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可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时间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以《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贝尔瑙时间手稿》以及《C手稿》为文本主体,着重疏解胡塞尔手稿中的时间现象学。内容涉及感知现象,感知与想象和回忆的关系,单子论,身体的构造,睡眠与死亡,人格的沉淀和分裂,世界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先验主体和先验共同体在时间化过程中的觉醒和展开等等;下部以海德格尔的“马堡讲座”、“弗莱堡讲座”以及在各种研讨班和报告会上所举行的讲座或报告为文本主体,着力辨正海德格尔讲座稿中的时间现象学。在内容上,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与胡塞尔的意识哲学的关系为主导线索,探讨时间与存在,此在与时间性,本真性与非本真性,存在的深度性与意识的平面性等一系列问题。
作者简介
方向红,哲学博士,主要著作有:《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幽灵之舞:德里达与现象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上篇 时间之疏
引论
第一疏 作为奇迹的感知
第一节 原印象
第二节 滞留
第三节 前摄
附录1 个别化与类别化及其相关问题
——以胡塞尔〈〈泽费尔德手稿》为主体的时间现象学研究
第二疏 让不在场之物在场
第一节 回忆
第二节 期待
第三节 想象
第三疏 两极相通
第一节 质素
第二节 意识
第三节 自我
第四疏 人世间
第一节 单子
第二节 身体
第三节 世界
第五疏 归去兮
第一节 睡眠
第二节 死亡
下篇 存在之辨
引论
第一辨 唯有海德格尔的“存在”是“有深度的”吗?(一)
第二辨 唯有海德格尔的“存在”是“有深度的”吗?(二)
第三辨 一定是存在召唤此在吗?
第四辨 “本真的历史性”是本真的吗?
附录2 海德格尔“先天”概念的学理起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二节 滞留
很显然,如果我们把原印象这个极限点当作绝对意义上的现在,那么,这个原印象所流向的必然是过去。然而,正是在这里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过去,隐藏着感知的第一个奇迹。
让我们更为细腻地演绎一下原印象的运动过程。为叙述上的便利起见,笔者按照胡塞尔的做法在今后的描述中把一个原印象(比如声音的原印象)写作E0,把它在意识流中的第一次变动,第二次变动称为Eo一,其它变动以此类推。有时也用E。”表示原印象在变迁中的代数位置,用A。标志原印象在连续的变化中向极限位置的趋近。
当E0在意识流中呈现时,它立即引起了意识的关注、明确地得到体验并带上了“现在”这个时间规定o,可与此同时,它便流向了E0。我们知道,在自然态度看来,作为物理现象的E在出现一次后便难觅其踪迹。但作为意识现象的E0在感觉中呈现后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被阻滞或扣留在意识流中并随之一道向后流去。因此,EO之后的整个流程被胡塞尔称作“滞留”(Retention)。在原意识E。和随后依次出现的滞留E0“中,一个意识的内在对象E呈现出来并自始至终得到保持。显然,与E。相比,包括E信在内的全部滞留都属于过去。但这种过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过去,与昨天或去年这种过去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以离E0最近的滞留E信’为例来看个究竟。无论E信距离E信多么近,相对于绝对的现在点E信来说,E信’已经成为过去,即使是刚刚成为过去。如果说E。属于感觉或感知,那么,刚刚过去的E0毫无疑问就是回忆了。EO和E信.这两个时间位置及其意向行为是不会混淆的:“被回忆之物现在当然不存在,否则它就不是已过去之物,而是当下之物了。在回忆(滞留)中,它没有作为现在被给予,否则,回忆或滞留就不是回忆而是感知(或原印象)了。”可是,假如我们询问,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感知和现在,那么就会不得不认可一个奇特的结论。感知和现在是紧密相关的,感知就是现在的意识行为,而现在也就是感知的当下,在感知中对象被源本地给予,在现在中,对象以体现性的方式(prrisentatiV)而不是以再现性的方式显现。接下来,让我们带着上述感知和现在的定义重新审视滞留。滞留凰“虽然已是过去之物,但它仍被保留在意识流中,它可以被意识的目光直接地看到,它与E。一起以体现的方式源本地展现着内在对象E(比如说一个声音)。这样的滞留(胡塞尔有时称之为“第一性的回忆”)难道不恰恰属于感知和现在?
