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行健 等 编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
  • 语言学
  • 规范
  • 参考书
  • 工具书
  • 现代汉语
  • 教学
  • 学习
  • 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3545624
版次:3
商品编码:11517041
品牌:外研社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是一部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为主要目的,以收录现代汉语通用词语为主要内容,以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和初高中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型语文工具书。规范和实用是本词典非常鲜明的特色。因为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让使用者有所依据、避免混乱;因为贴近中学语文教学,让老师们和同学们觉得好查、好用,在同类词典中非常实用。第3版收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在第2版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全面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增补字表有而《现规》未收录的字。这些字大多是人地名姓氏用字、科技名词用字与文言教学用字。(二)解决词典与字表冲突之处。(三)增补近年来已经被社会多数人接受、相对比较稳定的新词新语、新义项、新用法,也增补了词典本应收录但前两版漏缺的一些词语。(四)改正前两版中的错误或不够严密的地方。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荣获全国畅销工具书奖并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1)贯彻规范:全面贯彻国家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字不再类推简化。
  (2)与时俱进:增补上百条新词语、新义项、新用法,体现时代特色,如“脑库”“给力”“微信”“吐槽”“正能量”“接地气”“细颗粒物”等。
  (3)助力高考:5500个小手提示直击中高考易错、易混的形、音、义和用法。基础题满分通过!
  (4)突出应用:800多组辨析助你掌握常见近义词、多音字的用法。
  (5)内设彩图:360多幅彩色精美插图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

  李行健,1935年生于四川遂宁,曾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语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顾问等。长期从事河北方言、词汇规范研究和词典编纂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主编完成国家重点项目《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及《两岸常用词典》等多种语文工具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一般人实在难以想象李先生和坚持到底的编写者们是怎样坐在冷板凳上度过这漫长的3000多天的。现在,一部按照原定方案编纂的皇皇巨制已经摆放到读者面前。我由衷地高兴,由衷地表示祝贺和敬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但完成了,而且“超额”地解决了老前辈们希望解决的一些难题,例如义项按照引申顺序排列和词条标注词性。
  ——许嘉璐(著名语言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得非常实用,非常有效,而且非常有特色,可以用来正语文、纠差错、明道理。它不仅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而且用“提示”来告诉读者什么是规范的,什么是不规范的,这就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使用,能够帮助读者提高辨析能力,尤其对语文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特别有帮助。
  ——赵明(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每个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必需品。选择好的词典与选择益友何其相似,《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正可以满足你对良师益友的所有期待!特别提醒,它还是一位贴心的朋友,独创的“小手提示”,是针对中学生和大众使用中的难点、易混淆点特别设计,让你“查一知三”,惊喜多多!
  ——邹迎春(全国优秀实验教师,曾培养出三名黑龙江省高考状元、一名浙江省高考状元及多名高考作文满分考生。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骨干语文教师)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验来看,如果只是单方面地获取‘正确’的信息是不足够的,而有辨析、有对比的内容却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价值。《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特色就在于“规范”二字,我觉得它是在用一种高效、简洁的形式推行和传播汉语的规范用法。
  ——姜动(2012年浙江省文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目录

3版前言
再版前言
序一吕叔湘
序二许嘉璐
序三曹先擢
前言李行健
凡例
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词典正编
补编(一)
补编(二)
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彩色插图(1~16)
附录
常用语言文字法律及规范标准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笔画名称简介
部分常见部首名称和笔顺表
汉字笔顺规则表
汉字笔形变化规律举要
新旧字形对照表
文章中数字的一般用法
标点符号主要用法简表
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中国历史纪元简表

