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全集第十卷

爱因斯坦全集第十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 著
图书标签:
  • 爱因斯坦
  • 相对论
  • 物理学
  • 科学
  • 全集
  • 经典
  • 学术
  • 理论物理
  • 科学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787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066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爱因斯坦全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的全集。
  《爱因斯坦全集》是国际科学史界有史以来有雄心的一项大工程,它不仅填补科学史上的一些空白,而且澄清一些广为流传的讹误,其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爱因斯坦全集》是目前研究爱因斯坦全面的资料。
  读爱因斯坦全集,追踪一代科学伟人的思想和生平,领略科学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全集》收集了从爱因斯坦档案馆中选出的14000余件文件以及许多新发现的文件。包括爱因斯坦已发表的全部物理学和社会政治问题的著作,还有他的笔记,未发表的科学手稿,他与亲朋好友以及20世纪著名科学家诸如洛伦兹,薛定谔,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领域的杰出人物的通信。第九卷 柏林时期:收集了爱因斯坦19205月至12月与社会各界及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以及补充的19091920年间的通信。

作者简介

  阿耳伯特·爱因斯坦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的标志性人物。

目录

文档列表

插图列表

介绍性资料

第10卷简介

本系列的编辑方法

致谢

翻译注释

档案来源代码符号;

缩写符号

文献

补充书信1909-1920

书信,1920年5-12月

文献列表的字母索引

记事表(日程表)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引证索引

勘误

前言/序言

  第10卷导言
  本卷,收录了465份信件,共分为两部分。
  该卷上半部分收录了211封信件。这些信件是对已发表在第5,8,9卷,写于1909.5-1920.4月的信件的补充。其中:124封信,大部分出自爱因斯坦之手,这些来自遗赠的家庭信件,全部保存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爱因斯坦档案库里,由Margot Einstein(1899-1986年)保管。她确保了这些信件在她去世后的20年里一直没有公之于众; 66份信件来自于苏黎世中央图书馆的手稿收藏室,由Gina Zangger(1911-2005年)收藏;还有21份信件从其他收藏处获得。
  该卷下半部分收录了254份信件的全文,这些信件是从1920年5月到12月期间共614份现有的信件中选取的。编辑选取的这些信件,力求对理解爱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均具代表性和重要性。不作全文刊登,而只有摘要的信件,在本卷的末尾按时间顺序有详细列表。
  1909年到1920年的信件刊登在本卷的第一部分,这些信件为读者研究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与学习,以及了解他与最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素材。本卷不包括爱因斯坦与Mileva Maric之间的在1903年结婚之前的早期的信件,它们都收录到了已出版的第1卷之中。之后所能获得的家庭书信都刊登在本卷里,包括:爱因斯坦亲自写给Mileva Einstein-Maric的信,还包括写给他在苏黎世的两个儿子Hans Albert 和 Eduard,以及少量的写给他在柏林的堂妹Elsa Einstein的信。 Elsa Einstein 在1919年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本卷还首次刊登了Hans Albert 和 Eduard Einstein写给爱因斯坦的书信;也是自第1卷来,第一次刊登Mileva Einstein-Maric写给爱因斯坦的书信。由爱因斯坦在1916年4到1919年10月撰写的书信,主要是以明信片的形式写给Elsa Einstein的。这期间,他们的信件很少保存下来,最大的可能,是因为早在1912年4月,爱因斯坦就承诺要“永远销毁” Elsa Einstein的信(见卷五,文档389)。其次,大量的信件是爱因斯坦写给Heinrich Zangger的。
  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和柏林家庭成员的补充函件,以及与Zangger之间的信件,都已经在以前的卷里出版。总之,这种材料让读者可以更丰富和更全面地了解到爱因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得不面临的个人生活和许多困难,以及它所带来的后果:疾病,营养不良,经济忧虑,分居,离婚,以及再婚等。
  此外,补充书面信件还包括爱因斯坦在1909年和1910年间写给数学家Vladimir Varicak的9份信件,他是一位与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长度收缩认识论上有过公开争论的人(爱因斯坦1911f [第3卷,文档22])。 Varicak对用相对论来解释Lobachevsky’几何感兴趣。爱因斯坦的信件主要致力于解决如何为一个作非均匀旋转运动的刚体做相对论定义的问题。
  本卷第二部分刊登的家庭信件中,主要描述了在1920年的最后8个月里,爱因斯坦的一些个人生活的新资料,例如他与他的儿子在德国南部的第一次休假,以及他尝试将他在苏黎世的家搬到这里等。还有少量的Elsa Einstein的信件,让我们可以看到,在Elsa Einstein自己的眼里,她与爱因斯坦的关系。
  本卷的第二部分还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助于理解在此期间爱因斯坦所集中思考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他与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德国与荷兰)的物理学家,一定程度上还包括美国的物理学家之间的联系,以及他在德国以及在荷兰、丹麦、挪威旅行时所作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讲稿。这些材料为我们清楚地揭示了爱因斯坦在新获名人地位、随之进入社会公共舞台后面临的许多新挑战,主要是面对一系列日益增多的针对相对论的刻薄攻击。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对他新职业的反应,以及他的家人、亲密友人和同行在很大范围内成为公众人物时的应对。同时,这些材料还展现了当时德国(及其他国家)科学与科学界的发展图景。


