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文化历史学家巴克斯顿的《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境》是一部将希腊神话与其最初语境联系起来加以探讨的古典学研究名著。全书写作依托文本,驰骋纵横,文史兼备,是一部详尽展示希腊神话的优秀作品。
内容简介
《想象中的希腊》将希腊神话与其最初的语境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上篇主要讨论神话叙事的各种语境:如家庭、公众节日、礼厅等。中篇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重点审视古希腊现实生活与神话幻想之间的关系:从地貌、家庭和宗教等方面进行了个案分析。下篇集中讨论讲述神话的功能,并从古希腊人自身以及后来的观察者这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作者希望本书帮助读者了解看似变化无穷的希腊神话其实是特定地域、特定制度和特定社会的产物。作者也对神话领域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出回应(例如,由欧洲学者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论和神话加仪式的研究方法),并在书中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晦涩术语。毕竟所有的希腊材料都是经过翻译而来的。
作者简介
作者:理查德·巴克斯顿,古典学学者,专门从事古希腊神话与文学研究。出生于英国的曼斯菲尔德,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并获博士学位。其后长期任教于布里斯托大学,为该校古典学与古代史系的希腊语言文学教授。退休后,作为布里斯托大学的名誉教授,继续积极从事研究写作,并参与广播节目制作。
巴克斯顿始终致力于把有关古典时期,尤其是古典神话的知识和趣味带给尽可能多的读者和听众。他著述的目的并非“简述”那些古老的故事,而是用通俗易懂不含专业术语的语言去帮助现代读者感受古代神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点在其代表作《想象中的希腊》(已译成五种文字)和《希腊神话的完整世界》(已译成九种文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译者:欧阳旭东,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现任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专业领域为英语语言文化,现已编写出版了多本英语教材和知识性书籍,并翻译了数本学术著作,包括传播学专著《公关造势与技巧》,古典学专著《德谟斯蒂尼时代的雅典民主》等。
目录
序言
引言
上篇:叙事语境
第一章 讲述故事
第二章 表演中的神话
始于摇篮
年轻人之歌
讲给成年人听的故事
止于坟墓
第三章 从表演到文字
第四章 语境中的形象
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希腊
收藏与家庭化
中篇:重新想象世界
第五章 烹制与配方
第六章 地理环境
步入山间
其他地貌:海洋、山洞与泉水
第七章 家庭
女人、纺织与诡计
父子和兄弟
第八章 宗教
神的本质
叙事与行动
相信神话
下篇:意义何在呢?
第九章 表演者的感受
第十章 现代的视角
反映论与构建论
示范(与穿鞋子的比喻)
解析
解释
心理,情感与(又是)多样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希腊神话似乎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对俄狄浦斯、厄勒克特拉和美狄亚这些名字,我们好像从来就耳熟能详。不过只要稍微想想下面这个问题,就足以令人却步:“在诠释希腊神话时我们该从如何下手呢?”25个世纪以来,一些思索者凭着非凡的悟性和想象力,采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手法试图破译这些神话故事,然而,要找到像样的理据来甄别这些方法孰优孰劣却远非易事。尽管如此,我们看到在过去的30年中人们对神话研究的兴趣在急剧增长。
结构主义者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与那些倾心于实证研究的人们相比,法国人更快地认识到把神话和语言加以类比的价值,他们埋头致力于分析结构,给神话赋予一组系统的意义。韦尔南、维达尔·纳杰和德蒂安声称是他们最先揭示了这种结构,虽然他们这样说时还得一边留心或是提防着列维-斯特劳斯的反应。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韦尔南对赫耳墨斯和赫斯提亚所做的诠释:如果要想透彻地理解这两位天神,我们必须依照希腊人的空间观念,将他们看作一对互补关系——女神踞坐于固定的中央,与那位来回游荡、在边界上进进出出的男神遥相呼应。对这种解释方法的怀疑之声不绝于耳,批评者指责结构主义有时漠视历史事实,而且趋向于对所有不同的故事版本等量齐观(即使神话真的同语言一样,那其中也就可能含有拼写错误)。即便如此,当时的巴黎还是独领风骚。
沃尔特·伯克特用精炼得可怕的语言表达了这些怀疑,他试图将历史重新引入神话研究——尽管他面对的是一段特别长寿的历史。在伯克特看来,对希腊神话做出诠释必须联系人的生物特性。以人类生物学为基础的“动作程序”在宗教仪式中的延续引人注目,而这又在神话中得到反映并且反复出现。随着《屠宰的人》一书的出版,宗教仪式在遭到詹姆斯·弗雷泽爵士和简·哈里森的放逐后又重新回到了中心位置。简·布雷默和弗里茨·格拉夫在其研究中继续对仪式予以重视。他们的研究也许缺乏伯克特的视野里那种宏大的时间观,但他们将仪式,尤其是天神的成年仪式作为解码希腊神话的钥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来看,当时对天神成年仪式趋之若鹜的风尚肯定是有些过头了。不过,布莱默对诸如替罪羊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女祭司所作的那些分析还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剥开那些从属于神话和仪式的因素使得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两种样式之间的联系。
