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学的是建筑专业,又写得一手好字,才华与容貌双双出众……尽是传奇的林徽因,过的是怎样的一生?
采用双层高级PU软皮材质,锁线装订,拥有超级文艺的手感,值得荣迷珍藏。
特别附录《林徽因年谱》。
林徽因命里不缺情缘,却又能于缘来处将一个“情”字的把握妙到毫巅。她本业建筑,又写得一手好诗,才华与容颜双双出众……尽是传奇的林徽因,过的是怎样的一生?
作者查阅大量资料,抽丝剥茧,试图还原林徽因真实而完整的一生。在追述她的传奇之外,书中的主要笔墨便是写她与徐志摩的康桥之恋,与金岳霖的君子之交,与梁思成的夫妻之情。在这些文字的背后,可窥一二徽因的那些小心思、小秘密,以及民国往事的种种风情。
作者以心写徽因,也写志摩之心、思成之心,更写了现时现世林林总总的心,试图为如今这个为情所乱、为情所困的浮嚣尘世开出一帖清凉的药方。。
凉月满天
爱真,爱善,爱美,恋月,恋茶,恋花。此生如行山路,时坠悬崖,哪怕被世界错待,仍旧爱着这个世界。百般滋味尝遍,以心为烛,让文字如一粒微弱的萤光,照亮方寸的心田,赠予这有情世界、有缘人间。
第一卷江南新荷初长成
1与有情人做快乐事,不问是劫是缘
2烟柳如画话江南
3一点桃瓣初点红?
4一边仰目观看,一边低头怀念
5哪只蜻蜓会驻留她的芳香
6忘归
7我来过,我晓得
第二卷第一次遭遇爱情
1爱上凝固的艺术
2心一动,故事便会发生
3一场亦美亦劫的缘
4凡是爱过,都懂得
5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6风过,花自香
7深陷寂寞,亦两不相干
第三卷真爱好比火中莲
1碧海青天夜夜心
2她,最爱他?
3他,再次出现
4一切大局已定
5康桥,再会吧
6我不知道风向哪个方向吹
7际遇草草,缘分奇妙
第四卷两袖红尘两袖烟
1人面红花相映红
2一戏一生
3各自安好
4何处是心乡
5甘为卿狂
6大事定矣
7为什么是我?
第五卷平生相思无以酬
1陌上花开,缓缓归
2静养的时光
3前尘书页
4爱如苦咖啡
5平生相思无以酬
6一马平川,突现深渊
7生死契阔,无以成说
8最心痛的是红颜
9浮花浪蕊都尽
第六卷人间净莲冉冉开
1你为什么不在
2山河日月,春风牡丹
3未曾预知,格外疼痛
4秋天,这秋天
5心如净莲
6人间四月天
7琴棋书画诗酒花
8一半沸腾,一半清凉
9美人如花,不隔云端
第七卷眉头家国,心上山河
1战争爆发
2战火无情、3我不能离开她
4一个痰盂
5周作人没有资格
6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7未必不思念
8三千里山河
9只有片刻,也值得道谢
第八卷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后记
附录
林徽因年谱
3|一场亦美亦劫的缘
林徽因好比一朵好花,一枝柔软的章台柳,早在张幼仪千里迢迢投奔志摩之前,已令志摩心动,想要攀折。
一九二〇年九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英国,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之后和林长民相见恨晚,且对林长民年仅十六岁的女儿林徽因情有独钟。其时,他已经二十四岁,对着一个十六岁的兰心美人,这种感觉,颇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的情节——方鸿渐初遇唐晓芙。
唐晓芙是整本书里唯一没有受到钱钟书先生利齿调侃的女子,她俏皮、灵动、真实、美好,符合所有男子对于清纯女子的美好想象,所以才会让方鸿渐迷得神魂颠倒:“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方鸿渐爱唐晓芙,爱她的清新,爱她的真实,爱她的自然。十六岁的林徽因,面目清新,眼神灵动,有着旧中国女性所不具有的贵气与胸怀,以及灵动如同水银一般的气质。她笑起来如同银铃脆响、黄莺出谷,娴静又如软玉姣花,这对于套上旧式婚姻枷锁、一心渴望自由的才子来说,是多么大的诱惑!
于是,他开始写信,写英文信,他想要享受和徽因共用一种语言的窃喜,这种窃喜类同私情,让他欲罢不能。
普希金说过一句话:没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静。其实人心宛如一汪水,得到了自由,便自然会得到平静;一旦被拘困,便一定会发狂挣扎,和礁岩作战、和拦路的山崖作战,一定要为自己找一条路出来。徐志摩便是那条被婚姻锁牢的溪水,此刻,一心为着自由和幸福湍流激奔。
所以,他的信,一封,一封,又一封。
终于有一天,徐志摩接到了林长民的信:
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耳。星期日(十二月三日)午饭,盼君来谈,并约博生夫妇。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敬颂文安。弟长民顿首,十二月一日。徽音附候。
看见没,是“感悚”,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是“惊悚、畏悚”,总之,徐志摩的热情让人害怕,让林徽因害怕,所以她求助了她的父亲;她的父亲也害怕,所以出言温和示警,不说别的,只想与他“友谊长葆”。
徐志摩复信林长民,对自己的情愫坦诚以告,次日林长民再给他写信:
得昨日手书,循诵再三,感佩不已。感公精诚,佩公莹洁也。明日午餐,所约戚好,皆是可人,感迟嘉宾一沾文采,务乞惠临。虽云小聚,从此友谊当益加厚,亦人生一大福分,尚希珍重察之。敬复志摩足下,长民顿首,十二月二日。
徐志摩信中想必剖明心志,自言对令爱无不敬之意、狎亵之心,是以林长民才会“感公精诚,佩公莹洁”,问题是,再怎样为他精诚所感,佩服他的莹洁之心,也始终是把他定位在“友人”,只希望从此“友谊”加厚,却不肯定位在“准翁婿”的水平线上。漫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有婚约在先,便是没有,徐志摩这么一个火热的追求者,也会令林长民思之再三——这样的人,适合当情郎,不适合为人夫。
此事徽因无错,好比宝刀与明珠,英雄见了宝刀自然便想纳为己有,宝刀有何错处?美人见了明珠便想佩于衣带,明珠有何错处?怪只怪她生得太好、长得太好,人亦是太好。若论幼仪苦命,造成她的苦命的因由不是徽因,是志摩。
张幼仪惊悉徐志摩的婚外恋情的时候,已经再次有孕,她告诉徐志摩这个喜讯,企图打动这个男人的父心,没想到徐志摩驳然变色:“把他打掉!”