……
前言/序言
时间是一个令我着迷却困惑不解还欲罢不能的现象。2006年,带着彻底弄清问题的决心,我把手头的其它事务放在一边,准备花上无论多少的“时间”来探究一番。我首先把眼光瞄准了胡塞尔的三个文本《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贝尔瑙时间意识手稿》和《C手稿:关于时间构造的晚期文本》。由于当时这三部作品的可靠译本尚未问世,我便从原文人手,逐词逐句,边读边译地做起来。这一阶段的进展较为缓慢。在细致地阅读完胡塞尔这三本鸿篇巨制之后,我接着进入到海德格尔早期与时间相关的讲演、讲座和专著之中,由于主要文本都已译成中文且相关的介绍和研究已具规模,这一阶段费时不多。
不过,也正是由于国内学术界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时间现象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本书上篇和下篇的风格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胡塞尔三个时间文本,特别是“贝尔瑙手稿”和“C手稿”,对国内学者尤其是对我本人来说比较陌生,这使得上篇实际上是对胡塞尔时间理论的介绍和爬梳。而对于海德格尔的时间观,特别是早期的时间观,国内的研究较为充分,因此我采取了“辨”的形式,以海德格尔早期的顶层概念“存在”为抓手,辨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时间问题的基本思路,辨明海德格尔有意无意遮蔽的理论谱系和学术传承的真相,辨别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构架的某些理论困难以及当前海学研究中的常见谬误。
之所以把存在概念作为海德格尔时间现象学研究的主导概念,主要是由于早期海德格尔关于时间问题的全部思考都以存在及其意义问题为依托和旨归。但这样一来,与理论探究的初衷相比,下篇的研究重心无论如何算是发生了位移,于是便有了本书现在的标题。
下面概略地介绍一下本书的内容。
胡塞尔对时间的理解有一个总体思路。这个思路很隐蔽,在手稿中我们找不到明确的说明,只有在系统地阅读了胡塞尔早中晚期的时间手稿,才会对此有所领悟。而我们一旦把握了这个思路,它在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的同时也会帮助我们理解胡塞尔在具体问题上的态度和论证方式。
在胡塞尔看来,纯粹的自我和观念对象处于时间之外。简单地说,自我和观念是没有时间的。那么,时间是如何出现的呢?首先,先验自我需要在意识流中通过原素的触发作用让观念或一般对象个别化,就是说,让观念进入时间之中,其次,与此同时,为了让自身进入到时间之中,先验自我还必须从影像出发构造出属于自己的且带有经验性自我认同的身体,借助于身体和已经个别化了的对象进一步构造出世界,并在此基础上与其它自我结成不同形式的共同体,如家庭、社团、民族、国家等等,最终构造出自然历史和社会历史这样的时间产品,但是,先验自我最终还是要离开它所成就的世界,带着它在世时的所作所为沉淀下来的“质”进入虚无,而这对于被构造出来的、身体性的经验自我而言就是死亡。不过,对先验自我来说,虚无并非绝对的空无,死亡也仅仅意味着它暂时脱离了单子共同体,它的永不停息的构造活动仍在进行,那沉淀下来的“质”将会转变为本能意向性,也许通过将来的某个契机,它又会借助于其所属的类的意向性而重新进人世界,也就是说,重新进入时间。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时间观类似于宗教,但实际上,它比宗教更大胆更简洁,因为宗教还需要神或至上者来做最后的担保;也有人会说,这种时间观不够科学,但实际上,它比科学更严格更理性,因为科学在自诩为客观性研究的同时忘却了科学的活动首先是人的活动,是主体和意识的过程。
意识的过程首先表现为看似不能再简单的感知活动,然而在胡塞尔的眼里,感知活动的出现是一个奇迹。感知包括当下发生的原印象、刚刚逝去但被意识扣留下来的滞留以及尚未到来但以某种形式呈现在当前意识中的前摄。从这个划分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意识活动,即使当下发生了什么,对一个对象或事件的感知也是无法想象的。让我具体解释一下。如果一个原印象进入到意识中来,然后消失,接着又出现一个新的原印象,然后再次消失,这会像竹篮打水一样,最后在意识中什么也没有剩下;反过来说,只有在新的原印象进入意识的同时,此前的原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扣留在意识中,仍然以意向的方式发挥作用一一当然,意识在接受原印象、扣留已经过去了的原印象的同时还对即将到来的材料保持敞开和期待一一只有这样,一个完整的对象才会最终出现在意识中。如果说,感知活动离开了意识的主动行为无法进行,那么,与感知不同的活动,如回忆、期待和想象等,就更加依赖于意识的主动性了。在回忆中,一个现在不再存在的对象被唤回到眼前;在期待中,一个还没有来到现在的事物被提前“摄”人到当下;在想象中,一个部分存在或根本不存在的景观为我们所直观。这些同样是意识所成就的奇迹:让不在场之物在场。
……
可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时间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