前言/序言

  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这是我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对我国语言信息化的发展、对国民教育和构建和谐语文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国家语委和词典首席顾问许嘉璐先生的关怀指导下,我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委会加快了原已起动的第3版修订工作,同外研社汉语分社一道,完成了本次修订。严格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我们编纂这部词典的初衷,也是国家语委当年确定词典立项并组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委会的动因。因此,作为国家语委直接领导并给予长期支持的重大项目,尽快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精神具体落实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用词典的形式促进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全面推广,方便社会应用,是词典编纂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正契合词典第一任首席顾问吕叔湘先生在序言中所说“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的精神。此次修订的重点主要是:  (一)增补2版未收而《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收列的姓氏人名用字、地名用字、科技名词用字及部分文言教学用字(见“补编(一)”)。  (二)按照《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精神对有些字的繁简关系、正异关系进行了调整,比如将“蹚”“凓”“勠”等调整为完全规范字,将“耑”“叚”“澂”“蒐”“筦”“釐”等在特定用法上调整为规范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修订,我们积极响应国家语委关于“《表》外字不再类推(简化)”的倡导,将本典所收《表》外字中原类推简化的170多个字头恢复为繁体字字形。  (三)增补了上百条近些年产生但已被广大群众接受认可的新词新语新义新用法(见“补编(二)”)。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新词新语新义项新用法不断出现,其中有不少已进入一般民众的语文生活,语言中的这些鲜活成分丰富了我们的日常语言,也增加了社会交流的方便,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及时收入词典。同时,我们也对2版出版后发现的一些不够准确、到位的注释进行了修订,还替换了个别有些过时或不够贴切的示例。这次修订,编委会和出版社都投入了很大力量,但由于时间相当紧迫,一定还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一如继往地关心爱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积极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及时改正。最后,衷心感谢教育部、国家语委对修订工作的关怀和支持,感谢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李行健  2014年4月29日
探寻古今交织的语言脉络:《中华字源流变史》 一、本书缘起与核心旨趣 《中华字源流变史》并非一部旨在规范现代汉语使用、收录当代常用词汇的工具书,其核心关注点迥异于任何规范性词典。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汉字自其萌芽期至成熟期的漫长演化历程,探究其形态、意义以及音韵的深刻变革,从而揭示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背后的底层逻辑——文字系统。 我们深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文字则是语言的具象化存在。若欲真正理解“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与结构特征,必须回溯其源头。因此,本书将视角聚焦于汉字的“历史性”而非“规范性”。它不是指导读者如何正确使用“的、地、得”,亦不侧重于收录新创词汇或淘汰旧式表达,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宏大、精密的汉字“古生物学”图谱。 二、内容结构与章节纲要 本书共分为七大部分,每一部分都代表了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第一部分:文字的史前呼唤——刻符与陶文的谜团 本章着重考察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陶器刻画符号(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符号),探讨它们与成熟文字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探讨现代汉语中“符号学”的运用,而是从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角度,审视这些原始的表意尝试,分析其与后世六书理论的潜在关联。重点阐述“图画性”如何逐渐向“抽象性”过渡的早期动力学。 第二部分:甲骨文——商周王朝的“活化石” 详细分析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侧重于其作为占卜记录的社会功能。章节将深入探讨甲骨文的造字规律(着重于象形、指事、会意的具体实例),并对比分析同一字形在甲骨文体系内部的变体。我们关注的是这些字形在三千多年前的实际书写形态和其所代表的原始语义,而非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规范读音和词义(后者已发生巨大漂移)。 第三部分:金文的礼乐嬗变——周代文字的程式化 本部分聚焦于钟鼎文等青铜器铭文。与甲骨文的“速写”风格不同,金文展现出更强烈的“规范化”与“仪式感”。我们将分析铭文内容的叙事结构(册命、祭祀、战争),并重点研究金文在笔画粗细、结构布局上的艺术化倾向,探讨文字如何服务于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本书对金文的讨论仅限于其作为“古代铭刻文字”的历史地位,不涉及其对后世书法艺术的直接指导意义。 第四部分:大篆的统一前奏——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 这是一个文字系统内部出现分化与整合的时期。本章详细描绘了秦、晋、楚等地域文字形态的差异,即“异文”现象。我们将比较战国各国文字在结构上的趋同与相异,例如“蝌蚪文”等特殊形态的出现,意在说明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文字是如何在区域性文化差异中独立发展的。 第五部分:小篆的规范与历史宿命 秦朝统一文字是汉字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本章集中分析李斯主导的小篆的结构特征——圆转、匀称、笔画化。我们详细梳理小篆的“定型”过程,包括其对异体字的裁汰,并讨论小篆在短暂辉煌后,为何迅速被更具实用性的隶书所取代。本书强调小篆的“历史阶段性”,而非其在篆刻艺术中的典范地位。 第六部分:隶变——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是本书最具理论深度的部分。我们认为,隶变不仅仅是书写形式的简化,更是汉字表意系统向符号系统转化的关键一步。本章将细致解构隶书如何打破象形的束缚,确立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并探讨隶书的结构调整对汉字后世偏旁部首定型的决定性影响。此处讨论的重点是“结构原理”的转变,而非隶书在汉代碑刻中的艺术价值。 第七部分:从隶书到楷书的定型 本章概述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如何从波磔分明的隶书过渡到结构稳定、易于辨识的楷书。我们将考察草书和行书作为辅助书体的萌芽及其与正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处的结论是:楷书的最终形态,标志着“古文字”时代的终结,现代汉字的基本框架已然建立。 三、本书的学术定位与自我约束 《中华字源流变史》是一部面向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及古文字学爱好者的专著。它的阅读价值在于帮助读者建立起汉字“活的历史”概念。 本书明确不包含以下内容(旨在与其他工具书划清界限): 1. 现代汉语词汇收录: 本书不收录任何现代汉语常用词条,亦不提供20世纪以来出现的科学、政治、技术新词的解释。 2. 现代语境下的规范指导: 我们不涉及现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语病辨析、或教育部最新的语言文字政策解读。 3. 现代书法艺术评析: 本书探讨古代书体(如篆、隶、楷的早期形态)的结构原理,但对唐楷、宋行等后世成熟书法的艺术风格、笔法技巧不作深入评价。 4.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尽管提及古代音韵的演变,但本书不提供普通话、方言或中古音的现代读音标注和音韵学体系的详细分析。 总而言之,《中华字源流变史》是一部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时光,探寻中华文明“骨骼”如何铸就的史诗。它关注的是“为什么汉字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非“现在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它”。本书致力于提供的是一条深邃的、关于文字演化的历史长河的导览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烫金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质感,内页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字符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易散页。侧边的切口处理得光滑平整,整体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而可靠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这体现了出版社对于图书质量的极致追求,对于像我这样有一定阅读习惯的人来说,这种对物理媒介的尊重是相当重要的。它告诉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好的纸质书依然能带来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踏实感和仪式感。

