有《勸忍百箴》。兩人生平資料留存下來的很少。
忍經
原序/008
細過掩匿/013
醉飽之過不過吐嘔/013
圯上取履/014
齣胯下/014
尿寒灰/015
誣金/016
誣袴/016
羹汙朝衣/017
認牛/017
認馬/017
雞肋不足以當尊拳/018
唾麵自乾/018
五世同居/019
九世同居/020
置怨結歡/020
鞍壞不加罪/021
萬事之中,忍字為上/021
盤碎,色不少吝/022
不忍按/022
遜以自免/023
盛德所容/023
含垢匿瑕/024
未嘗見喜怒/024
語侵不恨/025
釋盜遺布/025
湣寒架橋/026
射牛無怪/026
代錢不言/027
認豕不爭/027
鼓琴不問/028
唯得忠恕/028
益見忠直/029
酒流滿路/029
不形於言/030
未嘗峻摺/031
非毀反己/031
辭和氣平/032
委麯彌縫/032
詆短遜謝/033
直為受之/033
服公有量/034
寬大有量/035
嗬辱自隱/035
容物不校/036
德量過人/036
眾服公量/037
還居不追直/038
持燭燃須/038
物成毀有時數/039
罵如不聞/040
佯為不聞/040
罵殊自若/041
為同列斥/041
不發人過/042
器量過人/043
動心忍性/044
受之未嘗行色/044
與物無競/045
忤逆不怒/045
潛捲授之/046
俾之自新/046
未嘗按黜一吏/047
小過不懌/048
拔藩益地/048
兄弟訟田,至於失歡/049
將忿忍過片時,心便清涼/049
忿爭損身,忿訟損財/051
十一世未嘗訟人於官/051
無疾言遽色/052
子孫數世同居/052
願得金帶/053
恕可成德/054
公誠有德/054
所持一心/055
人服雅量/055
終不自明/056
戶曹長者/056
逾年後杖/058
終不自辯/058
自擇所安/059
稱為善士/060
得金不認/061
一言齏粉/061
無入不自得/062
不若無愧而死/062
未嘗含怒/064
謝罪敦睦/064
處傢貴寬容/073
憂患當明理順受/073
同居相處貴寬/074
親戚不可失歡/074
待卑僕當寬恕/075
事貴能忍耐/075
王龍舒勸誡/076
勸忍百箴
序一/084
捲一/086
言之忍第X/086
氣之忍第二/086
色之忍第三/087
酒之忍第四/088
聲之忍第五/088
食之忍第六/089
樂之忍第七/090
權之忍第八/090
勢之忍第九/091
貧之忍第十/092
富之忍第十一/092
賤之忍第十二/093
貴之忍第十三/094
寵之忍第十四/094
辱之忍第十五/095
安之忍第十六/096
危之忍第十七/097
忠之忍第十八/097
孝之忍第十九/098
仁之忍第X十/099
義之忍第二十一/100
禮之忍第二十二/100
智之忍第二十三/101
信之忍第二十四/102
喜之忍第二十五/103
捲二/104
怒之忍第二十六/104
疾之忍第二十七/105
變之忍第二十八/105
侮之忍第二十九/106
謗之忍第三十/107
譽之忍第三十一/107
諂之忍第三十二/108
笑之忍第三十三/109
妒之忍第三十四/109
忽之忍第三十五/110
忤之忍第三十六/111
仇之忍第三十七/111
爭之忍第三十八/112
欺之忍第三十九/113
淫之忍第四十/114
懼之忍第四十一/114
好之忍第四十二/115
惡之忍第四十三/115
勞之忍第四十四/116
苦之忍第四十五/117
儉之忍第四十六/118
貪之忍第四十七/118
躁之忍第四十八/119
虐之忍第四十九/120
驕之忍第五十/121
捲三/122
矜之忍第五十一/122
侈之忍第五十二/122
勇之忍第五十三/124
直之忍第五十四/124
急之忍第五十五/125
死之忍第五十六/126
生之忍第五十七/127
滿之忍第五十八/127
快之忍第五十九/128
取之忍第六十/129
與之忍第六十一/129
乞之忍第六十二/130
求之忍第六十三/131
失之忍第六十四/131
利害之忍第六十五/132
頑囂之忍第六十六/133
不平之忍第六十七/134
不滿之忍第六十八/134
聽讒之忍第六十九/135
無益之忍第七十/136
苛察之忍第七十一/137
屠殺之忍第七十二/137
禍福之忍第七十三/138
苟祿之忍第七十四/139
躁進之忍第七十五/140
捲四/141
特立之忍第七十六/141
勇退之忍第七十七/142
挫摺之忍第七十八/142
不遇之忍第七十九/143
纔技之第八十/144
小節之忍第八十一/144
隨時之忍第八十二/145
背義之忍第八十三/146
事君之忍第八十四/147
事師之忍第八十五/148
同寅之忍第八十六/148
為士之忍第八十七/149
為農之忍第八十八/149
為工之忍第八十九/150
為商之忍第九十/150
父子之忍第九十一/151
兄弟之忍第九十二/152
夫婦之忍第九十三/153
賓主之忍第九十四/153
奴婢之忍第九十五/154
交友之忍第九十六/155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156
將帥之忍第九十八/156
宰相之忍第九十九/157
好學之忍第X百/158
忍經·勸忍百箴 原文+注釋+譯文 文白對照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