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开讲(文史精讲)》是作者在为教育部大学视频课程录制的课件《中华文化二十讲》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部分内容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讲坛》等播出,以其为蓝本的无数场国学讲座在国内影响深广。书稿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入手,探索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在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中的交融,阐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是一本读来轻松有趣,见解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读物。
《中华传统文化开讲(文史精讲)》既可供高校“中国文化概论”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欣赏。
作者简介
赵士林,1954年生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波士顿)美中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特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他对国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理解,近年来在北大、清华等开设讲座,全国各地大企业也纷纷约请,所讲生动幽默、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深受欢迎。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美学》《心学与美学》《心灵学问》《荀子》等。
目录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代前言
一 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三次冲击
二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性格
三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一讲 爱满天下的襟怀
一 做人到做事:内圣外王
1 三纲领八条目
2 孔子的启示
二 仁爱三层面:亲亲—仁民—爱物
1 对亲人的爱
2 对大众的爱
3 对万物的爱
三 五 常仁为本
1 道德重建:仁义礼智信
2 何以出现诚信危机
3 爱是一种境界
4 人性问题
第二讲 民贵君轻的政治
一 孟子的时代
1 春秋无义战
2 关于孟子的评价
3 孟子的“不合时宜”
二 民贵君轻——高倡民权,反对专制
1 为弱者呼
2 抨击暴君
三 民主政治——国家大事,由民作主
1 民本与民主
2 古中国和古希腊的比较
四 民生经济——平均地权,鼓励工商
1 最务实的思想家
2 孟子和商鞅的对立——孟商悖论
3 反垄断
4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义
五 仁政王道——义利之辨,两个视角
1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2 王何必曰利
第三讲 人生境界的追求
一 儒者气象:圣人—大丈夫—君子
1 圣人很难当
2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二 极高明而道中庸
1 下学而上达
2 日日新,又日新
第四讲 自强不息的奋斗
一 善为易者不占
1 文化的转向
2 化神奇为腐朽
二 《易经》的文化精神
1 “通”的哲学
2 “三才”:天地人
三 君子居易以俟命
1 有没有“命”
2 尽人事,听天命
第五讲 一 个世界的取向
一 中外比较:一个世界和两个世界
1 宗教精神:希望在天国,不朽在彼岸
2 人间情怀:只羡鸳鸯不羡仙
二 实用主义:中国人的宗教心理
1 为什么多神
2 对神的二重性态度
三 生死问题
1 死生亦大矣
2 不朽在人间
第六讲 儒道比较
一 日月交辉,儒道互补
1 太阳的精神和月亮的精神
2 儒和道的共同诉求
二 道家和道教
1 联系和区别
2 怎样看道教的长生术
三 儒道生命观的比较
第七讲 老子的智慧
一 老子和孔子
1 神和人
2 子中之子
3 孔子求教和老子化胡
4 世界级大哲学家
二 老子的军事智慧:反战的老子
1 善战者不怒
2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3 兵者,不祥之器
4 反战传统,好生之德
三 老子的政治智慧:治大国若烹小鲜
1 最早指出“马太效应”
2 治大国若烹小鲜
3 怎样理解无为
4 政治家的等级
5 关于愚民政策
四 老子的人生智慧:柔弱胜刚强
1 “老子心最毒”
2 不争哲学
3 柔弱胜刚强
4 “为后世阴谋者法”
5 祸莫大于不知足
6 文明批判
五 老子的宇宙智慧
1 道的本质
2 道的作用
3 道的规律
第八讲 庄子的智慧
一 自由思想家
1 庄子说:生和死其实都差不多
2 逍遥游蝴蝶梦
二 庄子原来是美学家
1 庄子的绝望
2 濠上之辩
3 人生境界真善美
第九讲 境界无边禅修五心
一 慈悲心
1 观色即空,观空即色
2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二 平常心
1 担水砍柴,无非妙道
2 真理很平凡
三 清净心
1 我有明珠一颗
2 八风吹不动
四 自由心
1 舍得和放下
2 反对崇拜偶像
3 磨砖成镜
4 无字经
五 自然心
1 云在青霄水在瓶
2 狐狸精的故事
3 日本禅的境界
4 科学和艺术
5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附录一 佛教常识50问
附录二 佛家八大宗派
后记
精彩书摘
钱穆先生曾说:“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①梁漱溟先生也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由孔子那里出来。”②数千年来,孔子作为不朽的文人被传诵,被崇拜,地位基本上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即便在“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嘲弄孔子为“孔老二”,也还不能不承认孔子是个大教育家。那么,孔子的魅力何在?孔子为什么拥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我的体会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原则。
孔子从小的遭遇,对我们做人就很有启发。说起孔子的经历,令人感慨。孔子的血统很高贵,出身却很低贱,为什么这么说?原来,孔子的先祖本是商朝的王族,商朝的王族姓子,孔子的先祖自然也姓子。孔子自己填履历时就说:“而丘也,殷人也。”③意思是,我孔丘的祖宗是商朝贵族。如果能验到孔子的DNA,和商纣王的DNA肯定是基因类似。
王族,那血统还不高贵吗?但是我们知道,周武王伐纣,灭掉了商朝。