宇宙的低语:经典物理学的辉煌与局限 一部深入探讨经典物理学奠基性理论的恢弘巨著,追溯自伽利略的实验精神至麦克斯韦的电磁统一。 本书并非对现代物理学前沿的描绘,而是对我们理解宇宙基石的那些伟大理论进行一次深刻的、批判性的回顾与梳理。我们致力于揭示,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阴影出现之前,人类理性如何通过严谨的数学和精密的观察,构建起一个宏大而自洽的经典物理学世界。 第一部分:运动的几何与物质的本质 本卷的开篇,是对亚里士多德以来人类对“运动”这一基本概念的认知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我们将重点关注伽利略·伽利雷在比萨斜塔(不论历史真实性如何)和斜面实验中确立的相对性原理的萌芽,这为牛顿力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牛顿力学的核心架构: 详细解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三大定律,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是对“绝对时空”观的深刻哲学探讨。我们审视了质量、力、动量和能量在牛顿体系中的绝对地位,并探讨了这些概念如何被视为宇宙最基本的实在。 微积分的诞生与动力学的统一: 阐释了牛顿和莱布尼茨独立发展的微积分如何成为描述连续变化的运动的完美工具。通过对行星轨道的精确计算,展示了力与几何学如何实现第一次伟大的统一。 拉格朗日与哈密顿的视角革新: 深入介绍解析力学——一个将物理问题从三维矢量空间转向能量最小化原理的革命性转变。拉格朗日的量表(Lagrangian)和哈密顿的相空间(Phase Space)概念,虽然在更高维度上被推广,但在经典范畴内,它们提供了比牛顿力学更优雅、更具洞察力的工具,特别是在处理保守系统和周期性运动时。 第二部分:场的概念与电磁的交响乐 经典物理学的第二个支柱,是对不可见力量的理解——万有引力与电磁力。 万有引力的普适性与挑战: 梳理牛顿引力定律如何解释了开普勒的观测,并将地球上的苹果与天上的行星置于同一法则之下。然而,我们也将谨慎地指出其局限性,特别是对于水星近日点的微小偏差的无力解释,这为后续的广义相对论埋下了伏笔,但在此卷中,我们将严格限制在牛顿引力场(即“超距作用”)的框架内讨论。 电磁学的实验基础: 从库仑的静电力定律到奥斯特发现电流生磁,再到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直观洞察,本部分详述了这些看似分离的现象如何被逐渐关联起来。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集大成: 这是经典物理学的巅峰之一。我们详细剖析了麦克斯韦如何通过引入“位移电流”这一天才设想,将电学、磁学和光学融合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理论。方程组的数学结构本身的美感、光速的理论导出,以及电磁波作为“场的激发”的预言,构成了经典物理学最辉煌的成就。 第三部分:热力学的必然性与统计物理的曙光 第三个重要领域,是关于大量粒子行为和能量转换的宏观规律——热力学。 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哲学重量: 阐释了宏观物理学中不可动摇的基石。零定律确立了温度的概念;第一定律(能量守恒)是所有科学的支柱;而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引入了时间之箭,揭示了宇宙过程的不可逆性,并对能量利用的极限提出了铁一般的限制。 玻尔兹曼与统计力学的尝试: 尽管热力学本身是现象学的(描述宏观现象),但玻尔兹曼试图用微观粒子的概率运动来解释宏观规律。我们将考察“平均自由程”、“分子动理论”以及“相位空间”等概念,展示了如何用概率的语言来理解决定论的世界。这是人类试图用微观实在去支撑宏观定律的第一次有力尝试。 对黑体辐射的困境: 深入探讨了经典物理学在这个领域遭遇的最后一次也是最致命的危机——“紫外灾难”。经典理论预测黑体在短波长处会辐射出无穷大的能量,这清晰地表明,无论经典力学、场论多么完善,在描述能量的精细结构时,必然存在根本性的断裂。 结论:经典世界的完美边界 本书的总结部分将是对经典物理学边界的清晰界定。我们认为,经典物理学(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热力学)提供了一个在宏观尺度、低速状态下,对自然界极其精确和高效的描述。它成功地将机械运动、光波、电荷和热能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可预测的框架内。然而,当面对原子内部的尺度(黑体辐射、光电效应)或极高的速度时,这一体系的内在矛盾便暴露无遗,预示着一场更深刻的物理学革命的必然到来。 本书旨在让读者在跨越现代物理学的门槛之前,充分享受和理解这个由理性构建起来的、无比坚固的经典宇宙模型所带来的智力上的愉悦与震撼。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始终认为,理解科学的魅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了解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爱因斯坦,无疑是其中的翘楚。我一直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位天才。那些童年时的经历,少年时的困惑,以及青年时期的灵感迸发,对我来说都充满了神秘感。我希望能在这套全集中,找到一些关于他个人成长历程的蛛丝马迹,了解他如何一步步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改变世界的思想家。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他早期思考相对论的文献,那种在看似平凡的现象中捕捉到非凡洞见的敏锐,着实令人惊叹。我相信,他的个人经历和成长环境,与他的科学成就之间,一定有着深刻的联系。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科学难题时的挣扎、喜悦和坚持,从而更真切地理解他的伟大。