还有其他几种研究方法对形成目前有关希腊神话的思考产生过影响。其中之一是将研究重点放在口头表达与书面传播的异同之处,尤其是舞台上的神话与文本中的神话之间有何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造成的困难。此外,劳埃德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选取了一个不同但并非没有关联的研究重点——他在解释差异时更喜欢把立足点放在政治层面而不是传播媒介——探讨习惯上被划分为“神话”和“科学”的这两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并对带有这两个领域特征的解释提出根本性的问题。接下来,作为结构主义重视显著差异的继承者,有一系列研究都专注于“他性”与“差异”的概念。尔后又出现了解构主义,它以幽默的语言和刻意的晦涩为特征,并常常在判定意义遇到困难时就避重就轻地断言含义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对于解构主义也不能良莠不分地全盘抛弃:它使结构主义者和其他人在讨论自然与文化、希腊人与希腊思想时那种言之凿凿的武断作风得以收敛,它主张对差异要有一种更健康的认识。德蒂安以及后来的卡蓝默如果说并没有沿用解构主义的风格,他们至少也是利用了解构主义的精神来显示神话这个分类是多么的成问题:该分类认为“muthos(“神话”)很可能是由希腊人创作的,并且无一例外是由希腊人明确表述的。对德蒂安等人来说神话既不是一种叙事,也不是一个带有种族优越感的概念,同时也并非一种思维方式。它根本就不是一种产自本土的品种。”
或许我们还应该提及在诠释神话方面的另外三项成就。首先,要感谢一批大致可以划归在所谓“女权主义者”称号下的评论家,他们率先做出尝试,诱使一直以来几乎沉默无声的另一半人口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女性对古希腊神话的感受如何,以及如何通过神话了解女性的观点。这些问题让人望而生畏,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些问题不需要答案。其次,是在诠释视觉作品的复杂性方面取得的进展。长期以来视觉作品一直被看作仅仅是对书面文本的图解,现在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将其视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象征性表现。在可能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在一个艺术形象序列(这里我们又遇到了结构主义和差异的概念)中以及在功能语境中去置换这些作品才能梳理出其含义。最后,保罗·韦纳在他那本引人入胜的书中着重论述了人们是否相信神话的问题。虽然韦纳用来处理该问题的晦涩手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赞赏,他提出的那些问题却是绕不过去的。
尽管(或者说正因为)神话这个话题具有时髦和多产的特点,在有些地方,至少在英国,人们仍然有一种感觉,认为如果把神话当作一个自主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传统古典语文的旁支,或者(仅仅)是供哲学和历史从中勇敢地“破土而出”的东西,那么得到的将是类似于“理论”、“方法论”以及“欧洲大陆”这样的可有可无的空洞语汇,因此有不着边际之嫌。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受了误导(好像鸵鸟一般),但同时他们也触及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神话是否构成一个自成一体的研究领域,抑或只是一个贴在令人棘手的远古材料上的现代分类标签。
每一本书都是其自身时代的产物。我这本书同样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前面所概括的那些研究进展;确实,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吸收当今最优秀的研究成果。此外,我想特别强调神话学的一个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方面:这就是在语境中阐释神话的必要性。我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致力于寻求神话的所谓超越历史的含义或普遍意义,原因是我以为这种努力缺乏目的性;至少其结果无法验证。反之,把神话故事放到讲述它们时的那种以农民为主的社会中去;分析故事的叙事语境和社会环境;考察故事讲述与日常生活之间拉开的距离——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是有可能完成的。
我在为本书设计书名时力图反映上述重点。从“想象中的”(imaginary)一词中,读者或许可以听出法语中imaginaire和意大利语中immaginario一词的回声。但我无意把自己归附于某个使用了这些词语来作为名称的研究派别,尤其不想与杜兰德和他的学派扯上关系,他们鼓吹时时处处都要对原始符号进行分类。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希望暗示神话是产自于“想象力”,如果这个词仅仅是指某种脑力技能,或是说它与“理性”截然相对的话;所谓这种脑力技能的存在,本身就是无稽之谈。我真正的用意是想在开篇伊始就暗示本书的一个中心话题:神话故事中的幻想世界和讲述故事者的(真实?)世界之间有着怎样的差距和相互作用。(我们将在后文讨论这种区分所带来的方法论问题。)至于本书的副标题“神话的多重语境”,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我将在本书的上篇部分论述叙事语境,在中篇部分论述最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语境。而在下篇部分我将以各种狭义和广义的语境为基础,重新审视希腊神话的实用功能。