商朝的王族,包括孔子的先祖都被政治移民,被安排到宋国定居。这个宋国就在今天河南的商丘附近。今天的人说起孔子,都知道他是姓孔的山东人,但是按照这个传说,孔子应该是姓子的河南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姓孔不姓子,为什么是山东人而不是河南人呢?这涉及到孔家的一次悲惨遭遇。孔子往上数六辈的祖宗名字叫孔父嘉。大家要注意,孔父嘉并不是姓孔名叫父嘉。孔父是字,嘉是名。今天名字是一个词,例如:“你叫什么名字?”古代名字是两个词,名和字。古代的人在名之外,通常还要有个字。为什么名之外还要有个字?从功能的角度讲,依照古代礼仪,一般情况下,对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要称呼对方的字。
这位孔父嘉担任宋国的大司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他的夫人是个美人。有一次在路上撞见了太宰华父督,太宰相当于今天的总理、首相。华父督这个“首相”是个大色狼,心地歹毒。
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立刻就垂涎三尺,动了邪念。《左传》描绘华父督看到孔父嘉的夫人,“目逆而送之,日‘美而艳”’,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孔父嘉夫人的背影看,嘴里连声赞叹。
为了霸占孔父嘉的夫人,华父督竟然设计害死了孔父嘉。孔父嘉的后代害怕华父督的迫害,全家逃到了鲁国的首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并取孔父嘉的第一个字“孔”字做姓。孔子姓孔,是山东人,就是这样来的。孔父嘉死后,家道逐渐没落,贵族等级从王族一直降到了最末一级,也就是士。到了孔子父亲这一代,混得就更惨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一个乡镇级的小官。叔梁纥尽管官不大,但是很有本事。
首先,这位叔梁纥身高10尺。身高10尺是多高?古代的尺比今天的短一些,如果用汉代的尺来算,那时候1尺相当于今天的23.1厘米。换算一下,就是2.3l米。即便这样,叔梁纥的个子也高得惊人了。叔梁纥不光个子高,还是个大力士,在一次战斗中居然用双手就托起了城门。身高力大的叔梁纥生育能力很强,但是生育性别上有点儿问题。第一房太太姓施,给他生了9个孩子,但9个孩子全都是女孩。我们知道,古代社会重男轻女,女孩都不能列入排行,更不能给本家传宗接代。叔粱纥很上火,9个孩子全是女孩怎么行?他一定要一个男孩。于是就续弦娶了第二房太太。这位太太倒是给他生了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儿叫孟皮,孟皮生下来就是瘸子,今天分析大概是小儿麻痹症之类。《论语·公冶长》里还说到孔子曾经为孟皮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选对象,选的是学生南宫适,理由是这位南宫适“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意思是南宫适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总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了,也能逃避迫害。这样的人很稳妥,把侄女交给他很踏实,很放心。看孔子这位道德先生,考虑儿女大事还是很实际。
话说回来,叔梁纥又很上火,好容易盼来个男孩儿,还是个残疾。
……
前言/序言
21世纪初,中国大陆又掀起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这个热潮被称之为“国学热”。面对所谓“国学热”,有两个亟待探讨的问题:其一,为什么在世纪初掀起“国学热”?其二,国学亦即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作为古代农业社会形成的文化智慧,在当代大工业社会还有价值吗?如果说有价值,体现在哪里?回答这两个问题,要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谈起。
一、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三次冲击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可谓多灾多难。从“五四”算起,它已经历了三次巨大冲击,每次冲击都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第一次冲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当时的文化启蒙、救亡图存具有双重联系。所谓文化启蒙,就是启传统文化之蒙,因此文化启蒙的基本目的,就是冲破传统文化的藩篱,请来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亦即科学和民主,从价值观到人生观都向西方文化看齐。之所以要文化启蒙,又是为了满足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在当时的启蒙者看来,中国之所以搞得那么糟,之所以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是传统文化拖了中国进步的后腿。于是,五四时期,文史哲诸领域,都出现了颠覆传统文化首先是儒家价值体系的标志性人物和文献。例如在思想史领域,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的出版,就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巨大冲击。在这本书里,孔子不再是不可动摇的至圣先师,不过是可以和其他诸子一样平等对待、进行客观研究的思想家,儒家经典也不再是不可怀疑的神圣信条,而是可以质疑、可以批评、可以辨伪的古代文献。60年后,任继愈先生谈到这部著作的影响时还说:胡适打破了封建学者不敢触及的禁区,即经学。
“经”是圣贤垂训的典籍,封建社会的一切成员,只能宣传它、解释它、信奉它,不能怀疑它,不准议论它,更不能批判它。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都是圣人,只能膜拜,不能非议.这是封建社会的总规矩(西方中世纪对《圣经》也是如此)。据当时人的印象,读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使人耳目一新。……当时人认为“新”的地方,主要在于它不同于封建时代哲学史书代圣贤立言,为经传作注解,而敢于打破封建时代沿袭下来的不准议论古代圣贤的禁例。他把孔丘和其他哲学家摆在同样的地位,供人们评论,这是一个大变革。①文学领域有鲁迅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不朽作品,抨击传统的“吃人道德”。从狂人、阿Q到祥林嫂等构成了控诉传统文化道德政治的艺术群像。
哲学领域则有陈独秀呼吁伦理觉悟,将矛头直接指向儒家设计的传统社会最根本的伦常秩序、道德规范: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化之一大分水岭也。……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盖犹在徜徉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觉悟。②此外,被誉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则激烈抨击儒家思想扼杀了中国思想的生机,如他指出:自孔氏诛少正卯,著“侮圣言”、“非圣无法”之厉禁,孟轲继之,辟杨、墨,攻异端,自附于圣人之徒;董仲舒对策……
中华传统文化开讲(文史精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