评分

我一直对科学的“非主流”观点和早期探索阶段的历史着迷。那些被后人证实或证伪的理论,以及在它们诞生之初所经历的争议和质疑,对我来说都比最终的定论更有吸引力。爱因斯坦的职业生涯中,必然经历了无数这样的时刻。我希望在这套全集中,能够看到一些他早期的、可能尚未成熟的理论,以及他在与同时代科学家们的思想交流和辩论中,是如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的。特别是关于那些他最终放弃或修正的理论,了解它们是如何被提出,又为何被放弃,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科学史研究课题。我期待,在这套全集中,能够窥见科学真理探索过程中的那些曲折和不确定性,理解伟大的科学理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次试错和修正的结晶。这对于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培养科学的批判性思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哲学与科学的交叉领域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最深刻的科学洞见,往往都伴随着对存在、认知和宇宙本质的哲学思考。爱因斯坦作为一位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深刻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无疑是探索这个交叉地带的宝藏。我个人非常关注他晚年对统一场论的探索,以及他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伦理的看法。那种试图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一种普遍联系和内在和谐的努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相信,他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本身,更触及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问题。我希望通过阅读他的文字,能够理解他在面对科学困境时的思考路径,以及他如何平衡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科学的边界,以及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期待,在那些晦涩的公式和理论背后,能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刻的爱因斯坦,一个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也同样在思考人类命运的智者。

评分

对于我来说,科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定律,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和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爱因斯坦之所以如此迷人,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成就,更在于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人文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我非常想了解他在科学之外的思考,比如他对战争、和平、教育、宗教的看法。我总觉得,一个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视野必然是广阔的,他的思考一定是超越学科界限的。我期待在这套全集中,找到那些能够展现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一个哲学家的一面。那些关于他人生哲学、道德观念、社会理想的文字,对我来说,可能比那些复杂的物理公式更具启发性。我希望通过他的言论,能够理解他在动荡时代下的独立思考,以及他如何将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的深切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对人类的未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评分

刚拿到这套《爱因斯坦全集》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纸质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虽然我并非物理学专业出身,但对爱因斯坦这位科学巨匠始终怀有极大的敬意。听说这套全集涵盖了他一生的大部分著作和文献,内容之详实,简直令人难以想象。我个人尤其对科学史的发展脉络和早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感到好奇,常常在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时,会追溯到爱因斯坦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些充满智慧的火花,以及在看似不可能的领域中探索的勇气,总是让我心潮澎湃。我希望通过这套全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那些划时代的理论是如何孕育而生的。当然,我也清楚,完全消化这些内容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每一次翻阅,都会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对话,一次对宇宙奥秘的全新探索。我非常期待,在日后的阅读中,能从中找到那些能够启发我思考、拓宽我视野的内容,即使只是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足以让我感到收获颇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