我希望本书能供学生们阅读,同时我相信学者们也将在本书中发现令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目的。希腊神话在读者人群中一直受到广泛喜爱,但有些流行的观点亟待纠正(例如关于伊阿宋,最精彩的问题就是“他真的存在过吗?”)。不仅如此,通常这些读者接触希腊神话的方式——例如在英语世界中往往是通过罗斯的《希腊神话手册》和罗伯特·格雷弗斯的《希腊神话》——可能会使他们对神话故事的理解,与现代神话研究者们所普遍认同的故事诠释南辕北辙,其扭曲程度令人咂舌。举个例子来说,罗斯把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不同的原因归结为希腊人具有“活跃的”想象力,而古意大利人的想象力则是“狭隘而迟钝的”;他认为希腊神话中关于怪物的故事是舶来品(“从这可怕的一窝中我们可以确定地辨认出非希腊式的、主要来自安那托利亚的幻想故事对希腊头脑的影响”);此外他还一再贬低那些“晦涩的”、“晚期的”或是“纯粹地方性的”故事的价值——他的书真可谓一部以成王败寇的立场撰写的神话史。至于格雷弗斯,他在其书的前言里讲述了引起幻觉的毒蘑菇,接着又在引言中大谈特谈伟大的女神(“早期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天后与其众多情人之间变幻莫测的关系”),而他对所谓“真正的神话”和其他十二种传说故事之间的区分,根本无法从古代典籍中得到印证。总之,我希望本书能接触到更广泛的读者面,为此我在书中尽量减少术语的使用,而学者们往往喜欢躲在用术语编成的挡箭牌后面。其实,关于希腊神话值得说的话大都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讲明白。
最后,简单说明一下本书在时间方面的范围。我在书中涉及的神话叙事最早来自公元前8世纪,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断定荷马和赫西俄德就生活在那个时期。而如何划定时间下限就麻烦多了。诗人俄比安和诺恩诺斯显然与比他们早1000年的先人们秉持着同一个创作传统;而在公元2世纪从事写作的帕萨尼亚斯无疑是最丰富的关于希腊仪式和相关故事的文学来源。我将一再提到这些较晚时期的材料,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到了帕萨尼亚斯决定把希腊人本身当作好奇心的对象来描写时,这个世界早已是物换星移。因此,本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希腊的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希腊化初期为止。那时,随着罗马人利用希腊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在神话传播方面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方向。等到费边·毕克托和奈维乌斯撰写埃涅阿斯君临拉丁姆城的传说故事时,希腊人讲述神话的历史与罗马人靠近希腊文明的历史已经融为一体,从而也就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
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境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想象中的希腊》将希腊神话与其最初的语境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上篇主要讨论神话叙事的各种语境:如家庭、公众节日、礼厅等。中篇是本书的核心部分,重点审视古希腊现实生活与神话幻想之间的关系:从地貌、家庭和宗教等方面进行了个案分析。下篇集中讨论讲述神话的功能,并从古希腊人自身以及后来的观察者这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评分
☆☆☆☆☆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
评分
☆☆☆☆☆
结构主义者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与那些倾心于实证研究的人们相比,法国人更快地认识到把神话和语言加以类比的价值,他们埋头致力于分析结构,给神话赋予一组系统的意义。韦尔南、维达尔·纳杰和德蒂安声称是他们最先揭示了这种结构,虽然他们这样说时还得一边留心或是提防着列维-斯特劳斯的反应。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韦尔南对赫耳墨斯和赫斯提亚所做的诠释:如果要想透彻地理解这两位天神,我们必须依照希腊人的空间观念,将他们看作一对互补关系——女神踞坐于固定的中央,与那位来回游荡、在边界上进进出出的男神遥相呼应。对这种解释方法的怀疑之声不绝于耳,批评者指责结构主义有时漠视历史事实,而且趋向于对所有不同的故事版本等量齐观(即使神话真的同语言一样,那其中也就可能含有拼写错误)。即便如此,当时的巴黎还是独领风骚。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作者希望本书帮助读者了解看似变化无穷的希腊神话其实是特定地域、特定制度和特定社会的产物。作者也对神话领域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出回应(例如,由欧洲学者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论和神话加仪式的研究方法),并在书中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晦涩术语。毕竟所有的希腊材料都是经过翻译而来的。
评分
☆☆☆☆☆
著名文化历史学家巴克斯顿的《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境》是一部将希腊神话与其最初语境联系起来加以探讨的古典学研究名著。全书写作依托文本,驰骋纵横,文史兼备,是一部详尽展示希腊神话的优秀作品。
评分
☆☆☆☆☆
作者希望本书帮助读者了解看似变化无穷的希腊神话其实是特定地域、特定制度和特定社会的产物。作者也对神话领域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出回应(例如,由欧洲学者发展起来的结构主义论和神话加仪式的研究方法),并在书中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晦涩术语。毕竟所有的希腊材料都是经过翻译而来的。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