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米芾章吉老墓志
我一直认为,收藏碑帖与其说是收藏艺术品,不如说是收藏一种精神坐标。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迷失在各种“新潮”的审美冲击中,忘记了那些经过数百年检验的经典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这套丛刊,就是一本行走着的“定海神针”。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力量往往蕴藏在沉静与内敛之中。欣赏这些古老的墨迹,需要一种慢下来的心境,去体会那些看似不经意的起笔和收锋中,所蕴含的深厚学养和人生阅历。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比任何浮华的技巧展示都来得更有力量。它不是简单地展示“写得好”,而是展示了一种“活得有格调”的态度,这种对生命品质的追求,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评分这套“翰墨瑰宝”系列,光是光可鉴人的装帧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当我小心翼翼地展开第一册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和纸张的温润感,简直像是穿越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时代。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痴迷于书法艺术的人来说,能亲手触摸到这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精品,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虽然我这次关注的只是其中某一位大家的作品,但整体丛刊的视野和选材之精良,无疑体现了编纂者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极高敬意与深刻理解。每一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克制而又高雅的格调,既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度,又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原件的风貌。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想起那些真正的大师们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每一个点画,每一次提按,都蕴含着深思熟虑。这样的出版物,放在书房里,不仅仅是藏书,更像是收藏了一段凝固的时光,让人随时可以沉浸其中,去感受古人笔下的气韵与精神。
评分从编辑的角度来看,这套丛刊的编排逻辑也十分值得称道。它并非简单地将作品罗列在一起,而是通过科学的装帧和清晰的图注,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每一部分内容的组织,都似乎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确保读者在欣赏作品主体之余,能够顺畅地获取到必要的背景信息,而不至于被过多的文字注释所干扰。这种“疏密得当”的处理,是很多大型图录出版物难以达到的平衡点。它既满足了纯粹视觉艺术鉴赏的需求,也兼顾了专业人士对于文献考据的渴求。可以说,它在学术性和艺术性之间,搭建了一座极为坚固且美观的桥梁,让人在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获得扎实的知识支撑。
评分我家里收藏了不少不同版本的碑帖影印本,但坦白说,能将“文物感”与“阅读体验”做到极致平衡的,少之又少。这套《翰墨瑰宝》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成功地让那些高高在上的国宝级文物,以一种近乎“可亲近”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当你翻阅时,仿佛能听到纸张与毛笔在案牍上摩擦的声音,感受到历史的呼吸。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单纯的电子资料或粗糙印刷品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可供反复研究和品味的“微型博物馆”。对于一个书法学习者或者历史爱好者来说,拥有这样一套全面且精美的丛刊,无疑是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学习视野和审美疆界,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世代传承的文化财富。
评分说实话,我初次接触这套丛刊时,最大的疑虑在于,现代印刷技术如何能精准复刻出古代碑帖那种微妙的笔触和墨色的层次感?毕竟,拓片本身的质地、纸张的纤维走向、以及钤印的深浅,都是构成其独特美感的重要元素。然而,当我翻阅这套书时,那种担忧立刻烟消云散了。他们显然采用了顶级的影印技术,那些细微的皴擦、飞白,甚至是纸张的陈旧痕迹,都被细致入微地捕捉了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更像是一种“转译”,成功地将原作中那种触手可及的肌理感传递给了屏幕前的我们。对于研究者而言,这种高保真的呈现至关重要,它避免了传统拓本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真与模糊,使得我们能够更可靠地去分析书家的结字逻辑和用笔习惯。它把原本需要耗费巨大精力去古籍善本库才能领略的“真迹感”,普及到了更广泛的爱好者面前,功德无量。
评分米老狡狯,偶尔自夸也在情理中,正如前人所云“高标自置”。米芾自叙学书经常会有些故弄玄虚,譬如对皇帝则称“臣自幼便学颜行”。但是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举两条史料为证:“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评分不错!是好帖!学习中!
评分名声在外的一个系列。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从狭义讲,书法一般多指后世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评分质量很好,很不错的产品,是正版,快递很快!!!!
评分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
评分书很不错,京东的店庆活动十分给力,送货也快,总体非常满意!
评分米芾以书法名世,为北宋四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他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
评分米南宫炉火纯青之作,刻本精良
评分印刷质量对得起价格,就是开本比较大,稍微不便,但不影响临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