评分

我个人在使用这本工具书时,最看重的是它的解释深度和广度,而这本书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很多我原本以为很简单的小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例如,它不仅仅提供词义,还会细致地分析词语的语境差异、感情色彩,甚至是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细微变化。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中引用的典故或出处,这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在进行一场语言学的小型考古。对于那些有深入研究意图的读者来说,这种详尽的“刨根问底”式的解析绝对是宝藏。它不满足于让你知道“是什么”,更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极大地满足了我作为求知者的深层需求。

评分

从使用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便携性是一个需要权衡的点。它无疑是一部内容详实、信息量巨大的参考巨著,但相应地,它的分量也比较可观,日常通勤时放在背包里会略显吃力。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想在一本薄薄的册子里塞进如此海量的规范信息,那必然需要在字号和纸张上做出妥协,反而会牺牲掉前面提到的优秀阅读体验。所以,我认为这更像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最适合摆放在书桌旁,需要进行严肃、长时间的查阅和学习时使用。它牺牲了一定的移动性,换来了内容上的完整和视觉上的舒适,这对于一本致力于提供权威规范的工具书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的取舍,体现了它作为一部严肃工具书的定位和决心。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为我这种需要快速检索信息的人量身定做的。我发现它的词条组织方式非常科学,不仅收录了大量的常用词汇,对于一些生僻但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词语也做了详尽的解释。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解释中融入了大量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选择非常贴合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场景,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生硬刻板。我注意到,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用法,它会给出不同的参考意见,而不是简单地下一个定论,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边界。查找起来也特别方便,索引做得清晰明了,定位准确,几乎不需要摸索就能找到想要的内容。这种高效的检索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对用词准确性的把握,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跟着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语言演变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收录新词和规范新义方面所做的努力。它明显跟上了时代变化的步伐,收录了许多近年来社会上高频出现的新兴词汇和网络用语的规范化解释,这在很多老版本的词典中是看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盲目追随潮流,而是在收录的同时,审慎地评估了这些新词的生命力和规范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框架。这种对语言动态保持敏感度的同时,又坚守规范标准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更加信服。它不像某些参考资料那样故步自封,也不像某些过于激进的解读那样轻浮,它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继承了传统的严谨,又展现了面向未来的开放性。

评分

很好,一如既往的支持京东

评分

孩子学校老师要求买的,很多书籍本子教辅材料等等。

评分

儿子上初中老师要求买的工具书。好用

评分

儿子买来用的,应该不错吧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买来送给朋友的孩子,朋友很高兴

评分

买来送给朋友的孩子,朋友很高兴

评分

还比较好用,以前有过一本掉了

评分

老师推荐的,虽然普通话达不到一甲的水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