张幼仪忍气吞声。
假如她能够像林徽因一样,或者像陆小曼一样,恐怕都会比她现在的境遇好些。有些男人哪,他们天生就是要追逐美丽的女性,你要让他去畏、去爱,他才肯心慌、心疼;你千万不要让他去怜,因为他不肯怜。
此后,在铺天盖地的一片向日葵开放的温暖和热烈中,满心凄冷的张幼仪离开了这个异国他乡。
再然后,第二个儿子在德国柏林出生,然后和徐志摩“文明离婚”。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儿子,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却“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两个儿子都归张幼仪抚养长大,这个女人孀居三十多年后方才再婚,时过境迁才肯开口调侃,她说:“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话里仍旧有往日心被撕裂时流的血的残迹,和粘贴修补后无法消弭的残伤隐痕。
对于林徽因,徐志摩是多情的种;对于张幼仪,他却是狠心的贼。
对于徐志摩,林徽因是他命中的明月光,张幼仪是他掸落在地的饭粒子。
对于林徽因,徐志摩是命中的一抹流云;对于张幼仪,他是她的夫、她的君。
对于徐志摩,林徽因是他命中的劫难,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结果却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张幼仪是他命中应得的恩情,哪怕他嫌、厌、怨、恨,她却始终对他爱、恋、痴、等,等不到的时候,替他成全。
世间种种,难逃的终究只是一个字:情。
这个“情”字,在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恰是一场亦美亦劫的缘,如同一轴华美的《清明上河图》,正在徐徐延展,终有一天,图穷匕见……
拿到这本《美人如诗:林徽因传(软皮精装版)》后,最令我惊喜的是它那厚实且触感极佳的纸张。翻动书页时,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分量,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呈现充满了信心。纸张的颜色也不是那种刺眼的白色,而是带有一点温暖的米黄色,与书名“美人如诗”的意境十分契合,营造出一种怀旧而又宁静的阅读氛围。我一直认为,好的纸张是阅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文字更加生动,让阅读过程更加愉悦。这本书的纸张质量,无疑是上乘的,让我在翻阅过程中,就已然沉浸其中,仿佛触摸到了那个时代的温度和气息。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着实令人称道,每一页都像是精心布置过的画卷。大开本的尺寸,留出了足够的空白,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阅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压抑。我尤其欣赏它那流畅的行距和字号,即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封面那淡雅的色彩搭配,以及书名《美人如诗》的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温婉而不失力量的美感,仿佛直接触碰到了林徽因的灵魂。软皮精装的触感也十分讨喜,既有精装书的厚重感,又不失柔软的亲和力,拿在手中,仿佛握着一份珍贵的收藏品。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除了内容本身,其呈现方式也至关重要,而这本《美人如诗》无疑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从视觉到触觉,都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的心意。
评分初拿到这本《美人如诗:林徽因传(软皮精装版)》,就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触感,精装的质感搭配上那一抹素雅的封面设计,瞬间就勾起了我对那位传奇女子林徽因无尽的遐想。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细腻而富有韧性,印刷清晰,字里行间仿佛都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心生喜爱。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风华人物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林徽因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她的才情、她的智慧、她的爱情,都像一首未完待续的诗,引人反复品味。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精致与考究,预示着它绝非一本草草写就的传记,而是一份用心打磨的馈赠,足以成为书架上的一抹亮色,也为我即将踏上的这场文学之旅奠定了美好的基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这位用一生书写传奇的女子,探寻她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她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情与韵味。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张扬或堆砌的元素,而是选择了极简而富有诗意的构图。那一抹恰到好处的色彩,和书名《美人如诗》的书法字体,仿佛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又充满故事的年代。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美人如诗”,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想象空间,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个人对于林徽因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她作为建筑师和才女的声名,但“美人如诗”这样的命名,则暗示了这本书可能会更深入地挖掘她作为女性、作为个体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这种含蓄而富有韵味的命名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绝非那种流水账式的生平介绍,而更侧重于展现林徽因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她生命中那些如诗般的瞬间。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美人如诗:林徽因传(软皮精装版)》的装帧设计,真的做到了内外兼修。从外在的软皮精装,到内在的纸张选择和印刷效果,都透着一股精致与考究。我尤其喜欢它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运用,既有复古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约美感。书名“美人如诗”,这个题目本身就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浪漫,让人不禁联想到林徽因那多姿多彩却又充满挑战的一生。精装的触感,让人在捧读时,就仿佛握着一份珍贵的礼物,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书中内容的无限好奇。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位被誉为“民国女神”的女子,她是如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活出自己独特的风采,成为无数人心中的不朽传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